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游擊戰是一種很麻煩的戰術,因爲通常游擊隊都依附於當地百姓,並且從當地的百姓那裡獲得支持。【】甚至很多村落裡的百姓就是游擊隊,只要他們需要的話…所以想要清除游擊隊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因爲你很難從百姓中辨別出哪個是游擊隊。而如果草率行事的話,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製造出更多的游擊隊出來…另一個世界的阿富汗和伊拉克,爲什麼美國人這麼多年也沒將游擊隊清理乾淨?在嚴光看來這其中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理由就是,美軍對一個區域的游擊隊(恐怖分子)發動打擊的時候,在幹掉幾個恐怖分子的同時也會順便幹掉幾十個當地百姓…沒錯,美國人的理由很正當,那就是消滅恐怖分子。

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人而言,在消滅恐怖分子的同時附帶一些平民傷亡是可以理解的。可以那些有家人犧牲的平民會理解嗎?如果僅僅只是消滅恐怖分子到也沒什麼,可是自己的家人也會無端被殺害…然而讓人奇怪的是,美國人居然無法理解伊拉克人和阿富汗人爲什麼會仇恨他們…不過也不奇怪,誰叫死的不是他們的家人…

仇恨只能製造仇恨,就是這麼回事…

如果對方只是一個人或者是十多個、幾十個的家族,那麼將這些人全部殺光也就算了,可如果對手是一個有着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民族呢…難道要將這個民族徹底的滅絕掉嗎?

雖然嚴光很清楚這並非做不到的事情,至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人就屠殺了至少上百萬的亞美尼亞人。

而在另一個世界的二十年後…

然而不管怎麼看,這麼做都是一件極爲瘋狂的事情,而且很有可能會帶來可怕的後果…因此無論如何,種族滅絕姓的屠殺都是不能接受的…更何況他們已經成爲國社政斧管轄下的新國民,揚起屠刀屠殺自己的國民?還是洗洗睡吧…——————————

暴力能夠解決絕大部分的事情,但依然有一部分無法解決,至少在新領土上的問題就不是暴力所能解決的。

因此,國社政斧必須要用一種更溫和的手段,而這種手段就是通過移民的方式來同化新領土上的原住民。

畢竟人口是中國的一大優勢,而通過優勢人口來同化他人才是最好的手段,至少這五千年來中國人一直都是這麼做的,而且這種手段一直都非常有效…在這種思路下,國社政斧開始誘導國內的人口遷移到新領土上去。

爲了能夠利誘更多的人口遷移到新領土上,國社政斧甚至還開出了許多極爲優惠的條件。

像是免除農業稅什麼的就不用提了,因爲農業稅在中國已經取消很多年了,提出這樣的政策來只會讓人笑掉大牙。

真正能夠引來人口的,是免費贈送耕地這樣的條件…一百畝的耕地,而且是每人而不是每戶…

要知道哪怕是在內地,一般的農戶也不過只有幾畝地而已,而只要遷移到哈薩克等地就能免費獲得一百畝耕地…在內地,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後,一般在工廠工作的工人每個月也能賺到十塊大洋,效益好些的還能多賺到點,然而哪怕是這樣一個工人想要買到一百畝耕地,還是需要至少十年的奮鬥。

而現在,只要舉家遷往一個陌生的地方,就能免費的獲得一百畝耕地,這樣的事情有誰不願意幹?更何況除了一百畝的耕地外,政斧還免費贈送拖拉機、燃料和所需的糧食等…(在歷史上的新軍一個月也只有7塊銀元,而這已經算是相當難得的高薪了,書中的國防軍在一戰前夕也只有10塊銀元的軍餉。另外在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遷往歐洲的華工每個月的薪水。唔,應該說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因爲在英國工作的華工每天工作10個小時,一個月能賺到10塊銀元,而在法國工作的華工同樣是10個小時,但是卻能賺到16塊銀元,不過也不難理解,畢竟一個是在前線另外一個則是在大後方。當時中國一共向法國派了十四多萬的華工,在戰爭中失蹤和傷亡了近兩萬人,所以當工人也不是件很安全的事情。

另外華工的工資當時大概相當於法國工人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不過當時法郎和銀元的匯率是變動的,因此16塊銀元是法郎匯率最高的時候,隨着戰爭的繼續,法郎的匯率也是變動不停,在法郎價值最高的時候一個法郎大概價值4銀角,也就是4毛錢。然而根據當時華工們的說法,他們在抵達法國領到第一次薪水後,發現一個法郎僅能在法國買到一個雞蛋…)與時俱進,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防軍的軍餉僅有10塊銀元,不過到了25年顯然不可能會是這個水平了,畢竟就連普通工人的工資都達到了10塊銀元的水準。

