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加特林機炮

“大總統,請這邊走…”

在北京市外的一處軍事基地內,穿着白色大褂的柳慧學正領着嚴光走入一座由鋼筋混凝土構成的建築物內。

“就是這裡嗎?”

“沒錯。”

柳慧學點點頭道。

雖說在全國範圍內,柳慧學可能並不是最頂尖的武器專家,但是作爲曾經的四川兵工廠督理,在國社政府成立後柳慧學還是飛黃騰達了起來。

也因此,在國社政府成立後,柳慧學成爲了這座全國最重要軍事基地的管理者。在這座全國最重要的軍事基地內,不但曾經進行過15式和16式坦克的測試工作,也曾經是新式單翼金屬飛機和雙發、四發轟炸機的試飛基地。

可以說,在全國範圍內再也沒有一處軍事基地會比這裡更加重要。

當然,這也是因爲當中中國的確沒有什麼好的科研專家,不然的話,嚴光也不介意像蔡鍔和蔣百里一樣越級提拔,而不是繼續重用柳慧學。

“請…”

“嗯…”

當嚴光和柳慧學走入建築物後,已經在建築物內列隊歡迎的科研人員和士兵們都在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在這些崇拜者們的眼裡,嚴光懶散的姿態和不修邊幅的外表,都是那麼的高深莫測。

關於嚴光競選成爲第三任總統的消息,當然也傳進了這座軍事基地,畢竟全封閉的軍事基地並不意味着和外界斷絕關係,而且在這種軍事基地內消息反而會傳播的更快一些。

然而在這個皇權思想依然很有市場,甚至不少百姓乃至軍政官員和士紳名流都希望嚴光登基稱帝的年代,並沒有太多的影響嚴光的威望。

說到底,國社黨雖然名義上是一個革命黨,但實際上卻有些像北洋和國民黨的結合體,既利益團體和革命團體混合後的產物。尤其是在北伐結束,原北洋政府的不少成員都被吞併到國社黨內後,這種情況變得更爲明顯,這也是黨內反對意見並不大的另一個原因。

——————————

在走過了一段通道後,出現在嚴光等人面前的是一座巨大的地下武器實驗場。在實驗場的角落裡擺放着許多各大兵器廠送到這裡,進行測試和實驗的新式兵器,甚至就連最新的,目前只是剛剛產出了一杆樣槍的半自動步槍也有。

不過最顯眼的,還是一門擁有6根炮管的加特林多管旋轉機炮。

走到機炮的身側後,嚴光用手細細的撫摸了一下在燈光下閃爍着金屬光芒的加特林機炮,對着一旁的柳慧學道。

“就是這個了嗎?”

“沒錯。”

柳慧學點了點頭。

“按照大總統您的意思,我們對加特林式機炮進行了改進,現在在您面前的就是定型後的型號了…”

機槍是一種帶有槍架或槍座,能實現連發射擊的自動槍械。世界第一挺機槍是個叫伐商的比利時工程師(曾是拿破倫手下的上尉)於1851年設計的。該槍曾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用過。

而普遍觀點認爲,現代機槍的鼻祖是加特林多管式機槍。在1862年,由美國人理查德?傑丹?加特林發明,這種槍有幾個槍筒可以輪轉。在南北戰爭初期,加特林研製的加特林機槍每分鐘可發射250次。

19世紀末期,它是歐洲各國控制並擴張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經過改進後的加特林機槍射速最高曾達到每分鐘1200發,這在1882年是個驚人的數字。但它也存在一個問題,它的最大弱點是射手在戰場上由於激動和殺紅了眼而不能控制自己,會發瘋似得把手柄轉動的越來越快,造成機槍卡殼或爆膛。

加特林轉管機槍從誕生之日起,工作原理就決定了其具有能連發射擊,火力猛等優點,但也存在重量大、機動性差等缺點。正如許多其它發明一樣,在軍用領域,加特林轉管機槍是“早產兒”——————軍事思想還沒有爲其誕生做好準備。

1862年並不存在對轉管機槍的戰術需求,因爲當時軍隊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將一挺機槍作爲大炮使用,轉管機槍不能給人以深刻印象。而將機槍用在步兵進攻中作爲近距離支援武器的思想,直到?1898?年才由美國陸軍進行了論證。

更爲不幸的是,就在加特林和其他的天才發明家們不斷解決技術難題,努力完善各自發明的同時,也不自覺地爲自己的發明創造掘好了墳墓——————爲自動武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1884年開始,採用管退式、導氣式、自由槍機式和半自由槍機式等自動原理的自動武器陸續被髮明。同這些單管自動武器相比,加特林轉管機槍的優勢不復存在,缺點卻更加明顯。如加特林機槍與馬克沁等自動機槍相比體積相當的大,相應的運輸工具能力有限不便於機動等。當1903年理查德?喬丹?加特林的漫長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多管手搖式轉管機槍已基本消失。

