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軍

新軍 伴君 青豆

作者有話要說:差不多是兩更的量了吧?嘿嘿,流水賬一樣的記述,就不分兩章了,直接一塊兒發過來。

下章預告:小豬的心情活動,厚厚,終於有了明確交待。

自從在南軍與李氏兄弟照過面,韓嫣便常往南軍跑。李廣、程不識樂見其成。朝上本沒有他這閒人什麼事情,就是竇嬰這個比較欣賞他的人,也希望少年人磨磨xing子,老實呆着先混點資歷再發言,儘管韓嫣已經非常老實了。家裡韓則巴不得這個弟弟離皇帝遠點再遠點,只要有一件事情能把弟弟從那個誰那邊拉出來,他都舉雙手贊成,哪怕韓嫣說今天可以不陪皇帝玩兒了,不過條件要到街上強搶良家婦女,他都樂意幫忙組織跟班打手。所以,倒沒有什麼人反對韓嫣去南軍打架鬥毆什麼的。

劉徹登基之後,日常的功課是早就停了的,他不耐煩聽衛綰囉嗦,也就不再提起學習的事情。景帝臨死前爲劉徹行了冠禮,這成年人的事情,他可以自己做主了,竇太后、王太后也不在這上頭上管他,劉徹便解放了。朝上事也不多,劉徹很閒。閒下來他就要找事,看韓嫣跟南軍互毆是他最新的樂趣。

不過看多了,也就覺得無趣了。韓嫣跟別人接觸得多了,跟劉徹接觸得便要少。更要命的是,他們打就打吧,打着打着關係就密切了不少,密切着密切着就有些勾肩搭背了,韓嫣原是極不喜歡與人有肢體接觸的,到了這會兒居然不那麼討厭與人拉近距離,還笑得很開心!比跟劉徹在一起的時候還要開心!那種沒有負擔的笑!死李當戶居然也跟着傻笑,還要拉着韓嫣一起喝酒!劉徹開始還喜歡看韓嫣滿場活躍的樣子,後來就越來越不是滋味了,劉徹可不是看男友在球場打籃球然後舞着綵帶加油的小女生——光看着就很高興了,一來二去,他就開始琢磨着要想個辦法把韓嫣從南軍里拉出來了。

宮中藏書,這些年來韓嫣已經讀了很大一部分了,很難再找出能讓他很感興趣的書來。國喪期間娛樂活動本來就少,又沒有發現韓嫣有什麼特殊的愛好,劉徹一時之間有些撓頭。硬押着韓嫣陪自己讀書,結果,效果讓劉徹更惱火。韓嫣居然有些心不在焉,偶爾還會向南軍營地那兒望一眼。人一旦習慣了一件事情,突然改變過來,總會有些不太適應的地方,即便努力糾正,短期內還是會有痕跡,難免會讓細心人看出一些來,何況一個無聊得瞪大眼睛的劉徹?要訓吧,韓嫣把腦袋一低,乖乖聽着,看着那線條柔和的頸子,劉徹就沒了脾氣,硬話不捨得說一句。水能滅火,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想來想去,劉徹發了狠。不是喜歡武事嗎?咱們選人自己練!我跟你!別跟着別人瞎攙和了。於是,開始選騎兵。訓練的地點放在上林,本是皇家狩獵園林,地方夠大,還有一座建章宮可以休息時用。要是訓練累了,遊玩一下也是可以的。訓練騎兵是國事,劉徹也能借口視察訓練部隊,趁機溜過去放鬆一下。天知道自從景帝病情惡化以來,劉徹已經多久沒有過去玩了。

聽到劉徹的決定時,韓嫣有些呆愣:建章營或者說羽林軍,韓嫣以前對它研究得並不深,耳聞而已,它的雛形據說是在武帝初朝就有了沒錯,可普遍的說法是,那是漢武帝爲了鍛鍊大將軍衛青專門選設的,跟韓嫣這個倖臣是一點兒關係也沒有見於史籍的。而且,建章營騎這個名字出現的時候也是很晚的。如今,這算不算是蝴蝶的翅膀?

