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決定

在山東的戰事雖然只進行了不到半個月,而且還只是處於有來有往的狀態,不過北京、南京等城市卻已經陷入了狂熱的慶祝當中。

對曾經飽受列強欺凌的普通百姓而言,哪怕只是平手,也已經算是勝利了。

何況日本還是在日俄戰爭中戰勝國俄國的列強國——————雖然日俄戰爭裡的水分很大。

不管日俄戰爭裡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但最後的贏家終究是日本(雖然認真的講,日本和俄國都是輸家,只有英國纔是贏家),而今在山東的戰事已經進行了快半個月,在山東的國防軍卻依然能和日本遠征軍打個平手…

至少在普通百姓看來,這已經算是勝利了。

不少前清士紳甚至認爲打到這個地步,哪怕最後輸掉也沒關係,畢竟中國已經展現了自己的實力,就算最後輸掉了,日本也絕不會讓中國賠太多的款子…

只有那些熱血的學生還沒有滿足,每日在市政府前的上街遊行都是呼籲着,要求國防軍將日軍趕出山東,給這些日軍侵略軍一個深刻的教訓。而在讀過關於日軍虐待黃縣居民的文章後,這些青年學生更是各個義憤填膺。

當然,如果只是義憤填膺也就罷了,不過不少腦袋已經徹底熱掉的熱血學生,甚至要求國防軍收復遼東(嚴光:東北丟過嗎?),收復朝鮮,甚至是收復臺灣…

不得不說,無論哪個時代都不缺乏不切實際的人。

這裡面唯一現實點的,恐怕就只有驅逐日本在東北的駐軍了,至於朝鮮和臺灣…

嚴光當然不會理會這些要求,不過嚴光也沒有閒着。

或者說到了這個時候,嚴光反而是最忙的一個人…

“大總統,鬆坡將軍要求的五百萬元軍餉已經撥了過去,不過兵工廠和其他方面要求的經費,以財政部現有的經費,實在是有些緊張啊…”

這麼說着,宋鼎寒已經用期待的目光看向了嚴光。

新政府成立後,嚴光原有的四川一系幾乎都身居高位,如王耀武就是國防部長。不過爲了拉攏原來的北洋一系,在新政府內北洋一系的軍政官員也佔有了不小的地位。

比如說國務總理的職位,就是由徐世昌來擔任的。

而原本在四川時,其實和總理沒什麼區別的宋鼎寒,則繼續擔任着財政部長的職位。當然,他這個財政部長,所轄的範圍已經由原來的一省,擴展到了全國…

其實嚴光也很無奈,因爲論親近的話,徐世昌絕對不如宋鼎寒。甚至,在全中國能和宋鼎寒一樣的,也只有王耀武等少數幾人而已。

然而嚴光卻需要拉攏和安撫北洋一系的人,所以國務總理這個職務必須要交給徐世昌這個在袁世凱身死,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等人退隱後,北洋一系名義掌門人的身上。

想要統治一個國家,單靠一個省是絕對不夠的,何況整個北中國,幾乎全部的官員都和北洋一系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當然,這些北洋的地方官員,和前清的關係恐怕要更深一些,畢竟不少的地方官員本來就是前清時的知縣什麼的。

要知道,北方可不像南方。

南方在辛亥革命時,大部分的地方官員幾乎都被革命黨給清理了一遍,只剩下小部分的,也幾乎都是埋頭做人,或者說他們的頂頭上司,原本也是前清官員。

而北方?在辛亥革命後,北方一直被北洋掌控着,清洗什麼的…

認真的講,北洋自己也算是前清遺留,總不可能自己清洗自己吧?

