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大樓和大橋

很實在的事,建築師最喜歡什麼樣的老闆?自然是不差錢的那種。

因爲只有不差錢的老闆,才能實現建築師們的夢想。

對於建築師們來說,嚴光就是這麼一位不差錢的老闆。

想想後世的切爾西,有羅曼?阿布拉莫維奇那樣的老闆切爾西也算是爽翻了。不過話也說回來,羅曼?阿布拉莫維奇和被普金抓進去的前輩,俄國前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都是猶太人,這點倒是十分的有趣…此時嚴光的個人財產早已超過了戰爭結束前十多億銀元,雖然東北和中東等地的油田都被收歸國有,嚴光在上面並沒有撈到一分錢,但是憑着墨西哥坦皮科油田的收益和國內諸多工廠、企業的關係,嚴光的個人財產還是達到了二十七多億銀元,按照這時的匯率,差不多相當於十二億五千萬美元或兩億六千萬英鎊。

如此龐大的資產,使嚴光理所當然的超越了他的老朋友洛克菲勒和安德魯?卡內基成爲新的全球首富,而不僅僅只是全國首富,尤其是在安德魯?卡內基在1919年就已經去世後。

其實嚴光的財富想要超過老朋友洛克菲勒,本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爲在這個世界上就算是軍火和毒品也不如石油賺錢(這一時期毒品還不像後世那麼氾濫,搖頭丸和海洛因什麼的更是沒譜的事,至於軍火,全世界一共就那麼幾個國家,剩下的全是殖民地,你就是想賣也沒地方賣,因此很明顯石油纔是這一時期最賺錢的)。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洛克菲勒的財富已經達到了九億美元,而同時期美國政斧的財政收入也不過七億多美元。

只可惜1911年5月15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標準石油違法壟斷(反托拉斯法),將其支解爲大約37家新公司,使得洛克菲勒這個世界上第一個個人財富達到十億美元的鉅富的印鈔能力大大降低…也因此,嚴光才能超越洛克菲勒和安德魯?卡內基,成爲新的世界首富。不過讓嚴光遺憾的是,他並沒有成爲第一個擁有十億美元的人。

到目前爲止,國內最大的如綦江鐵廠、馬鞍山鐵廠、上海鐵廠和東北的幾家大型鐵廠幾乎都是嚴光的。

另外沿海的廣州、上海、天津、大連等造船廠也都是嚴光出資開辦的,目前屬於國有的大型造船廠僅有福州造船廠一家。

除此之外全國最大的三家汽車廠都是嚴光的,政斧採購的公務車有七成由這三家汽車廠提供,全國汽車銷售量則佔據了八成左右,剩下的兩成多才是由福特等國外汽車公司和國內的一些私人公司瓜分…同時國內的幾家飛機制造公司,也都是嚴光名下的企業。

還有一些和工業有關的產業,也都被嚴光給包攬了。

不過除開這些外,嚴光卻很少在輕工業等方面出手。

因爲紡織業或造紙業等輕工業也被嚴光壟斷的話,那國內經濟也就不用發展了。反到是重工業,投資大回報慢,民間的一些地主和商業家頂多也就投資一些紡織廠、手錶廠和自行車廠什麼的,想要投資鋼鐵廠或造船廠就算幾百個人集資也未必夠,能夠他們也未必願意在這上面投錢…這也是嚴光壟斷鋼鐵等產業的一個原因,畢竟真要等國內資本主義覺醒而後發展重工業的話,就算再等上十年也夠嗆。

至於爲什麼嚴光替國家投資重工業,卻把這些產業都劃歸自己名下…“明明是自己花的錢,沒理由把好處送給國家吧?”

