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我要伊拉克

“我是開玩笑的~”

雖然嚴光很快的補上了這麼一句,不過朱爾典還是因爲他早先的玩笑而感覺到頭暈目眩。也難怪,說到底朱爾典畢竟是60多歲的老人了,也稱得上是年老體衰,再加上最近因爲擔心歐洲的戰局一直都沒休息好,猛然聽到嚴光開的這種玩笑,朱爾典顯然有些接受不能…

而看到朱爾典的這幅樣子,嚴光表面上十分緊張的站了起來,可實際上心裡卻有那麼一點暗爽…

要知道,最近一段時間他可是被英國人派來說情的傢伙給煩的夠嗆啊,尤其是查理和理查德這些找上門的熟人…

在將這些熟人對付過去的同時,自然而然的,嚴光也就將在北京的朱爾典給暗恨上的。畢竟能知道自己和查理有交情,這點並不難,因爲當年自己在四川的時候有不少軍火和設備都是通過查理購買的。

可是知道自己和理查德的交情的除了朱爾典這個一直在中國居住的英國人外,嚴光還真不知道有誰知道這件事情。

如今在朱爾典這裡出了一口氣,嚴光總算是鬆快了許多…

既然出了一口氣,嚴光自然也不會繼續爲難朱爾典,畢竟他找朱爾典來是爲了談正事的,因此在看到朱爾典這幅樣子後,嚴光連忙讓一旁的嶽昌上前給朱爾典倒杯茶——————至於那個剛剛招聘過來專門負責嚴光起居,甚至包括了暖牀的秀美女秘書?嚴光纔不捨得讓她給朱爾典這個洋老頭倒茶呢…

雖然嶽昌沏茶和倒茶的功夫都很那個,不過這個時候朱爾典也沒那麼多講究,接過嶽昌遞過來的茶杯就細飲了起來。

不得不說,雖然嚴光本人並不是很喜歡喝茶,可他這裡的茶葉無論是哪一種都絕對是最好的——————好歹他也是個大總統,在辦公室裡招待的也絕不是一般的人,當然不可能拿幾分錢一大把的茶葉末子招待人…

而在飲過了嚴光的茶後,朱爾典的表情總算是好轉了許多。

“好茶啊…”

“當然了!”

聽朱爾典這麼說,嚴光有些得意的道,雖然他完全不知道剛剛嶽昌給朱爾典倒的究竟是什麼茶。要是倒的是果汁的話嚴光到是能分辨的出來,不過就算嶽昌敢倒,朱爾典也未必願喝就是了…

在飲過茶後,朱爾典緩和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後才一臉正經的看着嚴光道。

“總統先生,您剛剛說自己說的是玩笑?!”

千言萬語,現在朱爾典最想確認的就是這句話。

而嚴光也沒讓朱爾典失望,直截了當的點頭道。

“沒錯,只不過是正題前的一個玩笑而已。”

看着嚴光一臉輕鬆自得,渾然沒把剛纔的事情當回事的樣子,朱爾典心中十分憋氣,可是現在他是來找人幫忙的,總不可能因爲人家的一個玩笑就和人鬧翻。那樣的話就算他已經是駐華大使,在白廳的地位要比過去高了許多,得罪了嚴光的話也絕對會被撤回國去。

因此看着嚴光,朱爾典也只能皺眉道。

“總統先生,現在時局不同,剛剛那樣的玩笑還是不要多開的好…”

言語間,心中的怨氣也被朱爾典帶出了那麼一些。

不過嚴光也沒在意,只是點點頭道。

“這個自然…”

說着嚴光繼續道。

“大使先生,我們繼續談正事?”

“好。”

說着朱爾典一臉正色的看着嚴光。

“總統先生,在大使館的時候您在電話裡說,要我過來商討一下參戰的事情,請問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愚人節都過去快兩個月了,我可不會開玩笑…”

說着不理朱爾典的腹誹,嚴光繼續道。

“這次請大使先生來,只是希望大使先生能向貴國政府轉達一下我國參戰歐洲的希望,僅此而已…”

“這樣…”

朱爾典點了點頭。

“多餘的話我也不多說了,歐洲的戰局相信總統先生非常清楚,因此總統先生的願望,我相信歐洲那邊絕對會同意,只是………前些日子對這個提議總統先生還斷然拒絕,不知道爲什麼現在卻?”

