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孩子,你父親是誰

守序拿出了一攬子合作計劃,銀行是其中的核心內容。

沈廷揚很有錢。北京失守後,他投入巨資把船隊擴大了兩倍,現在崇明就有一百多艘大沙船,在臺北停靠的還有近百艘。

只是就算沈家錢再多,沒有新的經濟來源,也是坐吃山空,維繫不了多長時間。按原本的歷史,沈廷揚會在與建州的戰爭中耗盡實力,絕望中不斷襲擊大陸,最後死於敵人之手。

守序要給他留下希望的種子。

“季明先生,這會是一場長期的戰爭。你們以後可能會面臨很困難的局面,船隻需要維修,水手需要糧餉,小小的崇明島滿足不了你們的需求。”

沈廷揚嘆氣四顧,“我何嘗不知崇明彈丸之地且缺糧,可如今舍此又能去哪裡?”

“內地州縣不可取,浙江很快就會成爲前線,也不安全。”守序沒提廣東福建,沈廷揚的基本盤在南直隸,浙江有少許影響力,其他地方他去了也沒用。

沈廷揚臉上寫着落寞,“天下之大,卻無我等容身之處。”

守序一笑,“季明先生無須悲觀,你如果願意,可以去臺灣屯田耕種,只要給臺北府繳納糧稅,剩下的你們可以自用。”

沈廷揚有些心動,他不是傳統的明朝文官武將,他首先是個大海商,思維比絕大多數明朝官僚更開放。

“臺灣哪裡還有地方?”沈廷揚知道臺北是守序的核心區,不大可能開放。

守序鋪開地圖,手指劃過臺灣太平洋沿岸,“臺東縱谷平原。”

臺東縱谷平原是後世的臺東、花蓮二地,在臺灣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南北長180公里,東西寬2―7公里,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縱谷北、南兩端各有面積爲幾十平方公里左右的花蓮平原和臺東三角洲平原。

平原南部的臺東三角洲屬於卑南藩社所有,臣服於荷蘭人,這裡暫時不去管。花蓮加臺東北部,也能有一州之地,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的谷地有兩條河,卑南溪向南,花蓮溪向北,平原土地肥沃,後來是臺灣重要的糧產區。背山靠海,有海產有山產,有肥沃的土地平原,只要征服當地番社——這很容易,沈廷揚就能有一個穩定的後方。

臺東縱谷平原氣溫比臺北高了幾度,就是這幾度,讓當地的瘧疾發病率更高,加上路途遙遠,中有高聳的山脈阻隔,暫時難以修建穩定的陸上通道,臺東在臺灣的開發計劃中,次序位列最後。

臺灣開發銀行的第一個外部股東是最難招募的,沈廷揚是個絕好的對象。他與守序合作已有3年時間,彼此比較瞭解。沈廷揚代表的並不止是崇明沈氏一個家族,在他背後,還有更多的南直隸商人,這是一張渠道網,沈廷揚就是網絡的源頭。儘管現在分屬南明與建虜,但戰爭永遠擋不住賺錢的商人,守序要通過沈廷揚與南直隸的商人家族建立聯繫。

守序這次把花蓮州推了出來,沿着中央谷地,一州兩縣的地盤。臺北府將只派銀行、國稅和郵政人員進入,州縣官僚由沈廷揚與移民自行安排。

沈廷揚徹底心動了,語氣很急促,“國主覺得移民多少合適?”

“三萬人,五萬人,就看季明先生有多少船了。”

整個臺東縱谷平原開發出來,有山產海產,做好分配,上限可以養活十來萬人。不過現在肯定不行,開發耕地需要時間。

“我在崇明縣和江南還有些號召力”,沈廷揚來回踱步,“不過這不夠,要想迅速獲得人口,必須依靠軍隊。”

守序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沈廷揚有錢有海船,但他沒有陸軍也沒有水師。這是守序選擇與他深入合作的原因之一。花蓮與臺東都沒有避風港,船隊如果要長期停泊,最近的港口位於宜蘭,臺北已經造好炮臺的蘇澳港。

沈廷揚皺着眉道,“其他武將的軍紀我信不過。軍紀最好的張鵬翼雖然與我關係很好,但他是個非常忠誠的武將,不會跟我去臺灣。”