何況嚴光也是有理想的,而且這些理想無一不是需要大筆的資金投入。

比如帝國大廈,比如盤尼西林…

不過對於盤尼西林,嚴光只知道它是一種抗生素,除此之外就僅僅只知道盤尼西林這麼一個名字,所以對盤尼西林也就是青黴素的研究,到目前爲止依然處於一個很初級的極端。

順帶一提,目前正在修建,而且不知道到什麼時候纔會修完的青藏鐵路,也是由嚴光和國社政斧共同投資的。不過基於鐵路國有的原則,嚴光並沒有索取鐵路的股份,僅僅只是要求政斧慢慢還給他利息——————雖然這個政斧其實也是他開的,這也是嚴光和洛克菲勒的最大區別…——————————

雖然建築師們甚至就連谷垣自己都覺得八十九層的高樓已經足夠了,不過既然嚴光堅持他們也沒必要因此惡了嚴光,畢竟嚴光纔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何況建樓的錢還是人家出的,而且這個時代的建築設計師們有哪個沒有夢想過設計一座超過百層的高樓呢?

當然也有人覺得其實一百零八層也不錯,不過沒多久就因爲被嚴光訓斥。“你是不是水滸傳看多了?”而不得不灰溜溜的跑掉了。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帝國大廈的設計工作開始了。

根據嚴光的思路設計出來的草案,僅僅不到三天的時間就出來了。

首先是高度,由於嚴光要求的是至少一百一十層,因此大廈的層數爲一百一十層的同時,地面至屋頂的高度也達到了四百五十米,而地面至天線的高度則達到了五百三十米,同時在大廈的地下還有三層空間。

至於大廈的外形,則是參考的後世的帝國大廈。

沒辦法,這些建築師們設計出來的大樓外形,不是太超前就是太平庸,而且絕大多數都不如帝國大廈的外形設計,最後嚴光決定還是採用後世的帝國大廈算了,畢竟這個是經典造型。而且嚴光也很想看看在自己採用了帝國大廈的造型後,美國人的大廈準備用什麼造型來超越它?!

然而讓嚴光沒有料到的是,當嚴光將外形公佈的時候,建築師們幾乎都發出了質疑的聲音,而質疑的目標則是那個讓帝國大廈增長了幾十米高度,同時也讓其成爲經典的天線…天線,作爲帝國大廈的標誌姓構成之一,自然也被嚴光給描繪了出來。

對於來自於後世的嚴光來說,帝國大廈有一根,不對,是有一座大大的天線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事實上帝國大廈的天線其實是在50年代才安上去的,屬於電視天線,在安裝天線前則是一座飛艇停泊塔。而很明顯的是,在1923年顯然是沒有什麼電視節目的…對此嚴光在深感失算的同時,也只能強硬表示可以將其當作裝飾品或者是避雷針使用…“可是…”

“多少錢我出!”

“哦,那就沒問題了…”

所以說建築師就喜歡嚴光這樣的僱主,因爲嚴光能拿出足夠多的金錢來完成他們的夢想。而且說實在的,建築師們也很喜歡嚴光拿出的這款外形設計,雖然在他們看來帝國大廈頂端的天線是無用的…雖然僅僅只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完成了大樓的初步設計和大樓模型,不過這僅僅只是初步的設計而已,根據建築師們的推算,想要完成大廈的全部設計工作至少需要一到兩個月的時間,畢竟這麼高的建築目前還沒有任何國家曾經完成過。

他們有信心完成,也是因爲嚴光自身龐大的財力和來自整個國家的支持,再加上全國最優秀的建築師有大半都集中在這裡,不然的話他們真的沒什麼信心完成這麼一座龐大的建築。

(帝國大廈是富豪拉斯各布決意修建的,主要設計則是由來自Shreeve,Lamb,andHarmon建築公司的設計師威廉?F?蘭博負責,在前人的設計基礎上,他僅花了兩週的時間便構成了建築圖紙。)“那麼,你們覺得要造完的話需要多久…”

站在一米多高的大樓模型前,嚴光一邊欣賞着大一號的帝國大廈模型,一邊詢問着身旁的幾名建築師代表。

這還真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所以嚴光身後的幾個建築師代表在互相看了看後,才推出了一個人出來。

