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吞併奧地利

在由施佩爾設計並建造的宏偉的新帝國總理府內,希勒特正站在辦公室裡看着牆壁上掛着的德國新地圖。to.

在地圖上,由於對萊茵非軍事區的佔領,原本支離破碎的德國在領土上得到了初步的完善,然而,希特勒還在渴求着更多…

“奧地利…”

在用手指撫摸了一下萊茵非軍事區的位置後,希特勒的手指滑到了奧地利的位置上,這個希特勒出生的地方…

對希特勒而言,僅僅止步於萊茵非軍事區是不夠的,在他看來日耳曼民族還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間,一個並不僅限於歐洲的生存空間。

“你們覺得,通過拉攏日本真的能把中國也綁在德意志的戰車上嗎。”

在癡迷的看着牆壁上的地圖同時,希特勒卻異常冷靜的道——————這點讓希特勒身後的戈培爾和赫斯等人很吃驚,因爲熟悉希特勒的人都很清楚,希特勒的性格十分複雜,但是在這些複雜的性格當中卻很少有冷靜出現…

“我的元首…”在腦中反覆的琢磨了幾遍後,赫斯遲疑的開口道。“根據我們的推論,如果能將日本拉攏過來的話,那麼最終將中國一塊綁在戰車上的可能性很大。”

聽到赫斯這麼說,房間裡的其他人也都點了點頭,看的出來,剛剛赫斯所說的正是他們研究後作出的決定。

“這樣…”

背對着衆人,希特勒點了點頭。

不過也難怪他們會這麼看,因爲中日間的關係在外人看來就是如此。

就好象在另一個世界,雖然日本對中國造成了諸多苦難,但是哪怕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依然有許多的“漢奸”出現一樣。這一時期的中國和日本雖然出現過許多摩擦,甚至還發生過“東京慘案”這樣的事件,但是即便如此在日本依然出現了許多視中國爲“東亞文明”唯一希望的“日奸”,當然,嚴光更喜歡稱這些日奸爲親華人士。

在中國國力貧弱的時候依然會出現宮崎滔天這樣的人士,就更不用提現在的中國了。

而且在二二六政變發生前,日本掌權的一直都是以西園寺公望爲首的民主派系,雖然這一時期日本的民主比較特別,但西園寺等人無疑都是較理智的那一種。

他們很清楚,只有和中國打好關係纔是對日本最有利的。

所以雖然在“東京慘案”後兩國的關係曾經緊張過一段時間,但是由於雙方都有意修復關係,所以在緊張過後兩國關係開始出現緩和,等到徐世昌的任期結束時兩國的關係已經恢復到了正常水平,而等到宋鼎寒的任期結束時,至少在政府層面上兩國的關係已經達到了接近準盟友的地步。

這在外人來看,至少是兩個“東亞文明”國家互相聯合,共同對抗白種人國家的第一步,甚至就連一些日本政府的上層人士也是這麼看的。

至於國社政府這邊?暫且不提民間和下面是怎麼想的,至少上層人士都很清楚,無論現在國社政府作出什麼樣的行爲,在這些行爲的背後都懷着深深的惡意…

每個國社政府的上層人士都是值得信賴的,或者說只有值得信賴的人才能坐到這個位置,所以幾乎每個上層人士都很清楚嚴光背後的真實目的————————在向這些人吐露意圖的時候,嚴光並不怕他們會泄露出去破壞計劃,因爲這個圈子裡的人祖孫三代都已經被軍情、軍防兩局查的底朝天,平時也都在24小時的監控當中,所以完全沒有擔心的必要。

也正因爲這個原因,所以幾乎每個人都清楚,現在國社政府對日本所作的一切都是虛情假意的,套用嚴光的話就是。

“感情騙子。”

無論現在國社政府做了什麼,真實的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日本成爲中國的屬國,然後在遠東建立一個類似古代朝貢體系的現代版。

硬要說的話,就相當於北約和華約的結合體。

比北約更緊密,比華約更鬆散。

當然在這個體系當中,中國的主導地位纔是最重要的。

“重建朝貢體系…”

