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清末槍照

清末民初,是中國槍支最爲氾濫的時期。

當然,後面這個民初是可以涵蓋整個民國時期的。無論是早先的北洋政府,還是後來的南京政府,對下面的各個省的控制力都相當的薄弱,自然就無法控制氾濫的槍支。

而清末的滿清政府與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不同的是,雖然滿清政府對各個省的控制力不斷被削弱,但至少在辛亥革命之前還擁有一定控制能力。所以清末的槍支氾濫,完全是因爲當時的滿清政府執行的“核發槍照”政策。

“核發槍照。”如果簡單點講就是槍證,這種政策一直從清末持續到民國…

只要有了槍證,即使是持槍在大街上亂轉也不犯法,當然槍證的價格並不便宜,從幾十銀元到上百銀元都有,有的時候一張槍證甚至要比槍本身更加值錢,而且每張槍證都僅僅只對一支槍有效。

這是滿清政府在發現無法禁絕槍支氾濫後想出來的辦法,也爲滿清政府和早期的民國政府提供了大筆收益,是極爲有效的斂財手段。

所以在清末想要搞到槍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無論你是什麼人。

唯一的難點就是五十支漢陽造的數量有些大,畢竟漢陽造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也算是新銳步槍了,如今的四川第十七鎮新軍都沒有到人手一支的地步。

雖然拍着胸脯對王二說到時候只需要給自己省這點子彈就可以了,但是到了最後嚴光還是沒有想到什麼好辦法。別的不說,光是買槍的門路嚴光就沒有頭緒,於宗潼和趙爾豐到是很照顧他,但這僅僅只限於生意方面,如果只是找他們買槍的話…

即使是嚴光也知道,五十支漢陽造是什麼觀念。

最後沒有辦法,嚴光只能將自己手底下的幾個讀書人全部找來。

“老闆…”在嚴光將幾個會計全都招過來想辦法後,一個叫林威的會計猶豫了一下。“既然那個漢陽造不容易買到,那爲什麼不直接從上海的德國洋行那裡買呢?”

嚴光先是愣了一下,隨後便猛拍了一下巴掌。

雖然在這個時候漢陽造並不好買,但是並不代表委員會1888步槍不好買,如今德國那邊已經換裝毛瑟98步槍(換裝一直持續到1915年,這也是爲什麼現在買不到毛瑟98的緣故),大批的委員會1888步槍被弄到了二線或者是直接銷售到了中國、奧斯曼土耳其和一些亞非國家。

五十支漢陽造,對沒有門路的嚴光來講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對上海那邊的德國洋行來說卻僅僅只是一筆小買賣而已。

“林子,明天我去趟知府衙門去辦理證件,辦好了以後你帶着到上海去買五十支槍回來。”

“明白。”林威點了一下頭。

敲定了買槍的方法,嚴光便讓幾個會計回去休息了。到了第二天,嚴光帶着王二到知府衙門去辦理五十支步槍的證件。

雖然這個時候民間的槍支已經很氾濫了,但是五十支槍的威力還是不小,更何況還是五十支1888式委員會步槍,現在漢陽兵工廠的漢陽造就是根據這個仿製的。

衙門下面的人不敢輕易決定這件事情,只能向上面稟報,最後於宗潼親自出面詢問。

對此嚴光解釋說自己擴招了一倍的工人,因此需要加強安保力量,於宗潼勉強接受了這個理由。

嚴光擴建工廠的事情於宗潼也知道,他還曾經親自去總督府和趙爾豐談過這件事情,對自己的治下出了這麼一間大型工廠兩個人也很高興。

不過高興歸高興,槍的問題確實是有些…

而且嚴光的華升公司是在成都附近,於宗潼可不認爲在那裡會出什麼狀況。真要是出了什麼狀況,都不需要衙門裡的差役,只要出動城內的巡防營和新軍就可以將一切問題擺平。

好在這個時候四川除了袍哥會那樣的組織外,就連一些普通的商會也有不小的武裝力量,嚴光的五十支槍在這裡面並不算出奇。最重要的是,於宗潼不相信嚴光這麼一個商人會鬧出什麼事情來。

眼下雖然廣州等地不停的在鬧革命黨,但總體上來說四川還是風平浪靜的,更何況此時只聽說有會黨、新軍出來鬧革命,還沒聽說有商人也跑出來鬧革命的,所以最後於宗潼還是批准了嚴光申請的槍證。

在繳納了每張槍證五十銀元,一共兩千五百銀元的費用後,嚴光和王二帶着五十張槍證離開了知府衙門。

在將手提箱裡的現金和槍證全部交給林威後,嚴光帶着王二親自送他們三個人到車馬行,一直目送着他們離開纔回到了工廠。

如今槍的問題也算是解決一半了,工廠也逐漸的步入了正軌,那麼另外一件事情也該去辦理了…

“王二…”回到辦公室後嚴光往沙發上一座,不懷好意的笑了笑。“你喜歡讀書嗎?”