“很抱歉,我們也不清楚,不過恐怕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

當然不可能用三年,不過建築師們第一次設計並建造這麼高的摩天大樓,心裡難免會有些沒有信心,所以纔會說出三年這個數字來。

“這樣…”帝國大廈是用多少年建成來着?(1年又兩個月)嚴光也有些記不住了,不過他還是點點頭道。“不管怎麼說,你們盡力而爲吧。”

說着嚴光將一份表單遞給了這幾個建築師。

“那,把你們需要的東西都列在上面吧…”

僅僅只是一個星期的時間,當然不可能讓建築師們將所需的一切都弄明白,不過最初所需的物資列出來還是沒有問題的,在這方面幾個建築師甚至沒有進行過研究和計算,就已經在表單上列出了最初所需的物資。

“這些嗎…”

瞥了一眼後嚴光點點頭,然後將表單交給了身旁的嶽昌。

“讓下面的人把這上面的東西都運到上海來吧…”

“是!”

在將表單通過電報傳出去前,嶽昌看了一眼表單,發現表單上所列的都是一些水泥和鋼筋等物資,除此之外就是所需的人力和建築機器等…“建那麼高的一座樓,估計給用不少錢吧…”

雖說如此,不過嶽昌還是在期待着這座將會是世界第一高建築建成後的樣子…——————————

國內最大的幾家鋼鐵企業幾乎都是嚴光開的,水泥等雖然沒有被壟斷,但嚴光也曾經小小的開過幾家,爲嚴光帶來過幾千萬元的收益的水泥廠。

所以當嶽昌的那份清單發出去沒多久,各種原料就已經天南地北的從全國各地運抵上海。

至於建築師們所需的工人和機器?作爲亞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就有現成的,而上海市的市長谷垣就是他的下屬。

本來事情到了這裡也算是告一段落了,雖然現在嚴光的地位很穩固,可畢竟沒有一國元首常年到處跑的理由不是?畢竟現在不像後世,後世好歹還有個飛機,可現在就只有一個輪船和火車。

然而嚴光來上海,並不僅僅只是爲了一座帝國大廈,或者說如果只是一座帝國大廈的話,還不需要嚴光親自跑到上海來,只要直接將建築師召集到燕京不就行了?

嚴光此次前來上海的最重要的任務,其實是開發浦東…浦東的範圍包括黃浦江以東到長江口之間巨大的三角形區域,南面與奉賢、閔行接壤,西面與徐匯、黃浦、虹口、楊浦、寶山6區隔黃浦江相望,北與崇明隔長江相望。在另一個時空的1980年代,“寧要浦西一張牀,不要浦東一間房”是當時的共識,黃浦江把上海分成了兩個世界:浦西就是上海,浦東只是從外灘遙遙遠眺的一片農田菜地。

作爲中國和亞洲最大同時也是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想要更好的發展上海,發展浦東顯然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

早在國社政斧成立之初,徐世昌等人和當時的上海市長就曾經提出過開發浦東的計劃,而這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在黃浦江上修建能夠通車的大橋——————黃浦江水深港闊,是上海的主要通海、通江、內河航運幹線,因而建橋不易。清代黃浦江形成“長八渡”,早在另一個時空的1930年代就有建橋動議,但始終無法實施。

1970年代配合上海石化工程,建成第一座黃浦江大橋——松浦大橋。該橋系多孔鋼桁樑公鐵兩用橋,但建橋時沒有預見到未來通海航道會向黃浦江上游延伸,橋下淨通航高度僅10米。1980年代,南浦大橋開工,系單孔雙塔斜拉橋,一跨過江,此後黃浦江上的大橋才如雨後春筍般矗立起來。

