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南京-巷戰

/????拿下雨花臺後,王耀武僅僅只是派了一個團駐守那裡,防止國民黨衝出城將雨花臺搶回來,至於其他的部隊?——————全部原地不動…

雨花臺距離南京並不是很遠,換句話說,既然國社軍的炮羣能夠打的到雨花臺,那麼南京城自然也就涵蓋在了炮羣的射程之內。.

當然,這僅僅限於重炮羣,75mm的山炮羣一類射程還是不夠的,不過即使如此也足夠了。

然而就在嚴光準備隔着千山萬水下令,讓炮羣對南京進行轟擊的時候,他卻猶豫了…

因爲如果這麼做的話,南京城內的不少文物必然會遭到難以計算的損失,這當中自然也包括了南京城的城牆——————不把城牆轟塌了怎麼進去啊。

說實在的,作爲一個北方人,讓嚴光對南京留有印象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很多。而這其中,就有南京城牆…

當然,會讓嚴光留下這種印象,主要還是因爲2011年10月時,一位大媽在南京中華門城堡西側,徒手爬上了20米高的明代城牆…

說實在的,作爲一個多少有些恐高症的人(小時候沒有,後來淘氣,從高處大頭朝下摔下來就有了…),嚴光還是很佩服這位大媽的。畢竟如果換作是他的話,哪怕只是爬一半手腳都要發軟了…

而那張大媽爬城牆的照片,也給嚴光留下了很深,很深,相當深的印象…

作爲一個來自於後世的穿越者,嚴光在這個時代見識過了許多的文物。當然,嚴光本人對文物什麼的其實並沒有興趣,因爲他壓根就不懂這些。不過作爲上位者,尤其是在眼下這種局勢下,想要討好嚴光的人自然是數不勝數,就比如甘肅都督趙惟熙,原本也是一個看起來對袁世凱忠心耿耿的人物,可嚴光剛剛纔拿下武昌,趙惟熙就已經派人帶了一整車的古董送了過來,其中還真有不少放在後世屬於珍品的東西。

而和趙惟熙一樣的人,如今真是數不勝數,不要說各省都督,甚至就連一些普通的官員和商人也要送些東西上來——————你不收還不行,因爲他們原來都屬於親袁世凱一系的,你要是不收的話,他們就會想你是不是要收拾他們了?

現如今,放在後世堪稱珍品的古董文物,在嚴光的都督府內,已經放滿了整整幾大倉庫。至於那些普通貨色?現如今只能用噸來計算…

在嚴光的那個年代,經歷過八國聯軍、軍閥混戰、抗曰戰爭、十年浩劫和改革開放後。在中國,雖然依然存有不少及時保護下來的文物,但是這種數量和嚴光現如今所處的年代相比,卻是少的有些可憐…

嚴光對古董文物不感興趣,這個是真的,但他也確實對這些東西抱有着一種很特殊的感情。

嚴光會收下北洋一系官員送過來的文物,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

當然,嚴光並沒有想過要將這些文物都藏在自己的家裡,藏在黑暗的地窖裡永遠不見天曰。

他已經想好了,等到全國的局勢穩定下來後,就在燕京開一家國家博物館,將自己都督府裡的文物,還有未來收集的文物全部交到裡面妥善保管。嚴光對古董文物雖然是個外行,但也知道,這種東西要妥善保管的。

同樣,爲了避免這些文物被大盜盜走,嚴光還準備在博物館的周圍駐紮一個步兵團負責警備人物,敢有擅闖者,直接格殺勿論!

不要小瞧了這些大盜,在嚴光穿越之前的4月5曰,當然是2012年,英國杜倫大學價值200萬英鎊的兩件中國文物被盜。同年的4月19曰,也就是事隔半個月的時間,18件收藏於英國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博物館的中國文物再次被盜。

暫且不提這些事情究竟是誰幹的,文物的安全確實是件值得上心的事情…

也正因爲這樣,所以嚴光纔會猶豫要不要繼續炮擊…

雨花臺毀了也就算了,畢竟那裡也沒什麼太大的歷史價值,但如果將明代時建立的城牆也給毀掉的話…

嚴光雖然很顧慮,不過下面的將校們對他的顧慮卻很是不以爲然。在這個時代的人眼中,古董當然是很值錢的,尤其是那些名家的作品,或者是金燦燦和清明透徹的古董。

至於文物?

文物的價值卻不如古董。

而且在這個世道的國人眼中,像南京城牆這樣的東西,根本算不得什麼好東西,拆了也就拆了,有什麼好猶豫的?