這六個字讓老一輩如徐世昌等人深深的癡迷着,同時也吸引着年輕一代的國社黨人。

雖然他們明白,所謂的現代版朝貢體系肯定不能和古代一樣,直接用屬國來命名其他國家,不過即便如此也沒有關係。

恢復華夏文明的榮光,重建天朝上國的風采。

這樣的想法在徐世昌等人的心中絕對不可能沒有,只是在過去中國積弱已久,只能在列強的夾縫中生存,所以這樣的想法自然只能深埋在心裡,到最後甚至就連他們自己都遺忘了。

然而現在…

現在的中國就算不能說是世界第一,至少也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強國。

隨着國家的日益興盛,這樣的想法自然也就被他們從心底挖了出來…

所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中國的日益強盛給了他們很大的信心,所以根本不需要嚴光怎麼動員,徐世昌等人就已經同意了。

當然這些,日、德、美、英等國是決然不知道的,在他們的眼裡,中國和日本只是兩個好的快要穿同一條褲子的國家。

另外一提,在贊同嚴光的同時,徐世昌和宋鼎寒等人的心裡也在深深的內疚着,因爲按照嚴光的計劃,德國無疑還會被中國再坑一次,而且和上次不同,這次中國將會親手替德國挖出一個深坑。

只不過他們都是從政多年的政客,或是久經沙場的軍人,這些人都很清楚私人感情絕不能高於國家利益的道理,因此雖然心底愧疚,但他們還是按照嚴光的計劃進行着…

(另外說明一下,德國的帝國新總理府是1938年纔開始建造的,當時是希特勒給了施佩爾一年的時間來建造,不過在書裡這個時間提前了一年,所以在38年新總理府就出現了。)

——————————

希特勒等人當然不知道嚴光的心思,在他們看來中日兩國關係極好,只要能拉攏到日本,那麼將中國也一塊綁上戰車的可能性就會很大了。

其實不只是德國這麼想,就連英、美、蘇、法等國也同樣在這麼想。

不過也難怪,想要騙過別人,首先要欺騙自己,嚴光正在實行的計劃就算是在國社政府內部也只有少數人知道,就更不用提德國和日本了。

至於臨時翻臉的話應該找什麼藉口?

這年頭別的不好找,難道藉口還不好找嗎?

何況以嚴光現在的威信,就算沒有藉口,該翻臉的時候一樣可以翻臉…

並不理解這些,希特勒繼續看着牆壁上的地圖。

在安靜下來後,赫斯等人很快明白自己應該出去了,於是連忙一個個的走出房間。

不過就在施佩爾也快要走出去的時候,希特勒突然開口道。

“施佩爾,你和我一起出去轉轉吧。”

“是!我的元首!”

不一會的功夫,希特勒和施佩爾走出了房間。

走在寬十二米,長二百米的大理石畫廊裡,希特勒滿意的點頭道。

“施佩爾,你做的很不錯。”

聽到希特勒這麼說,施佩爾連忙低頭道。

“這是我應該做的,元首…”

這座宏偉的新帝國總理府是德工部長施佩爾於1937年1月到1938年1月建造完成的(在歷史上則是1938年1月到1939年1月),帝國總理府的核心是一個巴洛克風格的宮殿式建築。最早是1730年建設的。之後1796年買給radiziwill家族。1875年成爲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的官邸。這裡有較好的地理位置。使首相的工作方便。1878年進行現代化改造。魏瑪共和國時期依然作爲政府辦公大樓使用。

1933年秋天,希特勒召見了施佩爾與保羅?路德維希?特魯斯特,就建造新的帝國總理府一事進行詢問。之後希特勒任命施佩爾爲新總理府建設委員會的首腦。?希特勒強調爲方便集會和召見大衆而建造一個俯瞰羣衆的高臺,避免自己在街頭被熱情的羣衆包圍。於是施佩爾設立了“歷史的陽臺”。我們今天還能在過去的新聞?中看到希特勒在陽臺向人羣招手的畫面。施佩爾在的回憶錄中寫道,希特勒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在一個劇場舞臺的空間上,自己成爲羣衆頂禮膜拜的領袖。

“歷史的陽臺”作用是希特勒的自我展示和接受德國民衆的崇拜。新的第三帝國總理府則是象徵德國進入一個新的第三帝國時代。希特勒說:“在1937年12月?和1938年1月,我決定解決奧地利的問題,建立一個大德意志帝國。無論是從象徵性和功能上,舊有建築無法滿足。?我要求艾伯特?施佩爾教授於1938年1月11日到1939年1月10日必須完成總理府的建造。?”