雖然徐世昌等人都認爲開發普通勢在必行,然而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及中國的參戰。當時的中國雖然不像英法等國一樣需要維持數百萬的遠征軍和龐大的艦隊,但是幾十萬遠征軍遠征高加索依然使得國社政斧在財政上出現了嚴重的赤字,原本每年財政都有很多盈餘的情況更是蕩然無存,甚至到了幾乎每年都需要嚴光個人出資進行補貼的地步。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帝國大廈還是在黃浦江上架橋,顯然都不是一件很現實的事情,於是關於在黃浦江上建橋的事情就一直拖延到了戰後。

戰爭結束後,政斧在軍費上的支出銳減,也使得政斧關於開發浦東的計劃重新提了出來。不過真正上馬建橋計劃卻是在得到高爾察克的一千多噸黃金和中東油田得到開發後…“……再一個就是,政斧準備在黃浦江上修建三座大橋,目前暫時命名爲黃浦江一二三號大橋…”

上海雖然只是一個市,但是作爲整個亞洲最大的城市上海的面積也不小了,因此在黃浦江上光立三個橋自然是不夠的,不過目前對浦東的開發僅僅只是最初級的階段,所以單建三座橋到也夠了…而聽到這麼說後,站在他面前的幾個橋樑設計師和工程師也都點了點頭。

和帝國大廈不同,對修橋需要考慮的可就比較多了。

像是地點等很多東西…

而且因爲有過鬆浦大橋這個前車之鑑,在黃浦江上立的三座大橋,顯然都不能太低,因此必須要建的較大才行…“大橋嗎…”

提到大橋,嚴光就想到了在帝國大廈之後才建造出來的【金門大橋】。

金門大橋,和早其幾年的帝國大廈一樣,位列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

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並不是世界七大奇蹟,世界七大工程奇蹟簡稱世界工程奇蹟,是指近代至現代七項最大型的工程,由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出。同時這世界七大工程奇蹟分別爲巴拿馬的【巴拿馬運河】、荷蘭的【北海保護工程】、美國的【帝國大廈】、【金門大橋】、加拿大的【加拿大國家電視塔】、巴西的【伊泰普大壩】和英法的【英法海底隧道】。

作爲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金門大橋雖然不如帝國大廈那麼出名,但是顯然也不會差上多少。

不過嚴光到是沒想過趁着在黃浦江上建大橋的機會,像建帝國大廈一樣在黃浦江上建一座比金門大橋更宏偉的大橋。

因爲金門大橋是在金門海峽上建的,黃浦江雖然也算不錯,但是顯然還是不能和金門海峽相比的。

然而…

“黃浦江上建不了,不代表長江上也建不了啊…”

嚴光會來上海,固然是因爲開發浦東的重要姓,可這卻並不代表整個中國目前就只建了這麼三座大橋。要知道在得到了高爾察克饋贈的遺產和中東的三座油田後,現在的國社政斧可以說真的是窮的只剩下錢了。

因此除開黃浦江上用於開發浦東的三座大橋外,在長江上正在研究階段並準備修建的大橋就有不下十座。

譬如說上海長江大橋,蘇通長江公路大橋,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潤揚大橋,南京長江大橋,蕪湖長江大橋,九江長江大橋和武漢的天興州長江大橋及武漢長江大橋等…當然,這些大橋不可能全都一股腦的上馬,畢竟大橋不是大樓,需要一個一個的來,不過嚴光還是很看好這些項目,而且現在的中國也的確很需要這些大橋…除開這些,還有東海大橋和杭州灣跨海大橋及青島海灣大橋什麼的,不過這些難度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暫時還是不要考慮的好…——————————

因爲帝國大廈和黃浦江大橋的關係,所以預計嚴光將會在上海駐留一個月,在這一個月裡嚴光除了遊覽舊上海的風景,還有就是視察建築師們的設計進度和橋樑建築師們的勘探工作。

不過就在嚴光看着建築師們關於帝國大廈的細緻設計時,一旁的一名官員卻湊過來諂笑道。

“大總統,要不要在燕京也建一座這麼高,不,是比這還要高的建築供您辦公用?”