然而這些曾經的缺點,放到現在的話卻沒問題了。

體積過大?不適於步兵使用?沒關係,那就不要給步兵使用好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對地面部隊而言來自空中的威脅已經越來越嚴重,這點是毋庸置疑的。而面對空中的威脅,地面部隊唯一能夠用來自衛的就只有防空火炮或者是能夠進行高射的機槍。

當然和地面部隊一樣,海軍部隊的艦艇同樣也面臨着這樣的問題。

而且海軍所面臨的威脅,還要比陸軍更大一些。

然而這一時期的機槍,大多都只有7毫米左右,對付沒有防護措施的步兵自然沒有什麼問題,可對付一般的裝甲目標和來自空中的威脅,多少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新的防空武器在不斷的被研製着。

如德國就曾經研製過77毫米的高射炮,國社政府也曾經研製過30毫米口徑的機關炮用於裝備艦艇上。

只不過30毫米口徑的機關炮,在火力上終究還是有些弱了…

也就是這個時候,嚴光將目光轉向了美國的加特林…

最早的手搖式加特林機槍的確存在着體積過大的問題,然而這種問題對於海軍來說顯然就不是問題了。

別的不說,後世幾百噸的小艇尚且能裝備6管的加特林炮,這個時代萬多噸的鉅艦總不可能裝備不了吧?

尤其是在用電動機做動力系統,而不是過去手搖的方式後,多管加特林炮對一般性的自動機槍已經出現了質的超越,這種質的超越,已經足以讓人忘記加特林機炮在體積上的缺點了。

“……幾千發的射速,就算是在瞬間將目標撕成碎片也是沒問題的吧…”

雖說人工操作的加特林機炮,肯定不如後世軍艦裝備的密集陣、七三零或俄國的卡什坦,但是加特林需要攔截到目標也不是後世的反艦導彈。

這一時期空軍對海打擊方式,主要是投放航彈或是魚雷,這也使得敵軍的飛機必須飛到軍艦的頭頂或者是非常近的位置才行。對付這種進攻方式,人工操作的近防炮已經足夠了,而且近防炮本身的高射速也可以彌補機炮本身精度不足的缺點…

“不止是將目標撕碎,如果裝備在專門的拖拽車輛上的話,這種新型近防炮甚至能夠給地面部隊也提供一定程度的野戰防空能力…”

“地面部隊…”

看着面前6根30mm炮管,全長差不多近三米的加特林機炮,嚴光苦笑了一聲。

“想要造出裝備這種機炮的車輛來,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啊…”

沒錯,至少最近幾年是不用想了。

無論是近三米長的長度,還是六七噸重的重量,對目前的拖拽車輛來說都不是一個很小的負擔,所以短時間內還是專門用來作爲艦艇的防空專用炮好了…

不過除了30mm口徑這個嚴光親自要求的加特林機炮外,目前柳慧學等人也在製造8mm口徑、口徑和20mm口徑的機炮。

尤其是口徑的機炮,和30mm口徑機炮一樣將組合成爲海軍的標準近防裝備。同時8mm、和20mm這三種口徑,在體積較30mm加特林機炮小的同時,也有裝備陸軍甚至是空軍戰機的可能性…

“那,大總統,現在要不要先進行一輪試射?”

嚴光來就是爲了這個目的,所以在聽到了柳慧學的話後點頭道。

“好,也讓我親眼見識一下吧…”

得到嚴光的許可後,柳慧學將嚴光等人帶到了靶場的一側,而後等待着工作人員將這門原本是展示用的加特林機炮,裝備到一個專用的炮架上去。

因爲工作人員早已做好了準備,所以整個安裝工作只用了十多分鐘,等到十多分鐘後這門近三米長,有六七噸重的6管加特林機炮就已經做好了開火的準備。

而在加特林機炮一公里外的目標,則是一架被懸掛着的,在國防空軍已經進入退役狀態但是在其他歐洲國家卻依然服役着的福克飛機——————當然,這架飛機是在燃料都放空後才吊上去的。

“開火!”

