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初步

“嗡嗡嗡嗡嗡嗡嗡…”

聽着傳自頭頂上的飛機嗡鳴聲,一羣日本兵快速的跑入了戰鬥位置。

“開火!!!”

一名日本軍官大聲的嘶吼着,很快地面上的防空火力齊齊開火,一時間整個天空都被彈幕給覆蓋住了。

在印度戰役結束後,原本位於印度的龐大兵力可以逐漸抽調到其他戰場,於是在留下一部分兵力後,剩下的兵力開始返回國內或直接通過船隻運往南洋羣島。

在將印度分割爲七份後,中國已經佔據了其中的四份,英國則是三份,因此中國在印度地區有着比較明顯的話語權。不過爲了防範英國人可能搞的小動作,雖然在印度的戰事已經結束了,但是國社政府在印度還是留有一定程度的兵力。

基本上這四個國家中,每個國家都留有一個軍的兵力,防止英國人可能發動的突襲——————當然,更重要是的是防止英國人挑撥當地勢力反抗國社政府的統治。

雖說在印度被分割爲七個國家後,大部分的印度人抱着的都是無所謂的態度,畢竟對大部分的印度人而言是沒有所謂的國家觀念的。但是並不是每個印度人都是如此的,也有不少的印度人,如甘地一般有着統一的印度觀念,而且這樣的人在印度並不算少,並且有很多還是很有影響力的那一種。

真要是這種人和英國人互相勾結,那對國社政府而言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

別的不說,單是甘地所奉行的非暴力不抵抗,對第一次碰到這種東西的國社政府而言就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好在國社政府僅僅只是想要分裂印度,並沒有想過像英國人一樣殖民他們,所以這種麻煩也不會維持太久。

而等到再過幾年…

等到新的統治者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那麼印度也就再也無法統一了。

原因很簡單,別的不提,在後世印度民族和種族衆多,號稱“民族博物館”。其中印度斯坦族佔印度總人口的大約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個民族都擁有各自的語言,僅憲法承認的官方語言就有22種之多。其中印地語被定爲國語,英語在印度非常流行,特別是在南印,地位甚至高於印地語。另外。印度也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世界4個主要的宗教──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和錫克教都源於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蘭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

在印度雖然印度斯坦族的人口也不少,但是卻無法像中國的漢族一般佔據絕大多數,暫且不提這究竟是不是件好事。至少能夠保證一個國家的統一。

另外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而且僅官方承認的就有22種…

換句話說?非官方承認的大概能有多少種?

一個擁有二十二種語言的國家,彼此間要是沒有隔閡那纔是件奇怪的事情。

何況還有宗教問題,在後世印度的宗教衝突也是比較有名的,在嚴光穿越到這個世界前,記得印度就曾經發生過一次宗教衝突,導致大量的百姓逃亡…

另外哪怕是在後世,依然有毛派武裝這樣的割據勢力…

這樣的國家。不分裂他實在是沒天理了…

何況後世的蘇聯。在解體的時候蘇聯的百姓不也是贊同保留蘇聯這個國家的多嗎?可結果蘇聯還是被分解爲多個國家…

————————————————————

在印度開始分裂成七個國家後,英國的國力和影響力全部遭到了嚴重的下跌。畢竟印度可是號稱‘英王王冠上一顆最明亮的寶石’,沒了這顆寶石對英國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不過這些對嚴光來說並不重要…

現在最重要的,是對澳大利亞的攻勢。

在印度戰役結束後,除了一部分的兵力留守印度,防範當地的反對勢力和英國人外。剩下的要麼調回國內進行休整,要麼就直接乘船前往南洋羣島。準備對澳大利亞的新的一場戰役。

這個時候日本人在夏威夷的局勢已經越來越困難了,也由不得嚴光他們不着急。

畢竟真要等美國人抽出手來。事情就會變得比較麻煩了。

“不管怎麼說,一定要在美國人擺平了日本人前拿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拍着桌子,嚴光臉上充滿了嚴肅的表情。

對於嚴光來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是志在必得的,不過在必要的時候新西蘭也是可以拋擲腦後的,畢竟新西蘭實在是無法和澳大利亞相比。

要知道,那可是全世界唯一一塊的大陸。

只要能佔領澳大利亞,也就等於自己能夠獨自擁有一整座大陸。

在此時,擁有這項殊榮的只有全世界都有殖民地的英國,可是在後世卻只有澳大利亞這麼一個國家。

至於新西蘭?