(當時的10塊銀元可以買1000多斤高粱!如果按這樣的市價來計算的話,一年可得12000千高梁,即可養活24口的家庭,因此10塊銀元絕對不少。)雖然當時工廠工人的平均工資已經達到了10塊銀元,但就算如此一名工人想要買下100畝耕地也需要10年不吃不喝的繼續,更何況除了耕地外還有其他的好處,因此在得到了政斧的召集令後僅在第一個星期全國各地就召集了十萬人…而且根據政斧的統計,這個數字還會不斷的擴大,因此在第一年就至少能將一百萬人遷往哈薩克斯坦等地…而這一切政斧其實並沒有付出太多。

像是那些耕地,都是在戰爭期間遠征軍用小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代價得來的,然後在考慮到哈薩克斯坦等地去遼闊的耕地面積,因此很多問題都不需要政斧去擔心。

政斧唯一要付出的就是,分給每戶百姓的拖拉機和三年間每年都需要提供給農戶的糧食和燃料。

不過這些也沒什麼,像是燃料,直接從距離最近的高加索地區領取就可以了,糧食也可以先從居住在哈薩克的哈薩克族和韃靼人購買,實在不夠的話還可以通過鐵路從內地運輸。

至於拖拉機?

雖然拖拉機的價格並不便宜,但是國社政斧的預算寬裕程度也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因此區區一些拖拉機真是何足掛齒,更何況向國內的汽車廠訂購拖拉機和小型卡車,還能有效的刺激國內工業的發展。

到目前爲止,政斧已經向國內的汽車廠(當時汽車和拖拉機分不開,因爲和汽車比,當時的人更需要拖拉機,真的只靠汽車訂單的話,絕大部分汽車廠都活不下去,像是蘭博基尼早年就是專門生產拖拉機的,戴姆勒也同樣生產過拖拉機)訂購了三十萬輛拖拉機,其中一半的訂單由嚴光擁有的汽車廠生產,另一半則由國內那些民營的汽車廠獲得。

不是嚴光以權謀私,動用自己的權利替自己的公司謀取利益,而是這些民營汽車廠產能不夠的原因。

這些民營汽車廠的產能全部相加,也僅能吃下十萬輛的訂單,多出來的五萬輛還是嚴光出於培養民營企業的考慮纔給他們的。

雖然三十萬輛農用拖拉機的價格絕對不菲,但是考慮到人口遷移後的好處,和對國內工業,比如說汽車公司和零件供應商們的幫助,這些代價還是值得的。

——————————

通過大量移民來同化新領土上的原住民的確是一個好辦法,事實上國社政斧在哈薩克斯坦等地也是這麼做的,然而在離開中亞後,在伊拉克等地區這個辦法就不是那麼好辦了。

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從最北邊的伏爾加河南部,到最南邊的伊拉克和科威特,包括原屬於土耳其的埃爾祖魯姆和高加索等地,這些地區並不像哈薩克斯坦一樣有着大量的耕地。

而且和地廣人稀的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地不同,這些地區有着較多數量的人口,所以那些原本就不多的耕地,幾乎都是有主的…因此想要像中亞的哈薩克斯坦等地一樣,用耕地的方式來引誘內地百姓遷移到這些地區,完全是不可行的,因爲國社政斧根本就沒法拿出這麼多的土地給那些遷移到這裡的百姓。

而且和哈薩克斯坦不同的是,除了高加索外,剩下的幾個地區對國社政斧的統治都有着較大的牴觸心理,如果真的招了一大幫的農戶和他們搶土地的話,只會激化這裡的民族矛盾

好在辦法也不是沒有,只不過和贈送耕地的辦法相比,這個辦法顯然要慢上許多…“工作…”

在進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後,這是嚴光的智囊團給出的答案。

贈送耕地的話,伊拉克等地區顯然沒有那麼多的耕地,強迫姓遷移的話也會有損嚴光的威望,至於上山下鄉什麼的,顯然也不和這種事情沾邊。

所以比較理想的辦法,就是通過工作的方式,讓內地的年輕人和他們的家人遷移到伊拉克等地區居住。

在伊拉克等地,耕地幾乎少的可憐,而且大多都已經有主了,就算是將原住民全部趕走,然後將這些少的可憐的耕地分給農民們,估計也是不夠分的。

可是工作就不同了…

要知道,在伊拉克和高加索等地區可是有着大量的石油,因此光是開採石油就需要相當一部分的人手。除了石油外,煉油廠也需要大量的人手,還有發電站和其他工業…另外像是高加索等地區,除了石油外還有着比較豐富的礦產資源,這裡完全可以招募到許多的礦工來進行開採和冶煉工作。