至少朱爾典記得,在一個星期前,他第七次到這裡來邀請嚴光出兵的時候,嚴光的拒絕是多麼的斷然。

可是現在…

嚴光的這種態度上的轉變,顯然讓朱爾典有些無法適從。

“很簡單啊,爲了利益…”

“利益?”

“當然,參戰自然是爲了利益,總不可能是爲了什麼協約國的榮譽吧?”

這麼說的時候,嚴光的臉上微帶着那麼一點嘲諷的笑容。^//^

不過坐在他面前的朱爾典卻直接忽視了這點笑容,只是點頭道。

“這就好辦了…”

爲了利益出兵的確是現實,而且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爲了什麼盟國間的情誼出兵,嚴光要是這麼說,朱爾典反到是打死也不會相信。

不過朱爾典並不關心這些,朱爾典關心的是嚴光什麼時候出兵,用何種方式出兵。畢竟現在歐洲那邊,無論是東線戰場還是西線戰場的局勢都很緊張,實在是不容拖延。

而面對朱爾典的問題,嚴光也相當直接的道。

“根據我國政府的內部討論,我們願意先出兵三個步兵師到巴爾幹戰線的高加索戰場,在適應歐洲戰爭的同時替俄國承擔一部分的壓力,讓俄國可以從高加索戰場上抽調出一部分兵力調往東線。稍後,在先期派往高加索戰場的三個步兵師適應了那裡的環境後,我國在繼續派遣更多的兵力,一直到完全承擔俄國在高加索地區的使命…”

換言之,真到了那一天,俄隊將撤離高加索地區,取而代之的則全部都是中隊。同樣,到那個時候伊拉克和科威特地區也將被國防軍全部佔領…

而本來因爲嚴光願意出兵而神情有些鬆緩的朱爾典聽到這句話後,眉頭卻再次皺了起來。

“高加索戰場?”

現在英法最需要中國的地方,可不是什麼東線也不是巴爾幹戰線,而是英法聯軍和德奧聯軍對峙的西線戰場。

尤其是最近,德奧聯軍剛剛發起新的攻勢,西線那邊的英法聯軍可是吃力的緊。根據倫敦那邊剛剛發回來的情報,現在在西線戰場幾乎每天都有數千的聯軍士兵死亡,在這個時候英法可是正需中隊到西線去填戰壕…

這個時候中國提出要到巴爾幹戰線去替俄國分擔壓力?恐怕倫敦和巴黎那邊是不會同意的…

“總統先生,目前而言恐怕西線戰場更加需要您的部隊…”

潛臺詞就是,西線更需要你的士兵去填戰壕。

只是嚴光卻沒有買他的帳,如果真的非要去西線的話,他寧可不參戰。反正就這麼慢慢發展,等到歐戰結束,蘇聯成立的時候他也有把握將中亞給拿下了。

如果不是伊拉克和科威特這兩個地方太誘人,而且只有參戰纔有機會拿下這兩個地方的話,他根本就不會提出加入協約國,更不會提出參加歐戰什麼的…

因此看着朱爾典,嚴光也直截了當的道。

“目前在西線和東線的戰局,我國國防部的將軍們已經研究過了。經過他們的研究認爲,目前我國還不應該參與如此殘酷的戰爭,因爲我國的士兵還不能承受那麼殘酷的戰爭,以及戰爭帶來的巨大傷亡…”

這個倒是實話,畢竟真要是在歐洲爲了歐洲人死傷幾十萬的話,嚴光現在的地位也是會受到動搖的。

“因此,如果出兵的對象不是高加索地區的話,那麼我國將拒絕參加戰爭…”

“這…”

