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杯具

“什麼?巴東失守了?”

看着來傳遞消息的人黎元洪失聲道,就連段祺瑞和剛剛抵達武漢沒多久的馮國璋也側目了過去。要知道如今距離巴東守軍將和國社軍交戰的消息傳回來不過兩天的時間,怎麼巴東縣就突然失守了?

看着三個人吃驚的樣子,來人苦笑了一下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釋,最後只好道。

“根據張家瑞和王振聲兩位團長傳回來的消息,在守城時因爲鄂軍的馬邦德師長臨陣脫逃,弄得巴東縣城外的鄂軍一片混亂,這時再加上國社軍趁勢突襲,結果只是一次衝擊外圍陣地就落入了國社軍手中,退入城內後張家瑞和王振聲兩位團長本來想據城死守,可是兵無戰心,結果在堅持了一天後巴東縣就落入了國社軍的手中…”

雖然來人解釋的很簡略,不過黎元洪和馮國璋等人還是能從隻言片語中想象出當時的情景。

在得知馬邦德逃跑的消息後,不止是守城的鄂軍,相信就連並不屬於同一系統的北洋軍在士氣上也會受到很大的打擊。兵無戰心,就算北洋軍要比鄂軍精銳許多,恐怕也沒什麼心思守城了。

不過…

“那個馬邦德固然該死,可是在他逃跑的時候張團長和王團長爲何沒有傳電報回來?”

第一責任人肯定是那個馬邦德的,而且黎元洪也敢肯定這並不是張家瑞和王振聲栽贓給他的,因爲作爲馬邦德的上司,黎元洪也很清楚這個傢伙的爲人,當然,他的膽子居然大(小)到敢臨陣脫逃這點到是黎元洪始料未及的。

雖說推卸責任是不太可能了,但黎元洪也不想讓自己承擔全部的責任,所以他就需要找到分擔責任的人,這個人就是當時還在巴東縣城的張家瑞和王振聲。馬邦德棄城而逃固然罪無可恕,但爲什麼當時張家瑞他們沒有將這個情況彙報回來?只要敲定這一點,黎元洪的責任自然就會少上許多。

至於馬邦德?他肯定是死定了,黎元洪也不關心他的生死,對他來說,更值得關心的是袁世凱的怒火。

不過等到來人開口後,黎元洪知道自己恐怕要和馬邦德一同承擔袁世凱的全部怒火了。

“馬邦德棄城逃跑,巴東守軍出現問題後,張家瑞和王振聲兩位團長也曾經想過用縣內的電報通知武漢這邊,不過等到他們想要這麼做的時候,卻發現縣城內的電報局居然被人蓄意破壞了,沒辦法,張家瑞團長和王振聲團長只好派通訊兵騎馬到鄰近的秭歸縣去,用那裡的電報向武漢傳信,這麼一來二去…”

巴東縣內的電報局,當然是軍情局的人乾的。

在得知巴東守軍發生搔亂後,朱慶瀾便讓幾個軍情局的成員偷偷潛回巴東,讓他們將縣城內的電報局摧毀。其實朱慶瀾也想過讓人將電線杆砍斷,不過巴東很快就會成爲他們國社軍的囊中之物,如果這麼做的話等到接手巴東縣的時候,豈不是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來進行修復?所以最後朱慶瀾才做出決定,等到軍情局的人行動失敗了,他再派遣騎兵團將沿途的電線杆全部砍斷。好在最後軍情局的人行動順利,幾個人帶着幾捆手榴彈很輕易的就將電報局炸上了天…

而在得到電報局昇天的消息後,朱慶瀾便下令發動全部進攻,一舉拿下了縣城外圍的陣地,並在一天之內將兵無戰心的巴東守軍趕出了縣城。

“應該是軍情局的人乾的…”

在聽到電報局突然被人摧毀後,一直坐在座位上沒有說話的段祺瑞開口道。

“軍情局?”

除了略有所知的馮國璋沒有開口外,其他的人包括黎元洪在內都看向了段祺瑞。

“沒錯,英國人和曰本人都曾經向宮保大人提起過,說嚴光手下有兩個情報機構,一個是軍情局,一個是軍防局。就和名字上顯示的一樣,軍情局主外,軍防局主內,相信電報局的事情就是軍情局乾的。”

當然,曰本人和英國人也僅僅只是提起過,袁世凱和當時在場的段祺瑞還有馮國璋對此也沒有在意。這件事一直到剛剛來人提起電報局被人蓄意破壞的事情,段祺瑞纔想起了軍情局這個組織來。

“這個嚴光果然不好對付啊…”

“沒錯。”

聽一直沒有開口的馮國璋這麼說,段祺瑞也點點頭道。

“那兩位,眼下我們應該如何做比較好?”

