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 萊比錫戰役(六)

一向頑強和善戰的普魯士人被嘲笑了,雖然戰役打了沒有多久,普魯士一方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損失,僅僅是駐守馬格德堡的普軍四個步兵團被德軍吃掉,卡爾一世所率的普軍主力並未遭到太大創傷。但是,普魯士人多次嘗試,多次失敗,而且灰頭土臉,被全歐洲的人都看在眼裡了。尤其是處於同一陣線的奧地利人,雖然近年來已經跟普魯士緩和,可看到普魯士吃癟,奧地利人也有些幸災樂禍。

甚至利奧波德二世作爲奧地利皇帝,還專門拍了一封電報給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說既然普軍無法突破易北河防線,那麼就等他們奧軍抵達之後,爲普軍創造過河條件吧。

這樣帶有嘲諷和戲謔的一封電報,直接點燃了情緒化的腓特烈?威廉二世,這位國王直接派特使前往卡爾一世的帳中,告訴他,必須在奧軍抵達萊比錫戰場之前渡河成功,不然這位陸軍元帥就自己看着辦吧,普魯士丟不起這個人。

卡爾一世揹負了巨大的壓力,他並不是喜歡硬拼的人,但是牽扯到普魯士的榮譽問題,他也不能耗時間去找尋最佳的解決辦法了。於是,卡爾一世在易北河長達80多公里的河段上,分三處,進行強渡。

在馬格德堡一帶,由於德軍行動比較倉促,雖然破壞了河上所有的橋樑,但是並沒有來得及破壞對岸一些渡口和船隻,而在薩克森境內,卡爾一世命人挖溝渠,在遠離德軍炮火的地方造船,也卓有成效。

11月1日上午8時,普軍在三個地點同時發起渡河作戰。渡河地點分別是馬德格堡以南的a地點,德紹以北的b地點和托爾高以北的c地點。

事前德軍雖然掌握了一定普軍的動向,但是普軍如此大規模的作戰,也帶給了兵力並不充足的德軍極大的麻煩。

首先是a戰場,由於德軍更多忙於肅清西岸的普軍,而馬格德堡周遭有比較多的易北河支流,卡爾一世在抵達後,盡心收攏了一批大小船隻,雖然數量並不會太多,但已經足夠用於渡河的作戰了。

德軍也知道防備普軍準備渡河工具已經是不可能,所以嚴陣以待,德軍和人民衛隊開始在河岸打造多重的防禦工事,並且設置炮兵陣地,可以使炮兵在遇到敵情之後,迅速進入陣地,並準備發射。

普軍並沒有將所有的渡船集結起來,而是分不同的集羣,也在a戰場不同的位置發起渡河。這樣的好處也十分明顯,將德軍的防禦火力分散,而德軍總會出現火力較爲稀薄的區域,就自然增大了渡河的成功率。

a戰場德軍擁有一百餘門火炮,其中一半以上是105毫米的榴彈炮,威力還是相當可靠的。當普軍發動過河攻勢的時候,德軍炮兵開始向河面上發射大量破片殺傷的榴霰彈,炮彈凌空炸開,大量破片飛濺,即便是普軍士兵伏在船上,也會被打得像篩子一樣。

但普軍在整個渡河戰場上,分散了幾十個百人不等的渡河集羣,而德軍在一開始設置的火炮陣地,爲了追求殺傷和威力,都比較集中,所以儘管德軍的火炮兇猛,但仍舊無法阻攔所有渡河的普軍部隊。

自然德軍對河道的守護不僅僅是自己的炮兵,儘管這條河段德軍僅僅經營了數日,但在河邊他們也打造出了一些工事,不僅德軍士兵,包括有武裝的人民衛隊,都駐防在工事之中。特別是德軍還擁有一定數量的重機槍,當普軍的船隊接近時,重機槍嘶吼地開火,大片火舌打出,別說普軍士兵的身體,就連木船的船殼也能夠擊碎。

普軍也嘗試在船上進行還擊,可是德軍依仗着工事掩體,還有火力壓制,普軍的還擊不會有什麼效果,更多是大片的小船被擊毀,或者就算沒有被完全摧毀,小船上的普軍士兵的數量也不足了。

在德軍兩重的防禦火力之下,普軍傷亡是相當慘重的,新時代武器戰爭條件下,傷亡相比三十年前那場七年戰爭,已經是驟然提高了。瘋狂的大炮和機槍成爲極爲有效的殺戮兵器,將戰場真正的變成一個地獄。

