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天津條約

這份條約理所當然的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同時這份條約的內容極爲繁雜,條約正款、附錄、備忘錄等總計超過五百頁,一共有二十多個部分。《天津條約》也被世界史學界認爲是大唐共和國半殖民化清帝國之肇始。

條約的第一部分是停戰協議,自條約簽訂日起,唐清兩國處於全面和平狀態,不再進行任何戰爭。而緊接着第二部分,立即就變成了唐清兩國的軍事同盟條約,條約主要內容爲,兩國達成軍事合作關係,任何一國在被第三方攻打的狀態下,條約締結方有義務用各種有必要的方式參與到戰爭中來。同盟條約還規定,唐軍有義務在清國境內展開目的以維護清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其社會穩定的軍事活動,故而唐軍擁有在清國境內駐軍和採取軍事行動的權利,唐軍採取軍事行動和進行駐軍變更時,有義務提前知會清廷。第三,大唐有義務協助清廷進行軍事近代化改革,向清國有償提供軍事武器和其他軍事援助,幫助清軍進行訓練。第四,由大唐國防部出資出力,幫助清軍訓練武衛軍、武毅軍,武衛軍、武毅軍隸屬於清軍戰鬥序列,接受唐清雙重領導,平時接受駐清唐軍司令部指揮。

條約第三部分,自條約簽訂日起,持大唐身份者,可以免籤進入大清境內,從事合法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大唐國民擁有在清國境內居住、經商、投資等權利。大唐取得清國境內領事裁判權,清國司法機關無權審判持大唐身份者,需轉交大唐特區司法機關。

條約第四部分,清廷向大唐共和國免租金租借塘沽、上海、新安三地,成立特區。三特區主權上由大清和大唐共享,治權屬於大唐共和國,租期未定。清廷在三特區不享有駐軍權、司法權、租稅權等,可在特區派駐代表。特區原居民,自動獲得大唐國籍,享有大唐國民待遇。特區關口設清廷海關,負責出特區的對外貿易。

條約第五部分,廣東省暫時由大唐廣東戰區司令部代管,代管期至1781年1月1日終止。代管期間,大唐應向清廷交納1000萬兩白銀作爲代管租費,大唐不必額外向清廷繳納當地財稅。另外代管期間,唐軍廣東戰區需自費協助清軍組建三鎮新軍,代管期結束時,新軍應完全練成並轉交指揮權給清兵部西南軍區。

條約第六部分,唐清兩國全面簽訂協助流民安置善後條款。大唐共和國有義務幫助清國安置其國內失地失業流民,兩國設立流民安置委員會,由唐清兩國官員共管,經費由大唐方面提供和管理。清國地方各級官府,需向流民安置委員會的各項行動無條件提供方便。

條約第七部分,大唐共和國向清國借貸白銀三千萬兩作爲週轉,利率三分,清廷以關稅爲抵押,欠款爲還清期間,關稅收入只能償還大唐,不能作爲他用。第二年度,清國仍有三千萬兩白銀的可選擇借貸權。大唐保證十年內利率不變,同時大唐管理清國海關期間,稅率不得進行私自更改。清國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任何大唐商品進入本國市場,武器、鴉片等管制品單獨列入備忘錄,受進出口限制。

條約第八部分,清廷兵部向大唐共和國北方工業集團採購總價值爲三百萬兩白銀的武器裝備,主要爲sc-2後裝線膛槍、sc1776線膛火炮等,及相關彈藥。

條約第九部分,由大唐國家鐵路總公司投資,開發建設京津鐵路,鐵路百分之百歸大唐國家鐵路公司所有,經營權歸唐鐵,唐鐵每年需向清廷繳納鐵路租稅。由大唐投資,成立長江航運總公司,進行長江航運運營,同唐鐵例,向清廷每年繳納營收比例的租稅。

條約第十部分,大唐向清國無償提供一筆100萬噸糧食援助。

……

這一樁樁一件件,從商貿、軍事、移民、交通等各方面都滲透到了大清這個帝國的裡面。即便是相當多的條款裡面,看上去好像全都是大唐的義務,清國佔便宜很多,但實際上大唐卻通過這些條款實現了自己的各種目的。