韓嫣本也有意攛掇一下劉徹,練一下騎兵什麼的,自己也能進去混點經驗資歷什麼的。說不定最後還能找機會上戰場,離皇帝遠點兒。沒想到,如今自己這心思淡了,劉徹倒先提了出來了。

劉徹見韓嫣不回話,惱了:“怎麼?自己打造一支騎兵都比不上跑南軍更吸引你?你跑南軍跑得這麼勤快,是想幹什麼呀?”

有些yin陽怪氣的語調,是劉徹在發酸了。聽到韓嫣耳朵裡,又變成了另一種意思。

韓嫣脊骨發涼,南軍是禁軍,這別再是疑心我想造反吧?我只是朝堂新丁,能做什麼呀?忙回道:“臣只是在想這還沒改元,就弄出這樣的動靜來,是不是——?”

“這有什麼?又不多選人,有個一、兩千的,先練着,咱們先前想了那麼多的法子,總要試一下才行。你不想看看按咱們想法練出的兵到底是個什麼樣子麼?”

韓嫣確實心動了,仍然遲疑,涉及軍隊,事情就不是開以隨便評論的了:“這——能行麼?”

“怎麼不行?這就着手選吧。朝臣們交給我,你想想章程就行了。”

韓嫣只得應下了。

————————————————————————————————

劉徹用的名義是守衛宮室,長樂、未央各有衛尉領軍,防務算得上是非常到位,可皇家園林上林的防務卻比這兩宮差得太遠,而狩獵活動卻是事故高發的時段,很需要加強警備力量,不早些準備,到明年開春的時候要有類似活動出了問題誰負責?就是有人敢負責,把全家腦袋砍了那也負責不了。事關皇家安全,朝臣怎敢隨便反駁?加上選的人數又不多,就隨皇帝高興了。私底下也有人嘀咕,這皇帝年少,現在又不能做旁的解悶,就隨他折騰一下吧,年輕人,別太過火就行。總比讓他無聊了想折騰朝臣好吧?大家都一把老骨頭了,可經不起摔打。

竇太后在長樂宮聽了這消息,略一尋思,也好,有個事情做做,省得胡思亂想。文帝、景帝年輕的時候,也沒少幹類似的事情,後來,還不是都老老實實地呆着了?

王太后覺得兒子手頭的力量是越多越好,自己這個母后也就更安全了,主事的韓嫣不管怎麼說還是跟皇帝一夥的,也就放心了。

最後的結果是,劉徹的提議居然就這麼被通過了。大跌眼鏡!誰說劉徹新政處處受阻的?!

然後,韓嫣很頭疼。不做不知道,一做很想跳!跳腳的跳!跳槽的跳!看着容易做起來難。劉徹把事情壓到韓嫣頭上,韓嫣也很想拿出真本事把事情辦好來證明一下自己的能力。哪知道事情辦起來就非常鬱悶了,鬱悶得想撞牆、想甩手不幹了。

一想到甩手不幹吧,又覺得很沒面子,一直吆喝着要訓練騎兵,結果任務下來了,自己卻跑了,豈不是很孬種?死要面子的結果就是活受罪唄,硬着頭皮開始列章程。

首先,不是兵源的問題,而是預算的問題,建的是騎兵,騎兵要馬,一人還需要不止一匹的馬,配上馬具,馬上使用的武器。騎兵的伙食,不但包括人吃的,還包括馬吃的。這些算下來要多少錢?士兵的餉呢?營地的建設問題呢?要有房子吧?讓人來當兵,總不能露天住宿吧?還要有帳篷吧?到了草原上誰給你蓋好了房子等你去住?得先練習搭帳篷。訓練器械呢?服裝呢?漢軍的服裝韓嫣看不上,打算把後世軍人的軍裝改得稍稍符合漢代審美觀給搬過來,樣式與現有軍裝不一樣,自然是要做新的。這新軍裝從哪裡來?等等等等……

其次,纔是兵源的問題。是從原有的軍隊裡抽調還是從民間徵選?用什麼樣的標準?韓嫣自己有自己的標準,但是這個標準在劉徹那裡、將軍們那裡能不能通過?這樣的標準會不會顯得太高?無論用哪一種方法,按照韓嫣的要求,都要大範圍的徵選才能保證選出足夠數量的合格士兵。這樣的擾攘,大家能接受麼?