當然,普軍的分散渡河戰術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大約有六分之一的普軍士兵成功地登上了河岸,不過等待他們的仍舊是德軍和人民衛隊兇猛的火力,指揮防禦作戰的德軍軍官受過系統的大唐軍事體系教育,留出了機動的部隊,直接撲上去將登岸的普軍消滅。剛剛登岸的普軍缺乏重武器,而且也沒有有效掩護,立時就被德軍給消滅掉了。

a戰場的戰鬥持續了大約一上午的時間,到午後基本停息,普軍調動數千人發動的猛攻最終被打滅,而且讓卡爾一世更加震驚的是,普軍的傷亡極大,總共有1125人傷亡,比起他所帶領的兩萬多普軍部隊似乎這個數字並不大,但實際上受限於渡河載具,這幾乎是他派出第一批渡河士兵的全部,也就是說絞肉機一樣的易北河防線,幾乎帶走了全部參與渡河作戰的普軍士兵的生命。

a戰場的失敗,也沉重打擊了普軍的作戰鬥志,德軍恐怖的火力震懾住了普軍,普軍也從來沒有想象過與這樣火力程度的敵人作戰。卡爾一世也非常清楚,德軍利用數量優勢的火炮和機槍,構成的火力網,如果普軍沒有足夠的火力去抵消,那麼只能靠人力去填。這場戰鬥中其實已經有二百多普軍登岸成功了,可是由於缺乏火力支持和掩護,輕易地就被德軍給消滅了。現在卡爾一世想要再度發動a戰場的渡河作戰,卻又一次陷入了缺少渡河工具的窘境。德軍毀壞了大部分渡河作戰中的普軍船隻,卡爾一世再次只能望河興嘆。

除了a戰場之外,另外兩個戰場也同樣發生了比較激烈的戰鬥。

400 暹羅立制435 南亞340 江南(二)636 敲打617 威脅與妥協038 擴軍230 黴運連連942 火箭軍410 英荷戰爭923 海外領之助485 三寶顏946 次大陸戰役(下)727 瓜分瑞士829 觀望171 鹿皮貿易775 拳亂(一)780 拳亂(六)203 檀香山234 擒龍(三)142 半殖民地766 練拳940 大轟炸609 青州案(三)369 新兵團228 路況127 關於一夫多妻和生育的歪理293 開條件488 馬尼拉灣海戰(上)810 書店519 清軍備戰459 不可避免537 赤字(上)323 克上062 候鳥計劃496 墨西哥特區736 海地277 直布羅陀416 紅皮書005 營建107 列剋星敦的槍聲094 真正的國力549所求516 家居699 內鬥525 江面水戰012 盛宴888 願景635 法德摩擦478 罪魁128 婚宴956 大毀滅者(下)673 初戰英吉利(中)126 閃電快馬581 萊比錫戰役(十三)720 華沙會戰(十八):空襲649 土倫之變584 新德國495 編列792 報應不爽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019 報復388 吞武裡之戰(四)469 奧夫雷貢573 萊比錫戰役(五)757 英法聯軍427 國之強850 工業帶226 大沽口之戰(中)693 美國商人(下)590 文化發展665 攔截199 新的軍事改革303 滲透嶺南628 事變再演?776 拳亂(二)135 擒拿365 婆羅洲戰爭(上)212 銀貴錢賤492 不妥協白臉說兩句229 喜聞樂見帶路黨911 低地戰役(三)798 滋事538 赤字(中)547干涉389 吞武裡之戰(五)610 青州案(四)708 華沙會戰(六):戰略499 報應不爽(中)130 蘭芳114 揉圓搓扁的命768 傳單498 報應不爽(上)948 遊牧民584 新德國717 華沙會戰(十五):航空兵出動870 巴爾幹之亂(下)744 除盜834 紐芬蘭海戰(上)184 苴洲島
400 暹羅立制435 南亞340 江南(二)636 敲打617 威脅與妥協038 擴軍230 黴運連連942 火箭軍410 英荷戰爭923 海外領之助485 三寶顏946 次大陸戰役(下)727 瓜分瑞士829 觀望171 鹿皮貿易775 拳亂(一)780 拳亂(六)203 檀香山234 擒龍(三)142 半殖民地766 練拳940 大轟炸609 青州案(三)369 新兵團228 路況127 關於一夫多妻和生育的歪理293 開條件488 馬尼拉灣海戰(上)810 書店519 清軍備戰459 不可避免537 赤字(上)323 克上062 候鳥計劃496 墨西哥特區736 海地277 直布羅陀416 紅皮書005 營建107 列剋星敦的槍聲094 真正的國力549所求516 家居699 內鬥525 江面水戰012 盛宴888 願景635 法德摩擦478 罪魁128 婚宴956 大毀滅者(下)673 初戰英吉利(中)126 閃電快馬581 萊比錫戰役(十三)720 華沙會戰(十八):空襲649 土倫之變584 新德國495 編列792 報應不爽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019 報復388 吞武裡之戰(四)469 奧夫雷貢573 萊比錫戰役(五)757 英法聯軍427 國之強850 工業帶226 大沽口之戰(中)693 美國商人(下)590 文化發展665 攔截199 新的軍事改革303 滲透嶺南628 事變再演?776 拳亂(二)135 擒拿365 婆羅洲戰爭(上)212 銀貴錢賤492 不妥協白臉說兩句229 喜聞樂見帶路黨911 低地戰役(三)798 滋事538 赤字(中)547干涉389 吞武裡之戰(五)610 青州案(四)708 華沙會戰(六):戰略499 報應不爽(中)130 蘭芳114 揉圓搓扁的命768 傳單498 報應不爽(上)948 遊牧民584 新德國717 華沙會戰(十五):航空兵出動870 巴爾幹之亂(下)744 除盜834 紐芬蘭海戰(上)184 苴洲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