“讀書?”剛剛坐下的王二一愣,有些不明白嚴光的意思。

嚴光是不知道王二喜不喜歡唸書,他只知道自己上學的時候,周圍沒幾個喜歡唸書的。

不過作爲嚴光在這個時代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準心腹,武的方面自然是不用說,畢竟一年多的水匪頭目不是白當的(雖然不入流),但是在文的方面…

大字不識一個,估計就連文的邊也擦不到吧…

嚴光收下他,並不僅僅只是想要一個保鏢,保鏢的話只要有錢就可以了,而且各個都很有職業道德,嚴光需要的是文武雙全的手下,所以…

“我打算給你請一個老師回來,教你識字…”

“?!”

幾天後嚴光從外面請來了一個先生,專門教王二和其他幾個沒念過書的人識字。

不過王二和其他幾個人似乎並不討厭讀書,這讓嚴光有種失算的感覺。

在一百年後的某個時代,能讀書的人羨慕不能讀書的人,而不能讀書的人卻羨慕可以讀書的人,那還真是一個奇怪的世界啊…

不過至少在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讀過書,所以他們都很嚮往讀書…

——————————

求收藏和票票~~~

第321章 加入協約國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205章 猜想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244章 騎戰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206章 巴東縣第161章 很俗套第397章 大樓和大橋第243章 水戰和騎兵第196章 210毫米榴彈炮第64章 一切就緒第253章 轟炸第236章 民族主義第221章 潛江第63章 張人駿第305章 火焰第18章 江上(二)第119章 偷襲第78章 過節提前發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272章 獲勝第78章 過節提前發第277章 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第320章 路線第123章 洋行第183章 政黨第395章 一錘定音第347章 真正的黑豹Ⅱ第362章 徹底摧毀第229章 楊藎誠第56章 回家第31章 宋鼎寒第496章 坦克戰第127章 表單(中)第30章 清末槍照第10章 四川綦江第134章 孫中山第438章 戰鬥核心第296章 援軍第80章 歸入第229章 楊藎誠第五百零七章第473章 攻佔臺灣第138章 和談第20章 船長理查德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144章 入黔第270章 南京-巷戰第339章 航空母艦第521章 戰爭結束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169章 節操保住了第480章 傷亡第268章 280mm重型榴彈炮第338章 攻佔摩蘇爾第127章 表單(中)第6章 當頭炮第48章 第三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240章 援助第442章 堪培拉第100章 戰備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8章 風水寶地第50章 芝加哥第401章 竣工第471章 噴火兵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第167章 詹天佑第171章 綦江縣第142章 代平黔亂第364章 西園寺公望第204章 佈局第115章 乾坤一擲第123章 洋行第388章 關東大地震第247章 狙擊手第83章 去重慶第349章 蓄勢待發第184章 國社黨第281章 薩拉熱窩事件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133章 選誰第171章 綦江縣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76章 四川軍政府第445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174章 時間第79章 爭執第330章 機槍的威力VS首戰告捷第503章 攻佔印度第114章 美味(下)第148章 貴陽城下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264章 突擊第50章 芝加哥第91章 反應第186章 目瞪口呆
第321章 加入協約國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205章 猜想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244章 騎戰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206章 巴東縣第161章 很俗套第397章 大樓和大橋第243章 水戰和騎兵第196章 210毫米榴彈炮第64章 一切就緒第253章 轟炸第236章 民族主義第221章 潛江第63章 張人駿第305章 火焰第18章 江上(二)第119章 偷襲第78章 過節提前發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272章 獲勝第78章 過節提前發第277章 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第320章 路線第123章 洋行第183章 政黨第395章 一錘定音第347章 真正的黑豹Ⅱ第362章 徹底摧毀第229章 楊藎誠第56章 回家第31章 宋鼎寒第496章 坦克戰第127章 表單(中)第30章 清末槍照第10章 四川綦江第134章 孫中山第438章 戰鬥核心第296章 援軍第80章 歸入第229章 楊藎誠第五百零七章第473章 攻佔臺灣第138章 和談第20章 船長理查德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144章 入黔第270章 南京-巷戰第339章 航空母艦第521章 戰爭結束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169章 節操保住了第480章 傷亡第268章 280mm重型榴彈炮第338章 攻佔摩蘇爾第127章 表單(中)第6章 當頭炮第48章 第三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240章 援助第442章 堪培拉第100章 戰備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8章 風水寶地第50章 芝加哥第401章 竣工第471章 噴火兵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第167章 詹天佑第171章 綦江縣第142章 代平黔亂第364章 西園寺公望第204章 佈局第115章 乾坤一擲第123章 洋行第388章 關東大地震第247章 狙擊手第83章 去重慶第349章 蓄勢待發第184章 國社黨第281章 薩拉熱窩事件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133章 選誰第171章 綦江縣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76章 四川軍政府第445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174章 時間第79章 爭執第330章 機槍的威力VS首戰告捷第503章 攻佔印度第114章 美味(下)第148章 貴陽城下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264章 突擊第50章 芝加哥第91章 反應第186章 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