第三,訓練問題。要怎麼訓?完全用漢代的方法,韓嫣不認爲可行。韓嫣自己閉門造車加上從程、李等人那裡討教來的知識,很是寫了不少練兵方法,自己卻從來沒有實踐過。在軍營裡的經歷,除了借用人家的場地鍛鍊身體和前幾日切磋,就是前世統共半個月的軍訓了。後世的經驗搬到漢代,能行得通麼?

第四,軍隊的構架。要怎麼建構軍隊,不光是制度還有軍隊的精神。低級軍官的任命、選拔要用什麼樣的標準?這支騎兵,它的風格將會是怎樣的?它要以什麼精神來作爲支撐?……這都是在建軍伊始所要考慮的。

第五,紀律問題。韓嫣特別希望能夠建成一支類似後世正規職業軍隊的隊伍,可這樣的想法,如此嚴格的紀律規定,在漢代能不能爲人所接受?程不識那樣在韓嫣眼裡並不是很嚴格的紀律規定,在漢代已經讓士兵哀叫連連以爲痛苦了。韓嫣的規定一公佈,會不會被人扔雞蛋?要是有人覺得雞蛋太貴,扔石塊可就慘了。

第六,韓嫣還想給這支隊伍配支醫療隊,至少要教一些急教知道給士兵。想讓他們都認得一些字。這些,在大家看來是不是會有別的想法?

……

……

……

真的,真的,很頭疼,卻只能一件一件的去做。光頭疼,事情是不會少去半件的。好在韓嫣管過家,知道什麼事情都不能一把亂草的亂抓,少不得一件一件做下去,做了,事情自然就會變少,做了,就會慢慢找到訣竅,做了,也就慢慢有了條理。

一條一條的先寫出來,一地的竹簡,看得人很火大,分外思念紙張了,可惜自家試製的紙張還是達不到韓嫣的要求,在他眼裡那隻能當手紙用。

爲了讓計劃儘可能完善,還跑到南軍去搞了調研,順帶請教一下有帶兵經驗的老將軍。回來就加班加點寫報告。

建軍的章程寫好了,列明瞭各項指標、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及對策,韓嫣呈給了劉徹。

出乎意料的是,劉徹對這份計劃持贊成態度。

“這騎兵原就比步兵花錢多,練騎兵,知會丞相一聲,再讓大農撥錢就是了。實在缺了,拿內庫填上。告訴嘰嘰歪歪的人——練兵的錢,朕捨得花!”

“兵麼——選也行,重徵也行,不過,你要親自挑,嗯,咱倆一塊兒親自挑。挑最好的。你不是說過什麼職業軍人麼?就要那樣的。”

在韓嫣列出人員戰損原因的具體數字之後,劉徹對於配合更多的專業醫護人員也首肯了。一場大仗打下來,真正死在戰場上的,和戰後因傷殘疾、死亡的人數一比較,絕對會讓大家嚇一跳的。死在戰場上的還沒有戰後兩、三個月死的人多!還有的人,則是重傷致殘失去了戰鬥力。

如果這些人得到及時救治,就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減員,他們有戰爭經驗,活下來就是真正的老兵,出幾個將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還能節省重新徵召青壯入伍,給農業生產留下勞動力,也省了重新訓練新兵的時間。一翻手,這救了一個人等於給國家添了三個人。一個士兵不用損失了他光是錢的事兒還有戰鬥力的考量在裡面,一個原本是給國家納稅的青壯可以繼續種田不用不事生產了,再一個是供養前面那個青壯的人,也不用供養了,國家拿他的租稅充實國庫就行了。

