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英荷戰爭

在唐軍於緬甸殺進殺出,縱橫捭闔的時候。大唐在其他地方也在進行着各種努力,以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

阿姆斯特丹,這座城市在如今還遠沒有後世那般節操掉地,街上充斥着大麻和********蘑菇,學車可以用肉償。十六十七世紀時的阿姆斯特丹,是歐洲的商貿中心,海上馬車伕的掌上明珠。荷蘭人的海上商貿發展迅速,而且由於最早進行資本主義革命,這裡還有一套先行者式的金融系統,從而促進着整個歐洲的發展。

可是,最近阿姆斯特丹的荷蘭人臉上卻不再有當年那種意氣風發的表情了。國勢的衰落加上自己國土和人口的先天弱勢,使得荷蘭在十八世紀越發力不從心。而最近,正在進行的戰爭更是讓荷蘭人吃盡了苦頭。

荷蘭人的對手是隔海而望的英國人,這也就是所謂的第四次英荷戰爭。

另一位面中,這場戰爭是因爲荷蘭人支持美國人獨立,從而惹得英國人對他們動手。而本位面中,荷蘭人還沒來得及對美國人進行什麼實質支持,美國人就在大唐的幫助下成功獨立了。之後,法國人和西班牙人又藉助大唐輸出的武器裝備,跟英國人打仗,這場仗打得不勝不敗,英國人損失不算小,特別是在印度西北部失去了對馬拉塔帝國的控制能力。

英國人對荷蘭的開戰幾乎可以說是必然的,在之前的北美獨立戰爭和與法國和西班牙的戰爭中,英國受到了不小的損失,而且戰爭以及之前的戰爭,都使得英國人欠了阿姆斯特丹的金融銀行家們大批的資金。這錢是說什麼都還不上了。於是英國人一合計,既然還不上,我們就賴賬吧。於是英國藉口荷蘭在之前對反英國家和勢力進行支持,並且鼓勵海盜行爲,破壞自由貿易,片面廢除當初威廉三世所主導英荷同盟的各種條約,對荷蘭發動了戰爭。

實際上,英國人自然是爲了獲取荷蘭的殖民地和商貿利益,用來找補自己之前的戰爭損失。而剛剛結束戰爭的法國和西班牙,似乎一時也不願意跟英國人再度開戰,法國自以爲在之前的戰爭中已經佔了便宜,至於荷蘭的死活法國不是特別在乎。而進入晚年的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也變得更加保守,同時西班牙現在面對的更大問題是殖民地上此起彼伏的叛亂。

這樣一來,荷蘭人不得不單獨去面對英國。

英國人首先是派皇家海軍襲擊了荷蘭在美洲西印度羣島的殖民地,這得益於英國人已經順利地跟大唐化解了對立,通過出售魯伯特王子地,承認大唐對北美西部大片土地的主權,英國人也得到了在大西洋自由海軍活動不受唐人主動侵犯的承諾。當然如果英國皇家海軍騷擾大唐民船,或者進入大唐領海,顯然就要被大唐海軍所攻擊了。

不再擔憂被唐軍偷襲的英國人,放心大膽地投入到了對荷蘭西印度羣島殖民地的攻擊中,英國皇家海軍和荷蘭海軍爆發了海戰。這場戰鬥中,英國人第一次使用了來自大唐工程師改良的新戰艦。蒸汽鐵甲戰艦領銜數艘老式的風帆戰列艦,艦隊規模處於劣勢的皇家海軍,卻取得了驕人的勝利,三艘荷蘭戰艦被擊沉,兩艘被俘。荷蘭海軍少將威廉?克魯爾不得不在最後向皇家海軍投降,以求一個體面的待遇。

這場海戰的勝利振奮了皇家海軍,並且英國海軍大臣提出,英國需要建設更多的蒸汽鐵甲戰艦來滿足自己利益。他們不僅催促來到普利茅斯的大唐造船工程師加緊爲他們改裝戰艦,而且還開始嘗試自己建造更大更強的戰艦。

對荷蘭人的戰爭,英國人可謂是不遺餘力。這場戰爭的本質就是英國人的搶劫,不僅攻佔了荷蘭人在西印度羣島的殖民地,隨後英國人甚至在全世界的範圍內,打劫荷蘭人的商船,奪取荷蘭人的貿易品和金銀。

荷蘭人也不甘示弱,他們在蘇里南擊退了英國人的攻擊,同時還在北海襲擊了英國人的船隊,不過這次海戰並沒有佔到便宜,英國人也不存在損失。

而英國人的動作也變得越來越大了,1781年夏季,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力量,襲擊了錫蘭(斯里蘭卡),這裡正是荷蘭建立在印度洋上最重要的殖民地。由於英國人準備充分、力量強大,英國東印度公司很快就消滅了錫蘭的荷蘭武裝,佔據了這座寶島。