根據新總理府建設委員會的歷史檔案,施佩爾回憶錄完全是虛構的。詳細的規劃工作在1935年開始。同年希特勒自己設計了總理府軸向建築與街道拓寬的計劃。

事實上,1935年開始購買周邊的房產。1936年就進行了拆遷。施佩爾在1936年6月進行建造。該項目還得到預算上優先進行的工程。那麼是什麼原因要?進行入此快速計劃。答案是在希特勒的計劃中這是強大的大德意志帝國的象徵,新擴建的帝國總理府要在德國合併奧地利時期完成。

施佩爾在1939年1月建造完成了總理府的建造。該建築特點是巨大封閉的建築裡有大量高而大的空間。接待區,長廊,大廳,全部是高大的廳,十分長,空蕩蕩?的沒有任何功能。大與高的廳一間接着一間。即使是沿中軸線,規劃也是完全單向的。從威廉大街的大門到希特勒的辦公核心地區,到訪者沒有返回的路線。只能可?笑的按照進入的路線返回。這座府地毫無利於行政辦公與住宿的優勢和特點。它實際是一教堂的用處,用於宣傳國社黨。總的建築風格是要使來訪者產生緊張,壓?抑,屈服的心理。

在歷史上帝國總理府的第一次重要外交會晤是1939年3月14日希特勒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年老體弱的埃米爾?哈查。這是慕尼黑會議之後,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的一次法律上的必須的會見,可憐的埃米爾?哈查並不知希特勒是要他簽署同意德軍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的文件。

另外談到新帝國總理府,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典故。

現在施佩爾和希特勒漫步的大理石畫廊寬十二米,長二百米,這是仿照法國凡爾賽宮鏡廳的建築,施佩爾回憶錄中說希特勒對這個比法國凡爾賽宮鏡廳大兩倍的大理石畫廊感到滿意。

在一個晚宴上,希特勒向施佩爾夫人問起她丈夫設計的大理石畫廊是否有百米長?施佩爾夫人說,他可能出於結構性因素和審美要求的考慮,畫廊只有九十六米長。希特勒沒有再提問,但施佩爾夫人聰明的看出希特勒的不滿意。

當希特勒召見施佩爾,提出要建造百米長大理石畫廊時。施佩爾馬上說:“元首,兩百米!”

這一回答使希特勒十分高興,並幸災樂禍說到:“外國政要將從入口長途跋涉到接待大廳,他們將獲得一個品味威武雄壯的德意志帝國的機會!”

施佩爾擔心拋光大理石地面過於光滑,希特勒感到高興:“這是完全正確的。”他堅持說。“外交官應在光滑的地面上小心的移動。”

——————————

“施佩爾,你老實的回答我,你覺得中國人到最後真的會幫助我們嗎…”

在大理石畫廊上走了一段距離後,希特勒這麼對施佩爾問道。

“………既然赫斯和戈培爾閣下這麼認爲…”施佩爾想了想後謹慎的道。“那麼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吧…”

“………”

對施佩爾的回答,希特勒既沒有表示滿意也沒有表示不滿意,他只是繼續的在畫廊裡走着,而施佩爾則是緊緊的跟隨着,在這座由大理石構成的畫廊裡只有兩個人的腳步聲。

其實希特勒對中國的感官很複雜,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作爲奧地利裔的希特勒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那個時候希特勒本人對中國還是很有好感的,畢竟那個時候的中德也稱得上是蜜月期。

然而不久中國成爲了協約國的一員,這使得不少人開始大罵中國的背叛,甚至有不少的德國人認爲中國忘恩負義,而希特勒也是這其中的一員——————這其實不難理解,雖然並不是每個洋人都是種族主義者,但當時的中國國力貧弱並且曾經飽受列強欺凌,這個時候在曾經幫助過中國的德國自然會有不少德國人認爲自己是賜予者,雖然他們的給予並不是無償的…

在然後,就是德國的戰敗了。

當德國戰敗時,當時希特勒正在醫院裡治療在戰場上被芥子氣攻擊而失明的眼睛。當他得知這一消息時,猶如五雷轟頂,痛哭失聲。而不少的德國人也和他一樣,心若死灰…

稍後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關係,不但使德國保守屈辱,而且也使得德國經濟頻臨崩潰,這一現實更是讓許多德國人感到絕望。

