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 南亞

作爲大唐在亞洲最西側的海外領,東輝海外領的發展程度相對在幾個亞洲海外領中算是比較低的了。實際上除了掛逼一樣的中華聯合特區這樣的存在以外,大唐所有海外領中經濟實力最強的應該算是固威海外領。由庫頁島和北海道島,外加千島羣島組成的這個羣島海外領,由於在京師之變後,直接向此遷移了數十萬的滿族移民,在其後又有一定的日裔、德意志移民,乃至漢人移民的遷入,使得現在的固威海外領在籍人口已突破百萬。

滿族在入主中原之後漢化程度高,從落後的蠻荒狀態進入到了農耕文明狀態,滿人中很多都是具有文化和不錯能力的,雖然他們的人身控制仍舊嚴格,不過已經經過了多年,很多人已經安於在南固威島這個氣候和水土尚算不錯的地方生活了。唐人嚴謹的生活模式,更加快節奏的工作,已經慢慢同化了他們。雖說仍舊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大唐心存怨懟,但是他們也無力進行反抗。至今在固威海外領還沒有滿人組成的安全部隊,防衛工作由大唐正規軍乃至外籍兵團擔任。

這裡開墾出了大片的良田,同時還是大唐在亞太地區最大的石油化工生產基地,擁有一定的鋼鐵和造船等現代工業,假設固威海外領是個國家,將其放在歐洲去,絕對是正品的列強體格。

其餘海外領都沒有具備固威海外領這樣的經濟規模和實力,更多還是像是普通的殖民地,只不過大唐並沒有什麼殘酷的經濟掠奪。巽他海外領算是除固威之外最強的,首先巽他海外領面積廣大,超過一百萬平方公里,西婆羅洲地區擁有一定的簡單工業,加上原本接手荷蘭人的爪哇島也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所以總體來看還算是可以。其餘大部分的海外領基本維持第一產業爲主的生產狀況,由唐人跟當地勢力合作,對生產關係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同時加大對當地特產的開發,不過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相對滯後。更多扮演的仍舊是原料提供地和產品加工地的角色。

比如東輝海外領,相對來說唐人的控制比較弱一些,比不上暹羅、真臘這樣的海外領。同時東輝海外領中民族成分比較複雜,阿薩姆人(泰人)、孟加拉人、若開人、曼尼普爾人等都生活在這一區域中,他們無力抵抗唐人,只有服從唐人,當然實際上幾千年來他們一直都是這麼幹的,每一次被征服只不過是換一個統治者。

唐人來了之後,帶來了新的行政體制,不過受限於人力有限,所以大部分的行政工作還是當地貴族執行的,很多當地貴族根本不會嚴格執行唐人的稅務體制,還是按照老套路來,即便唐人對此知曉,但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索性慢慢培養當地的勢力,比如通過教育培養一批唐化的當地人,慢慢對此進行變革。

本質上東輝海外領中還是比較傳統的農業經濟,除了唐人開設的一些種植園和公司,生產模式也比較老舊。這裡能夠向大唐提供相當數量的黃麻等作物,再就是扮演大唐商品的傾銷地。唐商的進入,直接擊敗了當地的商人和英國人,向當地人提供食鹽、布匹等各種生活必需品。

吉大港是東輝海外領的首府,天然良港,在十六世紀以後獲得了比較大的發展。原本這裡是控制在莫臥兒帝國的孟加拉行省中,唐人的西進最後奪取了這座重要港口,並使這裡成爲了大唐東輝海外領最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

大唐長久以來都秉持自由貿易的精神,所以即便是自己的海外領也都開放其他國家的商船進行貿易活動,當然其他國家的商船必須繳納高額的關稅和各種雜費,這是因爲其他國家沒有向大唐開放自己的港口。近在咫尺的英國人也會來吉大港進行一些貿易,只不過貿易量相對有限。在商品競爭上,歐洲列強包括英國在內都是全面落後給大唐的。無論是他們的紡織品還是其他商品,都難以在價格和質量上與唐貨媲美,更別說本身他們還有歧視性關稅。英國人基本不會往吉大港輸入來自英倫的工業品,而一般都是專賣品,比如波斯的地毯,印度的工藝品之類的東西,這類特產類商品數量比較小,利潤也不算很高。讓英國人不太滿足,不過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東輝海外領被唐人控制,絕大部分日用商品都是來自大唐,這是他們無力改變的現狀。

大唐在印度洋的勢力相對亞太地區要小得多,甚至吉大港雖然成立了水警區,但一直以來只有兩艘虯龍級炮艇,而英國人已經在英屬印度部署了自己由唐人改裝的蒸汽鐵甲護衛艦。這也讓英國人少有的在唐人面前揚眉吐氣了一回。可是英國人是不敢在海上怎麼挑釁唐人的,不久前他們在海上遭遇了大唐海軍的一艘炮艇,原本想要嚇唬嚇唬他們,誰知道這艘炮艇隨即飈出了20節的高速,把他們甩得連影子都看不到了。再加上唐人隨時都可以向這裡派出規模更大的艦隊,而且在東輝和相鄰的緬甸海外領,唐軍有着上萬兵力,是英國人絕對不敢挑戰的。因爲只要他們這麼做了,唐人就有藉口一路打到孟加拉,甚至深入印度的腹地。