而接下來,英國人的目標也更明顯了,他們準備攻佔荷蘭在東印度羣島的殖民地。這一下使得荷蘭更爲惶恐。由於長期鍾情於做生意,或者說在意商業更超過於國家的發展,所以荷蘭軍隊的發展是很有限的,可以稱得上是武備廢弛。荷蘭人對付一下殖民地土著沒有問題,可是碰上歐洲強國也只有吃癟的份。建立在東印度羣島的荷蘭殖民地,可以說是荷蘭最重要的財產。荷蘭東印度公司腐敗無能、經營不利,公司也是日薄西山,緩緩走向破敗。憑藉荷蘭人在東印度羣島的勢力,如果英國人真的要攻打他們,也許荷蘭人在此經營了數百年的基業,就此就要終結了。

此時的阿姆斯特丹已經是風聲鶴唳,自從唐人開始在歐洲也經營電報系統,很多消息傳播得更加快速,這也使得恐慌傳播得更加迅速。只是,就算荷蘭人知道丟掉了錫蘭,巴達維亞也處於危險之中,荷蘭人也沒有多少辦法能夠阻止已經搶劫上癮的英國人。他們的陸軍數量有限,海軍更是比不上正在大上快上蒸汽鐵甲化的英國皇家海軍。

就在荷蘭人瀕臨絕望的時候,有一個唐人敲響了他們的大門,他帶着謙恭和有禮的微笑,以及一個似乎是充滿希望的提議。

他就是大唐共和國外交部駐歐洲的全權大使,楚白。

304 天津條約432 憂思362 紅顏醉(十三)865 電子工業(修正)076 潘振承098 風平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434 福興283 “虛張聲勢”134 戰蘭芳829 觀望525 江面水戰790 西逃路(中)白臉說兩句044 妥協791 西逃路(下)046 遊街誇功091 重商主義594 里約705 華沙會戰(三):三面合圍562 漢堡的小青年372 不列顛買買買465 旋風230 黴運連連785 拳亂(十一)394 吞武裡之戰(十)710 華沙會戰(八):自得015 融入517 鋼鐵435 南亞243 擒龍(十二)601 段九114 揉圓搓扁的命203 檀香山933 決戰日德蘭(八)505 互助法案853 大白艦隊953 亞平寧登陸352 紅顏醉(三)353 紅顏醉(四)216 輿情(中)803 三面進軍668 真正圖謀(中)300 肱股之臣252 橫財698 受降與危機093 毒蛇782 拳亂(八)778 拳亂(四)250 城管無敵盧小毛(上)672 初戰英吉利(上)767 可選擇的路608 青州案(二)735 八十萬雄兵409 反擊934 決戰日德蘭(九)160 女兒204 臨窗隨想505 互助法案332 火力支援艦116 乾隆傲天028 閱兵震懾113 送完再賣232 擒龍(一)062 候鳥計劃215 輿情(上)799 要挾050 掩護744 除盜066 鬧事245 京中人心(上)677 軍國378 中華特區的一年(中)876 地面壓迫685 再戰英吉利(下)419 種子(上)742 君子道412 轉讓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407 用命092 抵港669 真正圖謀(下)884 海軍競賽366 婆羅洲戰爭(中)881 應對歐洲213 禁唐貨360 紅顏醉(十一)126 閃電快馬619 不戰802 認可940 大轟炸725 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中)840 羣體性脫離175 大唐五大建設527 頹勢682 再戰英吉利(預)151 放風箏939 大空襲伊始066 鬧事689 海軍豐收月
304 天津條約432 憂思362 紅顏醉(十三)865 電子工業(修正)076 潘振承098 風平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434 福興283 “虛張聲勢”134 戰蘭芳829 觀望525 江面水戰790 西逃路(中)白臉說兩句044 妥協791 西逃路(下)046 遊街誇功091 重商主義594 里約705 華沙會戰(三):三面合圍562 漢堡的小青年372 不列顛買買買465 旋風230 黴運連連785 拳亂(十一)394 吞武裡之戰(十)710 華沙會戰(八):自得015 融入517 鋼鐵435 南亞243 擒龍(十二)601 段九114 揉圓搓扁的命203 檀香山933 決戰日德蘭(八)505 互助法案853 大白艦隊953 亞平寧登陸352 紅顏醉(三)353 紅顏醉(四)216 輿情(中)803 三面進軍668 真正圖謀(中)300 肱股之臣252 橫財698 受降與危機093 毒蛇782 拳亂(八)778 拳亂(四)250 城管無敵盧小毛(上)672 初戰英吉利(上)767 可選擇的路608 青州案(二)735 八十萬雄兵409 反擊934 決戰日德蘭(九)160 女兒204 臨窗隨想505 互助法案332 火力支援艦116 乾隆傲天028 閱兵震懾113 送完再賣232 擒龍(一)062 候鳥計劃215 輿情(上)799 要挾050 掩護744 除盜066 鬧事245 京中人心(上)677 軍國378 中華特區的一年(中)876 地面壓迫685 再戰英吉利(下)419 種子(上)742 君子道412 轉讓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407 用命092 抵港669 真正圖謀(下)884 海軍競賽366 婆羅洲戰爭(中)881 應對歐洲213 禁唐貨360 紅顏醉(十一)126 閃電快馬619 不戰802 認可940 大轟炸725 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中)840 羣體性脫離175 大唐五大建設527 頹勢682 再戰英吉利(預)151 放風箏939 大空襲伊始066 鬧事689 海軍豐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