也就是這個時候,來自中國的援助到了。

雖然在《巴黎和會》期間中國曾經做過落井下石的舉動,但這時中國的援助對德國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一般,也是因爲這個原因,使得不少德國人開始重新對中國改觀了起來,再加上這時的德國也十分需要中國的幫助,於是兩國關係開始回升。

順帶一提,當時希特勒也對中國改觀了許多。

雖然沒多久,美國等國家也開始對德國進行援助,比如《道威斯計劃》等減輕德國負擔的計劃,但是美國等國畢竟是和德國的直接交戰國,而且還是在中國之後的,所以希特勒等人對英、美等國的仇恨依然沒有減輕。

其實也不難理解,就像過去說過的一樣,這就好像兩個人在對敵的時候,英美狠狠捅了德國一刀,本來如果一刀捅死也就算了,可是這個時候英美突然發現他們需要德國去幫助他們對付另外一個叫蘇聯的人,於是英美開始自掏腰包的替德國掏醫藥費…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人在上的傷痕的確好了,可是心靈上的傷痕呢?難道僅僅是因爲英美替德國掏了醫藥費,就能讓德國忘記被捅刀子時的劇痛和屈辱嗎?

至於中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中國的主要對手是土耳其,幾乎沒和德國照過面,再加上《華盛頓會議》沒多久就送了大筆的援助給德國,德國自然就不怎麼恨中國了。

而且…

雖然希特勒是一個狂熱的日耳曼民族主義者,但是他也很清楚這時的中國已經不再是一戰前的中國。

如果中國是幫手,那他將會是一個很好的幫手,如果他是一個對手,那麼中國將會是一個很恐怖的對手。

還有一點,那就是希特勒很需要一個幫手去牽制,去對付俄國人和美國人。在歷史上這個角色是由日本來擔任的,只不過日本人在這個任務上做的並不是很出色。

到了這個時代,由於外興安嶺已經被國社政府收復,使得國社政府斷絕了日本和俄國領土的連接,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更是無法負擔這項任務。

所以希特勒十分需要中國,非常需要中國。

他需要中國去幫忙對付俄國,他需要中國去負責牽制美國…

不過同樣他也很清楚,如果中國真的參與了進來,那麼等到戰爭結束後,就算自己真的能得到預想中的生存空間,在未來也不得不面對中國這個龐然大物…

——————————

希特勒並沒有給中國請柬,因爲他很清楚反對單一民族主義的中國對德國和意大利都是有所抵制的,所以希特勒將請柬給了日本。因爲在希特勒等人看來,只要日本加入了他們的同盟,那麼距離中國加入同盟也就不遠了——————誰叫嚴光做戲做的這麼好,弄的外人都以爲中、日兩國關係良好。

而這時的日本,由於在二二六政變後軍人實力大漲,外加西園寺公望本人年紀老體衰已經無力在掌控大局的關係,所以在得到希特勒的請柬後,日本政府很快就欣然的派出了代表前往柏林。

不過在這之前,日本政府還是派出了一名特使詢問了一下中國的意見。

雖然日本軍部的軍人大多都是沒有腦漿只有熱血的白癡,但是掌權的人大多數還是有理智的,再加上兩國的關係,還有其他方面的各種原因,所以詢問中國的意見是必須的一件事情。

只不過國社政府對納粹黨的反感世人皆知,所以在派出特使前他們已經料到國社政府肯定會反對,然而讓日本人感到吃驚的時候,在接待了日本特使後顧維鈞居然表示贊同…

雖然不明白中國人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不過既然中國人已經同意了,那也就等於是沒有後顧之憂了,於是在日本代表抵達柏林沒多久,日本政府便加入了早前德意兩國已經簽訂的《產國際協定》,至此德、意、日三國軸心正式形成…

幾個月後,希特勒派兵攻佔奧地利,當德隊邁着整齊的步伐踏入奧地利時,希特勒站在奧地利舊皇宮的陽臺上宣佈奧地利併入德國…

“作爲德意志帝國的元首,我的故鄉加入德意志帝國將載入德國的史冊!德意志民族最古老的東部,如今已經成爲帝國最新的堡壘!“

面對皇宮下奧地利人的歡呼聲,這一刻站在陽臺上的希特勒意氣風發…

——————————

上面的那段話,是歷史上希特勒在宣佈奧地利併入德國時曾經說過的,另外順便推薦大家看一下日本nhk電臺的《映像的世紀》,第四集是專門將希特勒的,剛剛那段話則是來自真實影像版…

