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改革連着拋出幾件影響深遠的事,準備藉着這次天降異象的機會,徹底的把這幾件事辦妥,辦妥了這幾件事,日後的殖民也好,移民也罷,算是基本的定型了,日後只要按照現在的路子繼續走下去,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
衆臣聽了皇帝的話,又是一陣議論,今年還纔剛剛開年,還才正月初二呢,就一下子冒出如此之多的事,今年必定是一個熱鬧年啊!
衆臣開始尋思,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說起來,關外軍管的事,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也有一段時日了,效果也還不錯,據說,大內造在關外賣得極好,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大內造,人人背槍,大內造屬於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說反對這事,似乎不妥,要反對這事,豈不是連關外軍管這事也要一併反對?這個事可是老早以前就定下的,要反對也是以前就要反對,沒理由現在軍管得好好的就要反對。
但貌似不反對也不好,貌似這裡面含得東西蠻多,似乎不簡單,似乎有所指,但一時間,也無法深想到底是什麼事。
衆臣嘀咕的嘀咕,討論的討論,文華殿又熱鬧起來。
韓爌聽到皇帝說這事,心裡犯起苦來。這件事,他老早就知道了,自然知道皇帝的心思,反對?這肯定不行,上次皇帝找他談的時候就被罵了一頓,如果此時再反對,那皇帝會咋樣?這閣臣只怕是幹不下去了。贊成?怎麼贊成?難道又重複一次上次的對話?重新挨一次罵?
韓爌鬱悶起來,難道爲了這事,他要被皇帝罵兩次不成?
楊改革看了看韓爌。韓爌也正好看向皇帝,這二人的目光這一交流。韓爌就知道,自己要倒黴了。
楊改革見討論得差不多了,虛按了按手,衆臣安靜下來。
“諸位卿家,也都議論過了,那就都說說吧。”楊改革說道,先討論,然後再發表意見,然後決定事情,這是楊改革摸索出來的做事流程。雖說沒有了一言九鼎的暢快,可不得不說,這個天下,可真的不是皇帝一個人的,皇帝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管理這個國家,還得靠官僚階級,這其中就必定有一個和官僚階級達成妥協的機制和過程,沒有這個機制,皇帝要想靠自己的力量管理好天下,這就是妄想。當然,因勢利導,利用皇帝的優勢引導自己想要達成的目的,這是一個皇帝必修的課程。
“啓稟陛下,臣以爲,此事言之有理……”施鳳來依舊是第一個站出來的,立刻整理出了很多對皇帝有利的言語來,傳聲筒的本色做得相當得好。
輪到韓爌了,韓爌滿肚子的鬱悶,他這到底是要按照先前“排練”的去說呢,還是重新組織一套話語?韓爌覺得,重新組織一套話語比較好,皇帝看向他的目光,明顯的是希望他站出來做點什麼的。難道又被罵一次?
“啓稟陛下,臣以爲,在關外軍管確實是好事,可使外族不敢肆意窺測我大明財富,不過,臣以爲,此事也有弊處……”韓爌思索再三,覺得還是按照以前的“劇本”走,這件事,皇帝是無論如何也要做成的,皇帝已經和他打過招呼了,要是他壞事,皇帝會怎麼想?先前他可是答應得好好的。
“哦,韓閣老說說,有哪些弊處?”楊改革平靜的問道。
“回稟陛下,臣以爲,加強軍管固然是好事,可抵擋外族窺測,可也使官府難以管束百姓,此是弊端……”韓爌暗歎,這倒黴得,不過是說錯了一句話,罵一頓還不夠,現在還得再罵一次,這背不背啊!