而且除開這些問題,嚴光會讓徐世昌擔任國務總理,也和能力問題有關。

宋鼎寒雖然跟隨嚴光多年,在能力上有着不小的增長,但是過去畢竟只是一家民間企業的管理人員。對財政上或許還有點辦法,只是如果是管理整個國家的話…

要知道,國務總理可不只是管理財政,國家上的許多大事都是要管的。

在這點上,宋鼎寒就不如徐世昌了,或者說,哪怕是孫中山、黃興或者是已經死去許久的宋教仁,在這方面都不如徐世昌。因爲一國總理需要能力,也需要務實。如果只是單純的理想主義者,那很容易會帶來災難。

不過雖說將國務總理的位置給了徐世昌,不過嚴光也沒虧待了宋鼎寒。

財政部長…

無論哪個國家,財政部長都絕對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

何況還是在像中國這樣的一個國家裡,宋鼎寒本人又是嚴光的心腹、親信,而在新政府內,佔據高位的也多是原西川一系的人。當年在四川的時候,宋鼎寒就和嚴光的管家差不多。

到了現在…

雖說和過去一樣,宋鼎寒還只是一個財政部長,但是宋鼎寒說話的話,絕對比徐世昌這個國務總理要管用的多。

——————————

雖說今年的財政收入很可能會達到七億元,但現在畢竟還只是八月末,距離年末的時候還有好一段距離,稅收什麼的自然也就指望不上了。

至於國庫裡原有的?

袁世凱在位的時候,就是有名的窮光蛋,那個善後大借款在袁世凱死後,又讓嚴光給停掉了。現如今,真要指望國庫的話,到不如指望指望四川銀行或者是嚴光自己私人的小倉庫。

至少據宋鼎寒所知,嚴光的私人小金庫,絕對要比國庫每年開支支出後多不少。如果算上積年存款的話,嚴光手頭上的錢,或許比去年的中央財政收入還要多些…(過去還需要防着別人害自己,不過現在也不需要擔心了,所以嚴光有多少人,也就不用再隱瞞了。)

當然,宋鼎寒也可以選擇去借款,反正作爲財政部長,宋鼎寒在國庫無銀的情況下,也有責任建議嚴光去向列強借款——————哪怕現在列強已經在歐洲打的頭破血流,借款什麼的…

話說去年向德華銀行借的五百萬英鎊,現在就已經不了了之了。

借款借款,借來的錢,最後總是要還的,而且還要算上利息。

既然是要還,而且也是要利息的,那宋鼎寒爲何不向嚴光直接要?

現在整個國家都是嚴光的,就算有人叫嚴光一聲“皇上”,也不會出什麼問題。而如今的戰事,也和嚴光有着很大的關係,到了這個地步,讓嚴光出點血不過分吧?

這就好像古代一樣,朝廷有錢的時候,皇帝也是要使勁的往內庫裡摟錢的,等到朝廷沒錢的時候,皇帝就要從內庫裡拿錢出來支撐朝廷。

雖說嚴光的錢都是他自己賺的,但現在新政府不也是嚴光的?

到了這個時候,讓嚴光出點錢不過分吧?

而且讓嚴光出錢的話,利息肯定是面談的,說不定…

還會像在四川時那樣,無論四川軍政府需要多少錢,都可以到嚴光這裡來取,而且事後嚴光絕對不會要求還錢…

事實上,嚴光也的確有點把現在的中國當成是自己的私人財產了——————雖然堅決不肯做皇帝,哪怕曾經有人在一旁勸諫過,不過嚴光也沒有那麼偉大,打下了這麼一個國家,還一心一意的做人品公僕…

所以聽了宋鼎寒的話後,嚴光開口道。

“還差多少?”

聽嚴光這麼說,知道他是準備自己拿錢的宋鼎寒心頭一喜。

“先期經費,至少需要三千萬,後續的話………那就要看這場戰爭會打多久了,如果打的很久的話,恐怕還需要追加一下。眼下唯一讓卑職爲難的就是,戰後的撫卹金…”

雖然國防軍內從來就沒有過什麼戰時補貼(不過遠征國外就未必了),但是十萬大軍在山東,每個月光是軍餉就需要一百萬。而像山東這樣的戰事,總不可能一兩個月就結束吧?

