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雨花臺

作爲國社軍中口徑最大——————也包括海軍。

作爲國社軍中口徑最大,甚至是全中國口徑最大的火炮,280mm重型榴彈炮自然當仁不讓的擔當了第一炮的重擔。

而在經過了一分鐘的忙碌後,隨着炮兵連長的一聲令下,那枚260公斤重的炮彈也直接呼嘯着飛向了雨花臺陣地。

“厲害啊…”

看着雨花臺陣地上出現的巨大塵柱,捂着耳朵的王耀武眨了眨眼睛。

過去國社軍列裝的都是210mm口徑重炮,那種威力王耀武也是見識過的,雖然也很大,但絕不像現在的280mm重炮這麼大…

雖然王耀武站的位置距離雨花臺差不多快有10公里遠,但也看得到剛剛那枚炮彈究竟給雨花臺的守軍帶來了多大的打擊。

而聽了王耀武的話後,一旁的炮兵旅旅長卻是傲然道。

“那是自然,過去的210mm重炮的炮彈只有120公斤,而280mm重炮的彈藥卻是260公斤,在威力上,後者自然是比前者大了好幾倍…”

王耀武到是沒在意炮兵旅長的口氣,聽了他的話後只是點點頭。

“行,待會南京的城牆也靠你們了…”

說着王耀武看向了自己的副官。

“去,聯絡一下劉冠雄,讓他配合着陸軍的炮兵,對雨花臺的守軍實施全面打擊。”

王耀武的副官似乎也被剛剛280mm重炮的表演給驚到了,所以聽了王耀武的話後,卻是一個激靈道。

“是!”

就在副官向江上劉冠雄部傳令時,看着雨花臺陣地上十多米寬、五六米深的巨坑,黃興等人也爲之色變,一旁的一個日本軍官更是臉色蒼白的嚷嚷道。

“280mm重炮,沒錯,這絕對是280mm重炮…”

雖然戰事爆發,但他們這些日本軍官都是日本政府派到南京幫助國民黨訓練軍隊的。所以只要日本政府還沒讓他們回去,他們也就繼續留在了南京。

當然,因爲戰事的關係,所以最近一段時間他們都是住在日本南京領事館的。

只是前段時間,天上突然飄落了不少傳單,裡面不但聲稱要讓百姓早些出城避免戰禍,而且言明己軍擁有口徑高達280mm的重型榴彈炮。

對此國民黨人不少人聞之變色,但也有不少人壓根不信,只不過在國民黨中哪怕是曾經留學海外的人,對280mm口徑的重炮也多有不知,所以最後只要派人到日本領事館,希望領事館能放幾個日本軍官出來探聽真假。

其實根本不需要南京政府派人來請,在南京的日本人已經有所動作。說到底,還是因爲280mm的榴彈炮實在是太過嚇人,要知道這種口徑的重炮在日本也只有一種,還是甲午戰爭時意大利制的青銅炮身28釐榴。

到現在,到不能說淘汰了,不過青銅製的28釐榴終究還是遠遠落後於時代。因此,新式的大口徑榴彈炮在日本陸軍當中,就只有240mm的明智45年式一種而已。

240mm的重炮,日本人到不會太過自傲,他們也有自知之明,明白在歐洲,歐洲人只要想的話,3、400mm的超重炮隨時都能造出來。不過在中國人面前優越感還是很多的,畢竟在1912年的時候,哪怕是在國社軍內,口徑最大的也不過是150mm重炮罷了。隨後過了兩年210mm的也出來了,但終究還是差了明智45年式30mm…

不過如今國社軍卻有了280mm的重炮,這多少就讓日本陸軍有些失色了…

國社軍炮兵裝備從屬德系,這點並不是什麼秘密,至少只要想了解的都明白這一點。在想到德國炮兵序列中恰好有一種1904年式克虜伯280mm榴彈炮,日本人哪還能不知道國社軍裝備的是什麼?