聽嚴光這麼一說,朱爾典再次爲難了起來。

不過雖然爲難,但是朱爾典還是盡力的勸說道。

“可是總統先生,現在連接俄國和中國的僅有一條西伯利亞鐵路而已。如果真的像總統先生說的那樣,在高加索地區派遣大量兵力的話,恐怕後勤方面貴隊會遭到很大的困難…”說到這裡朱爾典頓了頓。“而且請恕我直言,據我所知目前貴隊的戰鬥力主要是依靠哪怕是在歐洲也極爲奢侈的裝備來支撐的,如果沒有這些裝備的話,恐怕貴隊的戰鬥力將會削弱許多,絕大部分的部隊恐怕都只能達到歐洲二流的水準,畢竟現在達達尼爾海峽已經被同盟國切斷,我國已經無法再像過去那樣爲俄國提供物資支持。與之相反,如果是在西線戰場的話,因爲有我國和法國雄厚的工業實力,貴隊完全不必爲後勤上的問題擔心,後勤的彈藥方面也絕對能滿足貴國的需求,難道這樣對貴國而言不是更好嗎?”

朱爾典說的也是實話,達達尼爾海峽的關閉,等於是掐斷了英法對俄國的輸血線。而沒有了這條輸血線,雖然俄國的工業實力在這個時代也不算差,恐怕也無法爲在高加索地區的國防軍提供像國內,或者是西線戰場上那樣優厚的後勤待遇,不過…

“這點到沒關係,雖然沒有了後勤上的優勢,我隊的戰鬥力的確會削弱很多,不過同樣的土耳其軍隊的戰鬥力也不是很強。所以即便是沒有後勤和重火力上的優勢,我相信我隊在高加索戰場上同樣能獲得勝利,而且…”

說到這裡的時候,嚴光笑了笑…

“而且,最終要的是,目前我國正在修建由蘭州至迪化的迪蘭鐵路,而只要迪蘭鐵路能夠完工並且和俄國的中亞鐵路通車的話,那麼對奔赴巴爾幹戰場的遠征軍就能提供相當有利的後勤支援了…”

說完後,嚴光的笑容雖然依然燦爛,不過一旁的嶽昌看去,卻總覺得能夠嗅到血腥的味道…

沒錯,現在迪蘭鐵路正在修建當中,而且修建的還相當的順利,只是在修建的過程中卻充滿了血腥味…

“迪蘭鐵路…”

這條由蘭州通往迪化的鐵路,全長1900餘公里,而且途中的環境雖然不像青藏鐵路那麼惡劣,但也絕不是什麼討人喜歡的地方。

1900餘公里的長度,再加上沿途惡劣的環境,雖然早年華工在美國修建太平洋鐵路的時候,曾經創下過12小時鋪軌10英里200英尺的世界紀錄(相當於16.41公里),可是以華人的勤勞想要修完迪蘭鐵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太平洋鐵路全長3000多公里,用了差不多7年的時間才修完,不過實際上,頭幾年太平洋鐵路壓根就沒修幾公里,光是在那裡磨皮了…)

何況在迪蘭鐵路的許多地方,還有一些相當危險的路段,這些路段想要修完的話,以目前的技術水平恐怕要用人命去填才行。

而嚴光?雖然嚴光一直想盡快修完迪蘭鐵路,可是他卻不需要這條鐵路,是用無辜人命填出來的。當然,就算嚴光願意也不行,畢竟現在在迪蘭鐵路線上監督的是詹天佑,而詹天佑是絕對不會同意用手下工人的性命去修鐵路的…

只不過就在嚴光和詹天佑,還在爲迪蘭鐵路的問題而左右爲難的時候,當時正帶着兩個步兵師在新疆地區拉練的熊克武,卻爲兩個人獻上了一份大禮…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麻煩多多的地方,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尤其是在滿清控制力變弱,而俄國人的勢力由侵入進來的時候就更是如此。