“季明先生,花蓮只有一些番社,你不需要太強的兵將。崇明島上有這麼多散兵,季明先生不如自行招募一些人。過幾年,等花蓮地方穩定下來,你再編練新軍就是。”

沈廷揚思考了一陣,似有定議,“兵我去解決,但如要移民數萬,非有充足的糧食不可,現在南直已落入敵手,浙江有當地官兵,我們去哪裡徵集糧食?沈某不願像其他人一樣上岸打糧。”

南京陷落後,因爲財政崩潰,南明軍隊很難得到充足的糧食補充。除了有實際地盤可以收稅的明軍,其他部隊都靠打糧存活。所謂的打糧就是搶劫。四處劫掠士紳百姓,淫辱民女,就是南明軍隊幹出來的事。

“只要有錢有船,我在南洋給你們買糧食,二三十萬石問題不大。”

暹羅和真臘都是糧食輸出國,而且糧價很便宜,後來建虜攻佔廣東後,多次從暹羅進口糧食,每次都是幾十萬石。

沈廷揚下了決心,“我出二十萬兩!”

“噗”,守序一口茶噴了出來,沈廷揚有這麼多錢?

見守序很詫異,沈廷揚道,“我自己肯定沒20萬兩。在崇明拼拼湊湊,能出10萬兩就不錯了,剩下的我去江南募集。松江沈猶龍等人,家裡都是豪富。”

守序放下茶杯,“股本只需季明先生出10萬兩,剩下的錢可以債券形式存放在銀行。”

關於臺灣開發銀行的股權結構,守序原本的意思是以這次的戰利品,由臺北府出資十萬兩,在臺北的移民和軍隊中再募集十萬兩,後面這十萬兩可以慢慢到位。這20萬兩必須要佔到銀行股權的三分之一以上,以確保對銀行決策的否決權。如果沈廷揚出20萬兩,已經與金城方面的股權比例一致了,這不行。

沈廷揚:“沒問題,一半股一半債,將來以臺灣出產歸還,我去江南借錢。”

這樣就沒問題了,守序道:“我會在崇明暫居一段時日,季明先生募集來的資金,證券上由你我親自簽名吧。”

雖然是兩國交戰,但建虜暫時無法禁止民間經濟往來。走私也好,其他方式也好,貿易是無法阻止的。直到後來,建虜堅決實行遷界和禁海。光是禁海沒用,上萬裡海岸線,根本禁不住。在1645年,沒人能想到建虜還有遷界有這種酷烈的手腕。

ωωω●ⓣⓣⓚⓐⓝ●C ○

沈廷揚沒有意見,他接下來關心的是移民的航行計劃。崇明島地方狹小,軍隊衆多,沈廷揚的運力也沒足夠到一次將數萬移民輸送到臺北,和守序一樣,他需要箇中轉站。

“季明兄與舟山黃斌卿關係如何?”

沈廷揚捻鬚笑道,“我與黃明輔相交十年。”

那就是關係很好了,守序道:“那就沒問題了,季明兄不如佔了岱山,大島數座可容納數萬難民。”

“岱山?”沈廷揚想了想,只要有糧食撐過初期的開發,倒確實是塊合適的地盤。

與泗礁山不同,岱山足夠大,這裡甚至都可以建立一個長期基地。在明朝,岱山還是座荒島。前段時間,有松江生員孔思帶着一百多人試圖去岱山屯田,人太少沒條件,最後狼狽地回了上海。

與守序不同,沈廷揚終歸是個明朝的官員,他不能也不會在目前這種時刻當逃兵去花蓮。必然要留在明朝,其實沈廷揚早已想好,如果崇明堅持不下去,他就去舟山依附黃斌卿。既然現在有了移民的條件,沈廷揚便有了自己的計劃。

沈廷揚的興致越來越高,“岱山是好地方,我找張鵬翼借些兵,把岱山好好打造一下。”

