第五十五章 尾聲(1)收穫

東曉四年,七月初,北京城。

一場淅淅瀝瀝的夏雨已經下了好幾天了,這在當下的中國北境着實罕見,難道是北京又換了主人所致?

一場及時雨,對於剛剛搬到紫禁城不久的尼堪來說,無非是將城池內塵土飛揚的景象稍稍抑制住罷了。

大夏國佔據京城之後,一開始城裡明面上還是一派安寧,暗地裡自然是潮涌不止。

不過大夏國不是大順國,對於這座城池不僅暗地裡經營許久,對於城池裡的三教九流、各路人馬都熟悉得很。

在山海關之戰完全結束後,喀克篤禮帶着李興祖的漢軍騎,一共兩萬多人,一路接手山西各城池,阿林阿帶着額騰翼的博格拉部,尾隨者劉芳亮、劉西堯,將整個京畿以及河南在河北的三府收入囊中。

而尼堪的大舅子阿克墩則帶着一個軍團從海路直抵登州,登州一戰,基本上殲滅了明國在山東境內的有生力量。

這之後,尼堪纔在紫禁城出現。

他出現後,立即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自然是赴思陵拜祭了葬在那裡的崇禎帝,一篇出自遼東大儒韓承影洋洋灑灑駢文規制的祭文肯定是少不了的。

作爲後來居上者,大夏國擊敗了此時明國眼裡的“逆賊”李自成,並將其趕到了大河以南,雖然未能趕盡殺絕,不過在拜祭過崇禎帝之後,大夏國至少在明面上有了“正統”的影子。

第二件事,施恩。

前面說過,李自成入駐北京城後,不管你是主動投降的,還是被迫投降的,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抑或廠衛成員,或者豪商巨賈,無一例外都要繳納鉅額的助餉款,一開始還是按照期初制訂的規制進行收繳,後來隨着部分軍將下出狠手後由於收穫“頗豐”,李自成便規定,除了吳三桂,其他人都按此辦理。

可惜其手下大將劉宗敏並沒有聽從他的,還是對吳三桂之父吳襄施行了追贓助餉之策,自然,結果也是必然的。

這些官員、商人之家的錢財、糧食幾乎被大順軍席捲一空,每家只留下了少量的糧食,大順軍將士多半出自窮苦人家,有的也沒按照這個規矩辦,將那些人所有的物資全部搜繳一空,一時,在被大順軍佔據的那一個多月,城裡的官員、商人餓死的不在少數。

當然了,作爲號稱“五年不納糧”的義軍,對於普通百姓還是頗爲照顧的,不僅給彼等分發了大量的糧食、布匹等物資,還從中又招募了不少兵丁。

等到黃河以北大局已定,尼堪出現在紫禁城後,立時將有些狀況更改過來了。

一是停止對那些官員、商人的騷擾,每戶人家還視情況分發了部分物資,還說明,對於前朝官員,可以在通過大夏國禮部的考試之後繼續留用,而那些商人則可以繼續經商。

一時,這些惶惶然幾乎三個月的人終於安定下來。

不過他們也不可能指望新來的大夏國皇帝爲彼等“報仇”,尼堪緊接着頒發了另一道詔書,明令以前家裡凡是接受了大順軍分發的物資、住所的,依舊保留這些東西,無須奉還。

當然了,對於那些趁着改朝換代侵奪了不屬於自己的財產的,還是可以向順天府告狀的。

第三件事,肯定是立威了。

對於暗地裡攛掇城裡的地痞無賴鬧事的,無論是官員還是商人,一律嚴酷鎮壓,爲了立威,在宣武門大街上,連續十日,每日都是人頭滾滾,而家屬都被髮配到這裡的人都有些蒙擦擦、完全不明所以的“雅庫茨克”。

後來這些人才知曉,那甚雅庫茨克還在北京以北五千裡以外之地,還在前朝蘇武牧羊以北兩千裡之處,真正的邊荒苦寒之地。

當然了,雅庫茨克只是一個代稱,像阿留申羣島、堪察加半島、葉尼塞河、勒拿河下游、阿爾丹河流域也是流放之地。

後來,雅庫茨克四字在大夏國眼裡就如同後世大清國的“寧古塔”那樣有莫大的威懾力,這也算是無心插柳了。

像這樣的行動,除了北京,在山西、河北、三地同樣在上演,對於洪承疇等人苦勸要優待讀書人,以收天下之心的想法尼堪卻嗤之以鼻,並沒有爲所動。

這日,在文華殿,尼堪一系列舉措,終於讓這些人明白了他在前前後後所作所爲的背後原因。

“根據戶部以及三地布政使衙門的賬冊,崇禎初年的數目如下:”