看着兩個人,黎元洪一副沒有主見的樣子道。

雖說黎元洪看起來似乎人畜無害,不過段祺瑞和馮國璋卻一點都不敢小看了他,因爲兩個人都很清楚當年張振武是怎麼死的。何況在二次革命的時候,爲什麼革命氣氛濃厚的湖北沒能鬧出大動靜?就是因爲黎元洪的手段夠狠辣,把所有事情都消滅在萌芽當中了。

雖說有些看不上黎元洪扮豬吃老虎的樣子,不過段祺瑞還是緩緩的道。

“看來前往巴東的援軍要先在宜昌停住了…”

說着段祺瑞看向了馮國璋。

“華甫,你的第二軍什麼時候能到?”

二次革命時,袁世凱將李純的第六師和王佔元的第二師整編爲北洋第一軍,由段祺瑞帶領剿平江西的李烈鈞。斬雲鵬的第五師,雷振春的第七師,楊善德的第四師還有奉天混成旅和直隸混成旅組成北洋第二軍,由馮國璋率領討平江蘇、南京等地區的討袁軍,(畢竟江蘇討袁軍的實力最強)。如今第二軍剛剛從南京出發沒多久,馮國璋是先行乘船前往武漢的,所以段祺瑞想知道馮國璋的第二軍多久才能到。

然而聽段祺瑞這麼說,馮國璋卻苦笑了一下道。

“眼下南京那邊正在租船朝武漢這邊運,不過芝泉你也知道,我的第二軍人數太多,裝備也多,想要將整個第二軍全部運過來的話,恐怕需要半個月的時間,不過如果只是先行運一部分人過來,一個星期的時間到是夠用了…”長江是中國的命脈,在長江上討生活的人也不少,如果只是運人和槍的話,不計較船隻的大小,想要將4、5萬人從南京運到武漢到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一個星期嗎?”

宜昌和巴東相距百多公里,考慮到目前川漢鐵路的武漢段只修到了荊州(市),就算國社軍拿下了巴東,想要在行軍到宜昌恐怕也需要3、4天的時間。3、4天的時間,到是夠自己這邊的援軍抵達宜昌了…

“宋卿兄,你的鄂軍已經有兩個師快要到宜昌了吧?”

“沒錯。”黎元洪點點頭道。“原本他們就是準備支援巴東的,所以行軍的速度非常快,如今已經快要到宜昌了。”川漢鐵路已經由武漢修到了荊州,荊州和宜昌的距離也不過100公里,所以黎元洪的兩個師行軍速度到也很快。

本來按照黎元洪和段祺瑞的計算,巴東守軍至少可以堅持一個星期。在這期間黎元洪的兩個師就可以抵達巴東,增強巴東的守備能力。而那時段祺瑞的兩個師也能抵達宜昌,再由宜昌前往巴東,就可以將嚴光的國社軍抵擋在巴東縣。可惜,因爲出了一個馬邦德,居然導致功敗垂成。

“既然宋卿兄的兩個師已經快到宜昌了,就讓他們就地修築工事吧,然後我在向李秀山和王子春發份電報,讓他們不要在武漢下船,直接乘船轉程宜昌…”說着段祺瑞看向了馮國璋。“華甫,你說要不要讓湯薌銘的那支艦隊給朱慶瀾來點麻煩。”

聽段祺瑞這麼說,馮國璋想了想。

“還是不要了吧,朱慶瀾的國社軍不比李烈鈞的那些雜牌,萬一湯薌銘的艦隊和朱慶瀾的國社軍交火,湯薌銘未必能佔到便宜。而且聽說嚴光在渝城也建了一支水師,在實力上也很不錯,所以還是將湯薌銘的那支艦隊留在宜昌吧。”

“也好…”說着段祺瑞苦笑了一下。“本來還想讓張家瑞他們在巴東先試試國社軍的成色,結果沒想到還沒試出什麼東西來,他們就把巴東給丟了,真是…”

馮國璋和黎元洪也是苦笑連連,從沒和國社軍交手的他們自然也想知道國社軍的戰力如何,可沒想到的是剛一交手就把巴東丟了,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然而聽段祺瑞這麼說,剛剛那個過來傳達消息的人卻開口道。

“關於國社軍的戰鬥力,張家瑞團長在傳回來的電報上也稍有提及的…”

聽他這麼說,房間內的衆人都將目光轉向了他的身上。

“稍有提及?張家瑞是怎麼說的?”

