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總統任期什麼的

《西元一九一八年英國財政收入報告:當年英國政府財政收入爲八億八千九百萬英鎊,摺合銀元九十三億三千四百五十萬元…》

《西元一九二一年美國財政收入報告:當年美國政府財政收入爲五十五億七千一百萬美元,約等於十一億五千萬英鎊,摺合銀元一百二十億零六十萬元…》

而國社政府在21年時的財政收入,也不過是二十六億銀元,摺合一下就是兩億四千萬英鎊。就算算上中東三塊油田的石油收入,差不多也就是三億五六千萬英鎊的樣子。

也是沒有辦法,雖然現在的中國和過去的中國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中國和英美的差距畢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追趕上的,何況距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現在也只不過是過了不到八年的時間而已。

八年,對於一個人來說或許不算短,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

君不見,後世的天朝改革開放用了三十年的時間,gdp也才追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

雖然前清在1911年時的差距,不像後世天朝和各國的差距那麼大,但是崛起的路上依然是困難重重,畢竟國社政府接手的中國,不像後世的天朝一樣有着完整而全面的工業基礎,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國社政府自行建立。

當然,也不是沒有特例的。

譬如說美國這麼一個特例,在1900年時的美國,全年的財政收入其實也只有五億八千八百萬美元,換算成英鎊也只有一億多英鎊而已。

不過就算這樣也比滿清強了許多,因爲同一時期的滿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僅有不到一億四千萬元,而同時期的美國政府卻已經有了差不多十三億銀元的年財政收入。

不過話也說回來。一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美國的財政收入似乎也只是增長到了七億兩千五百萬美元而已。這四十年間的增長似乎並沒有什麼飛躍似的發展。

一直到了1917年美國正式參戰。這個收入才增長到了十一億美元,18年增長到了三十六億,19年增長到五十一億,20年增長到六十六億。一直到21年才重新回落到五十五億…

由此可見,美國的興起完全依賴着第一次世界大戰。

其實中國也是一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和美國一樣不斷出售着軍火和其他商品,也包括着協約國缺少的稀缺物資。

只是有一點中國卻和美國不同。那就是工業基礎…

的確。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中國的工業實力已經僅次於美國、德等國,但是不要忘了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中國的鋼鐵產量只有區區幾十萬噸,而美國呢?

早在1901年的時候,美國的鋼鐵產量就已經達到了一千三百多萬噸。相當於英、德、法、俄、日五國的總和。

而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更是達到了近兩千四百萬噸的程度(1913年爲三千一百八十萬。可見戰爭的爆發也對美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然,其他國家也是如此,不過受到影響最大的還是美國,畢竟美國直接跌掉了近一千萬噸,不過到15年就恢復到三千二百萬,到了16年則直接躍升到了四千三百萬。)

雖說因爲大力發展工業的關係,中國在工業上的進展很快,但是在達到法國或俄國的程度時,戰爭卻已經進行了一半了,等達到英國的程度時戰爭卻已經臨近結束。何況當時的工業產出還有相當大一部分要供應國內,別的不提,當時中國的造艦潮可是相當瘋狂的。

所以雖然中國在正常歐戰中賺取了不少的好處,但是卻始終不如美國多。

而且爲了發展工商業,政府成立後不但取消了厘金,也宣佈了許多免稅政策以幫助國內的輕重工業發展。如汽車和造船業等,現在依然享受着5年免稅的政策…

也因此,歐戰中的好處中國的確得了不少,只不過政府卻沒有撈到太多…

——————————

“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時間啊…”

搖了搖頭,嚴光看向了另一份關於油田的文件。

這份文件是能源部剛剛準備出來的一份關於擴大油田生產的草案,根據這項草案,在未來的十年裡中東三塊油田的產量還將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未來超越英美的希望,至少有一半要寄託在油田身上啊…”

雖說如此,嚴光到也不怕英美。

去年美國的財政收入爲五十一億美元,的確是中國所不能企及的一個數字,但是隨着歐戰的結束,美國也就無法在像戰時那樣大賣軍火,因此今年雖然剛過去不兩個月,但是軍情局已經推算今年美國的財政收入至多隻能達到四十億美元,來年的話說不定還會掉兩億。

(歷史上21年美國財政收入爲五十一億美元,22年爲四十億美元,23年爲三十八億美元,之後一直在這個數字上起伏不定,在然後,就是金融危機了…)

四十億美元的話,雖然對比中國依然是個難以跨越的數字,但總比原來的五十多億要強的多了。

至於英國?