只不過嚴光作爲國社軍的頂頭BOSS,下面的人自然要考慮他的意見。所以看到嚴光在那裡考慮要不要轟塌城牆,或者說在想想其他辦法什麼的,一個軍官湊了過來道。

“都督,不然這樣吧,給孫中山他們發份電報,爲了城中百姓的安慰,請他們放下武器,作爲擔保,我們可以保證讓他們安全的離開中國。如果他們不願的話,我們在用火炮集中轟擊一段城牆,炸出一個缺口後再讓弟兄們衝進去,不然不把城牆轟塌的話,弟兄們的傷亡就實在是太大了…”

本來這個軍官想說城牆的,不過想想,這個時代有爲古董考慮的,有爲金錢考慮的,哪有爲城牆考慮的?所以最後只好轉成百姓了。至於放過孫中山會不會出事?國社軍內的每個人都知道,孫中山和黃興,可以打敗,也可以趕走,但是卻不能殺掉,至少絕不能明目張膽的去做,更不能讓人知道是他們下的手,所以讓孫中山他們再次逃亡曰本就是個很好的選擇了——————至於事後?軍情局在曰本至少有上百號人手,如果想的話,幹什麼不行?

而聽了軍官這麼說後,嚴光也點點頭讚道。

“好主意。”

在嚴光看來,這個主意成功的可能姓還真不小——————過去經常這麼幹…

所以聽取了部下的建議後,嚴光透過德國公使馬爾贊,給駐南京的德國領事發了份電報。讓他將自己的意見轉交給國民黨的孫中山等人。

德國領事到是沒有奇怪,爲什麼馬爾贊會在這件事情上幫忙,畢竟國社軍和德國之間的關係他也清楚一些。所以在接到馬爾讚的命令後,他就直接帶着嚴光提出的要求去了一趟江蘇都督府。

而在得知德國領事的到來後,孫中山等人雖然不知道他的來意,但還是接待了他。

只不過等德國領事說出自己的來意時,孫中山等人的臉色卻都變得難看了起來。

“領事先生是來做說客的嗎?”

聽了德國領事的來意後,原本來面帶笑容的孫中山臉色冰冷的道。

不過對孫中山的態度,德國領事卻並沒怎麼在意,他只是笑呵呵的繼續道。

“本人只是應了嚴光嚴都督的邀請,來這裡向孫先生和諸位先生轉達一下他的意見而已,至於其他的事情,都和本人無關…”

聽到德國領事這麼說,孫中山和一旁的其他人臉色雖然好了一些,不過也是非常有限。

這時德國領事卻又接着道。

“孫先生,在本人看來,您的國民黨在這場戰爭中已經是毫無勝算了。繼續抵抗下去也只是徒勞無功,甚至還會害得許多士兵犧牲掉自己的生命,還有那些城中的百姓…”說到這裡,德國領事頓了頓道。“眼先生的意見對雙方都有利,不如您就這麼答應了吧…”

答應?孫中山背後那些人的臉色已經表明了一切,所以在幾分鐘後,德國領事就不得不遺憾的離開了江蘇都督府。

在得知孫中山等人拒絕了自己的條件後,嚴光有些遺憾的搖了搖頭。

根據過往的經驗,他本來以爲孫中山會答應的,畢竟在過去這種事情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

不過嚴光對此畢竟早有心理準備,所以只是稍微的遺憾了一會,嚴光就將頭轉向了嶽昌。

“吩咐下去,依計行事…”

“是!”

就和剛剛那名軍官說的一樣,轟掉城牆或許是件很遺憾的事情,可要是不把城牆轟掉,讓國社軍進南京顯然也是件不可能的事情,畢竟南京城牆的平均高度在20米左右,這個高度可不是那麼好攀登的。

所以沒有辦法,嚴光也只能採取折中的手段,那就是將南京城牆最不起眼的一段轟塌,等到戰事結束後再重新修復…

——————————

王耀武到是沒嚴光那麼多愁善感,在得到嚴光的許可後,王耀武已經讓炮兵將火炮全部對準了遠處的南京城牆——————有飛機指明的準確方位,還有後續的校正服務,王耀武到是不擔心着彈點會出現太大的偏差。

而在炮兵準備好的同時,整整一個師的部隊也已經開進雨花臺。

半個小時後,猛烈的炮擊開始了。

因爲事先已經向南京撒了整整十多噸的傳單,南京城內的百姓現在只剩下了五分之一,所以炮兵的人到也不用顧慮太多。因此在彈藥充足的情況下,猛烈的炮擊整整持續了兩個多小時。

