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對於自己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格外重視的,而對於華夏地區和北美地區顯然是格外重視。不可否認單純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上,一些地區比偏遠荒蕪的一些內陸地區更好,比如說澳大利亞、阿根廷等地。但是唐人對於華夏地區的內陸懷有的感情是不一樣的,這些地區都是中華這個名詞的基本組成部分。也許發展難度會不小,但是絕沒有令其落後的理由。
自大唐完成終極統一之後,大唐就投入巨資,招募勞工和派遣優秀的工程人員,完成兩條世界上可能工程難度最高的公路線的建造,那就是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大唐還沒有真正對邊遠地區的土司勢力動手之前,其實已經在硬件上進行各種準備了。
在大唐陸軍開始對土司勢力動手的時候,這兩條公路實際山還沒有修建完成,但是已經能夠通車一些路段,極大的方便了唐軍的軍事部署和後勤運輸。
順着青藏公路,唐軍乘坐着一輛輛卡車開入高原。大批唐軍進入高原之後,一些土司比較識相,望風而降,不開眼的自然跟川貴滇的土司一樣,被徹底消滅。高原上的宗教化比較高,所以大唐也嘗試去與當地宗教人士進行合作。
跟土司這羣人一樣,有些是合作的,有些則比較頑固,大唐官方不會親自去處理,而是讓他們“內部自然解決”。實際上高原上兩位近神的領袖,已經有一位在白南遷移政權到北京後親自前往京城覲見,這自然是最好的態度表現。另一位的態度略微曖昧,但是大唐入高原後,也立馬改頭換面,宣稱支持政府的社會改革。
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的選擇,這個世界上大唐過於強大,反唐的勢力很難存活下來,有人敢於公然挑戰大唐,立即就會遭到滅頂之災。要麼反對而變成螻蟻被碾碎,要麼順從多少還能夠殘留下一些體面。
大唐對於當地的改造可以說是徹底的,一如另一位面中同樣的情況。土司們被打倒,悽慘的農奴們翻身做主人。土司們的生產資料,牛羊和牧場都被分配給了農奴們,農奴們變成了自由的牧民,大唐組織他們成立合作社。不過相對來說,在當地以家庭生產單位更加適合當地的環境。
大唐仍舊是近在相對較大的城市設立政府,不過憑藉大唐公務員深入羣衆的能力,組織當地羣衆應該還是辦得到的。隨着交通和科技的發展,這種禁區則會變得越來越與其他地區緊密相連,生活也必然更加越來越現代。
明顯在這個時期,投資高原地區的基礎設施是經濟回報低到近乎沒有的,但是對於大唐掌控內陸地區卻是十分有必要的。像是在陝西甘肅一類的內陸地區,搞個發電廠,修個自來水廠都不算困難,可是在拉薩顯然難度水平上升的就不是一星半點了。
這時候高原人口不多,但要惠及所有人卻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大唐官方也制定了長期計劃,決心在二十年之內將高原也建設成富裕文明的發達地區。
穩定一方首重穩定人心,農奴們本身受惠於變革,從沒有人身自由和被壓迫剝削的對象,變成了徹底的自由人。
開入高原的唐軍,在一路上與當地的人民也發生了很多令人感動的故事。一隊唐軍士兵經過草原,碰上了餓暈過去的農奴。年輕的唐軍士兵拿出自己的軍糧,壓縮餅乾泡水之後餵給了這位渾身髒兮兮的農奴。農奴聞着食物的香氣睜開眼睛,看到了陌生的人們。
皮膚已經在高原上曬得跟當地人差不多黝黑,有兩朵高原紅的矮壯青年,用鋁製的飯盒喂自己吃飯。這個年輕的士兵看上去十分體面,農奴覺得他是個上等人,但他卻用手扶着自己,還對着自己笑。
農奴吃了他的一餐飯,千恩萬謝,即便雙方語言不通,但並不妨礙士兵們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不久後,唐軍攻克了該地土司的據點,並將而行惡劣的土司繩之以法。農奴們全部被解放,土司的家財被唐軍分配給了農奴們,包括之前那個餓暈在草地上的農奴。
他得到了一間大屋,不少的毯子和衣裳,還有幾頭犛牛,這是高原上最珍貴的牲畜了。
這個農奴當天晚上宰殺了一頭自己的犛牛,烤熟後跑去唐軍的宿營地,將烤犛牛肉分給這些士兵們。
士兵們十分詫異,本來按照規矩他們是不能接受的,但是連長還是要大家拿了一塊犛牛肉。在高原上補充這樣直接的蛋白質並不容易,而且連長令軍需官給了這農奴一筆錢。農奴那時候還並不清楚這些花花綠綠的紙是什麼東西,認爲這是象徵友誼的物品,就存放在了家裡。
之後農奴知道了這些花花綠綠的紙片就是代替金銀的貨幣,而且唐軍士兵們給他的錢遠超過一隻犛牛的價值。這些已經使用得發舊的紙幣,被經濟並不富裕的農奴保存起來。
幾十年之後,這些紙幣帶着這個故事一起進入了拉薩的革命紀念館中。
也許長久的信仰可能是非凡強大的,但對於普通人來說,一餐一飯的恩惠,一笑一擊掌的尊重,卻更令人珍惜。美德的力量同樣可以傳播,當青藏公路修成後,一股新風吹上了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世界的第三極也進入了新的時代。
大唐的建國曆史中,這片土地似乎一直都默默無聞着,卻也出奇地穩定和進步着。第一批踏上高原,頂着強烈高原反應作戰的士兵們,踐行了這個國家的精神。就像是微弱的火種,卻可以燎原,最終將雪域高原燒得溫暖如春。
白南這一代的領導者非常明白,消滅掉自行其是的土司,並不是拯救這片土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這裡的人民跟其他地方的人民一道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大唐這個國家的存在意義,也就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