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我恨停電

敘利亞和黎巴嫩,這兩個地方真心是窮鄉僻壤,敘利亞的情況到還好一些,有石油、磷酸鹽、天然氣、岩鹽、瀝青等資源。()尤其是石油,但是在儲量上不要說伊拉克和伊朗,就連科威特都比不過,不過到也不奇怪畢竟科威特的儲量在世界上也是有數的…

敘利亞的資源雖然不多,但是至少還有點價值,可是黎巴嫩就…

和敘利亞相比,黎巴嫩就是真正的一窮二白了。

黎巴嫩的礦藏主要有鐵、鉛、銅、褐煤和瀝青等。礦產資源少,且開採不多。

單從資源上講,這兩個地方真心沒有多少佔領價值,當然沒有誰會嫌土地多的,至少日本就不會嫌棄…

認真的講,敘利亞和黎巴嫩的那點資源嚴光根本看不上,至於土地?在控制了伊朗後,中國的領土面積也未必就比俄國少。

真正讓嚴光看上他們的,是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地理位置。

雖說敘利亞和黎巴嫩都沒什麼資源,但是他們的旁邊就是地中海,因此嚴光只要佔領了這兩個地方,就能在地中海獲得發言權。在此之前,嚴光雖然曾經在黑海成立過“黑海艦隊”,用來和俄國、土耳其等國在黑海對抗,然而從黑海到地中海的海峽卻是由土耳其把守的…

想想英國人曾經發起的達達尼爾海峽戰役,雖然土耳其人的實力並不強,但是憑着地理上的優勢,想要單憑海軍攻下伊斯坦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因爲這個原因嚴光一直未能踏足地中海…

不過現在…

在有了敘利亞和黎巴嫩,尤其是在有了像貝魯特這樣的港口後,嚴光也就有了插手地中海的理由。

而且排除資源價值,敘利亞和黎巴嫩其他方面的價值都很大。

在地理上可以讓中國踏足地中海,在經濟上,可以通過在兩地鋪設石油管道,然後將高加索和伊拉克等地產出的石油直接輸往歐洲——————這樣一來。也就不需要再走阿曼灣和蘇伊士運河的路徑,也就避免了被人鉗制住的風險。

至於軍事上的?

在拿下兩地後,嚴光已經開始考慮。究竟是將“黑海艦隊”改名爲“歐洲艦隊”,然後讓改名後的“黑海艦隊”開始負責地中海的事務,還是乾脆新成立個“地中海艦隊”用來保障中國在地中海的利益…

可以說在拿下兩地前,中國雖然已經將勢力範圍擴張到了歐洲。但最多隻能在東歐說上話,剩下的中歐和西歐根本沒有他說話的餘地,就更不用提北歐了。

可是在拿下兩地後,藉着地中海,嚴光卻可以名正言順的將影響力擴張到小半個歐洲。

何況在取得了地中海的港口後。嚴光也可以通過這兩個港口同時向同盟國和軸心國輸送物資——————嚴光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不就是讓白種人互相拼個你死我活嗎?

藉着對兩個陣營的輸血,嚴光恰好可以達成這個目的。

而且在輸血的過程中,嚴光也可以順便撈到足夠的好處。

真正的好處…

唯一讓嚴光頭疼的就只有耶路撒冷這件事,畢竟耶路撒冷就在嚴光的眼皮子底下,只要嚴光願意隨時都可以吃下。可是這麼一個宗教聖地卻是真正的燙手山芋,如果捧在手裡的話絕對會引來別人的惦記。

如果只是一般人的話嚴光到也不怕,畢竟你在猛也猛不過美、德、蘇、英、日這五個國家吧?

可問題是會惦記上耶路撒冷的只有宗教瘋子,對這種人嚴光是真心惹不起。畢竟這幫人是出了名的不怕死和記仇。得罪上的話隨便給你來幾個恐怖襲擊就受不了了。

所以最後嚴光決定還是別管耶路撒冷這檔子事了,反正新領土上的國民還沒有什麼說話的權利,有權利說話的要麼和嚴光一樣沒什麼信仰,要麼就是佛教或道教徒,對耶路撒冷這個其他宗教的聖地也沒什麼興趣。