雖然這麼做的過程可能會比較緩慢,但是隨着逐步的發展,吸引內地幾百萬人來這些地區居住還是沒有問題的。雖然這幾個地區可能無法像哈薩克斯坦一樣國人佔據絕大多數,但是一半一半還是很有可能的。

等到世世代代的繁衍過後,再加上比鄰的哈薩克等幾個省的策應,國社政斧在這幾個地區的統治自然也就穩如磐石…——————————

同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然而這種手段的問題就是減小太慢。

就算所有的事情都往好了想,想要見效的話,也至少需要三五十年的時間,才能徹底的解決這些地區的隱患。

然而事情真的能往好了想嗎?至少在蘇聯人和英國人死絕前,是絕不可能的…何況在這些土地上存在的游擊隊,可不會因爲同化政策而消失不見。

相反的是,他們可能反而會因爲同化政策,而將抵抗運動變得頻繁起來——————其實在這幾個地區的抵抗活動,從來就沒有不頻繁過。

從1923年開始,由於英、蘇等國在中東及高加索等地區大力支持游擊隊的關係,使得國社政斧在這幾個地區遭到了較大的損失。尤其是在高加索和伊拉克、科威特的幾座油田遭到破壞,那可是一天幾百萬上下石油出產地啊…自破壞事件發生後,負責高加索軍區的馮難,在幾個產油區部署了大量的部隊,使得游擊隊無法再靠近產油區。這時國社政斧也開始採取了報復措施,向中南半島的英、法殖民地派入了大量人員,同時支持在中南半島上的讀力組織。

兩年的時間來,在經過了各種清剿後,由於無法再破壞產油區的關係,在伊拉克等地的游擊隊已經將目標轉移到了其他方向。

而在中南半島上的抵抗組織,由於國社政斧的支持,在規模上也擴大了不少。

尤其是位於越南的抵抗組織,由於胡志明等人的能力出衆,再加上法國人在中南半島上的勢力較小,使得由胡志明領到的抵抗組織已經形成了一股較強的勢力。

這股勢力雖然還無法動搖法國人在越南的統治,但是無疑已經成爲一股就連法國人也不敢輕視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在越南抵抗組織的幹部裡,至少有一半的幹部都是由在越南的華人和國社政斧派過去的特工擔任的…”

說到這裡,蔡鍔笑了笑道。

“如今的越南革命軍,算是由我們直接掌握的了…”

“是啊,也因此胡志明那裡也是頗有微詞呢…”

聽到蔡鍔這麼說,一旁的蔣百里也笑着道。

“頗有微詞?”嚴光呵呵一笑,並沒有多說些什麼。

胡志明那裡豈止是頗有微詞,的確,經過了兩年時間的努力,胡志明在國社政斧的幫助下已經將在越南的抵抗組織和游擊隊整合了起來,並且成立了一個名爲“越南革命軍”的大型抵抗組織。

到如今,這個名爲“越南革命軍”的組織已經擁有十多萬兵力,整合了越南至少一半的抵抗組織。

同時“越南革命軍”所需的大部分武器和其他物資,也都是由國社政斧提供的,不然的話越南革命軍也無法擴大到現在這個程度。

然而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平白無故得來好處的理由,在越南革命軍得到國社政斧的資助不斷壯大的同時,越南革命軍這個原本具有一定讀力姓的武裝組織也開始被國社政斧所掌握了。

在最開始的時候,僅僅只是讓一些在越南協助工作的軍人和特工人員在革命軍中任職,後來則是大力提拔越南籍的華人擔任一些重要職位。

到現在,越南革命軍當中至少一半的幹部,都是由國社政斧派遣的人員和越南裔華人擔任,在剩下的一半乾部當中,也有不少是由國社政斧扶持的親中人士…雖說由於胡志明和國社政斧的良好關係,胡志明在革命軍中並沒有被架空,但是革命軍已經完全由國社政斧掌控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到了這種地步,作爲革命軍的建設者,同時也是一個越南人的胡志明心裡怎麼可能痛快?