岱山是明朝的國土,張鵬翼應該也不會拒絕自己多塊地盤。

議定後,守序與沈廷揚分頭行動。

張鵬翼答應了沈廷揚,派出弟弟張鵬飛率300兵過來幫忙。但沈廷揚自己卻遇到了麻煩。

不比崇明和江南,花蓮與岱山兩地開始肯定都很艱苦,而老百姓不到刀架到脖子上,不會捨棄家業。

沈廷揚的募股和移民工作進行的極其不順利,他高估了明朝高級文官這個身份帶來的號召力。

江南目前的形勢,建虜大半主力沿運河進逼杭州。南明降軍中,田雄、楊承祖跟隨博洛的大軍南征,李本深、高進庫、馬得功守禦南京至鎮江一線,胡國楨調江北,張天福駐太倉,李成棟向松江府逼近。

大體上,建州主力呈一前一後部署,博洛在前線,多鐸在南京,尼堪在上游。

李率泰率幾百甲兵位於蘇州,聯繫南北。前線與後方重鎮之間的運河兵站,由四鎮降軍控制。

運河之外的州府基本是傳檄而定,崑山、嘉定、太倉、松江等地都有建虜的親民官上任,迅速安定了地方局面。

幾百年來,蘇鬆二府一直承受着明王朝在經濟上的沉重壓迫,蘇鬆欠稅多,是因爲明朝分配給蘇鬆的稅收並不合理,他們承擔了遠超過中國其他州郡的稅收負擔,朱元璋時期,蘇州一府曾承擔了全國11%的漕糧,超過廣東全省。因此江南士紳對明朝好感並不強,明朝前期他們甚至更懷念張士誠。

南明一方,像方國安這樣的潰軍對江南富戶痛下殺手,每到一地便進入最富的士紳人家,縛夫**。文官對此根本無力反對,甚至現在文官也有了軍閥化的傾向,如崇明下江監軍道荊本徹,軍紀敗壞,直接控兵,組織打糧。

因爲建州南下消滅亂兵,一開始,士紳對建州其實是持歡迎態度。

與亂七八糟到處搶劫的南明潰軍相比,建州還有一定的秩序,只要是不抵抗的州縣,一般不會有大規模的搶劫強姦事件。

士紳百姓都不支持明軍,包括福山在內,崇明明軍少數沿江地盤也都逐漸丟棄了。就連吳淞土著總兵吳志葵也無奈放棄了吳淞所城,吳淞的軍戶幾乎沒人願意爲明朝打仗。都是鄉里鄉親,吳志葵只得把所城交給金山衛參將洪恩炳,自率部分親信撤到崇明島。在洪恩炳向李成棟投降後,明朝在南直隸大陸已無寸土。

這讓沈廷揚與守序的後續移民計劃落實的很艱難,就在沈廷揚發愁的時刻,敵人來了個超級助攻。

建虜相繼攻克南京和杭州,很容易,得不到民衆支持的明軍幾乎毫無抵抗能力。與明軍比起來,天氣更麻煩。江南實在太過溼熱,建虜八旗兵適應不了南方氣候,病死的比戰死的更多。多爾袞開始浪了,他命令多鐸六月撤軍回北京,接着頒佈剃髮令。

全體男性滿服剃髮,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沒多少人在乎明朝,可剃髮令就不一樣了。

禮儀之大,故稱夏;服章之美,謂之華。

剃髮易服,這不是亡國,是亡天下。

剃髮令將兩個同樣腐朽的封建王朝之間的興替變成了民族之戰。

建州已經建立起來的統治秩序瞬間崩潰,江南一片烽火,多鐸走不掉了。與後世的日軍一樣,建州現在只能控制運河作爲交通命脈,除了主要州府,鄉下全是各路義軍掌握。

崇明明軍迅速作出反應,淮河鎮總兵張士儀沿江上溯。吳志葵重佔松江,金山衛候承祖殺死建虜任命的官員,重豎明軍大旗,與吳志葵匯合。

黃蜚的野心更大,黃蜚文武雙全,好結交文士。抗清義軍紛紛來聯絡黃蜚,共推黃蜚爲東南抗清盟主。恰好此時,鄭芝龍也來信,約黃蜚同復江南。黃蜚熱血上涌,打算從黃浦江向太湖腹地開進。