到現在,雖然有過去的新疆督軍,現在的新疆省長楊增新坐鎮,可是新疆的亂子卻一天沒少過。這裡面有新疆本地的王公豪族,也有俄國人支持的叛亂分子,而熊克武帶着兩個步兵師到新疆去,除了對這兩個剛剛成立的部隊進行實戰訓練外,就是去替楊增新解決一些麻煩的…

而事實也證明了,雖然新疆的叛亂分子手中有不少俄國人資助的武器,可是在經過嚴格訓練的正規軍面前卻依然不堪一擊。

在近半年的實戰訓練中,熊克武率領兩個步兵師擊潰了至少五萬人次的新疆叛軍,並且在蘭州軍區趕來的一個騎兵師的支援下,抓獲了其中的兩萬多人。

至於剩下的那些?自然是死的死,逃的逃,就是沒有被熊克武和楊增新揪出來的,也都老老實實的躲在家裡不敢鬧事。

對這件事情俄國人自然不會無動於衷,畢竟說到底這些叛亂分子都是俄國人支持的,對這些叛亂分子而言,俄國人就等於是他們的乾爹。

只可惜,現在俄國人在巴爾幹戰線和東線戰場上的局勢相當不了,這個時候俄國人也不想激怒已經有一定實力的中國人,因此只是出面譴責了兩句也就是了,讓那些正等着乾爹出面主持公道的叛亂分子大失所望。

於是乎在這種情況下,不願繼續下去的就站了出來,接受了新疆政府的招降。不願意投降的則跑到了俄國境內,或者在新疆境內潛伏了下來。畢竟新疆大的很,躲起來的話熊克武他們也不好找。

至於新疆,因爲熊克武和楊增新等人的清剿,也變得安定了下來。

只是安定歸安定,在清剿了當地的叛亂分子後,熊克武他們也遭到了一些麻煩事情,譬如說…

那些被抓獲的叛亂分子…

兩萬多精壯的俘虜,怎麼處置他們可是愁壞了熊克武和楊增新的腦袋。要知道這可是兩萬多的精壯,現在的新疆也沒多少工廠或者礦場什麼的,想要安置下來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也就是這個時候,嚴光和詹天佑需要“不怕死”的工人的事情傳入了熊克武和楊增新的耳中。

“不怕死…”

現在熊克武和楊增新手裡的這些俘虜,不恰恰都是一些“不怕死”的傢伙嗎?

雖然“不怕死”這三個字有很多的解法,不過顯然,熊克武他們手裡的這些俘虜,都很符合“不怕死”這三個字…

於是很快的,兩萬多的俘虜就被送到了詹天佑的手中,隨同的還有負責護送任務的一整個騎兵師…

看着這些俘虜,詹天佑很是爲難,他的確是需要一些“不怕死”的工人,畢竟那些麻煩的路段都是真正的死亡路段,是需要人命去填的,而且他面前的也都是一些死不足惜的叛亂分子。

可是詹天佑畢竟只是一個工程師,雖然當年因爲分配問題,被滿清政府給分配到了海軍去(-_-!),可詹天佑終究下不了如此狠手…

不過詹天佑下不了,卻不代表嚴光下不了…

於是很快的,這羣精壯的“不怕死”的“工人”們,就被推到了修築鐵路的最前沿。

在近半年的修築過程中,這羣“不怕死”的人,至少死去了五千多個,不過這五千多條人命,也填平了許多個死亡路段。

而在這種不惜人命的修築方式下,根據詹天佑的估計,迪蘭鐵路距離通車恐怕也用不了兩年了。當然,等到迪蘭鐵路通車的時候,估計那兩萬多的俘虜也剩不了多少了,不過這卻不是嚴光需要考慮的事情。

嚴光給熊克武和楊增新的命令只有一個,那就是在修築鐵路的過程中,儘可能的將新疆境內的叛亂分子抓獲,然後送到詹天佑那裡去。

而楊增新和熊克武對嚴光的命令,也是一絲不苟的在執行着,到目前爲止,“不怕死”營的人數,因爲輸入數量和消耗數量處於持平狀態,一直維持在兩萬人這個水平線上,不過哪天要是死了一兩百個,估計就要跌倒一萬九千多了…

