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

bookmark

石鎮吉接石達開入閩軍令,踟躕月餘,直至1857年3月下旬,方偕冬官副丞相陳享榮、檢點劉遠達,由建昌直入福建,半月時間,克得光澤、泰寧、建寧、邵武。

楊輔清更甚,彷徨兩月,方由鉛山入閩,攻取建陽、崇安,1857年4月21日,進抵建寧郡城。

閩浙總督王懿德不敢怠慢,盡調閩浙之兵,圍追堵截。

寧化、汀州天地會徒聞風四起,宰豬吃酒,拜會結盟,意圖起事。

石鎮吉聞訊,調兵遣將,遙相呼應。檢點劉遠達一戰攻克寧化,迫使知縣廬芬光自縊;再戰又克汀州,擒殺知府廷英。

石鎮吉喜不自禁,大擺宴席,犒賞劉遠達,酒過三巡,趁劉不備,抽刀殺之。

冬官副丞相陳享榮問故。

石鎮吉道:“劉乃降將,私吞聖物,縱兵擾民,罪當萬死!”

劉遠達屬下,皆不服石,萬餘兵丁,憤而起事,大鬧汀州。

長汀知縣龐立忠趁機攻城,石鎮吉不敵,求援楊輔清。輔清亦陷重圍,自顧不暇。

石、楊攻閩兩月,復又遁回贛南。

咸豐帝嘉贊閩督王懿德御逆有方,再諭官文、胡林翼飛速援皖。

胡林翼接旨,謂李孟羣道:“聖旨二下,援皖一事,刻不容緩;煩請臬臺大人自領一軍,漸進鄂皖之交,進可攻,退可守,一舉兩得。九江,西挹武昌,東引皖口,襟中帶流,實吳楚之腰膂。眼下之局,無有攻九江之重者! ”

官文道:“待多隆阿部進佔小池口,三路大軍,會攻九江,必能得手。”

胡林翼道:“九江城垣,北面臨江,西則龍開河,賊以長城深濠圍之,又環以炮臺三處。南則甘棠湖,中隔新壩,而內外炮臺,與壩相接。其小東門則爲白水湖洲,路通梅家洲、湖口縣。其大東門則通南昌、南康、臨瑞之路。對岸小池口,九江逆匪倚爲脣齒者也,賊造新城已二年,城外築壘浚濠,密排炮位,亦甚難攻。”

官文道:“此刻分兵援皖,實屬聖意難卻。”

胡林翼道“:此時援皖,只可漸進作勢,切勿大張旗鼓,節外生枝。”

李孟羣道:“稍加兵力,或可納英山,克六安,逐桐城,窺安慶。”

胡林翼道:“偏軍攻急,貪多不化,眼下之勢,惟有執攻九江一着。”

林翼言畢,遂偕官文上疏:湖北爲長江上游要害,武漢尤九省通衢,自來東南有事必爭之地。三次失陷,力攻兩載而後克之。目前相機防剿,不令賊乘間上竄,蹈從前覆轍。業派李續賓由南岸,多隆阿、孔廣順、王國才由北岸,楊載福率水師由江路分道進剿。現北岸黃州至黃梅,南岸武昌至興國,均已肅清,崇、通一帶搜捕殆盡;李續賓抵九江,與曾國藩會合進攻;楊載福毀城外賊營;惟小池口賊壘未拔,派鮑超助攻。安徽之英山、太湖、宿松、望江接壤湖北,皆爲賊藪,有窺伺上犯之心。飭王國才駐黃梅大河鋪、界嶺巖,孔廣順駐蘄水之孔隴驛,巴揚阿率馬隊爲各路應援,以固楚北門戶。道士洑水闊溜急,田家鎮兩山對峙,水師皆難久駐,酌留各營遊巡江面,足備鎮馭。通籌大局,我軍已據水陸上游,實蓄破竹建瓴之勢。所慮江西七府未平,武昌尚有肘腋之患。賊若由通城、崇陽、興國竄逼武昌,反出江西各軍之上,自當固守武昌,以爲後路根本。相機籌畫,節節進取,仍步步嚴防,庶軍情無返顧掣肘之虞,轉餉有源源不竭之利。

