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八百里鋼鉗3

張運開扒開眼前的樹叢,將150步外的一隊綠營兵套進準星。

在他身邊,有8名士兵做出同樣的動作。

綠營兵大概有百餘人,少部分人持械警戒,大部分圍攏在幾個火堆周圍,烤着什麼動物的屍體,看上去很是興奮。

那是一隊出來砍柴伐木的綠營兵,在韃靼軍中,綠營兵不止是作戰部隊,更是運糧、砍柴、取水、打下手的苦力。

這些事情八旗大爺是不會幹的,只能辛苦綠營兄弟了。

張運開扣下扳機。

擊錘夾住燧石重重擦在擊砧上,冒出一團火花,擊砧向下運動的同時頂開藥池蓋,火星引燃發射藥,子彈飛出來復槍的槍膛。

隊長張運開打響了第1槍,幾乎在同時,這個來複槍小隊其他人也都對各自的目標開火了。

對面的綠營兵倒下一片,一旁用望遠鏡觀察的少年兵報告說有兩人中彈。

第1槍命中率大約爲20%,張運開非常滿意。再裝填,用力搗了搗通條,讓子彈變形得更劇烈。

第2槍就不好打了,綠營兵被來複槍折磨了半年,大約都知道怎麼尋找掩體躲避。

射擊已經很接近山西綠營駐地。

經過姜鑲反正一役,山西綠營兵力不強,通省綠營不過2萬兵,這次出兵5000,抽調大同鎮、太原協、巡撫標營諸部,由大同鎮總兵彭有德統一指揮。

張運開和他的小隊每人打了6槍,見難以再取得戰果,收槍走人。

識字的少年兵在小本子上記下今天的戰果,打中8名綠營兵。雖然確定的戰果只有一半,但這不妨礙張運開向上多估計一些。

半年來,張雲開的小隊一共取得的213個戰果,其他小隊的戰績大體類似,相差不遠。

整個博白、玉林前線,來複槍部隊有300多人,大部分槍是各部隊自己花錢買來的。

張運開的小隊是其中一員,除了來複槍手,小隊裡還有20多名裝備其他武器的士兵。

爲了便於山地行軍,士兵沒有裝備盔甲,有人帶了鳥槍和腰刀,有人則是弓箭,還有帶手槍、腰刀,揹着藤牌的肉搏步兵,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慣走山路。

戰績中即便只有三分之一真實存在,來複槍部隊也殺傷了近2000敵兵。

慢性放血的戰果堪比一次小規模會戰,對張運開來說,這種戰鬥任務其實與他未參軍時在山裡打獵類似。時間久了,他甚至覺得北方的綠營兵還沒老虎來得危險。

在接觸早期,綠營兵被來複槍兵伏擊後還敢衝過來反擊,可惜山地望山跑死馬,直線距離1,200步,換成山路三四倍不止。

山地步兵走山路的速度比北方的綠營兵快多了,山西的綠營怎麼也追不上。等綠營兵吭哧吭哧爬過來,伏擊的小隊在山上三竄兩竄,早跑沒影了。

如果追兵數量不多,小隊甚至可以再打一次伏擊,他們帶的肉搏步兵就是幹這種工作的。

時間長了,綠營兵也適應了,他們應對的方法很簡單,不會出營地太遠,出營即抱團。

砍柴伐木都是百把人一起走,如果遇到伏擊,以最快的速度趴下,絕不探頭。

這確實在相當程度上減少了傷亡,張運開初期出任務,運氣好一次能殺2,30個,現在戰績下降到個位數,這經常讓張運開感到遺憾。

張運開不知道,他們的作戰行動,最受司令部重視的並不是殺傷了多少綠營兵。

多殺幾個人,這當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山地獵兵部隊極大壓縮了敵軍的活動範圍,降低敵軍出營頻率,損害敵軍對外界的感知力。

就如同當年在北方戰場,韃靼人打贏絕大多數散兵戰和小規模騎兵戰,迫使明軍只能扎堆抱團,即便不是聾子瞎子也變成重度近視眼。

鬆錦一戰,十餘萬大軍直到皇太極的援軍壓到距離戰場一天的路程都沒發現,只一個晚上就被韃靼人奪了補給基地,切斷後路,從而炸營。

這在戰爭史上是極爲笑柄的戰役。

聯邦軍校每每把鬆錦之戰拿出來講課,學員們在惋惜之餘,都會發出一陣訕笑聲,嘲笑明軍羊拉屎般的自殺佈陣。

明軍這麼做當然有其原因,薩爾滸之戰和其後的遼瀋之戰,明軍敢於分兵,結果被韃靼人各個擊破,其後明軍每每選擇抱團找死是一種惡性循環。

分散部署軍隊從來不是錯誤。

岳飛在紹興北伐,他不到10萬,可能只有8萬,以步兵爲主的軍隊,面對完顏宗弼10萬金軍,其中約3萬鐵騎,在大平原上控制了西北至洛陽,東南至泰康,彎彎曲曲,長達300公里的戰線。