鬧不好的話,打他個一年半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蔡鍔一次就向財政部申請了五個月的軍餉,然後一次發放給全軍將士。

五個月的軍餉,也就是每人能夠分到50塊大洋。

這麼多錢,在這個時代也不算是一筆小數目了。

同樣,有了這麼一筆錢,在山東的將士們也就能安心的,毫無顧慮的去打仗了。

然而除了軍餉外,還有其他需要錢的地方,或者應該說,軍餉只是耗費資金最少的一項,還有許多地方比軍餉更加耗費金錢。

比如說…

“武器、彈藥以及後勤的一切一切…”

別的不提,光是炮羣所用的炮彈,哪怕只是小口徑的,隨便一枚就至少需要幾十塊錢,而那些,如280mm重型榴彈炮所用的炮彈呢…

前線的那些將領,北洋軍的到還好說,過去已經窮慣了。忽然間有了這麼好的裝備,怎麼也會省着一些用的。可那些國防軍的將領,省着用?

節省這個詞,恐怕從來都沒在他們的腦海中出現過。

到了戰場上之後,炮彈什麼的就好象不要錢一樣,就算沒什麼事,那些個步軍將領也會讓炮羣去爽一爽,弄的對面的日軍苦不堪言——————雖然日本的中央政府在財政收入上要高於中國,但人家家大業大,而且也屬於負債國家,自然不可能像蔡鍔手下的那羣人一樣那麼瀟灑。

山東的那些將領們是瀟灑了,可是後勤什麼的…

步軍的那些將領,打炮的速度也不知道比造炮彈的速度高了多少倍,如果不是早先嚴光已經在山東境內囤積了足夠的炮彈,不然就算是加上四川兵工廠和漢陽兵工廠,恐怕也是供不應求啊…

而且…

每顆炮彈都是錢,再加上諸如輕重機槍、手榴彈、榴彈發射器等裝備的耗費——————國防軍能壓着日軍打,可都是靠着這些裝備。

現如今,在山東的萊陽戰場上,幾乎每天國防軍都要消耗掉幾十到一百萬的資金。這麼算下來,一個月幾乎需要三千萬…

如果這場戰事在打上個一年半載的話,恐怕嚴光就只能把自己的老本也給貼上才足夠了…

“三千萬嗎…”

三千萬銀元,認真的講已經能夠買一艘無畏級戰列艦了,而且還是最新式的那一種。順帶一提,買完以後還能在剩下個五百萬。

(抱歉,有一項數據弄錯了,在民國時期,嗯嗯,就是民國初年的時候,當時的英鎊和銀元的兌換比應該是10:1,也就是說,10塊銀元才能兌換到1英鎊。智利的“拉託雷海軍上將”無畏級戰列艦,是以英國海軍的鐵公爵級戰列艦爲設計藍本(火力佈局與鐵公爵級類似)裝備了凌駕英國超級無畏艦之上的14英寸口徑主炮,但消減了防禦裝甲。1911年開工,1913年下水,1915年竣工。標準排水量28600噸,滿載排水量32120噸,造價250萬英鎊,相當於2500萬銀元…)

三千萬銀元,一艘無畏級戰列艦,再加上一艘巡洋艦的價格了…

不過…

“三千萬嗎?行,你等一下啊,一會我就給你弄一下,然後你到美國人那邊去取吧…”

三千萬的確不少,不過對嚴光來說…

現在的嚴光,每年的收入已經超過了五千萬美元,全部的財產究竟有多少就連嚴光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似乎已經開始向十億銀元這個數字邁進了。

到了這個地步,三千萬什麼的,在嚴光的眼裡真心是個小數字。

而且不要說三千萬了,就是這個數字在多一些,哪怕是讓嚴光全部負擔下整場戰爭的費用,嚴光也是負擔的起的…

“那麼,卑職就多謝大總統了…”

聽到嚴光準備應下來這次的全部款項,宋鼎寒心中也是一喜。如此一來,財政部的壓力也是大大降低了。

事後的話…

咳咳,事先聲明,宋鼎寒可從來都沒想過,讓嚴光獨立支撐此次戰爭的事情。

然而就在宋鼎寒在爲自己剛剛心裡的一些想法臉紅的時候,一旁的嚴光突然開口道。

“對了,鬆坡那裡剛剛傳回來的消息,說他好像是準備動用一下燃燒彈,你覺得,這件事情怎麼樣?”