1857年4月20日,李孟羣偕參將趙鴻舉,率勇三千,挺進鄂西,5月4日,再克英山。

陳玉成得訊,飭令蘄州、蘄水之軍,星夜北上;又抽調六安、霍山、壽州兩萬大軍,火速入鄂。

李孟羣速稟胡林翼:英山周邊,無處非賊,霍六宿太等處,賊焰甚熾。羅田橫自蘄水、蘄州之屆,均有賊營十餘處;而蘄州、蘄水另有股匪萬餘,分道竄入下游。官軍皆在賊後,請派兵援剿,遏其上游。

戰事北移,胡林翼頓足,飭令多隆阿、鮑超暫棄小池口,分營宿松;都興阿亦令安義鎮總兵王國才進駐黃梅,策應李孟羣。又自武昌、興國調勇三千,馳援英山。

多隆阿、鮑超領令,率兵三千,進抵宿松。

鮑超道:賊依山築壘七座,掘濠三道,密排木柵、竹籤、梅花坑,寬逾數丈,強攻甚難。

多隆阿道:吾軍疾速,賊逆未察,正面牽制,間道襲後。

是夜,多隆阿自後襲擊太平軍營,連破六壘,生擒守將李兆禹,宿松太平軍潰。

王國才兵至黃梅,以梅城僻隘,不足屏蔽,請守雙林驛。都興阿不允。國才乃令副將石清吉守城,自率一軍,屯紮城西。

1857年5月上旬,陳玉成二萬大軍由皖入鄂,李孟羣接戰即潰,李部萬餘兵勇,四散而去。陳玉成入英山,克黃梅,圍殺安義鎮總兵王國才,復於大河鋪紮營五十座,相銜三十里;又分一軍,沿黃梅南進,攻廣濟,窺武穴,以堵李孟羣后路;再分一軍,沿廣濟西進,進逼蘄州,鉗制武穴通路。

胡林翼大驚,親至黃州,謂荊州將軍都興阿道:“賊若克武穴、得蘄州,橫斷大江,我無退路矣!倘安慶賊軍沿江而下,湖口、九江逆匪逆傾巢而出,我必入絕境!楊載福水師,即刻馳援武穴,防賊西進。”

都興阿道:“我令巴揚阿馬隊,即刻馳援廣濟,兼顧蘄州;會楊載福水師,滌清後路。”

胡林翼道:“事不宜遲,多隆阿、鮑超部速至黃梅,正面死扛,遲緩賊勢;九江李續賓部,暫行撤圍,分援蘄州、黃梅;瑞州劉騰鴻、王鑫部,分援小池口。各將接令,務必即行,違令者、遲緩者,斬!”

李續賓接暫緩攻潯令,愁悶,致書江西巡撫耆齡:某自率所部八千人抵潯以來,原思掘濠長圍,絕其糧運,則潯城可以坐困。迄至三月濠成,不料大股逆賊擾犯北岸。都將軍率所部駐江岸之馬步數千人,均赴黃梅堵截,諮商某由南岸分撥一千七百人駐防北岸之小池口。復因另股竄擾蘄州,某又分撥一千八百人往援。南岸留駐之勇惟茲四千餘人,力堵西南各路,制賊不敢他竄,勢不足以絕其接濟。睹此愁城,急莫能克。

未幾,李續賓復又致書曾國藩:若復出,萬不可向江西,似以來潯爲上。

多隆阿領命,率部逆潰軍而行,匯鮑超霆字營,屯兵黃梅城下。

多隆阿道:“胡制臺曰賊中精銳,只四眼狗一支耳。此狗逆善摧大敵,鮑兄懼乎?”

鮑超道:“吾自從軍,身先士卒,接仗逾百,創疤逾百,從未言退!”