然而在另一個世界越南人白眼狼的姿態實在是太讓嚴光記憶猶新了,所以雖然這時的胡志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親中人士,但是嚴光還是不得不這麼做…“對了,庫頁島上現在怎麼樣?”

在坐在一起閒聊了一會後,嚴光轉身問向嶽昌道。

聽到嚴光這麼問,蔡鍔和蔣百里等人也都轉身好奇的看了過來。

無他,因爲這件事情實在是太讓人好奇了。

而嶽昌在想了想後,也開口回答道。

“那些傢伙好像已經認命了,現在正開始認真的學習捕魚呢…”

嶽昌口中的那些傢伙,自然就是被遷移到庫頁島上的伊拉克人、俄國人和土耳其人…對付一般的原住民,國社政斧主要採取的是同化措施。

而對付游擊隊,國社政斧採取的措施則主要有三個。

首先是清剿,通過部署在伊拉克等地的數百架飛機,只要一發現有游擊隊的動向,當地駐軍就會進行清剿。在兩年的時間裡,幾個地區的游擊隊死傷慘重。

另外一個措施則是“集家並村”,也就是將原本散落的家庭和村落集中起來管理,這樣也能更好的集中當地政斧手中的資源。

至於第三個措施,則和第二個措施有些關聯。

那就是連坐措施…

只要在一個村落裡發現了游擊隊,或者是發現了村民對游擊隊的支持,哪怕一個村落裡只有一個人這麼做,整個村落也都會受到懲罰。

這個懲罰並不是將村民全部殺死,而是將整個村落全部遷移到庫頁島上去…庫頁島…

一個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都不算是很富饒的島嶼…最重要的是,對於生活在熱帶沙漠氣候的伊拉克人,和生活在溫帶大陸姓氣候的土耳其人來說,居住在寒冷的庫頁島無疑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庫頁島屬於大陸姓氣候,氣候寒冷,夏季短暫,冬季長達六個月,冬天的平均氣溫都在-19°c至-24°c之間,北方地區氣溫最低可到-40°c。若干港口長期冰封,北部封凍達八個月之久。

應該說東北算是中國最寒冷的地區了,然而哪怕是在東北,像庫頁島一樣的地區也是很少有的(漠河鎮比庫頁島冷,同時也是中國最冷的地方),暫且不提東北人喜不喜歡一個冬天長達六個月的地區,至少伊拉克人和土耳其人的答案是不用問也能知道的…不過很可惜,他們選擇了支持抵抗組織反對國社政斧這條道路,所以他們必須受到懲罰。

因爲每個人都清楚,如果游擊隊沒有當地百姓的支持是無法生存的,游擊隊會頻繁發起襲擊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這些村民的支持…甚至於這些村民當中,恐怕有不少就是游擊隊的成員…不過一切都無所謂了,因爲他們已經全部被送上了庫頁島。

這個時期的庫頁島毫無疑問是一個十分荒涼的地方,整個島嶼上除了一個師的駐軍外,就只有很少量的居民(到了二十一世紀也只有40多萬),因此就算他們在怎麼鬧也沒有關係,只要他們別把島嶼鬧沉了就行。

至於逃回伊拉克?

首先他們需要先到一千公里外的海參威,因爲只有那裡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纔有可能將他們送回伊拉克——————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在那裡乘船。

這個辦法對被遷移到庫頁島上的伊拉克人和土耳其人還是比較簡單的,因爲既然讓他們捕魚爲生,就必定會給他們漁船。

雖然只是一些小型漁船,但是將他們送上海對岸還是沒有問題的…真正的問題是他們怎麼通過近萬公里的路程返回伊拉克…無論是乘船還是坐火車都是需要證件的,而他們的證件則都是特殊標記過的,就算他們通過特殊方式混上了交通工具,也會在無數次的檢查中被發現,並且被重新扭送會庫頁島…也正是因爲這些原因,這些村民在被送上庫頁島的同時,就已經絕望了。

而這也是蔡鍔和蔣百里好奇的最大原因,因爲他們真的很想知道一羣在沙漠居住的人究竟是怎麼在庫頁島上生活的…當然,將居民遷移到庫頁島上也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存在,那就是千萬不要讓普通的原住民認爲這些人是被集體屠殺了,並且因此引起更多的抵抗。

如果是在古代的話,這個問題的確是很難辦,好在現在已經是近代,許多工具都能幫助政斧解決這個難題…比如說已經有所發展的錄像技術…

只要將遷移到庫頁島上的村民們捕魚的畫面錄下來,然後再在各個村落進行播放,自然就能洗清全部的疑慮——————當然,錄像上村民們的臉上絕不會有什麼幸福表情,不過只要能證明他們還活着就足夠了。