看着韓嫣拿着竹籌比劃出來的效果,劉徹更加決定要大力發展戰場救護工作了。這樣划算的買賣不做,真是笨蛋了。被韓嫣拿“打仗打的就是後勤”、“戰爭的目的是爲了讓自己過得更好而不是爲了賠錢”等等念得耳朵長繭的劉徹,對於充實自己的國庫、內庫還是非常有興趣的。

被請教的李廣、程不識卻對韓嫣有些刮目相看了,許多地方是後世千年積累的知識,被韓嫣拿了出來,更讓這些懂門道的人驚奇。光醫護一項,只有久經戰陣的人,才能明白這其中的好處。將軍知兵,當然知道用熟了的老兵和菜鳥新兵之間的戰鬥力的差別。

得到了老將的首肯,劉徹心裡輕飄飄的:這是我選的人吶?

然後,兩人開始挑兵、挑馬、挑營地、挑器材、挑訓練方案、挑新軍制度、挑、挑、挑,忙了個人仰馬翻。別說跟李當戶他們鬥毆、喝酒了,就連回家的時間都沒有,建章宮因爲地理位置的關係,經劉徹提議,就成了韓嫣的臨時住處。

士兵,要選身體素質好的、最好是有騎馬的底子的,沒有疾病是最低的要求,年齡在十五到三十之間的,識字的最好。然後,還搞了一道政審工作,漢代的戶籍制度做得還是可以看的。查這些人的底細,不光是爲了防匈奴,還有藩王、竇太后、王太后等等等等。讓自己的軍隊裡混進別人的奸細,實在是件卸了盔甲再把後背送到別人眼前的矬事。

劉徹的意見是:既然是從頭開始,不如從良家子裡選,就不從軍隊裡挑了,這樣上手就是自己的人。他的意見大如天,他的氣魄也不小。韓嫣正有此意。徵兵工作就從北方人口裡先選,靠北,民風彪悍、習騎射的也多、身體素質也好。打起仗來,戰爭的重心在北方,用北方人,免去了水土不服帶來的困擾。

營房按照韓嫣的要求,要建得乾淨、衛生,一邊徵兵,一邊調撥物資。其中的軍裝,韓嫣先讓人做出了樣品,命士兵試穿了,程、李、竇嬰等人都被請來提意見。這就是後世軍裝的漢代版,剪裁合體,看着很精神,引進了帶扣皮帶,不再用繞身N圈的布條當腰帶,還省了不少布料。鞋子分爲合腳的左右只,與軍服一樣規定了幾個固定的尺碼,可以統一定做。徵兵的時候挑出來的都是身高比較整齊的,衣物之類的用品,自然比較好做。引進了綁腿、揹包、急救包、單架等物品。廚房衛生是韓嫣頂在意的,傳說中的霍少,是喝了帶疫病的水還是吃了瘟羊死的?水要煮沸了才能喝,東西要熟了才能吃。定期打理個人衛生……

“孃的,比娘們兒還仔細!”李當戶暴粗口了。人手不夠,他被拎過來當教官,主講射箭。這新兵是天子親自過問的,能過來當個教官兼軍官,前途是不用說的。李當戶自信滿滿深覺前途一片光明,誰知到了營地一看,情況滿不是那麼一回事——本來以爲是當教官,也確實是當教官,只是在當教官之前,先要做保姆的工作,這讓李當戶非常憤怒。

不光李當戶暴粗口,選來的士兵也很想暴粗口,無奈待遇太好,上司來頭太大,只好硬扛。私底下不守規矩的當然不少,大動作沒有,小動作不斷。罰,是揚湯止沸,想要根治,就要讓大家從思想上轉變過來。