黃蜚作爲北方水師,他在江南一點根基都沒有,現在失去了朝廷的支援,黃蜚迫切需要一塊地盤。他看中了太湖,環太湖沿岸盡是中國最富庶的州縣,依託強大的戰船,黃蜚覺得在太湖上來回掃蕩,不僅可以補充軍需,也能打垮建州在江南的統治。

吳志葵極力支持黃蜚,他向黃蜚承諾守住黃浦江一線。原本身處絕望的境地,現在突然閃現了一絲曙光,崇明的明軍開始了全線反推。

守序作爲外人,沒有能力影響到什麼。

現在黃蜚雖然大海船不多,可相對於黃浦江這條小河與太湖大澡盆,黃蜚的船還是太大了。

守序找到黃蜚:“黃帥,我需要運輸一些移民,能否把你的大船給我用用?我付錢。”

黃蜚迫切需要銀子來養兵,他很爽快地答應了守序。爲了親自掌握這筆銀子,他派侄子控制30艘海船,接受了守序的僱傭。

出兵日,吳志葵與黃蜚共同行動,吳志葵把大營設在上海縣柳湖,保衛黃蜚的後路。

覺華島水師總兵嚮明時和數部明軍這次沒有與黃蜚一起了。

守序與幾個明將並肩站在吳淞黃浦江邊。黃、吳二部,水兵並家屬兩萬人,戰船上千艘。

守序輕聲說道,“向總鎮,你們這次也不看好黃帥?”

“勸不住。”嚮明時的語氣裡有些滄桑。

守序腦子翁地一聲,三兩步走過跳板,衝上黃蜚的座船。

向黃蜚深深一揖,守序道:“請黃帥把子女託付給我。”

很莽撞,很無禮。詫異過後,明軍士兵有人臉上浮現出憤怒的表情。

黃蜚臉色隱情不定,“國主這是何意?”

守序很堅持,“太湖狹小,戰鬥頻繁,貴部攜帶家屬多有不便之處。黃帥,我們並肩轉戰上千裡,請相信我。不止黃帥,貴部諸將士如願意,子女也可託付於我。”

黃蜚沉默片刻,哈哈大笑。竟同意了。

在黃蜚建議下,總兵胡學海、黃光志,參將塗旭初、唐世榮、薛去疾和諸官兵,留下400多個幼子幼女。

夕陽西下,進軍太湖的明軍船隊有十幾里長,浩浩蕩蕩。

守序抱起一個男孩,“你叫什麼名字,父親是誰?”

孩子的聲音帶着哭腔,“我叫薛誠,我爹是薛去疾。”