——————————

嚴光笑容中的血腥味,不但嶽昌聞到了,坐在他面前的朱爾典更是聞的清清楚楚,因爲在新疆發生的事情,他們也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的。

只是出於不想激怒中國的心理,所以除了俄國發表了一些不痛不癢的譴責外,英法等國幾乎都沒有什麼表態。事實上英法政府擔心的反到是,在歐戰結束後俄國會不會通過這條鐵路入侵新疆,畢竟俄國對領土的飢渴每個人都很清楚——————與之相比,倒是國內的一些報紙報道的更多一些,對政府的評擊也更刻薄一些,有一些報紙甚至公然稱嚴光爲“劊子手”,因爲命令用俘虜修鐵路,並且曾經在公開場合將這些俘虜用“件”來計算的,就是嚴光…

愛心氾濫啊…

不過這些愛心氾濫者當中,有多少是接受了什麼幕後資助的就不清楚了…

事後朱爾典再次勸說了一會,不過卻絲毫沒有讓嚴光動搖。

有鑑於此,朱爾典也只好先行告退返回大使館。

不過朱爾典到是沒有絲毫的擔心,雖然現在歐洲那邊的戰局很緊張,可讓中國派兵參戰同樣不是短時間能達成的事情。因此回到大使館後,朱爾典只是將嚴光參戰的願望傳回了白廳,之後就和他無關了。

而在將嚴光的願望傳回白廳後,白廳和巴黎的官僚們也是一陣頭疼。

對他們而言,中隊最大的最用就是去填西線的戰後,其他的反到不在他們的考慮當中,因此白廳和巴黎的官僚們給朱爾典等人的任務,就是讓嚴光轉變心意…

只可惜,朱爾典他們的努力失敗了。

與之相對的,在得知嚴光想要出兵巴爾幹的願望後,俄國人也是一陣激動。

說實在的,俄國現在的情況可是一點不好,不但東線戰場上屢屢失敗,而且在俄國的內部也有許多的麻煩。對俄國而言,如果這個時候能夠有人在巴爾幹戰場替俄國分擔一些壓力,讓俄國能夠抽調一些兵力到東線戰場上去那就再好不過了。

何況如果迪蘭鐵路能夠修成,並且和中亞鐵路通車的話,那麼等到歐戰結束後,對他們對新疆的侵蝕行動也要有利的多——————雖然過兩年俄國就會崩潰。

於是,就在白廳和巴黎的官僚們讓朱爾典努力轉變嚴光心意的時候,俄國人出面了…

眼下在東線戰場正一力承擔同盟國壓力的俄國,在英法那邊顯然很有面子,因此等到俄國出面後,英法也就不再堅持了,畢竟他們也不想激怒了俄國這個重要盟友。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白廳和巴黎的官僚們開始將事情往好的地方想。

譬如說…

“如果迪蘭鐵路和中亞鐵路能夠通車的話,那麼東南亞和南次亞大陸還有美國的物資就可以通過這條鐵路運往俄國,達達尼爾海峽的封鎖也就等於是無效了…”

“而且目前中國的工業實力也不錯,如果這兩條鐵路能夠通車的話,中國的物資對俄國來說也是很有效的支援,何況以中國目前的兵力,向巴爾幹戰線運輸三十到五十個步兵師,並不是很大的問題,完全可以取代俄國在高加索地區的兵力,讓俄國能夠抽調更多的兵力去東線…”

在心裡安慰了自己一番後,白廳和巴黎的官僚們也算是舒心了許多。

不過就在朱爾典一臉輕鬆的走到嚴光面前,想要轉達白廳的意思時,嚴光卻對他笑着道。

“這個先不要急,您還沒有聽過我要謀求的利益呢…”

“?”朱爾典一愣,不過還是點頭道。“請講…”

“首先…”嚴光微微一笑。“我要伊拉克…”

“當然,還有科威特…”