於是,獎罰結合,做得好的給獎勵、升職、提拔,做得差的扣餉、營地裡跑圈兒做俯臥撐。韓嫣手上的功夫很過硬,李當戶雖然不喜歡韓嫣的領兵作風,卻不會拆他的臺,也幫襯着。劉徹時不時的視察,呃,他是有空就跑過來看,程、李也會過來觀摩一下。一來二去,也就鎮住了場面。

至於習字,被韓嫣拿來當成福利:“在咱們這兒習了字,回去可以教給兄囧囧侄,至少會寫自己的名字,不至於被人賣了還給人數錢。讀書認字的人,總歸更有出息些。”直說這樣是爲了提高大家的文化水平如何如何,顯然會被一羣士兵鄙視,換了個說法,把這事當成彩頭,“學了寫字還能回去教給別人,你們這是佔便宜了”。何況,識字的人確實能得到一些尊敬。於是,大家上當了……抱着沙盤拼命畫,韓嫣偷着樂。

一邊樂,一邊得了便宜還賣乖:“想當初,我可是連沙盤都沒有啊,只能用筆蘸水來寫字……”其實吧,他小時候不用沙盤是因爲年紀小又是大戶人家,怕弄得一身沙土,很掉身份。而且,用沙盤,那是硬筆書法,用水,纔是後來沾墨寫字會用到的軟筆書法,都是練習,不如揀那爲以後打基礎的東西練。這就是韓嫣認識的一個誤區了,誰說“與上學書相愛”就是指韓嫣字寫得好了?人家那是一起學習識字時就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好不好?可憐韓嫣一直以爲自己得先把字寫好才行,拼命練習,直到後來纔回過味兒來,已經是好久以後的事情了,那時候善書的名聲已經傳開了,有心停止練習吧,又怕水平倒退然後被人笑話,只能堅持下來了。到最後,都成習慣了,也就不再追究當初自己怎麼會這麼呆了。

精神風貌的教育也是少不了的,保家衛國與光耀門楣相結合的洗腦式宣傳很成功,民風本就淳樸,軍隊也是個淳樸的地方,加之“謊言重複一千遍也會變成真理”的實際應用。一個月,這支隊伍的面貌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拿出去,也很像支“威武之師”了。

新軍初成,韓嫣請劉徹來檢閱。劉徹檢閱時步伐齊整的正步、齊步走,是韓嫣搬了國慶大閱兵的方陣式場景策劃,非常成功、非常到位,大家平常來看時都是分開練習的,如今合到一起,效果雖然比不上國慶大閱兵,卻也很有樣子。加上齊聲高喊的口號,氣勢十足。漢代也會有些檢閱之類的活動,只是沒有這樣整齊好看,效果也沒有這次這樣好。劉徹喜不自勝,努力想表現嚴肅嘴角還是止不住的往上翹。老將們也看傻了眼,齊齊側目看向韓嫣。韓嫣耳根都發紅了還在努力站得筆挺裝正經,然後冷不防被李當戶一巴掌拍到肩膀上。

得了表揚的士兵,早忘了當初站軍姿時的牢騷滿腹,得意得不得了。當初,要不是韓嫣領頭跟他們一起站,一刻不少,後面李當戶拎着鞭子虎視眈眈,少不得一大堆偷懶的人。

韓嫣其實是不滿意的,最初很是親自上陣打了幾架,拔了幾個刺兒頭,才讓大家懶懶地按着他的要求訓練的。這一個月的操練,只是初具一點兒軍人風範罷了,還遠遠達不到他的要求。

一般部隊軍訓還要三個月呢,這才哪兒跟哪兒啊?站軍姿、走正步,只是第一步,目的是練出軍隊的氛圍,練出軍人的氣質,不光是面子工程、看起來齊整。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千人同行,舉手一樣齊,擡腿一樣高,整肅出軍隊的紀律來、一看就有一種奮發向上鬥志昂揚的激情,配上整齊的口號,就更好了。有了基本精神,剩下的訓練,做起來就要順利多了。