隨着柳慧學的聲音在靶場內迴盪,那名操作着機炮的工作人員扣下了充當電動機按鈕的扳機。

在工作人員扣下扳機的那一刻,加特林機炮先是緩慢的旋轉起來,然而不到一秒鐘機炮炮管的轉速就已經像陀螺一樣飛轉了起來…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只是幾秒鐘的時間,怕已經有近千發炮彈被宣泄了出去。

然而在機炮發出“噠噠”聲的時候,嚴光也聽到了一種好像電鋸在鋸木頭時發出的炮管旋轉聲。

至於那個作爲目標的福克飛機?在機炮開火的頭幾秒鐘就已經支離破碎了。

雖說目前還只是機炮本身的測試結果,想要上艦的話還需要另外進行上艦測試,不過眼前的結果已經很讓嚴光滿意了。

“行,你們將實驗進行下去吧,我很期待你們的成果…”

“謝謝大總統…”

接下來柳慧學還向嚴光介紹了許多關於加特林機炮的資料,比如說機炮本身兩米七多的長度和六七噸的重量,還有每分鐘5000發的理論最大射速等等…

到了最後,嚴光甚至坐上了測試席,扣下扳機親自體驗了一把機炮的威力。

隨着嚴光的體驗,基地庫存的福克靶機也再次少了一架。

對於靶機浪費了一架,柳慧學等人也沒有在意,因爲在過去基地已經進行過幾十次的試射,有幾次甚至測試過機炮一次同時面對多架目標的能力,在這幾十次測試當中基地不但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資料,也浪費了一百餘架福克飛機,因此在多浪費一架柳慧學等人完全沒有感到可惜。

“果然是好炮呢…”

在親自操作了一次,體驗了一把毀滅一切,粉碎一切的快感後,嚴光對這門纔剛剛定型的加特林機炮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雖然這門機炮目前還無法達到後世密集陣、七三零或卡什坦的程度,但至少在這一時期已經是完全夠用的了。

何況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還有足夠充分的時間去改進它…

“不虛此行啊…”

從機炮的座位上跳下來後,回首看着那門渾身都散發着金屬光澤的加特林機炮,嚴光滿意的點頭道。

然而就在嚴光準備試射了一下幾枝半自動步槍的樣槍時,嶽昌卻突然跑到了嚴光的耳邊,輕聲的說了幾句讓嚴光神色一變的話。

“什麼?”

——————————

1923年,對於嚴光來說或許是不錯的一年。

因爲在這一年,前一年在中東發現的三塊油田,已經帶給了中國近億英鎊的收益,再加上高爾察克將軍友情贊助給嚴光的一千多噸黃金,使得國社政府在財政上極爲寬裕。

根據財政部1922年的最新數據,在1922年一年間,國社政府的財政收入已經達到了三十多億銀元,僅次於英國的九億一千四百萬英鎊和美國的四十億兩千萬美元。

比日本同年的財政收入,幾乎多出了兩倍多。

而且由於油田和黃金的收入,都是國社政府額外的收入,所以國社政府的財政已經不能用寬裕來形容,嚴光關於摩托化部隊和機械化部隊的夢想也終於能夠實現。

同時,十二年的免費義務教育也開始向一些較小的鄉鎮蔓延,根據國社政府最新出臺的第三個五年計劃,除了要在工業方面追趕美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在5年的時間內,將免費義務教育推廣到全國的全部中小型城市。

等到這一目的達成後,在將免費義務教育推廣到鄉鎮及農村地區。

只不過在獲得了幾千萬元的資金後,雖然教育部長的張瀾自信滿滿,不過嚴光和徐世昌等人卻沒有張瀾那麼大的信心。

別的不提,就算資金夠了,哪去找那麼多的師資力量去?

就算現在把全國的高中生和大學生都安排下去,恐怕也不夠吧?

在嚴光看來,想要滿足中小型城市的義務教育,恐怕就需要十幾二十年的時間,至於全國範圍什麼的…

“希望我能活到那一天…”