“燃燒彈?”

這個武器宋鼎寒也是聞名已久,當年在四川的時候,甚至還曾經親眼見識過這種武器的威力,對這種武器,就是宋鼎寒這樣淡漠刻板的人,也有些心驚膽顫的感覺。

“大總統,真的要使用這種武器嗎?”

宋鼎寒有些猶豫,到不是在猶豫對付日本人。

宋鼎寒還沒有那麼迂腐,對宋鼎寒而言,日本人就是敵人,而且還是侵略中國的敵人。而且當年在上海的時候,宋鼎寒也沒少被洋人欺負,這其中份額最大的就是日本人。

所以用燃燒彈對付日本人的話,宋鼎寒是絕對沒有意見的。

可是…

“萬一要是其他人學過了這種武器的製造方法怎麼辦?”

燃燒彈的威力宋鼎寒瞭解,用這種武器對付敵人也的確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可是,要是敵人將這門技術給學會去了,然後用來對付自己?那這件事情可就一點都不爽了。

而且燃燒彈菲比其他武器,其他武器不管在怎麼厲害,也不會太過折磨到敵人,可是燃燒彈的話,就有點是專門用來折磨其他人而製造的意思了。

讓這種武器上戰場,宋鼎寒真的擔心有一天,日本人會學去這種武器的製造方法…

“你所憂慮的也對啊…”

聽了宋鼎寒的話,嚴光也點了點頭。

“沒錯,的確要擔心其他國家也學起了燃燒彈的製作方法,尤其是這種武器的製作要求還不是很高…”

既然中國都能製造,那麼其他國家也沒理由不能製造,區別只在於一點小小的啓發和一點小小的敲門罷了。

本來如果按照歷史繼續發展的話,過個十幾二十年,這種武器也就自己出來了。可現在有了嚴光的干預,這種武器卻提前面世…

真要是被其他國家給學去了,可真的是一場災難啊…

不過…

“放心吧,我已經想到了這件事,所以在一些關鍵的東西上,我已經派了軍防局的人去保護,以免設計圖紙落入了敵國的手中…”

在四川兵工廠,和後來一起生產燃燒彈的漢陽兵工廠那裡,軍防局的人已經每家工廠都駐派了一百多個軍防局的成員。

而且這些還都只是在明面上的,暗中混入兩家工廠的軍防局成員還不知道有多少,絕對的萬無一失。

“既然這樣,那我也贊同使用燃燒彈去對付日本人。”

“好。”

嚴光拍了一下手。

“既然你也贊同了,那我馬上發電報給鬆坡,讓他立即行動。”

“行動的目標?”

“黃縣,龍口灣…”

