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師

延師

與祖父大人的對話之後,祖父大人和父親大人突然對韓嫣重視了起來,供奉上更上了一個層次,父親大人甚至每天都會過來指導一下韓嫣的功課,這算是不給他們添麻煩得到的報酬麼?那爵位本就不是自己的,根本沒有奪取的必要,他們實在不用這樣。

景帝前元四年春三月,在韓嫣過完三週歲(四虛歲)生日後,在未來老闆劉彘被封爲膠東王的時候,侯府的BOSS父子檔決定提前爲韓嫣延師,正式開蒙——嚇了他一跳。

真的是太早了些,長兄大人正式延師開蒙是在五歲(虛歲),也就是後世幼兒園小班的年齡。可韓嫣現在也就是託兒所的年紀,也得到了這樣的待遇,是不是要大呼幸運?

物反常即爲妖,這個道理韓嫣還是知道的,所以,就算表現得聰明些,也只是在功課、禮儀上,並沒有發表過什麼驚人言論,給自己找苦頭吃。就是功課方面,縱使有前世的知識打底,縱使韓嫣的腦子很好用,幾乎可以過目不忘,好用到讓他以爲老天開了金手指,可小篆和《詩經》與前世差了兩千年以上的文化距離,讓韓嫣的學習進度沒有快到匪夷所思的進度,雖然仍舊很可觀就是了,韓嫣想《老子》、《論語》對他來說恐怕都比《詩經》要簡單。

可就是這些,也不是提早了兩年開蒙的理由。之前他們還擔心自己聰明得過了頭會對長兄大人不利,現在彎子也轉得太生硬了些。一定有什麼問題。要知道嫡母大人居然沒有反對!太奇怪了。

也曾問過大人們:“嫣年紀尚幼,於今拜師,好像不太對,會不會揠苗助長?”

“你能知道揠苗助長就是已經懂了不少了,可以開始學習了。有什麼不對呢?嫣兒不喜歡讀書麼?”父親大人如是回答。

“兒是喜歡讀書,可兄長延師是在五歲的,不是麼?”

“呵呵,嫣兒早慧,早些進學也是應該的。當勤勉用功光大門楣啊。”父親大人爲什麼你的神色不像是那麼高興?

光大門楣,對嫡子講更合適一些吧?

嫡子啊……難道長兄大人……咬咬嘴脣,好像沒有長兄大人的什麼記載,弓高侯也不見於後代的記述,就好像祖父大人只有韓嫣、韓說兩個孫子似的,就這兩個孫子還都給劉武帝給吃幹抹淨了。韓說封侯還好一點,韓嫣是直接不名譽地掛掉了。貌似長兄大人真的可能沒後代……這就難怪大人們着急了,絕嗣,這個問題真的很嚴重。而現在據說會是自己弟弟的韓說連個影子都沒有,韓嫣開始相信他們是要把自己當繼承人培養而不是當家賊提防,也不是把自己捧得高高的,當長兄大人的靶子磨礪他、代他擋災擋難。

―――――――――――――――――――――――――――――――————————

晨起,穿上準備好的禮服,隨父親去拜師。這位老師名頭不太大——教個兩歲的孩子,想要當時名師垂青,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那位名師是你家親戚,哪個大學教授沒事去教個託兒所呢?你家是侯府也不行啊,文人還是有風骨的,不是皇家,很難做到如此浪費教育資源的。就這位名頭不大的老師,還是在考較過韓嫣真的識了千把字才答應的——可來頭不小,他是申公的弟子。

申公的主打課程是《詩》,學生數百,其中多有高官。這位周公就是申公的學生之一,咳,他姓周,尊稱公,跟周武王的弟弟那個姓姬名旦的周公不是一個人。學問也還過得去,至少教三、四歲寶寶讀《詩經》還是可以的。況且,他老人家也不是光會教《詩經》。

按着規定的步驟,先要奉上拜師的禮物、交學費——一般稱作“束脩”交的是乾肉,靈魂的工程師也得吃飯吶,當然侯府的學費更貴重些多了些帛之類的東西。然後纔是行禮,最後周公點頭,韓嫣就算是他的弟子了。

從此以後,韓嫣就歸他管了,至少韓嫣的《詩經》是歸他管了。

每天早起,請安完畢,自己溫習功課,朝食過後跟周公學《詩》。一般學到午時,他便要回他的住所去,接着教其他的學生。周公除韓嫣之外還有幾個學生,都在五、六歲的樣子,多是長安小官家的孩子,年紀比韓嫣大不少,跟韓嫣玩不到一起,侯府交的學費又高,所以周公安排韓嫣單獨授課——他來侯府授課。下午的時間是自己的,還是按照以前的作息來,只是父親大人常常在下午過來督促一下功課。沒有事情打擾的時候,基本上一天一天就這麼過,了無新意。