1918年的財政收入爲八億八千九百萬英鎊,這個絕對不是弄虛作假。

然而1913年時英國的財政收入是多少?僅僅只有一億九千八百萬英鎊。雖然這個二十億銀元的數字依然不是滿清政府或北洋政府所能比擬的,但是在短短5年的時間裡,由一億九千八百萬躍升到八億八千九百萬這麼一個相差四倍的數字,沒有一點非常手段是不可能的。

這個非常手段自然就是增加稅收來源,在整個戰爭期間,爲了能夠負擔整場戰爭的運行費用,英國政府開始執行越來越重的直接稅和間接稅。

這麼做的直接結果導致在戰爭期間。有許多的家庭破產,雖然用民不聊生來形容會有些誇張。但至少在這一時期英國人和法國人絕對不舒服就是了。

這也是爲什麼在戰爭結束後。英國人的反戰情緒會這麼高的原因。

要知道在1913年的時候英國政府的財政收入是一億九千八百萬,財政支出爲一億九千七百萬,在這一時期英國政府還是能保證收支平衡的。

可是等到了1915年的時候,英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僅提高到了三億三千七百萬。可是支出卻已經達到了十五億五千九百萬英鎊…

這還不算,等到16年的時候。英國政府的財政支出就已經達到了二十一億九千八百萬,到了17年爲二十六億九千六百萬,到了18年爲二十五億七千九百萬…

一直到了1919年。這一數字才降低到了十六億六千六百萬…

18年英國政府的財政收入爲八億八千九百萬。而財政支出卻達到了二十五億七千九百萬。要知道,這可不是銀元,而是英鎊。

是10.5:1的英鎊。

換句話說,單單只是在1918年,英國人就支出了兩百七十億銀元…

這也是爲什麼戰爭開始前,美國尚欠英國四億多英鎊。而在戰爭結束後,英國卻反倒欠了美國八億多英鎊的原因。

這也就是英國。在全世界掠奪多年才能支撐的了整場戰爭,如果是換了其他國家,哪怕是美國恐怕也維持不了這場持續了四年多的世界大戰。

畢竟英國人不單是戰爭的主力,同時也在維持着其他國家的財政。

如俄國政府,在戰爭中就欠了英國人七億多英鎊的債務,只是後來俄國十月革命,新上臺的蘇俄政府不承認欠下英國的債務,使得英國人血本無歸…

對法國和意大利,英國人也都是如此,甚至就是對中國,每年也是有着兩千萬英鎊的無息貸款…

“英國人,紙老虎…”

如果再次進行一場大戰的話,英國的經濟恐怕都要整個崩潰,這也是嚴光有恃無恐的原因。

不過就算如此,中國想要追上英法依然需要至少二十年的時間…

“二十年的時間嗎…”

聽着宋鼎寒等人的探討和爭辯,嚴光搖了搖頭。

這個時候他想起的不是別的,而是1929年的世界金融危機。

暫且不提這場金融危機到時候究竟會不會爆發,最關鍵的是,中國在這場金融危機裡很難獨善其身啊…

雖然中國奉行的是國家社會主義,但是畢竟不像蘇聯一樣與世隔絕,和英國等國的聯繫相當廣泛,如果在歐美國家爆發金融危機的話,中國是很難獨善其身的。

“真到了那個時候,恐怕就真的只能看油田的呢…”

這麼想着,嚴光撓了撓腦袋。

“光想着怎麼依靠油田,是不是有些太沒有志氣了?”

——————————

沒多久的時間,英法等國就已經找上了們,要求中國將在中東的石油利益分一杯羹給他們,而在英法等國的身後,日本也是在搖旗吶喊着。

雖說就算英法得逞了,日本一樣沒什麼好處,但是對日本來說只要中國獲得的利益變小,日本人就已經很滿足了…

“請總統先生放心,我們僅僅只是希望貴國能夠將位於中東的油田賣出一座而已…”

在嚴光的面前,一名衣冠楚楚的英國紳士如此道。

而在他的身側,另外一名英國人也開口道。

“沒錯,請總統先生放心,在將油田賣予我國的英波公司後,我國會將一種的一部分利潤支付給貴國的…”

看着這兩個英國人,在看了看他們身邊的法國人和日本人,嚴光搖了搖頭。

“這就是你們的如意算盤嗎?”

沒錯,這就是英國人的如意算盤了。

強迫中國人將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土地交還?英國人可不相信中國人會這麼做,雖然英國人覺得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獲得的利益已經夠多的了。

至於單單隻要求中國人,將目前出產石油的三座油田交給英國?

“這麼做的話,和讓中國人把伊拉克、科威特兩地拱手相讓有什麼區別?”