“我?燕京?”

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個很誘人的想法,嚴光在心裡也很是心動了一下,但是最後他要是搖頭道。

“還是算了吧…”

站在一百一十層的高樓上,一邊俯視着燕京的芸芸衆生一邊處理着國家大事,順便還可以在最頂端做一些OOXX的事情來,這樣的提議只要想想就讓人激動,但也只是稍微激動了一下…“沒必要…”

的確,沒有必要…

雖說在這麼高的摩天大樓上辦公或OOXX的確很激動人心,而且一百一十層的大樓也足夠裝下整個燕京的公務員,可是這麼做不但沒有必要而且也很危險…因爲一百一十層的大樓在宏偉的同時,也是一個非常顯眼的目標。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現在的中國的確是世界第三強國,而且很有可能會在未來的二十年內超越英國,達到和美國並列的程度。但是在達到這個程度的同時,中國的敵人無疑也會變得非常非常的多,畢竟中國強大的本身就是在觸犯着其他國家的利益。

別的不提,單是曰本和蘇聯,就已經是中國的死仇。

另外英、法、美等歐美國家,看中國不順眼也很久了。

再加上伊拉克、土耳其和伏爾加河南部的抵抗組織和布爾什維克游擊隊…別的不提,迫擊炮這玩意很小巧吧?想要偷運進燕京也未必是件難事吧?要是人家弄幾門迫擊炮進了燕京,一百一十層那麼顯眼的建築,人家甚至都不需要瞄準。

雖然對於帝國大廈這樣的建築來說,小口徑的迫擊炮彈甚至連撓癢癢都算不了,可是這也禁不住三天兩頭給你來一次啊。

而且不要忘了拉登大叔的成名之作…

“飛機撞大樓啊…”

——————————

關於帝國大廈。

由於大廈落成之時,恰好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而且大廈地址遠離公共交通,使得許多辦公室在1940年代之前一直空置,它在早期也因此被戲稱爲“空國大廈”(EmptyStateBuilding)在帝國大廈剛建成的一年,美國進入了經濟30年代大蕭條時期,整個大廈找不到有錢租用的客戶,只能靠大廈參觀旅遊賺取收入,成了個大大的空罐頭。

關於“空國大廈”是真的,不過會造成這個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大廈的地址遠離公共交通,也就是交通不便。

第二,就是大廈落成時,也就是31年的時候正好處於金融危機,也就是美國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因此帝國大廈沒有客戶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然而書中關於大廈的建造時間是在1923年,根據帝國大廈的修建速度,到了1925年估計就能建成,而這時距離經濟大蕭條時期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再加上帝國大廈的位置不會有什麼問題,因此完全不必要擔心客戶的事情。

至於美國人會不會建造一個比帝國大廈更高的建築。

完全不會…

“30年代,美國經濟處於大蕭條時期,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而華爾街的老闆們卻熱衷於修建摩天大樓的競賽。百萬富翁拉斯科布爲了顯示自己的富有,決意修建一座世界最高的樓房。他找來著名的建築師威廉?拉姆,問樓房能蓋多高?拉姆沉思片刻後回答說:“1050英尺。”拉斯科布對這個高度很不滿意,因爲這僅僅比當時紐約新建成的克萊斯勒大廈高4英尺。於是,建築師設法增加了一節200英尺高的圓塔,使帝國大廈的高度爲1250英尺。這座摩天大樓只用了410天就建成,也可算是建築史上的奇蹟。”

這也就是說,其實102層已經接近極限了,書中的110層已經算是開了金手指。而目前我還沒有準備替美國也弄個豬腳出來,所以美國人最多也就是110層的水準了…至於稱帝,我一直在想,要不要把國號改成大中華帝國^0^當然,依然是總統制,只是改一下名字~

不過顯然是不太可能的說…

(未完待續)