“京畿,咳咳,按照陛下新定下的省份名字,應該叫河北省,當然了,刨除了順天府,崇禎初年有丁口一千萬,末年由於天災、人禍、瘟疫等原因,丁口估計銳減到八百萬左右”

哈爾哈圖正在彙報,他首先彙報的便是戶口數目字,這是尼堪最關切的,比他得到那七千多萬兩白銀更感興趣。

“順天府原本有兩百萬丁口,如今估計只剩下一半左右,一百萬丁口”

“山東省的丁口以前包括了遼東的,刨除這些,崇禎初年賬冊上有兩千萬丁口,是僅次於南直隸的丁口大省,這幾年由於乾旱、瘟疫、建奴入寇、孔有德叛亂、聞香教作亂,丁口損失最多,不過按照微臣與原山東巡撫顏繼祖、登萊巡撫楊文嶽合計,應該還有一千五百萬左右,仍是丁口大省”

“山西省在崇禎初年原本有八百萬左右,這些年由於天災人禍,加上已經逃到咱大夏國的,如今估計只有七百萬左右”

“原屬河南省的彰德府、衛輝府、懷慶府三府原本有丁口約莫百萬,如今估計還剩下六十萬左右”

“以上總計約莫三千兩百萬左右,若是加上我國以前的丁口,目前我國總丁口應該在三千六百萬左右”

尼堪面無表情地點了點頭,實際上他心裡在狂喜。

由於他的介入,皇太極只入關兩次,波及的範圍遠沒有歷史上那樣大,故此,北方各省由於乾旱、瘟疫、流賊而減少的丁口遠沒有歷史上那樣大。

三千多萬人口,除了長江以南,依舊是這個世上排名的第二的大國,當然了,與明國還是沒法比,別的不說,此時的南直隸、浙江、江西三地的丁口加起來就有六七千萬。

不過,長江以南一個明顯的趨勢便是要分成三股勢力了,依照明國的德行,彼等能不能保住江南丁口衆多、物產豐饒之地還是一個問題。

從這個角度上說,他大夏國雖然不是這世上人口最多的國度,不過肯定是最強大的國度!

“留在皇宮兩大庫的白銀總計七千五百萬兩,其中約莫有三成已經被彼等融化鑄成了大錠,若不是有我大夏國介入,恐怕彼等要將這些白銀全部化成大錠,每錠五十斤……”

對於這一節,作爲後世穿越過來的人,自然知曉究竟,還不是這李自成在出發進軍山海關之前,並沒有抱着必勝的信心,打着若是打不過便撤回陝西、帶着大錠的白銀做他的土霸王的主意。

其實,在拿下山東之後,大夏國又在劉澤清、德王、衡王那裡繳獲了摺合白銀約莫五百萬兩的財物,這些財物尼堪全部收到了自己的內庫,作爲一個帝國皇帝,遇到重大節日以及做出特殊貢獻的有關人等,打賞也是必須的,就算他是後世過來的也不能免俗。

在拿下關內之地之前,大夏國每年的開銷摺合白銀大約三百萬兩,拿下遼東、山西、河北、山東之地後,由於管轄的土地、丁口大幅增加,況且這三省都是急需賑濟之地,加上必須增加的兵力,這開銷肯定會大幅上升。

按照尼堪初步的估計,他一個軍團每年需要二十萬石糧食(主要是騎兵太多所致),若是加上薪餉,幾乎要翻一番,這便是四十萬石。

眼下他的手裡有孫傳宇、朱克圖、查克丹、喀克篤禮、阿林阿、蕭阿林、阿克墩、恩索、郭天才、曲承恩十個軍團,以及阿爾泰(拔野風)、庫蘇古爾(安童)、秦王川、白城(陝北邊牆附近那座)、烏達五個獨立旅。

安西的軍團在大順國的序列裡屬於特殊的情形,以後再做詳細介紹。

先不說獨立旅,十個軍團一年就需要四百萬石,若是加上獨立旅、水師,這花費肯定要超過五百萬石,若是加上服裝、彈藥、武器等物,這開銷更是又要向上一大截。

幸好,這幾年在尼堪苦心孤詣的維持下,北境五十萬戶漢人手裡幾有兩千萬畝田地,雖然多處高寒地帶,不過卻是土地肥沃之地,每年的糧獲高達四千萬石,田賦也有一千二百萬石,滿足每年五百萬石的軍事開支還是綽綽有餘。