當這些錄像在伊拉克和埃爾祖魯姆等地的村落裡播放後,各地的抵抗運動已經大大減少。畢竟在平時還沒有牽連到自己的情況下,村民們還是願意支持一下游擊隊的,可如果到了會牽連整個村子的地步…就算年輕人會頭腦發熱,村子裡的長老也是絕不會允許這種牽連整個村落的行爲的…

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59章 建議第85章 四川兵工廠第150章 貴州攻防(下)第240章 援助第182章 內務部第416章 對日條件第397章 大樓和大橋第279章 漢陽兵工廠第346章 虎!虎!虎!第13章 賭運亨通第171章 綦江縣第313章 反攻第254章 武昌第228章 炮盾第475章 出兵印度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第127章 表單(中)第179章 情報機構第448章 炮臺淪陷第282章 歐戰爆發第447章 炮臺第190章 鐵獅子衚衕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117章 走第11章 三人第119章 偷襲第414章 吞併奧地利第81章 難看第99章 炮第146章 好奇與感激第416章 對日條件第346章 虎!虎!虎!第398章 游擊隊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384章 總統任期什麼的第242章 武漢戰役第213章 北洋第77章 羣龍無首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45章 華升一號第353章 密謀第156章 挨噴第37章 中國第一第32章 派系與排擠第380章 告一段落第236章 民族主義第142章 代平黔亂第83章 去重慶第152章 張百麟第五百一十七章第433章 含淚第267章 馬鞍山第92章 無二第307章 準備第422章 交換法案第126章 表單(上)第361章 巡洋潛艇第194章 東京街頭第397章 大樓和大橋第45章 華升一號第30章 清末槍照第111章 圖窮匕見(上)第33章 五個月後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75章 突進第459章 戰鬥第121章 請柬第74章 總督府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第337章 摩蘇爾第182章 內務部第12章 麻將第127章 表單(中)第206章 巴東縣第409章 甘地第144章 入黔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五百一十三章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241章 蔣介石和蔡鍔第120章 無憂第470章 登陸臺灣第85章 四川兵工廠第75章 突進第229章 楊藎誠第433章 含淚第42章 寒風凜凜第500章 VX毒氣第68章 成都血案第290章 龍口第426章 順利第57章 崩盤第433章 含淚第388章 關東大地震第240章 援助第113章 美味(上)
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59章 建議第85章 四川兵工廠第150章 貴州攻防(下)第240章 援助第182章 內務部第416章 對日條件第397章 大樓和大橋第279章 漢陽兵工廠第346章 虎!虎!虎!第13章 賭運亨通第171章 綦江縣第313章 反攻第254章 武昌第228章 炮盾第475章 出兵印度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第127章 表單(中)第179章 情報機構第448章 炮臺淪陷第282章 歐戰爆發第447章 炮臺第190章 鐵獅子衚衕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117章 走第11章 三人第119章 偷襲第414章 吞併奧地利第81章 難看第99章 炮第146章 好奇與感激第416章 對日條件第346章 虎!虎!虎!第398章 游擊隊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384章 總統任期什麼的第242章 武漢戰役第213章 北洋第77章 羣龍無首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45章 華升一號第353章 密謀第156章 挨噴第37章 中國第一第32章 派系與排擠第380章 告一段落第236章 民族主義第142章 代平黔亂第83章 去重慶第152章 張百麟第五百一十七章第433章 含淚第267章 馬鞍山第92章 無二第307章 準備第422章 交換法案第126章 表單(上)第361章 巡洋潛艇第194章 東京街頭第397章 大樓和大橋第45章 華升一號第30章 清末槍照第111章 圖窮匕見(上)第33章 五個月後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75章 突進第459章 戰鬥第121章 請柬第74章 總督府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第337章 摩蘇爾第182章 內務部第12章 麻將第127章 表單(中)第206章 巴東縣第409章 甘地第144章 入黔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五百一十三章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241章 蔣介石和蔡鍔第120章 無憂第470章 登陸臺灣第85章 四川兵工廠第75章 突進第229章 楊藎誠第433章 含淚第42章 寒風凜凜第500章 VX毒氣第68章 成都血案第290章 龍口第426章 順利第57章 崩盤第433章 含淚第388章 關東大地震第240章 援助第113章 美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