不過在嚴光看來,最好的辦法還是將耶路撒冷設爲一座“自由城市”。哪個國家也別管,由這座城市裡的居民自己決定。不過想想猶太人的能量,這麼想還是太天真了一些。

反正對嚴光來說。只要別觸動自己的利益就行,他是真的不想碰和宗教沾邊的東西,尤其是像“聖地”什麼的地方。

另外在被德國人趕出來後,雖然絕大部分猶太人都去了美國,但也有一部分來到了中國,而且要比歷史上的數量多出十幾倍,不過這也難怪畢竟現如今中國和美國都是難得的和平國家,像是其他地方都已經戰成一團了。()

這裡面的大部分猶太人或許是受到教訓了,所以在中國也變得老實了許多,對這些人定居在中國嚴光也不反對,反正國內也不是沒有猶太人。

不過如果這些傢伙想要做些有的沒的,嚴光也不介意做些和希特勒一樣的事情,不過對此嚴光其實並不是很擔心。

畢竟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成功同化過猶太人的國家…

何況對猶太人,嚴光也不需要講究什麼民主…

————————————————————

政客有無能的,卻很少有白癡的,通常來說白癡和無能是兩碼事。

就像法國一樣,或許他們的政客很無能,可這卻未必說明他們白癡。

英國也一樣,雖然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搞砸了一切,但要說他白癡卻未必,何況現在擔任英國首相的還是丘吉爾。

一戰後的英國迷漫着和平主義的氣氛,從政黨領袖到平民百姓都鼓吹裁軍。丘吉爾是議會中極少數反對裁軍,並警告德國正在撕毀《凡爾賽條約》的人。丘吉爾警告,希特勒的法西斯獨裁將給歐洲帶來災難,如果不立即阻止甚至可能導致文明的毀滅,他督促英國應當重整軍備,並鼓勵盟友法國加強軍事勢力,而不是“裁減你的武器,增加你的義務”。但是多數人都將他的警告視爲危言聳聽。

1936年3月7日,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國會宣佈,德國軍隊已經重新佔領了萊茵蘭非軍事區。對這一明確違反《凡爾賽條約》的行爲。英法兩國都未表示強烈的反對,只有丘吉爾警告這麼做不僅違反條約,而且對荷蘭、比利時和法國都造成威脅。丘吉爾再次呼籲。英國應該向法國提供協助,以維持歐洲大陸的權力平衡。

1938年3月11日,納粹德國兼併奧地利;4月,在希特勒的教唆下。位於捷克斯洛伐克境內日耳曼人的聚居區蘇臺德地區的納粹頭子提出自治。7月英國首相尼維爾?張伯倫派出的代表團訪問捷克,討論和平解決蘇臺德問題。9月15日,實行綏靖政策的張伯倫親自訪問慕尼黑,與希特勒商討蘇臺德問題。會談中希特勒明確提出要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臺德,張伯倫表示同意。在得到法國的首肯後,兩國駐捷克的公使於9月20日拜會總統貝奈斯,極力遊說他接受希特勒的要求。得知消息後丘吉爾向倫敦新聞界發表了一份聲明:“這無異是西方民主國家向納粹武力威脅的徹底投降……”。

但是情況到9月22日進一步惡化,希特勒提出了具體的時限:捷克政府必須在9月28日下午2時之前作出決定,否則德國就將發起進攻,英國的內閣表示無法接受。

9月28日,由墨索里尼出面邀請英法德意四國領袖到慕尼黑召開會議,一直幻想避免戰爭的張伯倫喜出望外。於次日趕到慕尼黑。丘吉爾認識到張伯倫有可能做出讓步。因此想提議由反對黨人和保守黨中持反對意見的人士發表一個聯合聲明,敦促張伯倫堅持立場,但是無人附議。9月30日,慕尼黑會議結束,英法兩國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迫使捷克從10月1日起撤軍。否則戰爭一旦爆發英法將不會支援捷克。張伯倫帶着希特勒一份保證不會有進一步領土要求的聲明回到倫敦,以勝利者的姿態接受歡呼:“在我國曆史上這是第二次把光榮的和平從德國帶回唐寧街。”

在議會。只有丘吉爾等少數人還在抨擊綏靖政策,他稱“我們已經遭到一次完全、徹底的失敗”。他的發言引起一片抗議之聲。但丘吉爾還是在噓聲中結束了自己的演講。由於其反對綏靖政策的立場,丘吉爾還曾一度遭到自己選區的保守黨黨部彈劾動議,最終以3比2的信任票保住自己的議席。