―――――――――――――――――――――――――――――――————————

雖然之前母親已經講過不少,到周公這裡,他還是從頭再給韓嫣講一遍。第一篇就是鼎鼎有名的《關雎》。

話說,專業的和業餘的就是不一樣。同樣一篇《關雎》母親大人的講解裡那是追求美好的姑娘,最多引申爲追求美好的生活。可週公先生就能說出:“此象后妃之德也。”、“求賢”之類的意思來。要韓嫣來說,母親的業餘說法更符合這詩的原本意境,但是,兩人的解釋都不適合講給孩子聽,即使韓嫣不是三歲而是五歲也一樣。

結論:漢代的啓蒙課本有問題。

因爲成人的靈魂、挺好的記憶力加上之前學過,韓嫣的進度挺快的,令周公很滿意,基本上之前讀過篇章一天能講個五六篇——記解釋比記原文還更容易些,沒讀過的,一天一章,講新課的時候再複習一下,記得也挺熟。在測試過韓嫣的學習能力後,周公就定下了這個進度,照這個進度,不用一年,就能把詩經學完了。

韓嫣很滿意,整天抱着跟人生不搭邊的啓蒙課本,他懷疑再讀下去自己原本不太高的智商會倒退成負值。周公也很滿意,韓嫣學得好,他從侯府得的謝禮也就高。

周公決定在原定講《詩》的課程之外,額外給韓嫣講《爾雅》。原本與他講好了,只用講《詩》的,一本《詩經》300多篇,對個孩子而言,講個三、五年,都算學得快的了,侯府給的待遇不低,加上其他學生,至少夠他寬裕地過上好幾年的了。周公不知是幸運還是倒黴地遇上現在這個韓嫣,學得快,照這麼下去,學個一年他就沒得講了,一邊高興有個聰明學生,一邊擔心自己的未來,真是痛並快樂着。也因爲這樣,韓嫣懷疑他講《爾雅》是爲了在侯府西席的位置上多呆兩年。

現在,韓嫣看着《爾雅》,再也維持不住面癱相了,嘴角開始抽搐。比起《詩經》這纔是像正經的啓蒙課本吧?爲什麼父親大人還要自己先學《詩經》?其實,《爾雅》更像是本詞典、百科全書,韓嫣對它的興趣比對《詩經》要深厚得多。

糾正一下:是漢代對啓蒙課本的選擇有問題。至少現代幼兒園不會選情詩來講。

周公在講課的時候,還會順帶提一些《論語》、《孟子》、《禮記》等儒家經典裡的句子,以便對《詩經》作註解。有趣的是,在韓嫣的知識範圍內,從沒發現他引用《老子》的話。

即使周公努力延長授課時間,也擺脫不了他在侯府上崗一年便要下崗的命運。

———————————————————————————————————————

學習知識的日子過得充實也過得飛快,轉眼又是一年過去了,到了景帝前元五年春三月,韓嫣四周歲了。弓高侯府接到了景帝的詔命,令在京諸侯、五百石以上官員家有適齡子者一個月後送入宮中,爲膠東王彘遴選伴讀。弓高侯頹當嫡孫則、庶孫韓嫣,正在待選之列。

韓嫣覺得祖父大人和父親大人不太願意讓韓嫣和兄長大人入選,韓家已經是侯爵了,只要不犯大錯,可保世代富貴,根本不用上趕着去跟皇家走得太近。兄長大人會襲爵,而韓嫣,想求上進,也不是靠去做個母親只是美人的藩王的伴讀能得來的。

其實,分析過家人對自己的態度後,韓嫣也在考慮不做伴讀的可能性。努力扮演好聰明、孝順的形象,以孝廉之名被舉爲官也是可以的。如果認真習武,縱使不從軍、不封侯,整理一下有關匈奴的資料交上去,也能在武帝朝混個不大不小的官、舒舒服服過一輩子的。選不上,也不算太虧的,即使知道那位以後會成爲這個帝國的主人。

只是,皇命不可違,侯府裡的老老小小四名男性還是整裝進宮了。

歷史的帷幕在韓嫣的面前掀開了一角。

作者有話要說:被收藏了,有評論了,太高興了~更一章……

————————————————————————————————————————————

儘管修文了,還是保留下當時興奮到抽風的心情= =!

插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