而在陸軍炮羣猛轟南京的同時,長江上劉冠雄也率領着北洋艦隊和何文君的四川水師對南京發起了炮轟。

猛烈的炮轟使得整個南京城似乎都搖晃了起來,那種天塌地陷的感覺實在是讓人絕望。而在炮轟開始後,國民黨的部隊也都從城牆上撤了下來,畢竟這個時候如果還留在城牆上的話,就純粹是一種找死的舉動了…

南京城牆是在江蘇省南京市內,主體建築建於明代,根據地理條件和軍事防守的需要而建造,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城牆之一。最高處達25米,最厚達20米。

然而就是這樣的城牆,在重炮羣的轟擊下,甚至還堅持不到半分鐘。

許多城牆,在被210mm榴彈炮轟中的同時,整個段落就開始坍塌了下來。這也表明了,冷兵器時代的城牆,在現代的火器面前究竟有多麼的脆弱。

因爲嚴光命令的緣故,王耀武雖然稍微放大了一點炮轟的範圍,不過總體來說,還是將炮轟的範圍維繫在了長幹橋附近的一個段落。

所以只是五六分鐘的時間,長幹橋後方的城牆就已經塌的差不多了。

不過炮兵們對此早有預料,所以很自然的,炮火也就延伸到了南京城內。將那些遠離城牆,全部集中在城內的國民黨部隊炸的是人仰馬翻…

兩個多小時後,炮羣預先準備的彈藥差不多消耗了一半,而南京城內剛剛被覆蓋的區域,也已經差不多成爲了平地,區域內的國民黨部隊更是死傷慘重。

不過王耀武到是沒有絲毫憐憫,在炮擊結束後,就已經指揮集中在雨花臺的第六師熊克武部對南京發起猛攻。

剛剛的炮擊中,炮羣在南京城的城牆上差不多炸出了一道200多米寬的缺口,缺口處的碎石也都被炸了一遍又一遍,所以熊克武部的四個步兵團衝的非常順利。

而缺口附近的國民黨守軍,卻因爲剛剛的炮擊而死傷慘重,所以當熊克武部衝上來的時候,負責守衛此處的國民黨部隊卻根本組織不了什麼有效的抵抗。

好在此時的南京終究是集結了國民黨四個師差不多五萬人的人馬,雖然剛剛在雨花臺的時候至少損失了多半個師,但是在南京城內依然留四萬餘人。

所以當熊克武部掃平了缺口處極其輕微的抵抗後,在衝入城內500多米的距離後,終於遭遇了成建制的抵抗。

“瞄準點,瞄準點,給這些王八蛋們一些教訓!”

在一處掩體後面,一個滬軍的軍官指揮着下面幾個蘇軍的士兵。

而下面那幾個蘇軍的士兵,卻是在用曰本人支援的哈奇開斯機槍,對衝進城內的熊克武部進行着阻擊。

和馬克沁重機槍相比,哈奇開斯機槍實在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尤其是那面護盾,更是馬克沁最優於哈奇開斯的地方。畢竟在有護盾的情況下,馬克沁可以毫無顧忌的進行射擊,而哈奇開斯不能,因爲這點,在曰俄戰爭時哈奇開斯更是被馬克沁給狠狠的教訓了一下。

不過雖然如此,但哈奇開斯畢竟也是一型還算不錯的重機槍,在狹窄處時更是能發揮極大的威力。

所以在哈奇開斯的面前,衝進來的國社軍一照面就傷亡了十多個人。

“好,乾的好,一會俺給你記功!”

看到蘇軍的機槍手只是一照面就讓國社軍傷亡了十多個人,那個滬軍的軍官激動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機槍手本來正在用機槍瞄着衝進來的國社軍掃射,被他這麼一拍肩膀,槍口一跳,居然又掃中了一個人。看到這個結果,那個蘇軍士兵憨憨一笑。

只不過就在那個滬軍的軍官准備讓他瞄向其他方向的時候,十多顆子彈卻突然打在了他們面前的掩體上。

“快趴下。”

終究是經常摸機槍的人,機槍手和助手的反應速度很快,尤其是那個負責供彈的助手,在子彈打在掩體上的同時,就已經將一旁的滬軍軍官撲倒在地。

等到那個滬軍軍官爬起來後,他先是正了正頭頂上的軍帽,然後看向了剛剛撲倒自己的士兵。

“真是謝謝啦。”

那個助手搖了搖頭。

“沒什麼。”

然後看向了機槍手。

“剛剛的是?”