“這個…張團長只是在電報上說,國社軍的裝備精良而且火力很猛,曾經在第一次使用炮兵的時候就對守軍陣地進行了半個多小時的炮轟,在第二天攻城的時候,更是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猛烈轟擊…”

簡單點講,就是說國社軍砸銀子的能耐很厲害…

好在當時城內的百姓都跑的差不多了,不然恐怕就要和當時城內的守軍一樣倒黴了。

(未完待續)

第276章 有形的和無形的第8章 風水寶地第326章 我要伊拉克第493章 決定空戰高度的人第130章 火力配置第98章 無奈第462 登陸澎湖第27章 清末《改訂獎勵公司章程》第237 合縱連橫第261章 馬尾船政局第346章 16式輕型坦克第446張 攻城第302章 清掃第345章 預警機第387章 孫中山逝世第93章 軍服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471章 噴火兵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71章 借勢第153章 岌岌可危第59章 建議第11章 三人第15章 工廠第117章 走第362章 徹底摧毀第75章 突進第484章 菲律賓第440章 史上最大艦第153章 岌岌可危第340章 窩火第263章 宣戰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470章 登陸臺灣第462 登陸澎湖第472章 火焰噴射器的威力第328章 亞美尼亞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258章 青島要塞第343章 出戰 裝甲部隊第477章 轉移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123章 洋行第49章 時間第324章 等待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279章 漢陽兵工廠第295章 萊陽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157章 競爭第511章 破雷艦第387章 孫中山逝世第42章 寒風凜凜第129章 王耀武第414章 吞併奧地利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146章 好奇與感激第180章 毛瑟G98第34章 洋灰廠第76章 四川軍政府第275章 時刻準備着第340章 窩火第102章 資州第268章 280mm重型榴彈炮第53章 離開第287章 理由第207章 外圍第403章 移民第252章 九千字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98章 無奈第503章 攻佔印度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252章 九千字第438章 戰鬥核心第310章 狙擊手第136章 大月薰第461章 澎湖列島第235章 蔡鍔與榴彈發射器第169章 節操保住了第199章 稍作支援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135章 總攻第264章 突擊第34章 洋灰廠第325章 開玩笑的!第75章 突進第135章 總攻第64章 一切就緒第172章 禮物第451章 內跳反的泰國人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135章 銀元第443章 慣例第486章 菲律賓海戰第303章 轟炸二百九十四章 議論第66章 保路同志會
第276章 有形的和無形的第8章 風水寶地第326章 我要伊拉克第493章 決定空戰高度的人第130章 火力配置第98章 無奈第462 登陸澎湖第27章 清末《改訂獎勵公司章程》第237 合縱連橫第261章 馬尾船政局第346章 16式輕型坦克第446張 攻城第302章 清掃第345章 預警機第387章 孫中山逝世第93章 軍服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471章 噴火兵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71章 借勢第153章 岌岌可危第59章 建議第11章 三人第15章 工廠第117章 走第362章 徹底摧毀第75章 突進第484章 菲律賓第440章 史上最大艦第153章 岌岌可危第340章 窩火第263章 宣戰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470章 登陸臺灣第462 登陸澎湖第472章 火焰噴射器的威力第328章 亞美尼亞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258章 青島要塞第343章 出戰 裝甲部隊第477章 轉移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123章 洋行第49章 時間第324章 等待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279章 漢陽兵工廠第295章 萊陽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157章 競爭第511章 破雷艦第387章 孫中山逝世第42章 寒風凜凜第129章 王耀武第414章 吞併奧地利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146章 好奇與感激第180章 毛瑟G98第34章 洋灰廠第76章 四川軍政府第275章 時刻準備着第340章 窩火第102章 資州第268章 280mm重型榴彈炮第53章 離開第287章 理由第207章 外圍第403章 移民第252章 九千字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98章 無奈第503章 攻佔印度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252章 九千字第438章 戰鬥核心第310章 狙擊手第136章 大月薰第461章 澎湖列島第235章 蔡鍔與榴彈發射器第169章 節操保住了第199章 稍作支援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135章 總攻第264章 突擊第34章 洋灰廠第325章 開玩笑的!第75章 突進第135章 總攻第64章 一切就緒第172章 禮物第451章 內跳反的泰國人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135章 銀元第443章 慣例第486章 菲律賓海戰第303章 轟炸二百九十四章 議論第66章 保路同志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