1939年3月13日,德國吞併了捷克的剩餘部分,斯洛伐克則在德國的支持下獨立,宣告綏靖政策的徹底失敗。張伯倫3月31日在下院發表演講時保證,如果波蘭遭受侵略,英國將予以支持。5個月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丘吉爾後來將二戰稱爲“非必然的戰爭”,認爲這次戰爭原本在開始時就可以輕易制止,但因英國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腸而讓壞人重新武裝”。

在德國入侵波蘭後,張伯倫下臺,取而代之的就是丘吉爾。

在上任後丘吉爾發表了極爲著名的講話。

“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艱難,也要爭取勝利,因爲沒有勝利就無法生存。”

下議院最終以381票對0票的絕對優勢表明了對丘吉爾政府的支持。

可憐的丘吉爾上任剛沒多久就對法國進行了訪問,然而這時他卻得知法國政府已經準備投降,換句話說,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將會只有英國一家獨自面對德國。

好在稍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替英國保存了一定實力。

也就是在這個情況下,丘吉爾發表了另外一篇極爲著名的講話。

“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洋中作戰,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並陷於飢餓之中——————我從來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下也會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爲適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

或許是有意的,或許是無意的,反正這通講話裡就和歷史上一樣沒有出現中國,不過就在丘吉爾發表完講話沒多久。就傳來了中國出兵攻佔法屬敘利亞和黎巴嫩的消息。

對地中海國家來說,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價值或許不大,可對中國來說這裡卻比高加索的幾個產油區都要重要,這點丘吉爾也很清楚。

不但丘吉爾清楚,就連其他的歐洲領導人也很清楚。

因爲佔領了黎、敘兩地後。中國的影響力已經不再侷限於東歐,而是透過地中海擴展到了半個歐洲。

一個東亞的黃種人國家將勢力擴張到了地中海,這代表着什麼?

在得知這一消息後,丘吉爾不得不痛苦的承認嚴光選擇的時機真的是非常好。

如果是在戰前,哪怕中國的實力已經變得十分強大,英、法也會果斷回擊將中國趕出地中海,因爲中國這麼做已經觸犯到了英、法在歐洲的核心利益。

事實上不止是英、法,真要動手的話恐怕就連意大利也會上來幫忙。畢竟在將勢力擴張到地中海後。除了希臘外首當其中的就是意大利。

然而現在…

伴隨着法國的投降。英國人已經是自顧不暇,根本無力東顧…

這個時候就算英國人心裡有意見也無力表露出來,同樣也不敢表露出來。

事實上到現在爲止,丘吉爾一直慶幸着早先從中國和美國購買了大量武器。在法國投降和敦刻爾克撤退後,中國和美國的武器出口價格可是上揚了不少,如果說法國投降前中美的武器價格還只是有點黑的話。那現在是真正的黑心價了。

而這也是嚴光一直等到法國投降後才動手的重要原因。

不管怎麼說英、法畢竟是老牌的帝國主義強國,意大利在地中海也算是經營多年。再加上土耳其控制的達達尼爾。英國控制的直布羅陀和蘇伊士,真要動手的話。只要鎖死這三個地方,無論是黑海艦隊還是印度洋艦隊都絕對無法進入地中海。

到那個時候,沒有海軍的支援即便是嚴光也要吃虧。

可是在少了法國的情況下就不同了,何況英國自己現在也是自顧不暇,單只是一個意大利?說實話嚴光還真沒把意大利放在眼裡。

想想在歷史上意大利人進攻希臘,但是在幾天內便被擊退,甚至很快被反推到阿爾巴尼亞。

說實在的,意大利實在是太渣了,就算海軍比陸軍強了很多也沒用…

至於希特勒?等到駐德外交官將通過地中海向德國輸送物資的建議提出來後,希特勒也就沒什麼意見了。說到底德國的資源畢竟還是太少了,因此中國掌握了黎敘後德國也算是多了一條輸血線…

————————————————————

“嘟!”