在後世新西蘭以氣候宜人著稱,環境清新、風景優美、旅遊勝地遍佈、森林資源豐富、地表景觀富變化,生活水平排名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第3位。

波里尼西亞移民約在西元500年至1300年間抵達,成爲新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

首批已知到此的歐洲人是奉荷蘭東印度公司之命而來的荷蘭人亞伯?塔斯曼所帶領的船隊,在1642年抵達“南北島”西岸。當時他們不知兩島是分開的,故整體命名爲StaatenLandt。其後再依照他們在現今印尼巴塔維亞的基地名稱改爲uwZeeland。該基地原先命名是依照荷蘭本土的西蘭省。

1769年,庫克船長開始仔細研究新西蘭,先後三次到訪南太平洋和新西蘭,併爲新西蘭繪製地圖。其最初的地圖,把斯圖爾特島當作一個半島,把班克斯半島當做一個島嶼。庫克的地圖致使歐洲捕鯨船擴增在此地海域的活動,新西蘭最終成爲歐洲的殖民地。

《懷唐伊條約》於1840年簽訂後,新西蘭成爲英國殖民地。但該條約有英文與毛利文二版本,英國皇室代表簽了英文版,毛利人簽了毛利文版。毛利文版承諾給毛利人“trangatiratanga”。這詞在毛利文意爲“自治”,英文版卻翻譯成“首領位置”,雙方對文意及解讀不同。這詞和其他一些問題至今仍爲新西蘭政府與毛利人間的芥蒂。比如《海牀和前灘的所有權》歸屬問題。

到了1905年。新西蘭北島發生了白人與毛利人的北部戰爭,到了1907年新西蘭決定成爲英國的自治領地,而非加入澳大利亞聯邦。而到了後世的1947年,新西蘭。

另外在後世新西蘭是全球最大的鹿茸生產國和出口國。產量佔世界30%。主要礦藏有煤、金、鐵、天然氣,和銀、錳、鎢、磷酸鹽、石油等,但儲量不大。石油儲量3,000萬噸,天然氣儲量1,700億立方米。森林資源豐富,面積810萬公頃。達全國土地30%。

這麼一個國家,如果作爲旅遊國家的話或許的確不錯,可是如果是作爲工業國家,那就真的是不怎麼樣了,因爲那裡適合工業國家的資源實在是太少了…

對嚴光來說,新西蘭僅僅比雞肋要好上那麼一丁點兒一。

“眼下夏威夷那邊的戰況還很緊,日本人也已經加派了不少兵力到夏威夷,相信日本人在夏威夷還能多撐一段時間。不過…”

這麼說的時候。陳紹寬看了一眼全場。

“雖然日本人還能在夏威夷撐一段時間,但是究竟能撐多久卻是一個未知數,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次我們的目標澳大利亞實在是太大了,就連我們能成功的攻上澳大利亞,想要在短時間內佔領這座大陸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聽到陳紹寬這麼說,在場的人也都點了點頭。

的確如此。要知道澳大利亞可是和印度差不多大,而且印度至少鐵路遍佈全國。交通上很方便,可是澳大利亞呢?

澳大利亞的中心部分差不多都是荒地。其他地方也因爲人口稀少的關係,交通並不是很發達。

真要是對澳大利亞出兵的話,或許登陸什麼的都很好解決,關鍵是如何才能在美國人插手前全面的接收整個澳大利亞…

“目前能夠調用的兵力大概有多少?”

“在印度戰場已經結束後,算上南洋羣島上的兵力,差不多有三百多萬吧?”