所謂的有義務維持清國的領土主權完整,實際上是打了一劑預防針,現在清國的每一寸土地,未來都是大唐的,如果沒有這個盟約的存在,那麼看出清國虛弱的西方列強,誰都想上來咬一口,懷有異心的那些邊疆分裂勢力,也都可能帶來各種麻煩。有了這個盟約,大唐就具備干涉的合法性,避免自己未來丟失哪怕一寸的土地。

而至於看上去像是白送的一百萬公噸的糧食,這個是白送沒有錯,但是考慮到實際狀況,由於珈州農業的不斷開發,農業機械化、新農業技術的採用,使得大唐共和國生產出了自己遠遠無法消費掉的糧食。倉儲甚至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了,因爲存得多,每年大唐農業產量都在翻着番地增長。即便大唐不斷拓展着糧食的海外市場,併成爲了新西班牙殖民地最主要的糧食供應者,可是大量的糧食出產仍舊是個麻煩。由於本土移民不斷增多,農業部也絕不敢進行任何農業減產,所以,大唐糧食出口下一個目標地就是清國市場了。

即便加上了橫跨太平洋的運費,大唐糧價也遠比清國糧價便宜。加上由於清國的動亂,糧食出產面臨很多問題,這一百萬噸糧食可以說是清國的救命糧,能夠避免成千上萬的人餓死。大唐當然不想餓死百姓,他們最好的出路當然是拿着救命糧然後登船出洋移民。

另外一個重大企圖是,通過大批的糧食涌入清國市場,唐人可以擾亂整個清國的糧食出產和交易。由於唐糧的主要代理商實際上是少數官商、皇商,他們自然可以拿着更便宜的糧食大賺特賺,而無力競爭的本土小農則面對破產。破產後他們或者成爲城市手工業者,或者選擇出洋移民。當然他們也可能把憤恨發泄給那些壟斷的官商和官府,繼續積累民間對於清政府的仇恨,一舉多得。

類似的手段不勝枚舉,有些明白地出現在《天津條約》中,能夠推敲出來,有些則是後續施行的。杜鵑計劃的後期核心理念就是,將清廷立在最前面吸引各種火力,不斷地激化社會矛盾和引發社會變革,而大唐暗度陳倉,一面收割利益,一面爲新社會的行成鋪路。這些東西不止是白南一個人的貢獻,國內聰明人很多,大家想到了很多方面。要說韃清也是悲催,被那麼多壞人算計。

白南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他將在年底返回國內述職,同時參加1780年的內閣換屆。新一屆的內閣中也不會有他,他也不會在國內久呆,之後會直接前往上海,擔任首任“大唐共和國中華聯合特區總督”。他這個總督轄地不如婆羅洲,不如固威領,甚至還不如夏威夷王國,不過級別上他遠超普通總督,直接到了副國級。

薛嶽也會返國,不過他這次估計會一步登天,接任國防部長了。廣東代省長的職責會交給胡發奎,胡發奎卸任婆羅洲總督,國內將派文官黃賢接任。

北方戰區將交給朱庭負責,並逐步開始撤軍。雖然國泰和混元教仍需要平定,但是遠總指判定他們基本上不可能鬧出什麼更大的亂子了。武衛軍已經基本獲得了戰鬥力,配合唐軍有關部隊,將在冬季和來年春季先後發動對國泰和混元教的攻勢。屆時大唐顯然對國泰和混元教的戰俘和亂民們進行改造,然後送去移民。

戰事基本終結後,蕩寇團將是第一批迴國的部隊,神武團交卸了長城防線的防務之後,也將返國。猛虎團和昭烈團、驍騎團將繼續駐紮,一部分屯駐塘沽,不過更多會駐紮在京津地區。以後在北方唐軍會維持三千多人的正規軍力,同時維持好武衛軍。

上海特區將駐紮有唐軍龍驤團,以及第四旅一個步兵團,海軍將建立陸戰隊第三團,在此駐紮,同時海軍西太平洋艦隊的總部,也將建在申城。武毅軍也將在江南地區進行組建。

由於廣東是代管狀態,所以需要更多的兵力,暫時還會維持現有的兵力規模,甚至胡發奎還會拿本地兵源擴充婆羅洲軍,不出意外的話,國防部將會將婆羅洲軍改編爲陸軍的第五至第七旅,規模擴大的話可能還有第八旅和第九旅。婆羅洲軍基本上都是廣東客家人,所以他們在廣東駐守,反而比在婆羅洲更加親切。