隨着汽笛聲的響起,一艘滿載着各式軍火的運輸艦駛離了貝魯特。

如果說在法國戰敗前,國社政府僅僅只是初涉軍火生意的話,那麼在拿下黎敘兩地後,就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賣特賣了。

而且就和戰爭爆發後的美國一樣,嚴光也採取了“現購自運”的措施。

簡單點講,所謂的“現購自運”就是現金購買,自己運走。

而這時的英國由於敦刻爾克撤退的關係,回到本土的軍隊嚴重缺少武器,於是也開始採取各種措施採購武器,這其中由於中國和美國是現今世界上唯一兩個能夠大量購買武器的國家,自然也就成了英國的首選。

其實在感情上英國還是比較傾向於美國的,畢竟美國在各項措施上都很配合英國,而且互相都是白種人國家。

但是現在大西洋上已經到處都是德國人的潛艇了,從美國拉軍火回英國的危險性太大。反倒是地中海,雖然也有意大利人活動,但是意大利人實在是太渣了,而且和德國人根本不具可比性…

而且開始在貝魯特港做起軍火買賣後。嚴光也宣佈敘利亞和黎巴嫩的附近海域爲非戰區,不但不允許有任何交火事件發生,同樣也不允許軸心國和同盟國的艦隊進入——————當然。如果只是說說自然沒人會理,可是稍後沒多久嚴光不但在貝魯特附近部署了數百架各型戰機,而且還從大洋艦隊、印度洋艦隊和黑海艦隊抽調了數十艘輕、重巡洋艦及驅逐艦入駐地中海,甚至就連較早建造的一艘“航空母艦”也被嚴光調了過來。

雖說這裡面有部分艦隻還在路上。可哪怕只是已經到達的部分艦隊,已經足夠讓英國人和意大利人不敢輕舉妄動了。

因爲這樣的陣容,就算是和英、意在地中海的主力艦隊相比也毫不遜色。當然,英、意兩國在地中海也算是經營多年,對這裡的地理水勢相當熟悉。因此真要動手的話吃虧的還是新成立的“地中海艦隊”,不過就算這樣兩國依然不敢輕舉妄動。

這時再加上中國敏感的身份,雖然“地中海艦隊”的各型艦隻都是通過英國人掌控的蘇伊士運河進入了地中海,可英國和意大利這兩個地頭蛇居然一句話也沒敢說…

“英國和意大利這兩個慫貨果然沒敢說什麼…”

躺在辦公椅上,嚴光一邊看着手中的表單一邊笑着道。

由於英國遠征軍敗退回本土的關係,英國人現在急缺包括步槍在內的各種武器,於是在掂量了一下已經有些羞澀的錢包後,最後還是咬着牙從中國和美國訂購了大量軍火。

雖然美國人的軍火比較便宜。而且也有各種優惠政策。不過同在德國潛艇的獵殺下穿越大西洋相比,在地中海進行貨運任務顯然要更安全一些。

而且不只是英國本土,像印度這樣的殖民地也同樣需要武器保衛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很明顯中國要比美國合適許多…

何況在價格同樣的情況下,中國貨的質量也比較好,所以從中國購買的軍火數量和美國差不多。

另外隨着戰場的逐漸擴大。日本人對武器彈藥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在本身無法提供足夠裝備的情況下。對中國的進口自然也就加大了許多,好在這時南洋羣島和法屬印度支那已經被日本人佔的差不多了。再加上“資源換武器”的方式,所以至少到目前爲止日本人還不用發愁。

不過對向自己出口裝備的同時,還向英國出口裝備這點日本人很惱火,畢竟出口給英國的武器,都被英國人用來在緬甸和印度抵禦日本人了…

爲此日本人甚至還曾找過嚴光,要求嚴光停止對英、法的武器出口。

不過嚴光的一句貿易自由,就讓日本人無話可說了,說到底雖然中國是日本背後的最大資助者,但這時的中國畢竟還掛着一個“中立國”的牌子。

和英、日進口成品不同,德國主要進口的是各種原料,像鋼鐵和石油等,主要是石油,畢竟希特勒的裝甲部隊是很耗費石油的,而無論是高加索之黑海,還是貝魯特之地中海,都能向希特勒提供足夠的石油,這也是希特勒會容忍嚴光踏足地中海的主要原因。

當然等到解決掉英國和俄國後,希特勒會不會秋後算帳就很難說了…

嚴光也很明白,就算戰爭結束和希特勒這樣的狂人也是不會有和平的,所以嚴光從來不會考慮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感受。

當然沒工夫也是一個原因,因爲現在嚴光正在想着一個問題…

“是時候把香港和澳門也收回來了吧?”