岳飛兩次準確預判完顏宗弼的主攻方向,並部署他數量並不多的機動部隊,一方面當然是嶽帥實在天才,另一方面是面對類似的敵人時,控制了廣闊戰線的宋軍感知力比明軍強太多了。

明軍那種敵軍主力壓到眼皮底下還不知道的事,在岳飛的部隊絕不可能發生。

決定性的會戰只有那麼幾次,在大部分時間裡,軍隊都處於小規模接觸中,一支被外圍戰打成瞎子和聾子的部隊,獲得野戰勝利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那需要天才的將領和逆天的運氣。

戰場面積,戰線長度往往受客觀條件制約,軍隊作戰地域遠不止會戰地點那一小塊,控制的戰場越大,感知力越強,獲得戰略性優勢的可能也就越大。

若要在主戰場集中更多的部隊,那麼在次要戰場就必須以儘可能少的部隊控制儘可能大的戰場。

誠然,軍隊可以利用天然地形、要塞工事、自然氣候、戰場補給條件等等諸多因素來實現這個目標,但最關鍵的還是小規模戰鬥中體現出來的戰術優勢。

一般的地形,普通明軍小隊戰完敗於韃靼人,有組織的山地戰可以拉平差距,而來複槍部隊的意義在於讓明軍獲得了從未享受過的戰場感知力。

擺在李來亨和鍾文信面前的戰場近乎透明。

敵軍主力位於面積略大的玉林盆地,完全包圍了玉林城。另一部基本包圍了博白縣城,但不能完全切斷博白與後方的聯繫。

玉林城周圍,有相對落差幾十米的丘陵地帶,那並不會給軍隊行動帶來太大障礙,更重要的是玉林盆地四周的大山,海拔約在千米左右,那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山地獵兵依託大山向盆地出擊,壓縮敵軍活動範圍。戰場上,確實是韃靼人包圍了城內的明軍,但韃靼人對周圍的山區幾乎一無所知。

天門關確實是南、北流江最主要的商路,但道路遠不止天門關一條,徐霞客在這一帶遊歷時,就沒經過天門關。

明軍從未守住天門關,韃靼人也不行。

山地戰的特點不同於其他戰場。在山地裡到處是陣地,而且非常堅固,對這種陣地就不應當強攻。

山地戰的藝術在於從敵人兩翼,或從敵人後方佔領陣地,迫使敵人前進攻擊。如果敵軍不戰而退,那也能通過追擊達成更大的戰果,如果敵軍後退另建新陣地,重複以上過程。

山地戰不利於進攻,即使在攻擊戰中,作戰藝術也在於只進行防衛,而逼使敵人採取進攻。

換句話說,是以戰役層級上的進攻,獲得更有力的位置,迫使敵軍在戰術上進攻,這需要通過機動來實現。

韃靼指揮官濟席哈是宿將,敵軍各個營地彼此間聯繫很好,西側翼通過山谷延伸至興業縣,與潯州相連,東北側翼通過天門關,與北流縣相聯繫,南北流江的水運是濟席哈主要兵站線。

東側翼?

空的。

參謀部據此草擬了作戰計劃。

按計劃,瓊州旅給欽州解圍的同時,留在廉州的那個營護送船運輜重和重炮先行出動,進抵廉州與博白間的沙河巡檢司堡。

主力在欽州之戰後,追上輜重部隊,然後向給博白攻擊前進。

在博白,瓊州旅組建一個支隊,以1個步兵營爲基幹,加強1各擲彈兵連, 2個山地步兵連,攜帶3門馱運輕榴彈炮,3門馱運的3磅炮,沿南流江支流鴉山江河谷向東橫向機動至陸川縣,然後向北,大體沿六麻河—北流江前出至北流江,切斷敵主要兵站線。