大唐代管廣東一年後,清政府即使迴歸,對當地的控制力也會急劇下滑,而且唐軍將會駐紮在當地地區,所以從本地獲取兵源也是很保險的。

219 軍事儲備882 部署調整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317 民意洶洶095 風起847 新移民潮941 新年轟炸行動872 伊斯坦布爾危機287 戰山海(上)152 波士頓戰役的影響106 交換824 兜售(下)394 吞武裡之戰(十)875 空襲莫斯科854 地方主義234 擒龍(三)751 世界盃(中)017 遇襲386 吞武裡之戰(二)626 反擊110 美利堅的榜樣436 孟加拉灣中的艦隊309 太平洋鐵路365 婆羅洲戰爭(上)895 改裝483 墨西哥城之戰(補)943 導彈戰601 段九832 哈利法克斯871 俄土再戰946 次大陸戰役(下)710 華沙會戰(八):自得514 黨主席046 遊街誇功219 軍事儲備547干涉337 教育274 帶來文明389 吞武裡之戰(五)221 接近札幌489 馬尼拉灣海戰(中)335 遣唐使(中)345 江南(七)135 擒拿314 英國人的求購543陸軍籌謀598 萃英會(上)890 卸職616 抵賴223 南固威島888 願景134 戰蘭芳267 傷者222 船手衆742 君子道091 重商主義652 土倫戰役(上)733 進展神速025 戰俘532 競選418 世界336 遣唐使(下)032 新的殖民點394 吞武裡之戰(十)736 海地593 蒂****特斯165 費城來客873 逼退戰略192 陰暗面371 妥協的英國人230 黴運連連914 低地戰役(六)601 段九040 訪問團714 華沙會戰(十二):虐殺676 愛爾蘭871 俄土再戰901 橙色革命(上)698 受降與危機264 滾突擊179 小工人陳福仔361 紅顏醉(十二)149 波士頓攻城戰886 核590 文化發展708 華沙會戰(六):戰略903 橙色革命(下)086 增強的海盜626 反擊783 拳亂(九)167 《費城協議》114 揉圓搓扁的命317 民意洶洶676 愛爾蘭500 報應不爽630 修約476 彼端707 華沙會戰(五):焦灼649 土倫之變
219 軍事儲備882 部署調整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317 民意洶洶095 風起847 新移民潮941 新年轟炸行動872 伊斯坦布爾危機287 戰山海(上)152 波士頓戰役的影響106 交換824 兜售(下)394 吞武裡之戰(十)875 空襲莫斯科854 地方主義234 擒龍(三)751 世界盃(中)017 遇襲386 吞武裡之戰(二)626 反擊110 美利堅的榜樣436 孟加拉灣中的艦隊309 太平洋鐵路365 婆羅洲戰爭(上)895 改裝483 墨西哥城之戰(補)943 導彈戰601 段九832 哈利法克斯871 俄土再戰946 次大陸戰役(下)710 華沙會戰(八):自得514 黨主席046 遊街誇功219 軍事儲備547干涉337 教育274 帶來文明389 吞武裡之戰(五)221 接近札幌489 馬尼拉灣海戰(中)335 遣唐使(中)345 江南(七)135 擒拿314 英國人的求購543陸軍籌謀598 萃英會(上)890 卸職616 抵賴223 南固威島888 願景134 戰蘭芳267 傷者222 船手衆742 君子道091 重商主義652 土倫戰役(上)733 進展神速025 戰俘532 競選418 世界336 遣唐使(下)032 新的殖民點394 吞武裡之戰(十)736 海地593 蒂****特斯165 費城來客873 逼退戰略192 陰暗面371 妥協的英國人230 黴運連連914 低地戰役(六)601 段九040 訪問團714 華沙會戰(十二):虐殺676 愛爾蘭871 俄土再戰901 橙色革命(上)698 受降與危機264 滾突擊179 小工人陳福仔361 紅顏醉(十二)149 波士頓攻城戰886 核590 文化發展708 華沙會戰(六):戰略903 橙色革命(下)086 增強的海盜626 反擊783 拳亂(九)167 《費城協議》114 揉圓搓扁的命317 民意洶洶676 愛爾蘭500 報應不爽630 修約476 彼端707 華沙會戰(五):焦灼649 土倫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