揚了揚手中的收入單,嚴光對着蔡鍔等人道。

當然,嚴光既沒有想過用強硬的手段奪回,可同樣也沒打算用錢去買...

————————————————————

你妹的,我恨停電啊!!!

我們家住13樓,電一停就只能走着上下13樓,而且15樓不但沒有燈也沒有窗戶,只能摸着黑上下,真是你妹啊!!!

PS:我們這裡昨天下雪了...(未完待續。。

———————————————————————————————

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30章 清末槍照第58章 公路第346章 虎!虎!虎!第460章 目標臺灣第23章 抵達第236章 民族主義第233章 奧斯曼土耳其第107章 炮兵第352章 警惕第257章 軍法第209章 吐血第335章 解圍第447章 炮臺第339章 航空母艦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93章 軍服第456章 曼谷大轟炸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179章 情報機構第37章 中國第一第40章 蝴蝶效應第426章 順利第20章 船長理查德第478章 轟炸北京第485章 菲律賓戰役第109章 我要吃餃子第233章 嚴光的YY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308章 不良第312章 肉彈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382章 伊拉克油田第136章 大月薰第334章 新的目標,美索不達米亞!第385章 競選第21章 機器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479章 鬼子來了第200章 開始第492章 戰鬥第256章 叛亂第五百一十六章第301章 除害第301章 除害第103章 陳鎮藩第406章 貨幣改革第174章 時間第471章 噴火兵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194章 東京街頭第85章 四川兵工廠第430章 新坦克第305章 火焰第321章 加入協約國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50章 芝加哥第464章 襲擊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242章 武漢戰役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第100章 戰備第378章 波斯鐵路第160章 電報第264章 突擊第105章 麻煩第194章 東京街頭第31章 宋鼎寒第311章 總攻第297章 燃燒彈第451章 內跳反的泰國人第301章 除害第361章 巡洋潛艇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17章 江上(一)第133章 選誰第471章 噴火兵第424章 暴跳如雷第42章 寒風凜凜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32章 派系與排擠第345章 預警機第26章 好事第179章 情報機構第455章 中國同盟第54章 再次中槍第67章 保路運動第214章 江上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378章 波斯鐵路第483章 成功 失敗第492章 戰鬥第137章 不靠譜的嚴大頭第265章 合肥第13章 賭運亨通第309章 分部
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30章 清末槍照第58章 公路第346章 虎!虎!虎!第460章 目標臺灣第23章 抵達第236章 民族主義第233章 奧斯曼土耳其第107章 炮兵第352章 警惕第257章 軍法第209章 吐血第335章 解圍第447章 炮臺第339章 航空母艦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93章 軍服第456章 曼谷大轟炸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179章 情報機構第37章 中國第一第40章 蝴蝶效應第426章 順利第20章 船長理查德第478章 轟炸北京第485章 菲律賓戰役第109章 我要吃餃子第233章 嚴光的YY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308章 不良第312章 肉彈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382章 伊拉克油田第136章 大月薰第334章 新的目標,美索不達米亞!第385章 競選第21章 機器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479章 鬼子來了第200章 開始第492章 戰鬥第256章 叛亂第五百一十六章第301章 除害第301章 除害第103章 陳鎮藩第406章 貨幣改革第174章 時間第471章 噴火兵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194章 東京街頭第85章 四川兵工廠第430章 新坦克第305章 火焰第321章 加入協約國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50章 芝加哥第464章 襲擊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242章 武漢戰役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第100章 戰備第378章 波斯鐵路第160章 電報第264章 突擊第105章 麻煩第194章 東京街頭第31章 宋鼎寒第311章 總攻第297章 燃燒彈第451章 內跳反的泰國人第301章 除害第361章 巡洋潛艇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17章 江上(一)第133章 選誰第471章 噴火兵第424章 暴跳如雷第42章 寒風凜凜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32章 派系與排擠第345章 預警機第26章 好事第179章 情報機構第455章 中國同盟第54章 再次中槍第67章 保路運動第214章 江上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378章 波斯鐵路第483章 成功 失敗第492章 戰鬥第137章 不靠譜的嚴大頭第265章 合肥第13章 賭運亨通第309章 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