在內閣某一位成員這麼提議的時候,丘吉爾在一旁開口道。

最後丘吉爾提出了一個或許國社政府會提議的解決辦法。那就是由英國政府出面,“懇求”國社政府將在中東的油田賣出一口給英國的英波石油公司。

這個英波石油公司。就是英國和波斯石油公司的意思。

石油。在中東其實早在1908年就被發現了,而發現地就是波斯,只不過英國人在波斯只找到了一座油田,所以當時世界上的三大石油出口國依然是美國、俄國(在十月革命和歐戰前)和墨西哥。

衆所周知。這一時期的英國,包括英國所控制的殖民地內。都沒有什麼較大的油田存在。

如果是在五十年前的話,這一切對英國來說還沒什麼,畢竟當時的船隻和火車用的都是煤炭。而煤炭什麼的。在英國境內有着許多許多。

可是現在,各國所使用的船隻都已經開始用燃油做燃料了,飛機和汽車等新型交通工具更是非燃油不可。在這一情況下英國境內卻沒有一處石油出產地,這如何能不讓英國人着急?

也是因此,在波斯發現了石油後,控制波斯石油的就是英波公司。這個英國政府在背後有着極深背景的公司——————順帶一提,英波公司的成立還有丘吉爾的身影在背後。

現在英國人的想法就是。讓英波公司買下在科威特或伊拉克的一處油田,當然該交的稅還是要交的,不過即使這樣英波公司和幕後的英國政府依然能獲得相當大的利益,而與此同時,中國人雖然失去了一座油田的直接利益,但是一樣能得到英波公司所交的稅收,在利益上的損失也不會很大…

這樣的話,中國人也能比較好接受一些英國人的提議。

一座油田,在英國人看來並非沒有可能。

然而聽了英國人的話後,嚴光卻只是搖着頭道。

“抱歉,但是在我國,石油等能源全部都是歸於國有的,因此讓我國出口石油沒有問題,但讓我國賣出油田…”嚴光輕蔑的笑了笑。“這個還是麻煩你們到國會去吧…”

聽嚴光這麼說,兩個英國人的臉色都難看了一下。

在中國,所謂的國會就是一個傀儡機構,只是負責事後蓋章,這點哪怕是英國人也知道,如今嚴光讓他們去國會去,英國人怎麼可能聽不出來拒絕的意思。

只不過想到英國政府的期望,最重要的是英波公司那些董事和股東的期望後,兩個人還是儘可能的在說服着嚴光。

只可惜,對嚴光來說英國的削弱是在理想不過的事情,而且他也絕不可能將油田這種下金蛋的寶貝送給別人,所以嚴光一直都是咬死着不鬆口。

“反正現在英國人也是紙老虎,些許壓力難道還能壓的倒我?!”

面對着堅決不許的嚴光,英國人也是無能爲力,最後只能一邊騷擾着嚴光,一邊尋求着其他的幫助。

比如說,那些對嚴光有着影響力的人。

然而在政府內部,每個人都很清楚油田的重要性,同時他們也都很清楚嚴光的脾性。再加上現在的英國已經是大不如前,這點只要是聰明一些的人就都知道,所以哪怕他們在怎麼說,最終願意出面勸說嚴光的卻只有那麼一兩個人而已。

“這些該死的中國人…”

面對着這種困境,英國人如此咒罵道。

英國人也曾經嘗試過威逼利誘等手段,不然的話他們也不會把日本人和法國人都拉進來了。只可惜法國人現在的情況比英國都有些不如,就更別提那個屢戰屢敗的日本了。

再加上英國人也沒可能爲了一座屬於別人的油田,就對中國再次掀起一場大戰,所以到最後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

英國人的退卻也讓嚴光鬆了一口氣,到不是怕了英國人,實在是這些英國人太過呱噪,幾乎每天都要跑到嚴光的辦公室來一趟,一趟至少就要呆個三四個小時。

“真是和蒼蠅一樣…”

這麼說着的時候,嚴光正在聽取着徐世昌等人的說明。

目前中國奉行的是國家社會主義,肯定和英美等國的資本主義不同,不過哪怕是這樣,中國依然是要進行選舉的。

當然也有例外就是了,那就是最初的那一次,也就是1913年嚴光攻下北京的時候,那個時候由於很多原因,所以嚴光是直接上位的,不過在那個時候也沒誰多說些什麼就是了。

因爲中國的總統制是5年一換,所以到了18年的時候,嚴光就不得不再次競選。

好在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快要結束,而中國卻成了戰後獲得利益最多的國家。至於競選結果?只要看看最新的中國版圖,又有誰敢不選嚴光?