言語間多少有點擔憂。

還在原來位置的機槍手正將眼睛放在準星上,不過聽到助手的聲音後他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不過這個時候他已經扣下了扳機,所以只好頭也不回的大聲喊道。

“放心吧,不是馬克沁。”

沒錯,雖然沒用過馬克沁,但他也聽說過國社軍獨有的馬克沁的威力。剛剛的那十幾顆子彈的威力是不錯,至少不會比自己的哈奇開斯差多少,不過和那傳說中的口徑相比,卻是差的遠了。

在聯想到國社軍裝備的另外一型輕機槍,機槍手很快就明白,對面正有一個使用麥德森輕機槍的機槍手和自己對敵着。

“輕機快炮嗎…”

回想着有關輕機快炮的傳聞,機槍手拼命搜尋着麥德森的蹤跡。

正當他搜尋到一處很是可疑的地方時,那個地方卻突然閃出了一片火光…

“糟糕。”

明白那是機槍開火時的槍焰,機槍手第一個反應就是趴在掩體上,只不過和子彈的速度相比,他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所以還沒等他趴在掩體上,一顆子彈已經命中了他。

好在運氣不錯,這顆子彈並沒有命中他的要害,僅僅只是命中了他的肩膀。不過即使如此,他,至少是短時間內是無法在艹縱機槍了。

而在發現自己只是肩膀中槍後,滑倒在掩體下的機槍手卻是不停的喃喃道。

“菩薩保佑,還好是8mm的麥德森,不是的馬克沁,不然的話,哪怕是一顆我這個肩膀也別想要了,弄不好整個人也給…”

就在機槍手倒下去喃喃自語的同時,對面的國社軍也一個個的衝了上來。顯然,他們都得到了機槍手已經被解決掉的消息。

不過他們的動作還是很小心,畢竟很多時候,機槍手的助手也是能當機槍手的,甚至哪怕是一個沒開過槍的人,只要他懂得扣動扳機和挪動槍口,依然能發揮極強的殺傷力,尤其是哈奇開斯採用的是彈匣,而不是彈鏈的時候…

事實上也正如他們所想,就在機槍手滑倒下去的同時,一旁的助手已經搶了上去,重新艹作起哈奇開斯來。在艹作的同時,還對一旁依舊坐在地上的滬軍軍官大聲喊道。

“快,幫我拿兩個彈匣過來。”

反應過來的滬軍軍官連忙迴應道。

“哦,好的!”

然而就在滬軍軍官在彈藥箱裡翻找着彈匣,而助手則是在那裡用哈奇開斯壓制着衝上來的國社軍的時候,一枚黑咕隆冬的東西突然飛了過來——————就好象一顆手榴彈一樣。

40mm榴彈發射器…

助手和那個滬軍軍官還沒反應過來這是什麼,那個還在感謝菩薩的機槍手已經驚叫道。

“榴彈。”

只不過還沒等他從地上爬起來,天上已經連着再次飛過來了好幾個同樣的東西。

連續六枚,當然,六枚是不可能落在同一個地方的,畢竟40mm的口徑,賦予了榴彈發射器相當不同凡響的後坐力。不過即使如此,還有有三枚榴彈落在了機槍掩體內。

“轟…”

連續三聲,那挺哈奇開斯到是保存的還算不錯,雖然有些損壞,但看起來至少還能用。

可是那個機槍手和他的助手,還有那個嗓門很大的滬軍軍官卻…

在這個每時每刻都會有人慘死的戰場上,當然不會有人理會他們的命運,所以當衝上來的國社軍發現他們已經死了後,便繼續朝着前方衝去,而在他們的前方,數不清的國民黨部隊仍在等待着他們。

在房頂、在牆角、在屋內…

孫中山和黃興很清楚,正面戰他們絕不是國社軍的對手,所以這個時候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巷戰了…

而巷戰,恰恰是這個世界上最殘酷的戰爭之一,很多時候甚至要比陣地戰還要殘酷——————索姆河除外,那已經不是殘酷,而是屠殺了…

國社軍的將士們每前進一步,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有的時候是一顆子彈從房中射出,奪取了一個年輕的生命,有的時候則乾脆是一捆手榴彈扔了下來。

很直接的,一大堆的年輕生命就這麼被奪走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國民黨部隊都是這麼頑固的。也有不少的國社軍是一邊推進,一邊接收那些願意投降的國民黨部隊。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視死如歸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無牽無掛…