只是雖然已經明白了過來,但這些日本人終究還是有些不死心。所以南京政府剛剛派人找過來,軍官團就走了幾個軍官出來,其中爲首的自然就是城山猛…

在來前線之前,或者說是見識280mm炮的威力之前,城山猛等人多少還有些僥倖,覺得傳單上的280mm重炮很可能只是國社軍的欺詐。可是看着眼前這巨大的深坑,城山猛等人的臉色也蒼白了起來——————280mm的重炮?這個還不得而知,不過這威力比明智45年式大是肯定的了…

深呼吸了一下,城山猛轉頭看向了一旁的黃興。

“黃興先生,看來這確實是280mm的重炮無疑了…”說着城山猛再次看了一眼深坑,遲疑了一下後很直接的道。“既然已經確認完了,那在下就先和同伴們先行告退了…”

聽城山猛這麼說,黃興等人臉色一變,和城山猛一起來的日本軍官也多有不解。不過城山猛終究是軍官當中軍銜最高的一個,雖然軍銜這種東西在日本陸軍當中其實並不值多少錢,不過城山猛這些人都是日本陸軍中少有的理智派,所以城山猛這麼說了,他們也就聽從了。

一直等到離開後,纔有人詢問爲什麼要這麼急着離開。

而城山猛的回答卻是。

“沒必要替中國人賣命…”

炮彈不長眼睛,尤其是280mm的重炮,一炮下去方圓百米內就算不死絕了也給落個終身殘疾。城山猛本就不想替中國人賣命,如今既然已經探聽到了虛實,自然也就沒必要繼續在那麼危險的地方留下去。

聽城山猛這麼說,雖然也有幾個人覺得應該再停留一下,好繼續觀察一會,但也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等到十多分鐘後,騎着馬的城山猛一行剛剛進入南京城,就聽身後傳來了一陣震耳欲聾的轟鳴聲…

拿出了身上的證件,城山猛等人登上了城牆。

在城牆上,看着雨花臺陣地上不斷掀起的巨大塵柱,城山猛和其他日本軍官不由得慶幸自己能及時脫離險地,這麼猛烈的炮火,他們要是繼續呆下去的話,不要說傷亡了,就是能不能扯下來都是件難說的事情…

“不過中國人擁有這麼強的火力,可不是件好事情啊…”

看着幾成火海的雨花臺,一個日本軍官喃喃道。

聽到這句話,城山猛和其他日本軍官也是不停的皺眉。

協約國內曾經達成過協議,歐戰開始後,德國在膠州灣的權益將由日本人繼承——————前提是他們拿得下來。

當然,這件事情太機密了,所以城山猛他們並不知曉。不過另外一件事,也就是國內對蒙滿地區的野望,在日本軍隊當中卻是衆所周知的事情。

雖然是理智派,不過城山猛他們也知曉,如果日本想要壯大、發展,就只有向中國進軍這唯一的道路。而這其中,最優先的自然就是和朝鮮毗鄰的東北了…

原本袁世凱還在的時候,北中國正處於北洋的掌控中,而日本在東北只有一個師團的兵力。在那個時候,城山猛他們雖然覺得事情會很麻煩,但也不是全無希望,畢竟日本現在共有18個常備師團,這18個師團無論哪個師團都要強於北洋,哪怕是北洋最核心的六個師…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在中國的西南方卻突然冒出了一個比袁世凱年輕許多的嚴光。而這個嚴光所握有的,則是比北洋更猛的國社軍…

先巴東,再潛江,繼而在武漢擊潰了袁世凱召集的十多萬大軍…

這種戰力,哪怕是日本人也不敢誇稱自己擁有。

如今在見識了國社軍堪稱亞洲最強的炮兵集羣,本來以爲這些中國人再強也威脅不到日本的城山猛開始擔心了…

在城牆上繼續看了一會,發現國社軍不但重炮多,而且火力猛,看起來彈藥十分充沛的樣子後,城山猛招呼了一下同伴。

“走,我們回領事館去。”

南京的領事館都是比鄰而立,那裡也是最安全的地方,畢竟自庚子以後就沒有人再敢對列強的領事館下手了…

——————————

在雨花臺戰線,國社軍的炮羣自開火就就再未停止過。

而且不只是國社軍的炮羣,在長江上,四川水師和劉冠雄的北洋海軍也摻和進來湊了湊熱鬧。

當然,四川水師和北洋海軍的艦炮口徑肯定是不如240mm和280mm榴彈炮,甚至就連210mm口徑的榴彈炮也差了7mm,不過海容、海籌等艦上的主炮畢竟也是203mm的加農炮,威力絕不算小,再加上軍艦上100mm口徑以上的副炮近百門,長江上的艦隊表演的雖然不如國社軍炮羣那樣耀眼,但聲勢也不會小太多…

看着雨花臺陣地上不斷掀起的塵柱和肢體殘片,王耀武看了看手上的懷錶。

“通知二師和三師,炮擊將在一個小時後結束,結束後,他們就要一口氣給我拿下雨花臺陣地…”

“是!”