“嗯,卿家也說得有道理,百姓都持有武器了,還是大內造這種精良的武器,要如同關外那般管束百姓,確實比較麻煩,不過,關外有人,有東虜諸部,和關內的情況大不一樣,沒有血性,沒有自保的手段,也遲早淪爲外族的肉,兩害取其輕,朕倒是寧願百姓武勇一些……”楊改革倒是沒“罵”韓爌了,倒是輕輕說得。
韓爌稍稍鬆了口起,皇帝沒有像上次那般大罵,如今也是好言好語的說,也算是不錯了,要不然,一件事被罵兩次,他可就夠冤了。
“……施首輔說了好處,韓閣老也說了弊處,諸位,有什麼觀點,也都說說吧……”楊改革稍稍的點評了一下韓爌的話,就讓衆人自由發言。楊改革對這件事,已經做了準備,已經給幾方面的人馬打好了招呼,相信不會出現意外,現在自然要發揚民主,讓大家自由發言了,以體現自己不獨斷,自己是明君,廣開言路。
衆臣又開始議論起來,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起這軍管的好處與壞處來。
“啓稟陛下,臣以爲,加強軍管一事,是好事,省了無數兵費不說,此更是藏兵於民之策,平日裡大家都習武,能會使用火器,一旦關外有事,官府一聲號令,就可得老兵無數,要防備關外諸族的窺視,要防備外族,實在是一柄利器……”支持加強軍管的不在少數,畢自嚴從省兵費的角度說道。
楊改革點點頭,覺得說得不錯。
“啓稟陛下,臣以爲,此事只怕有尾大不掉之嫌。”陳於廷是個反對派,出言反對這件事。
“……哦,卿家也說說。”楊改革道。
“陛下,關外有老兵無數,人人會使火器,萬一被人矇蔽,作出反噬之事,陛下,此事不可不防啊!”陳於廷憂心忡忡的說道。說得意思就是怕日後有人謀反。
“嗯,卿家說得有道理,那位卿家有不同的見解?”楊改革說道。
“回稟陛下,臣以爲,此事過於杞人憂天了,這大內造製造在大內,關外購買也好,持有也好,使用也好,都得仰仗關內,一旦停了關外的供應,關外的火器,很快就會消耗殆盡,要說反噬,不可能,想這遼東的百姓都是關內出去的,根還在關內呢,誰要反噬,就是斷這些人的根,百姓焉有盲從的道理……”倒是有人和陳於廷爭辯起來。
楊改革又點點頭,算是在聽。依舊讓衆臣發表自己的意見,自己去討論。
陳於廷倒是反對的主力,在這個事上,倒是和不少大臣都爭起來,大談軍管的壞處,不贊成加強軍管。
不少大臣倒是和陳於廷鬥得不亦樂乎。爭論起來,也不怕什麼,大家也都習慣了這種風氣,該爭論的時候爭論,該議論的時候議論,並不存在誰怕誰,當然,前提是言之有物,不要放空炮,說些不着邊際的事就是。至於皇帝接納不接納,那是另外一碼事了。
楊改革見討論得差不多了,又壓了壓手,準備總結收工了。
“諸位卿家也都議論得差不多了,朕參詳了一下諸位卿家的意見,覺得加強軍管雖然有些弊端,猶如韓閣老,陳總憲說的,不利於官府管束,可其他諸位卿家也都說得不錯,朝廷支撐不起如此龐大的兵費,也只能藏兵於民,如今最主要的還是防備再出現東虜爲最重要,前事之失,後事之師,以前我大明在關外養出了東虜這個禍害,如今,切不可再重蹈覆轍了,關外的事,朕看,也就如此吧,繼續加強軍管,強制持槍,讓我朝百姓在關外保持強勢,但應加強控制,槍支等等和戶籍掛鉤,以免出現意外……”楊改革總結道。楊改革倒是希望,大明朝的老百姓猶如美國西進運動那樣,不斷的爲自己開疆拓土,好過自己組織大軍去到處開疆拓土,那樣實在傷不起。強制持槍,也是楊改革無奈的選擇,要爭奪土地,爭奪利益,沒有幾分血性,沒有些勇氣,是不行的,既然是這樣,楊改革倒是願意強制推行持槍的政策。
其實,這件事要論對錯,要論出個輸贏,還真的很難,雙方都有自己的理由,都站得住腳,但事情到底怎麼辦,還是看雙方的力量對比,那邊的力量強些,那邊就能贏,光靠說道理,顯然雙方都無法說服對方。
這件事,楊改革已經很明顯的偏向同意這件事了,又事先和幾個主心骨打過招呼,這事,也就得出了結論,結果就是繼續加強軍管,但加強對關外的控制,也就是加強戶籍的管理。
陳於廷依舊有些不服氣,可也沒辦法,明顯的贊成的人多,皇帝也是贊成的,這件事,已近是板上釘釘了。
“陛下聖明……”韓爌倒是早早的偃旗息鼓了,今天,皇帝沒針對他罵,沒有重複上次的倒黴事,已經夠幸運了,韓爌實在是不想節外生枝,既然已經和皇帝談妥了,那就如此吧。韓爌見皇帝做了總結,趕緊來句陛下聖明。
陳於廷更是沒轍。
“陛下聖明。”衆臣道。
“此事既然已有定論,那遼東賣地的事,也就如此定下來了……”說過了遼東軍管的事,楊改革又回頭,說道了遼東賣地的事上。
羣臣見皇帝又說到了這件事上,心裡直嘆,這賣地,可是拿到了朝堂上公開來說了,再不是大傢俬底下說說了。衆臣都覺得怪怪的,這事,怎麼就成了這樣呢?怎麼不知不覺中,事情就到了這一步呢?