同樣,由於嚴光在立定憲法的時候,留了一個暗門,沒有限定總統不得連續擔任(像美國就是隻能兩任),因此到了現在,也就是22年的時候,嚴光就已經不得不準備23年的選舉了。

不過對這次選舉嚴光同樣並不擔心,雖說人都是健忘的,但是現在距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纔過去了三年多的時間,因此這次選舉十拿九穩還是沒問題的。

其實嚴光也曾經考慮過總統終身制這種事情,只不過在考慮考慮手下們的心情…

總統終身制和皇帝也沒什麼區別,真要是那樣的話,嚴光可不希望變得和袁世凱一樣。

至於嚴光什麼時候當到頭?嚴光還想領導二戰呢!

不過他也沒想過一直都當着這個總統,所以在23年至28年這個第三任總統到期的時候,把絕對會遭遇金融危機的第四屆讓給其他人擔任如何^o^

——————————

重工業,絕大部分都是嚴光投資的私有產業啊^0^

第75章 突進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409章 甘地第438章 戰鬥核心第479章 鬼子來了第152章 張百麟第288章 日本海軍的實力第420章 攻佔敘利亞第193章 宋教仁第179章 情報機構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346章 16式輕型坦克第458章 轟炸機第76章 四川軍政府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362章 徹底摧毀第117章 走第51章 再次到來第188章 測試性能的楊楷第42章 寒風凜凜第264章 突擊第337章 摩蘇爾第445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384章 總統任期什麼的第379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203章 獨立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291章 登陸第150章 貴州攻防(下)第260章 協約國觀察團第357章 西班牙流感第454章 真正的目標澳大利亞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109章 我要吃餃子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57章 崩盤第111章 圖窮匕見(上)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349章 蓄勢待發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462 登陸澎湖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128章 表單(下)第45章 華升一號第83章 去重慶第154章 唐繼堯第172章 禮物第137章 不靠譜的嚴大頭第277章 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第34章 洋灰廠第496章 坦克戰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174章 時間第178章 處置第46章 倒黴第424章 暴跳如雷第253章 轟炸第184章 國社黨第302章 清掃第442章 堪培拉第85章 四川兵工廠第278章 後續第222章 渡河戰役第342章 南下巴格達第102章 資州第156章 挨噴第253章 轟炸第128章 表單(下)第461章 澎湖列島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505章 危月燕級潛艇第357章 西班牙流感第332章 裝甲第一師第332章 裝甲第一師第345章 諜海第4章 自己幹?第208章 炮擊第74章 總督府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239章 同盟會回國第87章 槍第233章 嚴光的YY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447章 炮臺第136章 大月薰第223章 渡河第9章 中國七大鐵礦區第283章 日置益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12章 麻將第447章 炮臺第430章 新坦克第209章 吐血第520章 刺激第27章 清末《改訂獎勵公司章程》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226章 M1911式半自動手槍
第75章 突進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409章 甘地第438章 戰鬥核心第479章 鬼子來了第152章 張百麟第288章 日本海軍的實力第420章 攻佔敘利亞第193章 宋教仁第179章 情報機構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346章 16式輕型坦克第458章 轟炸機第76章 四川軍政府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362章 徹底摧毀第117章 走第51章 再次到來第188章 測試性能的楊楷第42章 寒風凜凜第264章 突擊第337章 摩蘇爾第445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384章 總統任期什麼的第379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203章 獨立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291章 登陸第150章 貴州攻防(下)第260章 協約國觀察團第357章 西班牙流感第454章 真正的目標澳大利亞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109章 我要吃餃子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57章 崩盤第111章 圖窮匕見(上)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349章 蓄勢待發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462 登陸澎湖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128章 表單(下)第45章 華升一號第83章 去重慶第154章 唐繼堯第172章 禮物第137章 不靠譜的嚴大頭第277章 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第34章 洋灰廠第496章 坦克戰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174章 時間第178章 處置第46章 倒黴第424章 暴跳如雷第253章 轟炸第184章 國社黨第302章 清掃第442章 堪培拉第85章 四川兵工廠第278章 後續第222章 渡河戰役第342章 南下巴格達第102章 資州第156章 挨噴第253章 轟炸第128章 表單(下)第461章 澎湖列島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505章 危月燕級潛艇第357章 西班牙流感第332章 裝甲第一師第332章 裝甲第一師第345章 諜海第4章 自己幹?第208章 炮擊第74章 總督府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239章 同盟會回國第87章 槍第233章 嚴光的YY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447章 炮臺第136章 大月薰第223章 渡河第9章 中國七大鐵礦區第283章 日置益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12章 麻將第447章 炮臺第430章 新坦克第209章 吐血第520章 刺激第27章 清末《改訂獎勵公司章程》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226章 M1911式半自動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