一旁的副官雙腿一併大聲回答道。

就在王耀武宣告着一個小時後發起攻擊時,黃興等人也在衆人的護送下離開了雨花臺陣地——————在呆下去,沒人敢保證黃興能毫髮無傷,所以負責雨花臺陣地的李烈鈞當機立斷,派人將黃興護送出了陣地。

只是看着身後幾成火海的雨花臺,在想想剛剛身處陣地內時那種天崩地陷的感覺,黃興和陳其美等人的臉色都是灰白一片。

哪怕已經走入了南京城門,陳其美還是在後悔爲什麼剛剛自己沒有在城牆上觀看,非要親臨雨花臺,結果弄的自己差點就陷在那裡出不來了…

黃興黃老爺子到是沒他那麼多想法,不過見識過剛剛那種天崩地陷的感覺後,黃興卻是在擔心,李烈鈞的贛軍究竟能在雨花臺撐多久?

要知道,他黃興黃某人也算是“久歷”“軍陣”,但也從沒見過聲勢這麼大的炮擊。李烈鈞的贛軍只不過是在江西重新召集的舊部,再加上一些什麼經驗都沒有的新兵,雖然經過了幾個月的訓練,但在北洋和國社軍面前卻只能算是烏合之衆…

“也不知道俠如究竟能撐多久…”說着再望了身後一眼。“希望他不要有事吧…”

李烈鈞確實沒能撐多久。

雖然黃興到底是不是“久歷軍陣”,這個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就和黃興想的一樣,李烈鈞的贛軍在二次革命時就只是一般的雜牌軍,像是湖口激戰不過兩天便讓於李純。在贛軍被打散後的如今,更是隻能稱得上是烏合之衆…

所以在經歷了一個小時的炮擊後,李烈鈞的贛軍士氣就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不少的士兵更是因爲忍受不了這種和世界末日差不多的感覺,一個個的跑出陣地想要逃回南京——————他們也不想想,躲在經過日本人指導修立的陣地裡到還好說,畢竟雨花臺陣地的不少工事還是很堅固的,像是210mm、240mm和280mm的重炮,只要不是直接擊中或距離太近,幾乎不會出什麼事情,可要是跑出工事…

跑出工事?不說那些飛射的彈片,就算運氣好,沒有被彈片撕的粉碎,炮彈爆炸時產生的氣浪,也已經足夠將他們掀上天了…

這個時候如果國社軍陣地內有士兵的眼睛夠尖,同時運氣夠好的話,到是可以欣賞一下這樣的奇景。

不過可惜,跑出工事的贛軍士兵,真的很少有這種極好的運氣。

因此除了極少數可以逃回南京的士兵外,絕大多數跑出工事的士兵,都是在跑出去的同時,就被飛射的彈片給撕得粉碎。血肉灑在大地上,弄得整個雨花臺都是血紅的一片…

等到一個小時的炮擊結束時,第二師和第三師各派出兩個團,共四個團八千多人衝向雨花臺。

而這時的雨花臺守軍,在經歷過炮擊後卻已經士氣崩潰的差不多了,所以只是一個照面的功夫,雨花臺就已經落入了國社軍的手中。至於李烈鈞?這個身材魁梧、性格爽直的江西漢子到是一直在堅持,在炮擊結束後更是想要帶着親兵糾集守軍將衝上來的國社軍給打回去。

只可惜這個時候,就連李烈鈞的親兵都已經崩潰的差不多了,所以無奈之下,李烈鈞也只好在少數親兵的護送下逃向南京。

好在南京城距離雨花臺並不是很遠,再加上還有一個秦淮河,所以在逃過長幹橋(好名字)後,李烈鈞就不用在擔心後面的追兵了。

逃回南京後,首先跑出來迎接他的就是孫中山和黃興。

對李烈鈞丟掉雨花臺的事情,孫中山和黃興到是沒有責怪他,因爲剛剛的時候,他們就站在南京的城牆上觀看戰事。雨花臺上的一切他們自然也看的清清楚楚,在那種猛烈的炮擊下,或許有軍隊能堅持的住,但是孫中山和黃興卻知道,在國民黨內,還沒有一支軍隊能達到這個地步…

所以看到李烈鈞回來後,孫中山和黃興只是在那裡欣慰他能活着回來而已。到是陳其美在一旁想着,剛剛李烈鈞爲什麼沒有死在雨花臺的炮擊中——————國民黨內,陳其美一身的青皮無賴的毛病,和性格爽直的李烈鈞自然是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後來李烈鈞去了江西,陳其美去了上海,兩者到是少了一些糾紛,如今重新聚首,矛盾自然也就再次出現。