非但如此,每年還有大量的盈餘。

不過拿下關內三省後,別的不說,至少在今年這一年,北境就需要向這三省補貼大量的糧食,加上三省多出來的兵丁(三省各一個軍團,山海關正在整編的又是三個軍團,這便多出來六個軍團),每年光是軍事支出估計都在八百萬石左右,當然了,三省的田地穩定產出後將可大大緩解這一負擔。

“好”,尼堪說話了,“在山海關、北京以及三省新增兵丁完成整編之前,先不要驚動農戶們”

“以朕估計,待到秋季時,整編基本可以結束了,那時秋收也開始了,傳朕的旨意,今年秋收的糧食不用上繳,也就是免賦役一年”

“秋末時分,各地布政使的首要任務便是重新丈量田地,如今三省各縣已經都是我大夏自己的人,退役的士卒也佔據了各衙門的關鍵位置,應該問題不大,何況各縣戶口簿、田冊都在官府手裡,用好以前的那些小吏,加上我等之人,從九月份開始,一直到明年春耕之前,大約半年時間,務必完成此事”

這些地方,想要按照在北境那樣每戶分五十畝田地肯定不行了,不過每人五畝還是可以做到的,除此之外,尼堪還有一個大的計劃。

“在清丈田地之前,尚有一件大事要做”