第343章 出戰 裝甲部隊第242章 武漢戰役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384章 總統任期什麼的第16章 再度啓程第342章 南下巴格達第376章 捷克人第459章 戰鬥第189章 練兵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2章 圓珠筆第292章 一號計劃第178章 處置第1章 重回1908第281章 薩拉熱窩事件第269章 雨花臺第307章 準備第336章 南下哈卡里第89章 五樣第119章 偷襲第26章 好事第205章 猜想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9章 中國七大鐵礦區第122章 臨時政府第37章 中國第一第43章 坦皮科第117章 走第61章 不信第305章 火焰第426章 順利第178章 處置第125章 想要的東西第379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章 記住你了第126章 表單(上)第511章 破雷艦第77章 羣龍無首第442章 堪培拉第408章 大遠東共榮第237 合縱連橫第187章 匆匆數月第193章 宋教仁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60章 坦白第183章 政黨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171章 綦江縣第278章 後續第83章 去重慶第109章 我要吃餃子第303章 轟炸第293章 震世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261章 馬尾船政局第441章 兩棲攻擊艦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290章 龍口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510章 初步第123章 洋行第35章 再往倫敦第476章 東京大轟炸第443章 慣例第240章 援助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229章 楊藎誠第338章 攻佔摩蘇爾第304章 燃燒第186章 目瞪口呆第506章 中英印度條約第424章 暴跳如雷第360章 破交戰第148章 貴陽城下第494章 地面戰鬥第133章 選誰第451章 內跳反的泰國人第490章 索要索馬里第417章 二戰爆發及攻佔伊朗第220章 無奈第234章 不能嬌慣第433章 含淚第472章 火焰噴射器的威力第1章 重回1908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216章 濫發淫威第283章 日置益第229章 楊藎誠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1章 重回1908第125章 想要的東西第60章 坦白第206章 巴東縣第4章 自己幹?第196章 210毫米榴彈炮第296章 援軍第456章 曼谷大轟炸第75章 突進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111章 圖窮匕見(上)
第343章 出戰 裝甲部隊第242章 武漢戰役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384章 總統任期什麼的第16章 再度啓程第342章 南下巴格達第376章 捷克人第459章 戰鬥第189章 練兵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2章 圓珠筆第292章 一號計劃第178章 處置第1章 重回1908第281章 薩拉熱窩事件第269章 雨花臺第307章 準備第336章 南下哈卡里第89章 五樣第119章 偷襲第26章 好事第205章 猜想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9章 中國七大鐵礦區第122章 臨時政府第37章 中國第一第43章 坦皮科第117章 走第61章 不信第305章 火焰第426章 順利第178章 處置第125章 想要的東西第379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章 記住你了第126章 表單(上)第511章 破雷艦第77章 羣龍無首第442章 堪培拉第408章 大遠東共榮第237 合縱連橫第187章 匆匆數月第193章 宋教仁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60章 坦白第183章 政黨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171章 綦江縣第278章 後續第83章 去重慶第109章 我要吃餃子第303章 轟炸第293章 震世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261章 馬尾船政局第441章 兩棲攻擊艦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290章 龍口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510章 初步第123章 洋行第35章 再往倫敦第476章 東京大轟炸第443章 慣例第240章 援助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229章 楊藎誠第338章 攻佔摩蘇爾第304章 燃燒第186章 目瞪口呆第506章 中英印度條約第424章 暴跳如雷第360章 破交戰第148章 貴陽城下第494章 地面戰鬥第133章 選誰第451章 內跳反的泰國人第490章 索要索馬里第417章 二戰爆發及攻佔伊朗第220章 無奈第234章 不能嬌慣第433章 含淚第472章 火焰噴射器的威力第1章 重回1908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216章 濫發淫威第283章 日置益第229章 楊藎誠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1章 重回1908第125章 想要的東西第60章 坦白第206章 巴東縣第4章 自己幹?第196章 210毫米榴彈炮第296章 援軍第456章 曼谷大轟炸第75章 突進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111章 圖窮匕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