檢閱過後,劉徹很滿意、很興奮。他本是拿這些兵來試驗的,順便看看韓嫣有幾分真本事,也把韓嫣從南軍拉過來。其實對結果抱的希望並不大。這回真是意外之喜,光看着整齊的軍容他就高興,樂得嘴巴都合不攏了。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領過兵的看這支隊伍,跟別人不一樣,雖說是新軍,光看精氣神,就覺得很有前途。程不識挺喜歡這種風格,對劉徹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王孫領兵之術自成一體,實是勝臣一籌。上林騎軍,假以時日,必成精兵。”

李廣的風格與程、韓不同,看了這些新兵,卻也很是誇了一通。雖然自己風格已經形成,不過,適當借鑑一些東西還是可以的。

聽了兩位的誇獎,劉徹大喜,好在他還記得與韓嫣的約定,現在不許拿出來顯擺。真要是訓好了,當成一支奇兵也好,或者,改元大典上再拿出來顯擺也罷,總之,現在不許漏密。

衆人得了囑咐,自是不會去說。士兵也得了死命令,劉徹親口下達,效果自是非同一般。

散了之後,劉徹便圍着韓嫣打轉轉。嘿嘿地傻笑,伸出手,離韓嫣半尺,又縮了回去。再伸。要說話,剛開口,憋住了。過了一會兒,再張嘴。如此反覆,令韓嫣毛骨悚然,很想逃回家關門放狗。

終於。

“阿嫣,你再徵兵吧,阿嫣,咱們再召個兩千人怎麼樣?阿嫣……”

“已經一千五開外了,再徵,人就太多了。再說了,現在的軍費,還有一些是從內庫補貼的呢,再多,就是你,也吃不消的。”現在已經累得像條狗了,怎麼說,也得這一批人上了套路能從中間挑幾個幫手再想下一批吧?

“要是再多些人就好了

”無限回聲中。

“先把這批人給訓出來好不好?這纔多久?他們還沒學會射箭呢,至少,得當戶說他們合格了才行。還有格鬥、騎術。不是把人扔到馬上,這人就會變成騎兵的。那只是騎馬的人,頂多算是騎馬的步兵。”

擺事實講道理。

劉徹終於答應先不擴軍,再訓練一段時間,看出了成果再說。

韓嫣還有愁事。接觸了軍隊,也在軍隊裡開了個不錯的頭,同時,也發現了更大的問題。

比如,那個軍校的想法。中國傳統社會,講究一個父傳子、子傳孫,有經驗的將軍,有什麼看家本領,一般比較樂意傳給自己的子孫。人家還指望這點本領在自己家裡傳下去,然後來個“三千里外覓封侯”呢。都說了出去,教給了別人,大家都會了,那自己的子孫,要拿什麼出人頭地啊?有這樣當人父親、祖父、祖宗的麼?就是子孫無能,也想找個合意的女婿、孫女婿傳一傳,實在不行,還能挑個得意囧囧傳衣鉢。這是比較私心一點的說法。

更合理的憂患是,這都是富貴的知識財富,教給資質不好的人吧,那是浪費時間,沒的糟蹋了好東西。總要精挑細選個合意的人,慢慢的教吧?哪怕是皇帝挑的人,咱們也不太相信那素質啊?

還有,你皇帝要咱們把這點子領兵的本事都教給了別人,是不是懷疑咱們了?

於皇帝有利,便於將軍有不利,這反彈……韓嫣還不想當晁錯。

參謀制度倒是不錯,可問題在於,現在老將已經幾乎沒有了,有的都是李廣這樣四十左右的將軍,在民間,是孫子都能走路的人了,可在軍界、政界,卻是壯年,誰會拋下軍功不要,窩在屋裡“參謀”呢?正經謀正都做什麼去了?

還有,上林的騎兵建的不錯,卻也是拿錢堆出來的,全國部隊都按這個標準,要花多少錢?如果一開始建軍就是按這樣建的,一年一年挨下來也還行,現在,要把全軍翻個個兒,拆了舊的建新的,這花費,比建新軍還多!

正在整軍的時候,有敵來犯怎麼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