第328章 亞美尼亞第161章 很俗套第23章 抵達第209章 吐血第49章 時間第328章 亞美尼亞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五百一十四章第184章 國社黨第227章 強攻第249章 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第440章 史上最大艦第223章 渡河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494章 地面戰鬥第127章 表單(中)第119章 偷襲第293章 震世第388章 關東大地震第346章 虎!虎!虎!第133章 選誰第54章 再次中槍第293章 震世第72章 發動第146章 好奇與感激第421章 我恨停電第498章 背黑鍋第332章 裝甲第一師第236章 民族主義第485章 菲律賓戰役第425章 巴巴羅薩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263章 宣戰第485章 菲律賓戰役第434章 啓航第134章 孫中山第221章 潛江第181章 軍情局、軍防局第60章 坦白第342章 南下巴格達第237 合縱連橫第185章 狙擊步槍第490章 索要索馬里第五百一十五章第136章 大月薰第16章 再度啓程第239章 同盟會回國第242章 武漢戰役第345章 預警機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13章 賭運亨通第38章 張謇第340章 窩火第230章 朱爾典第386章 加特林機炮第151章 想阻擋虎王坦克嗎?第42章 寒風凜凜第432章 藏品第257章 軍法第324章 等待第192章 再次匆匆幾個月第335章 解圍第四百九十九章第429章 蚊蟲什麼時候才能死絕啊第374章 19式機槍第447章 炮臺第114章 美味(下)第186章 目瞪口呆第391章 救助及暴行第363章 低頭認輸第276章 有形的和無形的第452章 可恨的奸商第86章 張潤清第409章 甘地第272章 獲勝第295章 騎兵第131章 75小姐第240章 援助第155章 聲望降低第154章 唐繼堯第144章 入黔第477章 轉移第五百一十七章第454章 真正的目標澳大利亞第37章 中國第一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21章 機器第91章 反應第286章 宣戰許可證第475章 出兵印度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五百一十三章第249章 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第30章 清末槍照
第328章 亞美尼亞第161章 很俗套第23章 抵達第209章 吐血第49章 時間第328章 亞美尼亞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五百一十四章第184章 國社黨第227章 強攻第249章 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第440章 史上最大艦第223章 渡河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494章 地面戰鬥第127章 表單(中)第119章 偷襲第293章 震世第388章 關東大地震第346章 虎!虎!虎!第133章 選誰第54章 再次中槍第293章 震世第72章 發動第146章 好奇與感激第421章 我恨停電第498章 背黑鍋第332章 裝甲第一師第236章 民族主義第485章 菲律賓戰役第425章 巴巴羅薩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263章 宣戰第485章 菲律賓戰役第434章 啓航第134章 孫中山第221章 潛江第181章 軍情局、軍防局第60章 坦白第342章 南下巴格達第237 合縱連橫第185章 狙擊步槍第490章 索要索馬里第五百一十五章第136章 大月薰第16章 再度啓程第239章 同盟會回國第242章 武漢戰役第345章 預警機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13章 賭運亨通第38章 張謇第340章 窩火第230章 朱爾典第386章 加特林機炮第151章 想阻擋虎王坦克嗎?第42章 寒風凜凜第432章 藏品第257章 軍法第324章 等待第192章 再次匆匆幾個月第335章 解圍第四百九十九章第429章 蚊蟲什麼時候才能死絕啊第374章 19式機槍第447章 炮臺第114章 美味(下)第186章 目瞪口呆第391章 救助及暴行第363章 低頭認輸第276章 有形的和無形的第452章 可恨的奸商第86章 張潤清第409章 甘地第272章 獲勝第295章 騎兵第131章 75小姐第240章 援助第155章 聲望降低第154章 唐繼堯第144章 入黔第477章 轉移第五百一十七章第454章 真正的目標澳大利亞第37章 中國第一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21章 機器第91章 反應第286章 宣戰許可證第475章 出兵印度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五百一十三章第249章 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第30章 清末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