雖然印度那邊算是解決了,但是國社政府用兵的地區依然很多。

像是在朝鮮,差不多就囤積了近百萬的兵力,還有漫長的中俄邊境線,再加上德國戰場,那裡也已經集結了百餘萬的兵力,另外國內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兵力需要留守,而且雖然已經動員了近千萬的兵力,但是其中很多卻都是還沒有經過訓練的新兵,需要先訓練一段時間才能上戰場。

另外還有在中南半島,菲律賓等地區的駐軍,那裡到現在依然有還沒有清剿乾淨的日軍游擊隊,所以駐軍也是絕對不能少的。

所以現如今真正能動用的,只有在南洋的部隊,還有剛剛從印度戰場下來的了。

“三百多萬嗎…”

這麼想着,蔡鍔開口道。

“實在不行的話,就直接多線出擊吧…”

————————————————————

說是多線出擊,但是實際上也只能算是三線。

因爲澳大利亞的地理很有去,在澳大利亞人口比較密集的是東南部地區的布里斯班、墨爾本和悉尼等地區,其他地區基本上沒什麼人,就算是佔領了也沒有什麼大用。

所以最終國防部選定的目標,是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湯斯維爾和東部的布里斯班…

比較麻煩的是布里斯班,那裡距離最近的一處機場也差不多有着2000公里的距離,想要轟炸那裡的話只能用H40轟炸機才行。

另外爲了避免被日本人察覺到國防軍的主攻目標,也必須要多轟炸幾個目標來迷惑一下日本人。

好在除了布里斯班外,剩下的城市基本上和國防軍已經佔領的南洋羣島並不是很遠,因此除了布里斯班外,剩下的地方只要普通的轟炸機也就夠了。

說起來布里斯班也挺冤的,畢竟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城市。全國最大海港,昆士蘭州首府,主要工商業中心。

北緣陽光海岸。南鄰國際觀光勝地黃金海岸市。大都會區人口215萬餘,是澳大利亞人口第三大都會,僅次於悉尼與墨爾本。

布里斯班之名源於殖民時代新南威爾士殖民區總督官的名字。當年在這裡發現了一條河,並命名爲布里斯班河。以紀念促使這一地區殖民化的當時總督托馬斯?麥克都格?布里斯班,市因此得名。

布里斯班是通往亞太地區最近的交通要塞,是昆士蘭州是澳大利亞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最富饒的地區,盛產煤、天然氣、鋁土、銅、銀、鉛、鋅、鎳、礦沙、木材等,以及糖、牛肉、海產品、原木、小麥和水果等食品也十分豐富。

然而由於悉尼和墨爾本的關係。布里斯班一直都只能作爲第三大城市存在着,存在感非常的小…

不過就算這麼說,布里斯班畢竟也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城市,尤其是在如今這個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這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最重要的是,布里斯班是一個非常適合做南下前往悉尼和墨爾本的中轉站,所以布里斯班成爲了三個目標當中最重要的一個,也是必須要拿下的一個…

————————————————————

在計劃被確定下來後。大量的轟炸機開始沿着澳大利亞的海岸下進行密集轟炸。基本上海岸線上的每座城市,甚至每個村莊和小鎮都遭到了轟炸——————至於有沒有誤傷?戰爭時期這個卻是管不了那麼多了。

不過另一方面,國防軍卻是不再使用VX毒氣一類的化學武器了。

畢竟在澳大利亞還是有着爲數衆多的澳大利亞人,誤傷一兩萬個到不要緊,可要是多了的話,畢竟國際輿論也是需要考慮的。

最重要的是。日軍已經開始將全身性的防護服裝備給部隊,換句話說VX毒氣已經不再有那麼大的威力了。

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投入使用VX毒氣也只是一種浪費,到不如直接使用燃燒彈或普通的航彈要來的更好一些。

“不過中國人還真是富裕啊…”

看着在轟炸過後。逐漸離開的中國轟炸機,東尼搖着頭苦笑道。

“是啊,幾乎每天都要轟炸一遍,也不知道他們究竟哪來的那麼多的炸彈…”

聽到東尼的話,一旁的一名軍官也點點頭道。

“聽說現在不止我們這裡,其他地區也都已經遭到轟炸了。”

“差不多有其七八個地區吧,我也聽到了類似的消息…”

或許是打開了話匣子吧,其他的人也都一言一語的討論了起來。

“那現在找到中國人的主攻方向了嗎?”