第五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4)第二十三章 新克里米亞(上)第四十九章 川藏風雲(1)餘孽第五十五章 北京,北京(6)委員會(中)第六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一:新艦隊第七章 蝴蝶效應(三)北境三少之風流倜儻王子云第六十九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⑦第二十四章 外喀爾喀(一)由翁袞、逃戶引發的戰爭第四十五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中)第二十七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5)第三十一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下)第十六章 阿巴坎(三)頓河騎兵第九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0)納塔爾③第四章 撥雲見日(下)第十一章 秋之行(11)特蘭西瓦尼亞(下)第三十九章 山海關之五:彷徨第二十一章 突厥斯坦,另類重生(上)第三十六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中)第七十三章 世紀謀劃之七:豐塔納之戰(上)第五十章 蒸汽航線(2)新北海道(上)第二十五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上)第五十三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2)第六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②第二十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五:尼布楚運河第七十六章 新金州(上)第二十章 阿巴坎(七)尾聲第七十六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0)第七十三章 猶他總督轄區第七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①第四章 大夏監國(3)風雪古道Ⅱ(下)第十一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二:克里米亞的百姓們(1)第三十九章 固山貝子尼堪與參將范文程(上)第七十六章 新金州(上)第十三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3)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第三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三:摩爾多瓦公主第三十二章 白山黑水(四)通溝堡,鴨綠江斷第十六章 克孜勒蘇(中)第十七章 克孜勒蘇(下)第五十四章 收官(4):東京城郊第八章 人啊,不能太過安逸第三十六章 夕照旅順灣(三)第三個右玉千戶所第二十八章 木.野狐.禪之六:死亡阿拉善(上)第六十九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3)第五十六章 收官(6):三城記(中)第六十一章 川藏風雲(7)方略(上)第六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⑥第二十七章 尼布楚大會(上)第十一章 美洲公司之四:俄勒岡新況第十章 大夏監國(6)虛幻的盛世第四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1)大阪城第五十二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中)第十六章 一路向東(6)新阿勒泰薩爾第四章 東興八年,元旦第十六章 巴里亞加之戰第三十一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下)第三十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中)第七章 額亦都與范德薩第八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2)南下第七十八章最後一戰(3):阿勒泰薩爾大汗後裔第四十章 隆冬,全面出擊第五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2)日常第六十八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2)第五十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三:大對決(5)第三十八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下)第三章 西行漫記(二)伊爾根與哲科伊第五章 西遼河劇變第四十六章 北京,北京(3)封賞第二十章 大漠雄心之十:大混戰第五十八章 半島之殤(9)尾聲(下)第五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上)第五十三章 尾聲(下)第六十九章 愛達荷第二十八章 兩京皇宮(下)第二章 林中近況第五十八章 半島之殤(9)尾聲(下)第三章 林中拓跋與黃頭韃靼第七十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上)第四十八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六:餘音未散第四十七章 小玉茲風雲(3)雨打哲德烏第五章 西遼河劇變第十七章 支奴幹(四)聯姻第十四章 一路向東(4)再打一拳第三十章 日落紫禁城之四:皇甫端的“妙計”第十五章 一路向東(5)突厥斯坦與塔爾巴哈臺第二十三章 烏爾查第七十四章 一路向東(4)第六章 旅順口殘唱之二:時空錯亂第十五章 阿巴坎(二)硬橋硬馬第三章 西行漫記(二)伊爾根與哲科伊第三十八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4)第三章 總攻前夕(二)藩國雲集第二十五章 依林卡營第三章 索倫羣像之秋:雅丹與牧仁第二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十一:尾聲第七章 直搗臨潢府第十三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3)第五十七章 收官(7):三城記(下)第八十五章 美洲大草原(3)
第五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4)第二十三章 新克里米亞(上)第四十九章 川藏風雲(1)餘孽第五十五章 北京,北京(6)委員會(中)第六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一:新艦隊第七章 蝴蝶效應(三)北境三少之風流倜儻王子云第六十九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⑦第二十四章 外喀爾喀(一)由翁袞、逃戶引發的戰爭第四十五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中)第二十七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5)第三十一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下)第十六章 阿巴坎(三)頓河騎兵第九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0)納塔爾③第四章 撥雲見日(下)第十一章 秋之行(11)特蘭西瓦尼亞(下)第三十九章 山海關之五:彷徨第二十一章 突厥斯坦,另類重生(上)第三十六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中)第七十三章 世紀謀劃之七:豐塔納之戰(上)第五十章 蒸汽航線(2)新北海道(上)第二十五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上)第五十三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2)第六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②第二十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五:尼布楚運河第七十六章 新金州(上)第二十章 阿巴坎(七)尾聲第七十六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0)第七十三章 猶他總督轄區第七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①第四章 大夏監國(3)風雪古道Ⅱ(下)第十一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二:克里米亞的百姓們(1)第三十九章 固山貝子尼堪與參將范文程(上)第七十六章 新金州(上)第十三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3)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第三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三:摩爾多瓦公主第三十二章 白山黑水(四)通溝堡,鴨綠江斷第十六章 克孜勒蘇(中)第十七章 克孜勒蘇(下)第五十四章 收官(4):東京城郊第八章 人啊,不能太過安逸第三十六章 夕照旅順灣(三)第三個右玉千戶所第二十八章 木.野狐.禪之六:死亡阿拉善(上)第六十九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3)第五十六章 收官(6):三城記(中)第六十一章 川藏風雲(7)方略(上)第六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⑥第二十七章 尼布楚大會(上)第十一章 美洲公司之四:俄勒岡新況第十章 大夏監國(6)虛幻的盛世第四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1)大阪城第五十二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中)第十六章 一路向東(6)新阿勒泰薩爾第四章 東興八年,元旦第十六章 巴里亞加之戰第三十一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下)第三十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中)第七章 額亦都與范德薩第八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2)南下第七十八章最後一戰(3):阿勒泰薩爾大汗後裔第四十章 隆冬,全面出擊第五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2)日常第六十八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2)第五十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三:大對決(5)第三十八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下)第三章 西行漫記(二)伊爾根與哲科伊第五章 西遼河劇變第四十六章 北京,北京(3)封賞第二十章 大漠雄心之十:大混戰第五十八章 半島之殤(9)尾聲(下)第五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上)第五十三章 尾聲(下)第六十九章 愛達荷第二十八章 兩京皇宮(下)第二章 林中近況第五十八章 半島之殤(9)尾聲(下)第三章 林中拓跋與黃頭韃靼第七十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上)第四十八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六:餘音未散第四十七章 小玉茲風雲(3)雨打哲德烏第五章 西遼河劇變第十七章 支奴幹(四)聯姻第十四章 一路向東(4)再打一拳第三十章 日落紫禁城之四:皇甫端的“妙計”第十五章 一路向東(5)突厥斯坦與塔爾巴哈臺第二十三章 烏爾查第七十四章 一路向東(4)第六章 旅順口殘唱之二:時空錯亂第十五章 阿巴坎(二)硬橋硬馬第三章 西行漫記(二)伊爾根與哲科伊第三十八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4)第三章 總攻前夕(二)藩國雲集第二十五章 依林卡營第三章 索倫羣像之秋:雅丹與牧仁第二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十一:尾聲第七章 直搗臨潢府第十三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3)第五十七章 收官(7):三城記(下)第八十五章 美洲大草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