英國人對於唐人的恐懼是在不斷刷新着的,七年前唐人一路從暹羅打了上千公里,打到了孟加拉,讓英國人瞠目結舌。這是一種他們無法理解和做到軍事能力,關鍵是唐人不僅能夠突進這麼遠,而且在事後還居然控制住了這些區域,雖然這種控制力並不算強,但是已經足夠將這些地區宣佈爲自己的土地了。

所以英國人在南亞的主要策略,還是限制唐人的發展,與他們保持和平,而另一方面鯨吞蠶食土邦勢力,最終形成次大陸的制霸,以獲得對唐人的競爭優勢。

176 內陸殖民795 武昌050 掩護076 潘振承822 兜售(上)832 哈利法克斯108 跨越大陸的求援575 萊比錫戰役(七)283 “虛張聲勢”069 農祿神581 萊比錫戰役(十三)463 組織363 殖民大洋洲853 大白艦隊852 武器測試324 辦薩載381 財政669 真正圖謀(下)883 大和357 紅顏醉(八)254 主動防禦706 華沙會戰(四):巨大傷亡298 嘉慶178 海軍雄心(下)921 工業狂潮246 京中人心560 國際縱隊的小戰士027 新內閣002 走不了就殖民吧702 兵力準備913 低地戰役(五)285 山海關788 拳亂(十四)699 內鬥644 恐懼與機會430 抵滬445 跳火車(上)524 河網戰術387 吞武裡之戰(三)583 萊比錫戰役(十五)443 阿帕奇青年321 奇峰675 擴大化726 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下)360 紅顏醉(十一)794 雞頭鳳尾512 大革命的開幕208 售法巡洋艦156 統一西婆羅洲506 最終停戰(上)688 殖民新說792 報應不爽946 次大陸戰役(下)557 第一國際大會(中)428 武毅軍出戰374 上海的生意(上)376 上海生意(下)333 陸奧出羽州196 逗你玩256 當唐兵(上)804 廓清437 謝絕484 受降234 擒龍(三)444 乘警294 臣工668 真正圖謀(中)865 電子工業(修正)319 修碼頭089 邊界談判583 萊比錫戰役(十五)513 大革命之大唐應對228 路況759 多國艦隊383 連長705 華沙會戰(三):三面合圍930 決戰日德蘭(五)374 上海的生意(上)332 火力支援艦329 攻打仙台482 墨西哥城之戰(續)821 對天空的嚮往669 真正圖謀(下)945 次大陸戰役(中)247 京中人心(下)636 敲打548逆轉來逆轉去257 當唐軍(下)楔子952 法國戰役151 放風箏362 紅顏醉(十三)740 候選人們(上)677 軍國175 大唐五大建設046 遊街誇功462 西海岸戰區(下)374 上海的生意(上)378 中華特區的一年(中)198 技術出口
176 內陸殖民795 武昌050 掩護076 潘振承822 兜售(上)832 哈利法克斯108 跨越大陸的求援575 萊比錫戰役(七)283 “虛張聲勢”069 農祿神581 萊比錫戰役(十三)463 組織363 殖民大洋洲853 大白艦隊852 武器測試324 辦薩載381 財政669 真正圖謀(下)883 大和357 紅顏醉(八)254 主動防禦706 華沙會戰(四):巨大傷亡298 嘉慶178 海軍雄心(下)921 工業狂潮246 京中人心560 國際縱隊的小戰士027 新內閣002 走不了就殖民吧702 兵力準備913 低地戰役(五)285 山海關788 拳亂(十四)699 內鬥644 恐懼與機會430 抵滬445 跳火車(上)524 河網戰術387 吞武裡之戰(三)583 萊比錫戰役(十五)443 阿帕奇青年321 奇峰675 擴大化726 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下)360 紅顏醉(十一)794 雞頭鳳尾512 大革命的開幕208 售法巡洋艦156 統一西婆羅洲506 最終停戰(上)688 殖民新說792 報應不爽946 次大陸戰役(下)557 第一國際大會(中)428 武毅軍出戰374 上海的生意(上)376 上海生意(下)333 陸奧出羽州196 逗你玩256 當唐兵(上)804 廓清437 謝絕484 受降234 擒龍(三)444 乘警294 臣工668 真正圖謀(中)865 電子工業(修正)319 修碼頭089 邊界談判583 萊比錫戰役(十五)513 大革命之大唐應對228 路況759 多國艦隊383 連長705 華沙會戰(三):三面合圍930 決戰日德蘭(五)374 上海的生意(上)332 火力支援艦329 攻打仙台482 墨西哥城之戰(續)821 對天空的嚮往669 真正圖謀(下)945 次大陸戰役(中)247 京中人心(下)636 敲打548逆轉來逆轉去257 當唐軍(下)楔子952 法國戰役151 放風箏362 紅顏醉(十三)740 候選人們(上)677 軍國175 大唐五大建設046 遊街誇功462 西海岸戰區(下)374 上海的生意(上)378 中華特區的一年(中)198 技術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