第15章 戰果第19章 亞洲權力遊戲中的歐洲玩家第9章 合恩角第44章 天鍾法測經度第5章 太平洋聯邦第20章 德國人第37章 北洋航線,登州衛第7章 狗班,麥哲倫海峽與咆哮西風帶第31章 投奔怒海第25章 陸軍比海軍貴第7章 海盜港1第2章 波託韋洛第55章 古晉行政長官轄區第42章 大東溝第19章 路是自己選的第46章 運奴船第50章 威海營守備,人和船第34章 更多的人,更多的黃金。第30章 關外旗營第6章 東印度公司與閱艦式第23章 征服沙撈越的計劃第20章 神、黃金、榮譽,3G原則第44章 大東溝之戰二第4章 高雷之戰2第5章 猶太人第21章 重整粵西防線3第55章 古晉行政長官轄區第2章 遠征前,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第一次接觸第62章 電白長坡要塞第58章 大本營會議續第33章 臺北府的一些麻煩第44章 甲申卷完第59章 八百里鋼鉗(完)第61章 出兵是責任第22章 背景第30章 關外旗營第71章 馬吉翔以後我來殺第2章 遠征前,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第一次接觸第67章 鬱林州2第38章 穆里尼奧式防守第60章 北伐上第26章 廣州之戰3第8章 國旗、國歌及聯姻諸事第13章 疍民怎麼辦?第20章 神、黃金、榮譽,3G原則第3章 混成旅第13章 送走第一波移民第65章 出征前第24章 東南局勢第13章 送走第一波移民第17章 背風羣島5第13章 請戰第8章 國旗、國歌及聯姻諸事第69章 四國聯軍2,吳哥窟第21章 黑奴第43章 酒吧與情報第1章 常壓蒸汽機第21章 小袁營與景德鎮第12章 擴張第13章 送走第一波移民第48章 多鐸 吳三桂 阿巴泰第24章 內河中的馬辰港第29章 大泥海戰第17章 背風羣島5第19章 丹麥船第15章 航線第20章 神、黃金、榮譽,3G原則第22章 三亞條約、北洋航線第20章 蘇祿人第42章 北南沙海流第22章 棉布及三國同盟條約第8章 火地島與勒梅爾海峽第45章 中場休息第47章 瀋陽十王亭第41章 廉州合浦港第20章 南十字軍,蘇卡達納之戰4第9章 以勤王的名義調兵第50章 做軍事專從點名、看操、查崗第55章 三亞巡檢分司第27章 熱蘭遮會議第42章 粵西巡撫第27章 航向大泥第27章 金三角2第47章 再遇故人第40章 東莞ISO第21章 禁海令下的共同立場第37章 荷蘭人的動向第25章 在蘇祿補充物資第56章 八百里鋼鉗9第40章 騎兵和軍費第6章 打垮葡萄牙的阿曼印度洋“帝國”第42章 原始的委內瑞拉第9章 賀州第4章 海軍條例、巴達維亞與糖第1章 元老院首席元老第48章 船團第1章 常壓蒸汽機第4章 臼炮與受降第26章 廣州之戰3
第15章 戰果第19章 亞洲權力遊戲中的歐洲玩家第9章 合恩角第44章 天鍾法測經度第5章 太平洋聯邦第20章 德國人第37章 北洋航線,登州衛第7章 狗班,麥哲倫海峽與咆哮西風帶第31章 投奔怒海第25章 陸軍比海軍貴第7章 海盜港1第2章 波託韋洛第55章 古晉行政長官轄區第42章 大東溝第19章 路是自己選的第46章 運奴船第50章 威海營守備,人和船第34章 更多的人,更多的黃金。第30章 關外旗營第6章 東印度公司與閱艦式第23章 征服沙撈越的計劃第20章 神、黃金、榮譽,3G原則第44章 大東溝之戰二第4章 高雷之戰2第5章 猶太人第21章 重整粵西防線3第55章 古晉行政長官轄區第2章 遠征前,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第一次接觸第62章 電白長坡要塞第58章 大本營會議續第33章 臺北府的一些麻煩第44章 甲申卷完第59章 八百里鋼鉗(完)第61章 出兵是責任第22章 背景第30章 關外旗營第71章 馬吉翔以後我來殺第2章 遠征前,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第一次接觸第67章 鬱林州2第38章 穆里尼奧式防守第60章 北伐上第26章 廣州之戰3第8章 國旗、國歌及聯姻諸事第13章 疍民怎麼辦?第20章 神、黃金、榮譽,3G原則第3章 混成旅第13章 送走第一波移民第65章 出征前第24章 東南局勢第13章 送走第一波移民第17章 背風羣島5第13章 請戰第8章 國旗、國歌及聯姻諸事第69章 四國聯軍2,吳哥窟第21章 黑奴第43章 酒吧與情報第1章 常壓蒸汽機第21章 小袁營與景德鎮第12章 擴張第13章 送走第一波移民第48章 多鐸 吳三桂 阿巴泰第24章 內河中的馬辰港第29章 大泥海戰第17章 背風羣島5第19章 丹麥船第15章 航線第20章 神、黃金、榮譽,3G原則第22章 三亞條約、北洋航線第20章 蘇祿人第42章 北南沙海流第22章 棉布及三國同盟條約第8章 火地島與勒梅爾海峽第45章 中場休息第47章 瀋陽十王亭第41章 廉州合浦港第20章 南十字軍,蘇卡達納之戰4第9章 以勤王的名義調兵第50章 做軍事專從點名、看操、查崗第55章 三亞巡檢分司第27章 熱蘭遮會議第42章 粵西巡撫第27章 航向大泥第27章 金三角2第47章 再遇故人第40章 東莞ISO第21章 禁海令下的共同立場第37章 荷蘭人的動向第25章 在蘇祿補充物資第56章 八百里鋼鉗9第40章 騎兵和軍費第6章 打垮葡萄牙的阿曼印度洋“帝國”第42章 原始的委內瑞拉第9章 賀州第4章 海軍條例、巴達維亞與糖第1章 元老院首席元老第48章 船團第1章 常壓蒸汽機第4章 臼炮與受降第26章 廣州之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