第11章 西班牙的南海第29章 新的狼煙第22章 因明軍打糧而逐漸崩壞的福建、浙江第25章 南掌王國與奴隸戰爭第1章 常壓蒸汽機第37章 伶仃洋第14章 急轉直下第33章 臺北府的一些麻煩第23章 女人都歸我吧第16章 卡里馬塔海峽第32章 破城第10章 情懷帶兵是用愛發電第24章 東南局勢第32章 臺北行政長官轄區第13章 海軍再出徵第16章 軒主好有文化第46章 兵過如篦第15章 出征的艦隊第15章 廣馬第2章 佛羅里達海峽2第20章 德國人第19章 珠江口海戰2第13章 送走第一波移民第13章 疍民怎麼辦?第44章 戰艦長水第59章 八百里鋼鉗(完)第44章 天鍾法測經度第20章 兵敗如山倒第37章 襲擊第61章 出兵是責任第9章 啓航第22章 報應來的很快第11章 西班牙的南海第27章 航向大泥第39章 遼海捕鯨第29章 廣州之戰6第38章 約束明軍的軍紀第63章 南緯44度第40章 秩序的開始第26章 凱龍1第1章 戰爭與和平法權第43章 酒吧與情報第49章 八百里鋼鉗2第30章 身既許國,瓦窯堡的勇者!第8章 海盜港2第60章 海南大十字路第27章 廣州之戰4第52章 雲臺山,沈廷揚第28章 僞裝第29章 從營地中醒來第3章 混成旅第3章 高雷之戰1第46章 兵過如篦第7章 所羅門王的國度第9章 賀州第27章 荷蘭人的臺灣行政長官第20章 南十字軍,蘇卡達納之戰4第6章 東印度公司與閱艦式第13章 請戰第42章 北南沙海流第11章 商量好了再出隊第31章 增援膠州第23章 新東江鎮,反攻先鋒第61章 該死的託雷斯海峽第23章 征服沙撈越的計劃第31章 海盜信用社第16章 馬尼拉僵局第37章 襲擊第57章 後江行政長官轄區第21章 龍石島、凱巖城及君臨第14章 盟友第43章 換船第11章 向風海峽2第14章 硝與軍隊整頓第13章 疍民怎麼辦?第37章 伶仃洋第33章 臺北府的一些麻煩第15章 戰果第15章 背風羣島3第70章 兩廣與蘇州離譜的稅負差距第27章 荷蘭人的臺灣行政長官第15章 背風羣島3第18章 西線第44章 戰艦長水第41章 南十字星與你們同在第40章 海軍造艦章程(上)第7章 幫盟友解決後顧之憂第21章 重整粵西防線3第41章 建州船場第27 章 凱龍2第3章 佛羅里達海峽3第1章 大幕拉開第12章 沈上達第25章 蘇祿海海戰第64章 人事調整第10章 細細的紅線第16章 背風羣島4第48章 血旗第7章 所羅門王的國度第10章 向風海峽1
第11章 西班牙的南海第29章 新的狼煙第22章 因明軍打糧而逐漸崩壞的福建、浙江第25章 南掌王國與奴隸戰爭第1章 常壓蒸汽機第37章 伶仃洋第14章 急轉直下第33章 臺北府的一些麻煩第23章 女人都歸我吧第16章 卡里馬塔海峽第32章 破城第10章 情懷帶兵是用愛發電第24章 東南局勢第32章 臺北行政長官轄區第13章 海軍再出徵第16章 軒主好有文化第46章 兵過如篦第15章 出征的艦隊第15章 廣馬第2章 佛羅里達海峽2第20章 德國人第19章 珠江口海戰2第13章 送走第一波移民第13章 疍民怎麼辦?第44章 戰艦長水第59章 八百里鋼鉗(完)第44章 天鍾法測經度第20章 兵敗如山倒第37章 襲擊第61章 出兵是責任第9章 啓航第22章 報應來的很快第11章 西班牙的南海第27章 航向大泥第39章 遼海捕鯨第29章 廣州之戰6第38章 約束明軍的軍紀第63章 南緯44度第40章 秩序的開始第26章 凱龍1第1章 戰爭與和平法權第43章 酒吧與情報第49章 八百里鋼鉗2第30章 身既許國,瓦窯堡的勇者!第8章 海盜港2第60章 海南大十字路第27章 廣州之戰4第52章 雲臺山,沈廷揚第28章 僞裝第29章 從營地中醒來第3章 混成旅第3章 高雷之戰1第46章 兵過如篦第7章 所羅門王的國度第9章 賀州第27章 荷蘭人的臺灣行政長官第20章 南十字軍,蘇卡達納之戰4第6章 東印度公司與閱艦式第13章 請戰第42章 北南沙海流第11章 商量好了再出隊第31章 增援膠州第23章 新東江鎮,反攻先鋒第61章 該死的託雷斯海峽第23章 征服沙撈越的計劃第31章 海盜信用社第16章 馬尼拉僵局第37章 襲擊第57章 後江行政長官轄區第21章 龍石島、凱巖城及君臨第14章 盟友第43章 換船第11章 向風海峽2第14章 硝與軍隊整頓第13章 疍民怎麼辦?第37章 伶仃洋第33章 臺北府的一些麻煩第15章 戰果第15章 背風羣島3第70章 兩廣與蘇州離譜的稅負差距第27章 荷蘭人的臺灣行政長官第15章 背風羣島3第18章 西線第44章 戰艦長水第41章 南十字星與你們同在第40章 海軍造艦章程(上)第7章 幫盟友解決後顧之憂第21章 重整粵西防線3第41章 建州船場第27 章 凱龍2第3章 佛羅里達海峽3第1章 大幕拉開第12章 沈上達第25章 蘇祿海海戰第64章 人事調整第10章 細細的紅線第16章 背風羣島4第48章 血旗第7章 所羅門王的國度第10章 向風海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