多隆阿道:“賊逆十里鋪、大河鋪營壘,相距遙遠,吾攻一鋪,另鋪必救,兄險地設伏,吾分死士襲營,可勝。”

鮑超道:“連敗之際,切忌分兵,聯攻大河鋪,致敵死命,四眼狗必救,聯手突襲。”

1857年6月3日,多隆阿、鮑超夜襲太平軍大河鋪營壘,破營多座。

陳玉成馳援,被伏軍擊潰,玉成穩住陣腳,堅守十里鋪。多、鮑惡戰月餘,屢攻有獲,佔得十里鋪,陳玉成退扎五祖山。

7月初,李續賓率兵兩千,襄陽同知唐協和帶勇八百,李續宜率瑞州援軍一千五開至廣梅一線。

黃梅小勝,援軍皆至,胡林翼稍安,疏曰:陳逆玉成由桐城率三萬餘衆,又裹脅皖省饑民數萬,併力上竄,梅州、廣濟一帶,崇山復嶺,道路紛歧。偶有平坦之處,又多水田泥淖。賊出沒于山徑溪壑之中,使我馬隊不能施展,步卒亦復艱難。賊或潛出林莽,抄我之後;或伏匿窮谷,要我之前。我軍東攻西擊,雖斬獲甚多,而賊抵死不退。幸多隆阿、李續賓、巴揚阿、鮑超等將悍勇,屢挫賊氣,人心稍定。

咸豐帝甚慰,道:“朕之長江,匪患肆虐,剿誅正酣,略有小成。然珠江、黑龍江之英法俄夷,屢屢擾邊,黑龍江左岸,盡被俄佔,璦琿一城,亦爲夷擾;諸位臣工,可有良策消弭?”

左都御史、正紅旗漢軍都統肅順道:“查黑龍江俄夷之進退,竟視粵賊、英夷之消長;粵賊、英夷、俄夷相距萬里,萬難融通。俄夷之大司祭,久駐京城,定是細作,即刻處死,斷夷耳目。”

咸豐帝道:“粵匪未平,戰事吃緊;滿洲三省之軍,半數南調,萬難回撤。與俄夷之戰端,不可驟開。眼下之勢,無如忍辱負重,羈糜周旋;待粵匪平定,即刻蕩掃諸夷。肅卿慧眼視勢,目光如炬,着著理藩院尚書;奕忻,勿再於上書房讀書,即日補授鑲紅旗蒙古都統。”

肅順復又擢升,信心倍增,再陳曾國藩之識量、胡林翼之才略。

咸豐帝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錐裹於囊,當脫穎而出!朕度輕重緩急,然必察言觀色。”

湖南湘鄉。曾國藩丁憂期滿。

曾國藩不願無名從軍,疏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微臣在京十四年,在軍五年,堂上四人,先後見背。生前未伸一日之養,沒後又不克守三年之制,寸心愧負,實爲難安。今日局勢,非位任巡撫,有察吏之權者,決不能以治軍。縱能治軍,決不能兼及籌餉。臣處客寄虛懸之位,又無圓通濟變之才,恐終不免貽誤大局。贛地軍事,漸有起色,少臣一人,不見其損。仍籲懇天恩在籍終制。

咸豐帝恨曾肆意,遂諭:曾國藩以督兵大員,正當江西吃緊之際,原不應遽請息肩。惟據一再陳請,情詞懇切。朕素知該侍郎並非畏難苟安之人,着照所請,準其先開兵部侍郎缺,暫行在籍守制。江西如有緩急,即行前赴軍營,以資督率。此外各路軍營,設有需才之處,經朕特旨派出,該侍郎不得再行瀆請,致辜委任。湖北按察使李孟羣,素來用兵,水陸兼及,尚合機宜,新於鄂皖之交,雖遇挫折,然亦有小成,着安徽布政使。多隆阿,扼逆功卓,以副都統記名。鮑超,屢立戰功,擢升湖南綏境鎮總兵。都興阿、李續賓、李續宜等,着部優敘。王鑫,屢摧大敵,朕之巴圖魯。

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
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