第242章 武漢戰役第253章 轟炸第420章 攻佔敘利亞二百九十四章 議論第5章 回國第429章 蚊蟲什麼時候才能死絕啊第156章 挨噴第223章 渡河第271章 蔣百里第31章 宋鼎寒第459章 戰鬥第169章 節操保住了第139章 在華駐屯軍第102章 資州第372章 條約簽訂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293章 震世第327章 出兵土耳其第333章 指揮權第223章 渡河第170章 綦江第314章 局勢第506章 中英印度條約第486章 菲律賓海戰第123章 洋行第238章 三國演義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168章 探聽第400章 阮愛國第118章 不甘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203章 獨立第173章 人力第502章 舊的一年第346章 16式輕型坦克第229章 楊藎誠第414章 吞併奧地利第221章 潛江第217章 沉艦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160章 電報第391章 救助及暴行第30章 清末槍照第123章 洋行第63章 張人駿第70章 武昌起義第144章 入黔第263章 宣戰第224章 賣命第71章 借勢第18章 江上(二)第231章 回絕第80章 歸入第5章 回國第391章 救助及暴行第107章 炮兵第135章 銀元第3章 倫敦第36章 一千八百萬第97章 一腳第94章 德國m32式制服第459章 戰鬥第119章 偷襲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286章 宣戰許可證第136章 大月薰第275章 時刻準備着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353章 密謀第449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10章 四川綦江第488章 聲自導魚雷 決定勝負的武器第142章 代平黔亂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29章 子彈省着點第258章 青島要塞第390章 拿“日”當槍使第418章 巴列維王朝的終結第72章 發動第226章 M1911式半自動手槍第452章 可恨的奸商第269章 雨花臺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448章 炮臺淪陷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256章 叛亂第498章 背黑鍋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174章 時間第197章 代表第343章 出戰 裝甲部隊第184章 國社黨第71章 借勢第412章 格局第457章 後悔第267章 馬鞍山第74章 總督府第423章 眼皮子底下插棒槌
第242章 武漢戰役第253章 轟炸第420章 攻佔敘利亞二百九十四章 議論第5章 回國第429章 蚊蟲什麼時候才能死絕啊第156章 挨噴第223章 渡河第271章 蔣百里第31章 宋鼎寒第459章 戰鬥第169章 節操保住了第139章 在華駐屯軍第102章 資州第372章 條約簽訂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293章 震世第327章 出兵土耳其第333章 指揮權第223章 渡河第170章 綦江第314章 局勢第506章 中英印度條約第486章 菲律賓海戰第123章 洋行第238章 三國演義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168章 探聽第400章 阮愛國第118章 不甘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203章 獨立第173章 人力第502章 舊的一年第346章 16式輕型坦克第229章 楊藎誠第414章 吞併奧地利第221章 潛江第217章 沉艦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160章 電報第391章 救助及暴行第30章 清末槍照第123章 洋行第63章 張人駿第70章 武昌起義第144章 入黔第263章 宣戰第224章 賣命第71章 借勢第18章 江上(二)第231章 回絕第80章 歸入第5章 回國第391章 救助及暴行第107章 炮兵第135章 銀元第3章 倫敦第36章 一千八百萬第97章 一腳第94章 德國m32式制服第459章 戰鬥第119章 偷襲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286章 宣戰許可證第136章 大月薰第275章 時刻準備着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353章 密謀第449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10章 四川綦江第488章 聲自導魚雷 決定勝負的武器第142章 代平黔亂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29章 子彈省着點第258章 青島要塞第390章 拿“日”當槍使第418章 巴列維王朝的終結第72章 發動第226章 M1911式半自動手槍第452章 可恨的奸商第269章 雨花臺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448章 炮臺淪陷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256章 叛亂第498章 背黑鍋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174章 時間第197章 代表第343章 出戰 裝甲部隊第184章 國社黨第71章 借勢第412章 格局第457章 後悔第267章 馬鞍山第74章 總督府第423章 眼皮子底下插棒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