除開財政方面外,在其他方面也讓嚴光過的很滿意。

譬如說新添了秘書5號和秘書6號,讓嚴光實現了只在星期天休息的願望,還有就是技術方面的進步。

像是柳慧學最新研製的加特林機炮,就是其中的一項進步。

對於6管30mm加特林機炮的威力,嚴光可以說是極爲滿意,而海軍的將領在親自參觀過後,也都先後表達了認同的態度。

至於陸軍和空軍的將領,對於30mm口徑的加特林機炮都是沒有多大的興趣,畢竟對於他們而言六七噸重的加特林機炮實在是太大了。

反倒是8mm、這兩個口徑,讓陸軍和空軍興趣濃厚。

前者哪怕是單個士兵也能提起(當然想用的話,除非你是州長),既然士兵都能提起,就更不用提安裝在越野車或卡車上了,至於後者…

空軍思考的是,如何替空軍的戰鬥機安裝。

單翼戰鬥機的話,短時間內恐怕是無法安裝了,畢竟在裝備單管自動機槍的時候,單翼飛機完全可以採用機槍射擊協調器,來避免機槍子彈擊中槳葉的問題。

可是加特林機槍卻有六管…

這個就真不知道應該如何協調了。

至於安裝到機翼上?雖然8mm和的加特林機槍,不像30mm的加特林機炮一樣有着六七噸的重量,可是也不是單翼飛機的機翼能夠輕易承受的…

所以目前爲止,唯一比較現實的解決辦法就是轟炸機。

轟炸機本身也需要一定的自衛武力,如機尾或機身的炮塔等,如果能採用加特林機槍作爲近衛武器的話,無疑能增強轟炸機的生存能力。

“豐收的一年啊…”

然而1923年,對於國民黨來說,這一年卻是那麼的黑暗。

因爲自1916年黃興去世後,1923年他們的又一位領袖去世了…

“孫中山…”

第450章 泰國人的小心思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17章 江上(一)第340章 窩火第79章 爭執第212章 增援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97章 一腳第134章 孫中山第116章 離去第481章 博多河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57章 未知第145章 大方縣第30章 清末槍照第220章 無奈第374章 19式機槍第223章 渡河第五百一十四章第47章 小洛克菲勒第336章 南下哈卡里第418章 巴列維王朝的終結第212章 增援第21章 機器第143章 趁火打劫第215章 江底第193章 宋教仁第280章 整軍備戰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480章 傷亡第259章 議和第92章 無二第287章 理由第60章 坦白第359章 潛艇第37章 中國第一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313章 反攻第124章 趙爾豐第30章 清末槍照第205章 猜想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211章 杯具第401章 竣工第五百一十三章第421章 我恨停電第394章 爛攤子第38章 張謇第295章 萊陽第78章 過節提前發第254章 武昌第305章 火焰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260章 協約國觀察團第302章 清掃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177章 過錯第388章 關東大地震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359章 潛艇第419章 今天開始賣軍火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270章 南京-巷戰第165章 求政黨名稱第442章 堪培拉第152章 張百麟第268章 280mm重型榴彈炮第3章 倫敦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445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291章 登陸第209章 吐血第297章 燃燒彈第198章 商談第14章 川漢鐵路第175章 5分之1第45章 華升一號第101章 陪同第439章 仙山第194章 東京街頭第172章 禮物第420章 攻佔敘利亞第203章 獨立第412章 格局第42章 寒風凜凜第214章 江上第347章 珍珠港第287章 理由第237 合縱連橫第293章 震世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228章 炮盾第144章 入黔第292章 一號計劃第166章 像豬一樣蠢第288章 日本海軍的實力第178章 處置第412章 格局
第450章 泰國人的小心思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17章 江上(一)第340章 窩火第79章 爭執第212章 增援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97章 一腳第134章 孫中山第116章 離去第481章 博多河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57章 未知第145章 大方縣第30章 清末槍照第220章 無奈第374章 19式機槍第223章 渡河第五百一十四章第47章 小洛克菲勒第336章 南下哈卡里第418章 巴列維王朝的終結第212章 增援第21章 機器第143章 趁火打劫第215章 江底第193章 宋教仁第280章 整軍備戰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480章 傷亡第259章 議和第92章 無二第287章 理由第60章 坦白第359章 潛艇第37章 中國第一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313章 反攻第124章 趙爾豐第30章 清末槍照第205章 猜想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211章 杯具第401章 竣工第五百一十三章第421章 我恨停電第394章 爛攤子第38章 張謇第295章 萊陽第78章 過節提前發第254章 武昌第305章 火焰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260章 協約國觀察團第302章 清掃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177章 過錯第388章 關東大地震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359章 潛艇第419章 今天開始賣軍火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270章 南京-巷戰第165章 求政黨名稱第442章 堪培拉第152章 張百麟第268章 280mm重型榴彈炮第3章 倫敦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445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291章 登陸第209章 吐血第297章 燃燒彈第198章 商談第14章 川漢鐵路第175章 5分之1第45章 華升一號第101章 陪同第439章 仙山第194章 東京街頭第172章 禮物第420章 攻佔敘利亞第203章 獨立第412章 格局第42章 寒風凜凜第214章 江上第347章 珍珠港第287章 理由第237 合縱連橫第293章 震世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228章 炮盾第144章 入黔第292章 一號計劃第166章 像豬一樣蠢第288章 日本海軍的實力第178章 處置第412章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