“還沒有,不過目前遭到轟炸的幾個地區,相信應該就是了…”

“你剛剛不是還在說是七八個地區嗎?這麼大的範圍怎麼守啊?我們又沒有那麼多的兵力!!!”

的確如此,在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差不多動員了百萬的兵力,要知道當時日本的總人口也不過才七千三百多萬而已。這種動員力度甚至已經超過了日本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但是實際上日本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裝備去裝備這麼多的人口,所以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沒有任何武器的——————如果竹刀和竹槍也能算武器的話。

另一方面,由於相繼在印度、臺灣和南洋戰場上損失了大量的兵力,另外也還需要在夏威夷戰場上佈置一定兵力的關係,所以眼下日本的兵力相當的稀缺,尤其是有戰鬥力的部隊更是十分的缺乏。

這也是爲什麼蔡鍔會提議多路進攻的關係,如果對手是過去的日本的話,蔡鍔是絕對不會這麼提議的,畢竟日本人的戰鬥力還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既然是現在這樣的日本部隊,那麼多路進攻也就沒什麼了…

另一方面,軍官們也在互相討論着。然而在討論的同時,話題也越發的顯得悲觀,甚至不少的軍官覺得這場戰爭很有可能不會獲勝了——————這要是在過去是絕對不會允許的。但是在現在這麼個情況下,雖然上面嚴令禁止軍官和士兵討論這方面的事,但是下面的軍官們卻是不管的,反正也不會有人去舉報他們…

“難道。真的要失敗了嗎…”

聽着身旁同僚們的討論聲,東尼突然覺得十分的悲哀…

要知道就在兩年前,他們還在討論着究竟能否殺上美國本土,進而實現大東亞共榮,得到和中國同等的地位。可是現在…

他們卻是被曾經認爲是最佳盟友的中國,給逼到了絕路啊…

“或許,這次真的無法在回去了吧…”

————————————————————

一股氣氛已經開始在日軍內部瀰漫,不過日軍的戰鬥力卻並沒有因此而喪失。相反,日本人就像是被逼到絕路的野獸一樣,困獸猶鬥…

對於這些野獸而言,或許在絕望的情況下反而會更瘋狂。

甚至一些部隊,已經開始給低級的士兵們準備自爆用的。只想等到國防軍登陸的時候。能夠多帶一些人一起下地獄…

在見識過了南洋的一些事情後,他們反倒是有了一種不死不休的意思。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國防軍也差不多準備好了對澳大利亞發起攻勢的準備。

三百多萬部隊,想要爲三百多萬部隊準備好所需的物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這次還是跨海作戰,去攻打一座的大陸。

爲此國防軍也是絞盡腦汁。不但出動了大量的運輸機,海軍的運輸艦也是差不多全部出動。甚至就連民間的一些運輸船也得到了徵集。

尤其是運輸船,他們的貢獻或許是最大的。

而在這中間。貢獻最大的卻是滾裝船…

滾裝船又稱“開上開下”船,或稱“滾上滾下”船,是利用運貨車輛來載運貨物的專用船舶,用牽引車牽引載有箱貨或其他件貨的半掛車或輪式托盤直接進出貨艙裝卸的運輸船舶。

滾裝船是在汽車輪渡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二戰後,英國曾用退役的登陸艇開闢一條通往德國漢堡的定期航線,裝載貨物的車輛可直接登上陸岸。儘管用登陸艇運輸經濟性差,沒有推廣價值,但是,這卻是在交通運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因爲由此在海洋運輸方式中開創了新的形式——————滾裝運輸。

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美國、英自從集裝箱船誕生後,人們在使用集裝箱船過程中,發現裝卸集裝箱並不方便,要動用許多吊貨裝置和起重設備。人們設想將集裝箱的裝卸方式改爲用運貨車輛直接上下集裝箱船,將貨物裝卸方式從吊上吊下改爲水平方向的作業。