——————————

在雨花臺遭到炮擊的時候,黃興就知道李烈鈞在雨花臺絕對撐不了多久,甚至能撐過今天已經是相當難得的事情了。所以在返回南京後,黃興就糾集了城內蘇軍(→_→)的兩個師,連同陳其美的滬軍一起佈防。

好在黃興早有準備,再加上南京還有秦淮河和南京城牆可以依託,所以佈防工作到是很輕鬆。

只是看着十幾二十多米高的南京城牆,在見識過了國社軍的炮擊後,黃興卻不知道他究竟能不能擋的住國社軍的280mm榴彈炮…

只是不擋也給擋,不然的話南京也沒有什麼其他能依託的了。

而這個時候,在國社軍的司令部內,王耀武和其他幾個師的師長們卻是在互相慶賀着。

因爲就在剛剛,國社軍只是付出了極小的代價就拿下了雨花臺,這個南京城唯一的一個屏障。

而且就如字面上的意思一樣,在拿下雨花臺的過程中,國社軍付出的代價真的是微乎其微,因爲那個時候雨花臺陣地裡的贛軍,能活下來的幾乎都被炮火給炸蒙了,等到國社軍衝上去的時候,哪怕是稍微的抵抗都沒有,所以在拿下雨花臺的時候,國社軍付出的傷亡甚至還不到一百人…

“只用這麼小的代價就能拿下雨花臺,順便擊潰贛軍的一個師,看來我要爲你們兩個向都督請功了呢…”

軍中不許飲酒,所以王耀武拿着一杯看着像果汁,其實是果酒的杯子向二師和三師的師長敬道。

“來,獎勵你們兩杯!”

因爲嚴光喜歡喝果汁的緣故,所以在國社軍內到是有許多的果汁供應軍官和士兵,只不過…

軍中的不少人都覺得果汁這種東西實在不是大老爺們該喝的,所以銷量一直都上不去。偏巧,二師和三師的師長也是這種人,所以在看到王耀武拿果汁向他們敬酒的時候,兩個人的臉色都變得相當的有趣。

看着面前的“果汁”,兩個人也不知道該不該喝,喝?他們實在不喜歡果汁這種東西,可要是不喝?要知道這些“果汁”可是王耀武親自敬給他們的。

軍政部長向他們敬果汁,他們敢不喝?難道就不怕將來被穿小鞋?

所以最後沒辦法,只能一咬牙,接過了王耀武手裡的杯子。

只不過就在他們兩個準備閉上眼睛一口將杯子裡的“果汁”吞下去的時候,卻發現杯子裡的東西看上去像果汁,其實是果酒…

細細品嚐,已經很久沒有喝過酒的兩個人都難得的高興了起來,這個時候他們也終於明白王耀武要獎勵他們兩杯了!

“謝謝王部長。”

喝光了杯子裡的果酒後,互相望了一眼,二師和三師的師長笑嘻嘻的道。

雖然不是他們最喜歡的白酒,但用來解解饞的話,果酒也夠用了。畢竟他們已經快要三四個月沒有喝過酒了…

而就在王耀武他們互相慶功的時候,王耀武的副官也拿着一份電報走了過來。

“部長,楊師長剛發回來的電報,說他們已經初步選定了幾個位置…”

“老楊?”

聽到是楊藎誠的電報,王耀武接過來看了看,然後重新交回副官的手中。

“將這份電報抄一份,然後發給都督。”

王耀武到是不關心鐵廠的事情,眼下他只關心戰場的事情。不過他也知道嚴光對馬鞍山的鐵廠有多關心,所以看過電報後就讓副官抄一份發過去。

而在得到命令後,副官也點頭道。

“是。”

此時的嚴光正在武昌當地宴請士紳,順便安撫一下剛剛返回武漢的當地百姓。

當電報發過來的時候,嚴光正在一場宴會上和被邀請過來的士紳們痛飲着——————這對軍中的將校軍官自然是難得的美事,不過嚴光不喜飲酒,所以這種事情自然也就成了難得的折磨。

好在這個時候電報發了過來,嚴光也就有了理由離開宴會。

所以在心裡暗自給王耀武和楊藎誠記下一功後,嚴光拿着電報離開了宴會。

“沒想到老楊的動作到還挺快…”

坐在馬車上,在翻了翻電報上的內容後,嚴光一臉笑容的道。

在電報上,楊藎誠已經說明,在英德兩國的勘探師的幫助下,他已經在馬鞍山一帶選好了幾處地址,都是臨近於周邊幾座礦山的地方。同時經過這些英德勘探師的初步勘探,這些勘探師也已經認定,在馬鞍山,至少有十億噸級的鐵礦儲量…