“戶部可在。”楊改革說道。
“臣在。”畢自嚴出來答道。
“遼東賣地之事,和戶部息息相關,就由戶部挑頭來辦這件事吧,卿家全面主持,朕派出內臣參與協調,所得銀錢,戶部可拿三成,其餘的,朕拿去做移民,兵費之用,此事頗爲複雜艱難,卿家可有把握?”楊改革說道。
楊改革這話一出口,衆臣都有些目瞪口呆起來,皇帝分三成出來給朝廷?不是自己獨吞了?這可真的是大大的超乎了朝臣們的預料。
雖然大臣們都知道,皇帝拿了錢都是辦正事去了,要說皇帝拿了錢爲了自己花,那倒是未必。可皇帝光明正大的分出三成來給朝廷,這還是讓在場的大臣們震驚了!只能難以想象來說此事,換了他們,他們未必捨得拿出三成銀子分給朝廷,這得多大一筆錢啊?衆臣看向皇帝的目光,除了敬畏,還多了些佩服。
畢自嚴卻是知道的,只是沒料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皇帝當初跟他說過,會把一部分的收入轉到戶部名下,畢自嚴高興了好久,說實話,他的生財手段,和皇帝差得太遠,皇帝隨便一擺弄,就是成百上千萬的銀錢過手,比他強太多,他就等着這一天呢,本以爲要等很久,甚至是皇帝老了纔會做這件事,沒料到,這一天會來的這樣快,遼東賣地收入的三成,這可是個不小的數字,皇帝可說過拿賣地的錢補貼軍費和移民費用呢,能補這兩個大窟窿的,能是小錢?雖然他只得了三成,可也知道,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臣領旨謝恩!”畢自嚴直接謝恩了,生怕這件事出現反覆,讓人攪局。說完,整個人都是喜洋洋的。
朝臣們看得那個羨慕,都說畢自嚴的命好,跟着皇帝,幾乎就沒做什麼事,就有數不出的政績出來,先是鹽課,現在又得三成賣地的收入,戶部的收入跟着大漲,憑着這些功績,在整個大明朝,那都是有名有姓的。
“陛下聖明!”羣臣這次是真的拜服了,不管這賣地的是不知道是怎麼的就擡到檯面上來的,但,皇帝能分出三成給戶部,這一點,就值得他們佩服,值得他們衷心的說聲陛下聖明。到了戶部的錢,基本算是朝廷的了,不再是皇帝的私房錢了,理論上他們也是可以管的。
楊改革坐在寶座上,好好的體位了一番衆臣的恭維。給戶部三成,楊改革也有自己的考量,整個大明朝的財政,除開那些就地花銷掉的,入中央的,實際分兩部分,皇帝手裡攥着一部分,戶部攥着一部分。這兩部分,實際一直都是有着某些平衡的,一直以來,不存在某一部分過強,某一部分過弱的情況,不過,現在不一樣了,楊改革自己手攥的那一部分,已經超過戶部太多太多了,戶部只有自己這邊的一個零頭,如果情況一直這麼發展下去,可不是什麼好事,一方太強勢,另外一邊,太過於弱勢,不利於平衡,戶部太過於勢弱,無疑是在架空戶部,如果再加上參謀部已經在架空兵部,這數種情況綜合起來,這朝廷實際已經給楊改革架空了……。這種情況,楊改革又不樂意見到,明朝現有的這種體制畢竟是經歷過很長時間考驗的,是比較可靠和穩定的制度架構,在沒有一個新的可靠的組織架構來代替之前,楊改革不希望把這個原有的組織架構架得太空,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即便要對現有的架構改革,那也是日後的事了。
現在,不說讓兩邊一樣大,至少也不能讓戶部那邊太弱,顯得太過於“空”,所以,楊改革決定給戶部注資。
說過了這兩件事,楊改革心頭去了很重的壓力,只覺得心頭一鬆,這兩件關係深遠的事,總算是成了。
……
處理了這兩件事。
楊改革覺得,渾身的壓力都鬆了下來,如今纔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所有政治上的,軍事上的準備工作纔算完結,接下來,纔是打仗。
出了文華殿。
楊改革又回乾清宮,這賣地的事搞定了,還得通知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毛文龍,毛文龍的東江鎮,聚集着大批從遼東逃難出來的老百姓,大多數人都憋着一口氣要殺回老家去,要報血仇,這也是毛文龍那邊的戰力比遼東錦寧這邊要高的原因,也是敢於和東虜死拼的原因。執行遮蔽戰場也好,打斥候戰也好,東江鎮的人絕對比錦寧這邊的人更賣力,更加的不怕死,東江鎮和錦寧這邊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多了一份血仇。
這次遼東賣地的事,實際,還和這批人有很大的關係,遼東的地論賣,這是毋庸置疑的,卻也有必要安撫好毛文龍那邊的人,將那批人的訴求納入自己的統籌裡。以前自己是許諾過那些人,打會老家,報血仇的,這裡面,自然就包含了打回老家之後,追回土地的問題。
楊改革靜下心來,開始想如何給毛文龍去信,想了想,心裡已經有了主意了,還是兌現以前那套承諾,按軍功算,有軍功的多給土地,但凡逃出來的人人人都有份,一個都不少。楊改革覺得,能有勇氣從後金那裡逃出來,說明了一個起碼的態度問題,自己應該培植這種明是非態度,不能讓心向大明的人吃虧。所得的土地,如果願意,可以以土地入股,也可以自己耕種,但都需要經過自己這邊統籌安排,不可隨意自己圈地,這是重中之重。
楊改革匆匆的寫了給毛文龍的信,說了遼東賣地的事,繼續承諾以前的承諾有效,讓毛文龍放心,也讓東江鎮的人馬放心,安心打仗,寫過了信,楊改革又一密匣封好。叫人快馬送到毛文龍那裡去。
處理了這件事,楊改革又覺得輕鬆不少。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