20世紀60年代末,在集裝箱船基礎上,有些國家又出現了一種新型船舶‘滾裝船’。這樣可以省去許多裝卸、起重設備,簡化裝卸程序,還可以使集裝箱船能在一般碼頭停靠,不需要對港口碼頭進行大規模改造。這樣就出現了集裝箱滾裝船,現代貨運船舶中的滾裝船就是指這種集裝箱滾裝船。

世界上第一艘滾裝船‘彗星‘號,是美國於1958年建造的。直到1966年,丹麥才建成了北歐第一艘滾裝船‘蘇墨賽特‘號。由於北歐地區海岸的潮差較小,公路運輸網稠密,利用滾裝船可構成海上運輸和公路運輸的集成運輸系統,所以滾裝船在北歐迅速發展,自1958年美國建造第一艘滾裝船後,在北歐發展應用較多,世界海運發達國家也在使用。

在後世,世界第一艘滾裝船是由美國人建造的,不過在這個時代第一艘滾裝船卻是由嚴光名下的一家造船廠所造。

當時嚴光在造船廠視察的時候,發現如今的運輸艦使用極爲麻煩,同時嚴光也總覺得運輸艦中似乎像是缺少了什麼一般,一直到他在造船廠中看到了一艘登陸艦時,他才恍然大悟,明白了過來。

事實上滾裝船是和風雪級兩棲登陸艦一起建造的,只不過由於滾裝船的建造技術比較簡單,所以滾裝船要比風雪級更早出現。

另一方面,由於滾裝船的效率極高,至少比如今的那些運輸艦高出好幾倍,也因此這次滾裝船在軍事行動中出力甚多。

不過由於滾裝船也是最近纔出現的,所以到目前爲止還只是中國纔有,而且數量也不算特別多,僅僅差不多是現有運輸艦的三分之一而已。

事實上滾裝船也的確是有極強的軍事用途,在後世中國建造的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首艘5000車位汽車滾裝船舶‘盛世號’滾裝船,在幾個小時內甚至可以卸下一個裝甲旅。

如此強大的運載能力和軍事用途,使得軍方也介入其中。

要知道哪怕是這個時代,號稱能夠運載幾萬幾萬人的瑪麗皇后號和伊麗莎白女王號等,也只是能運人而已。像是坦克或裝甲車什麼的,卻是想也別想的事情…

也正是在這些新型裝備的幫助下,國防軍也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將如此多的物資運往戰區。而且滾裝船不但能裝物資,在攻下了港口後,滾裝船甚至能直接將一支處於戰鬥狀態的部隊也卸下…

而在物資全部準備好了後,戰爭開始了…

在戰爭爆發的那一天,一切都和往常一樣,依然是大量的轟炸機開始對目標地點轟炸,對此日本人也已經習以爲常了。

畢竟哪怕是一噸重的重型航彈,只要躲在堅固的工事裡,並且不是被直接命中的話,基本上也不會有什麼事的。

然而沒多久,日本人就發現今天的轟炸似乎強了許多。

同時在悉尼的日軍指揮部,也得到了反應,那就是原本的幾處被轟炸的地方,今天並沒有遭到轟炸…

“看來,中國人的主攻位置就是這三個地方了…”

這麼說着,一名軍官在地圖上標出了達爾文,湯斯維爾和布里斯班三個地方…

“到是在預料之中…”

看着地圖上的三個地方,一個軍官點了點頭。

這些的確是早在意料之中,因爲澳大利亞北部適合登陸的地方也就那麼幾個,而其中最合適的就是達爾文和湯斯維爾。

只不過原本大量的轟炸,的確起到了一定的干擾目的,使得日本人也不敢妄下判斷,畢竟要是有一個偏差的話,都會造成不可預估的後果。不過就算如此,日本人還是在這三個位置上佈置了相對較多的兵力。

“那三個地方能守住嗎?”