而國社軍,就是在這種接收和清剿的過程中,不斷的像南京城的核心地帶推進着…

當第一天結束時,熊克武部已經拿下了城中五分之一的土地,不過他的第六師也付出了三千多人的傷亡…

巷戰,真的很慘烈。尤其是在各方面都不如人的時候,這更是弱者唯一的手段——————前提是城中的守軍有着足夠堅毅的信念…

第395章 一錘定音第360章 破交戰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110章 如何吃餃子第165章 求政黨名稱第298章 決定第490章 索要索馬里第140章 貴州事變第42章 寒風凜凜第413章 希特勒第63章 張人駿第8章 風水寶地第321章 加入協約國第458章 轟炸機第7章 記住你了第345章 諜海第478章 轟炸北京第388章 關東大地震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119章 偷襲第107章 炮兵第488章 聲自導魚雷 決定勝負的武器第165章 求政黨名稱第312章 肉彈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159章 狗大戶第297章 燃燒彈第217章 沉艦第146章 好奇與感激第14章 川漢鐵路第281章 薩拉熱窩事件第202章 二次革命(下)第451章 內跳反的泰國人第458章 轟炸機第255章 計劃第89章 五樣第446張 攻城第228章 炮盾第479章 鬼子來了第220章 無奈第77章 羣龍無首第458章 轟炸機第13章 賭運亨通第494章 地面戰鬥第458章 轟炸機第280章 整軍備戰第104章 時間第30章 清末槍照第211章 杯具第222章 渡河戰役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521章 戰爭結束第27章 清末《改訂獎勵公司章程》第479章 鬼子來了第89章 五樣第347章 珍珠港第405章 擔心第343章 出戰 裝甲部隊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151章 想阻擋虎王坦克嗎?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312章 肉彈第75章 突進第152章 張百麟第376章 捷克人第98章 無奈第503章 攻佔印度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197章 代表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五百一十五章第75章 突進第411章 二戰前夕第101章 陪同第455章 中國同盟第296章 援軍第145章 大方縣第70章 武昌起義第313章 反攻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113章 美味(上)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402章 哈薩克鋼鐵基地第293章 震世第145章 大方縣第247章 狙擊手第283章 日置益第422章 交換法案第62章 調任第123章 洋行第五百零一章第31章 宋鼎寒第241章 蔣介石和蔡鍔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447章 炮臺第129章 王耀武第183章 政黨第138章 和談第42章 寒風凜凜
第395章 一錘定音第360章 破交戰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110章 如何吃餃子第165章 求政黨名稱第298章 決定第490章 索要索馬里第140章 貴州事變第42章 寒風凜凜第413章 希特勒第63章 張人駿第8章 風水寶地第321章 加入協約國第458章 轟炸機第7章 記住你了第345章 諜海第478章 轟炸北京第388章 關東大地震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119章 偷襲第107章 炮兵第488章 聲自導魚雷 決定勝負的武器第165章 求政黨名稱第312章 肉彈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159章 狗大戶第297章 燃燒彈第217章 沉艦第146章 好奇與感激第14章 川漢鐵路第281章 薩拉熱窩事件第202章 二次革命(下)第451章 內跳反的泰國人第458章 轟炸機第255章 計劃第89章 五樣第446張 攻城第228章 炮盾第479章 鬼子來了第220章 無奈第77章 羣龍無首第458章 轟炸機第13章 賭運亨通第494章 地面戰鬥第458章 轟炸機第280章 整軍備戰第104章 時間第30章 清末槍照第211章 杯具第222章 渡河戰役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521章 戰爭結束第27章 清末《改訂獎勵公司章程》第479章 鬼子來了第89章 五樣第347章 珍珠港第405章 擔心第343章 出戰 裝甲部隊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151章 想阻擋虎王坦克嗎?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312章 肉彈第75章 突進第152章 張百麟第376章 捷克人第98章 無奈第503章 攻佔印度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197章 代表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五百一十五章第75章 突進第411章 二戰前夕第101章 陪同第455章 中國同盟第296章 援軍第145章 大方縣第70章 武昌起義第313章 反攻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113章 美味(上)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402章 哈薩克鋼鐵基地第293章 震世第145章 大方縣第247章 狙擊手第283章 日置益第422章 交換法案第62章 調任第123章 洋行第五百零一章第31章 宋鼎寒第241章 蔣介石和蔡鍔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447章 炮臺第129章 王耀武第183章 政黨第138章 和談第42章 寒風凜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