“十億噸…”嚴光閉上眼睛細細的想着。“到是和記憶力的一樣能,只是不知道現有的那幾座鐵礦的儲量如何,希望能有幾座億噸級的吧…”

這麼想着,嚴光對坐在對面的嶽昌道。

“一會你去發份電報給王耀武,讓他派一部兵馬給楊藎誠,協助他在馬鞍山的工作…”

“是…”

等到嶽昌下了馬車,嚴光再次看向電報。

“十億噸級,眼下已經是4月初旬,德國人的設備也已經在路上了………不知道能不能在15年前建成一座十萬噸級的鐵廠?這樣福州船廠那邊也好辦一些”

第510章 初步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357章 西班牙流感第247章 狙擊手第247章 狙擊手第500章 VX毒氣第403章 移民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310章 狙擊手第38章 張謇第157章 競爭第356章 日本遠征艦隊第391章 救助及暴行第135章 銀元第256章 叛亂第328章 亞美尼亞第201章 二次革命(上)第78章 過節提前發第329章 一觸即發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385章 競選第50章 芝加哥第407章 泰國第374章 19式機槍第63章 張人駿第342章 南下巴格達第80章 歸入第五百一十四章第412章 格局第503章 攻佔印度第205章 猜想第295章 萊陽第207章 外圍第297章 燃燒彈第91章 反應第103章 陳鎮藩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120章 無憂第238章 三國演義第14章 川漢鐵路第5章 回國第502章 舊的一年第228章 炮盾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225章 船隻第470章 登陸臺灣第83章 去重慶第118章 不甘第211章 杯具第483章 成功 失敗第99章 炮第67章 保路運動第310章 狙擊手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347章 珍珠港第336章 南下哈卡里第452章 可恨的奸商第175章 5分之1第272章 獲勝第152章 張百麟第56章 回家第225章 船隻第64章 一切就緒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297章 燃燒彈第86章 張潤清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452章 可恨的奸商第471章 噴火兵第411章 二戰前夕第138章 北伐第406章 貨幣改革第277章 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第432章 藏品第378章 波斯鐵路第82章 到來第341章 鐵路通車第401章 竣工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434章 啓航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374章 19式機槍第225章 船隻第136章 黃縣第506章 中英印度條約第502章 舊的一年第28章 有品級的人第199章 稍作支援第五百一十四章第109章 我要吃餃子第434章 啓航第214章 江上第385章 競選第40章 蝴蝶效應第10章 四川綦江第101章 陪同第37章 中國第一
第510章 初步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357章 西班牙流感第247章 狙擊手第247章 狙擊手第500章 VX毒氣第403章 移民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310章 狙擊手第38章 張謇第157章 競爭第356章 日本遠征艦隊第391章 救助及暴行第135章 銀元第256章 叛亂第328章 亞美尼亞第201章 二次革命(上)第78章 過節提前發第329章 一觸即發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385章 競選第50章 芝加哥第407章 泰國第374章 19式機槍第63章 張人駿第342章 南下巴格達第80章 歸入第五百一十四章第412章 格局第503章 攻佔印度第205章 猜想第295章 萊陽第207章 外圍第297章 燃燒彈第91章 反應第103章 陳鎮藩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120章 無憂第238章 三國演義第14章 川漢鐵路第5章 回國第502章 舊的一年第228章 炮盾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225章 船隻第470章 登陸臺灣第83章 去重慶第118章 不甘第211章 杯具第483章 成功 失敗第99章 炮第67章 保路運動第310章 狙擊手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347章 珍珠港第336章 南下哈卡里第452章 可恨的奸商第175章 5分之1第272章 獲勝第152章 張百麟第56章 回家第225章 船隻第64章 一切就緒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297章 燃燒彈第86章 張潤清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452章 可恨的奸商第471章 噴火兵第411章 二戰前夕第138章 北伐第406章 貨幣改革第277章 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第432章 藏品第378章 波斯鐵路第82章 到來第341章 鐵路通車第401章 竣工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434章 啓航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374章 19式機槍第225章 船隻第136章 黃縣第506章 中英印度條約第502章 舊的一年第28章 有品級的人第199章 稍作支援第五百一十四章第109章 我要吃餃子第434章 啓航第214章 江上第385章 競選第40章 蝴蝶效應第10章 四川綦江第101章 陪同第37章 中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