“誰知道呢…”

這麼說着,一個軍官苦笑了一下。

“這給看中國人的攻勢如何了…”

雖說在拿下澳大利亞後,日本的工業實力獲得了極大的提升,但是想要裝備日本現如今依然剩下的七八百萬的部隊卻依然不夠。而此時此刻,在澳大利亞的部隊一共有才兩百多萬,想要憑着兩百多萬部隊手下偌大的澳大利亞,這幫人是真的沒有信心…

畢竟哪怕是在他們兵力最強的時候,也沒守下菲律賓和南洋羣島…

————————————————————(未完待續。。)

第365章 山縣有朋第36章 一千八百萬第103章 陳鎮藩第216章 濫發淫威第2章 圓珠筆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303章 轟炸第444章 悉尼戰役第487章 空戰第98章 無奈第400章 阮愛國第429章 蚊蟲什麼時候才能死絕啊第472章 火焰噴射器的威力第140章 貴州事變第14章 川漢鐵路第99章 炮第448章 炮臺淪陷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37章 中國第一第187章 匆匆數月第284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464章 襲擊第337章 摩蘇爾第205章 猜想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470章 登陸臺灣第487章 空戰第295章 萊陽第360章 破交戰第386章 加特林機炮第365章 山縣有朋第196章 210毫米榴彈炮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502章 舊的一年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18章 江上(二)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189章 練兵第五百零一章第267章 馬鞍山第291章 登陸第347章 真正的黑豹Ⅱ第397章 大樓和大橋第256章 叛亂第48章 第三第210章 絕好機會第219章 沉港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494章 地面戰鬥第145章 大方縣第447章 炮臺第463章 對臺攻勢第282章 歐戰爆發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206章 巴東縣第141章 介入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138章 和談第345章 預警機第222章 渡河戰役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259章 議和第421章 我恨停電第186章 目瞪口呆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56章 回家第453章 協議達成第181章 軍情局、軍防局第234章 不能嬌慣第7章 記住你了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226章 M1911式半自動手槍第77章 羣龍無首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484章 菲律賓第410章 會面第299章 國難財第153章 岌岌可危第326章 我要伊拉克第53章 離開第308章 不良第254章 武昌第266章 集團軍第194章 東京街頭第160章 電報第411章 二戰前夕第233章 嚴光的YY第324章 等待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231章 回絕第五百零一章第325章 開玩笑的!第143章 趁火打劫第22章 長江上的米字旗第106章 回絕第31章 宋鼎寒第228章 炮盾
第365章 山縣有朋第36章 一千八百萬第103章 陳鎮藩第216章 濫發淫威第2章 圓珠筆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303章 轟炸第444章 悉尼戰役第487章 空戰第98章 無奈第400章 阮愛國第429章 蚊蟲什麼時候才能死絕啊第472章 火焰噴射器的威力第140章 貴州事變第14章 川漢鐵路第99章 炮第448章 炮臺淪陷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37章 中國第一第187章 匆匆數月第284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464章 襲擊第337章 摩蘇爾第205章 猜想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470章 登陸臺灣第487章 空戰第295章 萊陽第360章 破交戰第386章 加特林機炮第365章 山縣有朋第196章 210毫米榴彈炮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502章 舊的一年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18章 江上(二)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189章 練兵第五百零一章第267章 馬鞍山第291章 登陸第347章 真正的黑豹Ⅱ第397章 大樓和大橋第256章 叛亂第48章 第三第210章 絕好機會第219章 沉港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494章 地面戰鬥第145章 大方縣第447章 炮臺第463章 對臺攻勢第282章 歐戰爆發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206章 巴東縣第141章 介入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138章 和談第345章 預警機第222章 渡河戰役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259章 議和第421章 我恨停電第186章 目瞪口呆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56章 回家第453章 協議達成第181章 軍情局、軍防局第234章 不能嬌慣第7章 記住你了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226章 M1911式半自動手槍第77章 羣龍無首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484章 菲律賓第410章 會面第299章 國難財第153章 岌岌可危第326章 我要伊拉克第53章 離開第308章 不良第254章 武昌第266章 集團軍第194章 東京街頭第160章 電報第411章 二戰前夕第233章 嚴光的YY第324章 等待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231章 回絕第五百零一章第325章 開玩笑的!第143章 趁火打劫第22章 長江上的米字旗第106章 回絕第31章 宋鼎寒第228章 炮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