黃縣是座有年頭的城鎮,在這個時代有年頭的城鎮裡的建築,一般都是土木結構的。

這樣的一個場所…

就好象當年的美軍轟炸東京一樣,用炸彈的效果,絕對不如燃燒彈…

而用燃燒彈的話,憑黃縣的那些土木結構建築…

最妙的是,在黃縣,居然還有一個多師團的日軍在那裡…

只要到時候轟炸機載着的燃燒彈扔下去,那麼這些日軍,呵呵呵呵…

第17章 江上(一)第118章 不甘第33章 五個月後第337章 摩蘇爾第247章 狙擊手第460章 目標臺灣第191章 銅礦第380章 告一段落第459章 戰鬥第43章 坦皮科第182章 內務部第85章 四川兵工廠第219章 沉港第197章 代表第417章 二戰爆發及攻佔伊朗第337章 摩蘇爾第53章 離開第139章 在華駐屯軍第225章 船隻第468章 營救拉瑪八世第139章 在華駐屯軍第496章 坦克戰第385章 競選第1章 重回1908第367章 無畏上將高爾察克的.........一千六百噸黃金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189章 練兵第127章 表單(中)第25章 趙爾豐第60章 坦白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506章 中英印度條約第80章 歸入第208章 炮擊第73章 槍聲第95章 談判第297章 燃燒彈第10章 四川綦江第8章 風水寶地第145章 大方縣第511章 破雷艦第49章 時間第157章 競爭第407章 泰國第196章 210毫米榴彈炮第378章 波斯鐵路第47章 小洛克菲勒第275章 時刻準備着第414章 吞併奧地利第475章 出兵印度第230章 朱爾典第70章 武昌起義第176章 電報第272章 獲勝第34章 洋灰廠第293章 震世第138章 和談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343章 出戰 裝甲部隊第81章 難看第186章 目瞪口呆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93章 軍服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70章 武昌起義第265章 合肥第345章 諜海第42章 寒風凜凜第322章 歐戰的對手第333章 指揮權第284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248章 飛機第413章 希特勒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456章 曼谷大轟炸第190章 鐵獅子衚衕第57章 未知第68章 成都血案第125章 想要的東西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282章 歐戰爆發第390章 拿“日”當槍使第40章 蝴蝶效應第310章 狙擊手第449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364章 西園寺公望第43章 坦皮科第60章 坦白第95章 談判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196章 210毫米榴彈炮第297章 燃燒彈第133章 選誰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19章 江上(完)第219章 沉港第423章 眼皮子底下插棒槌第442章 堪培拉第361章 巡洋潛艇第299章 國難財
第17章 江上(一)第118章 不甘第33章 五個月後第337章 摩蘇爾第247章 狙擊手第460章 目標臺灣第191章 銅礦第380章 告一段落第459章 戰鬥第43章 坦皮科第182章 內務部第85章 四川兵工廠第219章 沉港第197章 代表第417章 二戰爆發及攻佔伊朗第337章 摩蘇爾第53章 離開第139章 在華駐屯軍第225章 船隻第468章 營救拉瑪八世第139章 在華駐屯軍第496章 坦克戰第385章 競選第1章 重回1908第367章 無畏上將高爾察克的.........一千六百噸黃金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189章 練兵第127章 表單(中)第25章 趙爾豐第60章 坦白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506章 中英印度條約第80章 歸入第208章 炮擊第73章 槍聲第95章 談判第297章 燃燒彈第10章 四川綦江第8章 風水寶地第145章 大方縣第511章 破雷艦第49章 時間第157章 競爭第407章 泰國第196章 210毫米榴彈炮第378章 波斯鐵路第47章 小洛克菲勒第275章 時刻準備着第414章 吞併奧地利第475章 出兵印度第230章 朱爾典第70章 武昌起義第176章 電報第272章 獲勝第34章 洋灰廠第293章 震世第138章 和談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343章 出戰 裝甲部隊第81章 難看第186章 目瞪口呆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93章 軍服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70章 武昌起義第265章 合肥第345章 諜海第42章 寒風凜凜第322章 歐戰的對手第333章 指揮權第284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248章 飛機第413章 希特勒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456章 曼谷大轟炸第190章 鐵獅子衚衕第57章 未知第68章 成都血案第125章 想要的東西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282章 歐戰爆發第390章 拿“日”當槍使第40章 蝴蝶效應第310章 狙擊手第449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364章 西園寺公望第43章 坦皮科第60章 坦白第95章 談判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196章 210毫米榴彈炮第297章 燃燒彈第133章 選誰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19章 江上(完)第219章 沉港第423章 眼皮子底下插棒槌第442章 堪培拉第361章 巡洋潛艇第299章 國難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