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

這日林翼回校,先來拜見李階。李階慰問了一下林翼“兄長病情安否”,林翼也請教老師這幾個月來管寧學舍各方面有什麼進展,在看到李階所撰的各個科目的新提要後,說道:“這提要比七將軍寫的詳盡多了。先生,七將軍他最喜歡有學問的人,見到先生一定高興得緊!”

李階道:“咱們現在整理的這些書籍資料,當初都是七將軍下命蒐集的吧?”

林翼點頭道:“是啊。不過我們都是邊做邊學,連七將軍也是如此。先生,你在大宋時學的就是這個吧?要不怎麼能把學問做得這麼好?”

李階道:“不是。我也是邊做邊學。”

林翼奇道:“那爲什麼我們都覺得先生你對這些學問十分精通呢?許多我們看不出來的問題,你一句話就說到點子上了!”

李階微微一笑道:“我有一良師,經學文章得於明道先生,史學識見私淑涑水先生,《皇極》精要入康節先生堂室。我忝列其門牆之內,所學雖淺,卻也打下了不錯的底子。現在我們在處理的這些學問雖新,但根基尚淺,尚處於整理階段,我轉過來並不困難。不過將來再要深入就難了,還得依賴你們這一代、甚至下一代了。”

林翼聽得半懂不懂,問道:“明道先生便是洛陽程顥先生嗎?涑水、康節又是誰?”

李階嘆道:“你列我門牆,也算得諸位先生沾潤,稱呼祖師們卻不當如此無禮。將來若到中原被士林同道聽見,莫的笑話你粗鄙。涑水先生便是司馬溫公諱光,康節先生姓邵諱雍。”

林翼心中把李階的話轉一轉,這才知道李階說的正是司馬光、程顥、邵雍,那都是名震天下的大學者,一時間不由得心頭聳動。

李階摸了一下他的額頭道:“你天資是很聰明的,可惜接觸正學卻晚了些,這些學術淵源,我以後慢慢跟你說吧。”頓了頓道:“這半年來我將七將軍留在朱虛山的手跡都讀遍了,他所學甚新,大逾我往昔所知。只是根底似乎不深。可用於時務,卻略不足以論學。可笑北國無人,竟稱之爲‘第一才子’云云。”

林翼對楊應麒佩服還在李階之上,聽李階言下有看不起楊應麒的意思,不服道:“先生是說七將軍也不及你麼?”

李階道:“話不能這麼講。應該說他是極精明能幹的人,若論世務我望塵莫及,至於學問則不夠精純……”說到這裡對林翼道:“你這一腦子鬼主意都是學他的吧?嘿嘿,那也不錯,將來也是個用世的人才。”

林翼見自己的長短被李階一語道破,心想:“他們二位的學問我都沒摸到邊呢,沒法評斷的高下,卻等七哥來了看他對李先生如何評價!”

女真建國初期,楊應麒號稱“大金第一才子”,等吞併了東京道,張玄素、楊樸、張浩、王政等渤海士子相繼加入,其經史功底都不在楊應麒之下,但論到知識的廣博則遠不如他,因此這個稱號得以延續。

管寧學舍開學以來,聚集了遼河流域的斯文雋秀,衆人在楊應麒的領導下孜孜不倦,講學讀書,學問日進,彼此唱和談論,都覺朱虛山學風甚盛,遼南士子的學問就是大宋名儒也不能過。

及李階北來,初時鋒芒不露,但來了不到半年便將楊應麒所引新學全部貫通。不但津門的教師見到他多行半師之禮,就連渤海一等一的士子遇到他也無不相形見絀。楊樸、張浩等人本來倨傲,但和李階有過深談後便紛紛避席。

楊應麒在遼口曹廣弼處從十一月初呆到十二月中,期間披閱了楊樸從津門轉來的《漢部新禮議》《漢部新律議》兩篇小文,作者李階卻是一個頗陌生的名字,掩卷大驚,對曹廣弼道:“咱們漢部什麼時候來了這樣的高人!”

曹廣弼道:“我打聽過,這個李階來津門雖有一段時間了,但直到近來才顯露頭角。只是你向來消息靈通,怎麼反來問我?”

楊應麒道:“二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這半年多來被大嫂壓着不讓理事,日常關注也只在幾處最要緊處,但畢竟沒法像以前那樣面面俱到,許多事情都生疏了。”

曹廣弼點頭道:“那你如今身子大好沒?”

楊應麒道:“沒什麼事了,閒了這半年多,腦子倒是比以前靈光了不少!”

曹廣弼道:“那就好。這段日子宋遼使者往來馳聘,我觀國主意願,伐遼之事就在眼前。這次和上次不一樣。這場仗一開打,在大宋、大金聯手夾擊之下,大遼便有滅國之禍!此戰必然曠持日久,不是一年兩年就會結束的。到時我們幾個去了前方,遼南千頭萬緒的事務便都壓在你頭上,咱們漢部若沒有你居中策應,只怕局勢難以控制!”

楊應麒嘆道:“其實我早就感到局勢難以控制了。漢村還在會寧我們的事業還小,所以我纔有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感覺,但我們的事業越大,再想全面掌控便越難。顧得了東邊,顧不了西邊……”

曹廣弼接着笑道:“顧得了漢部事,顧不了房中事!”

楊應麒臉尷尬一笑道道:“二哥你別笑話我了。現在遼金持衡的局面即將打破,接下來就是一場接一場的大變!你放心,我會拋開雜念,全心理會軍政要務的。”

“這纔好。”曹廣弼道:“大宋使團的事情怎麼樣了?最近有沒有跟他們接觸?”

楊應麒不悅道:“最近好幾次事情,比如讓王政回宋、兩國國書往來等完顏希尹都不讓我與會。和大宋朝廷通問的文書,完顏希尹連副本也不肯給我看!我們牽好了線,他們卻想就這樣把我們晾起來!真是豈有此理!”他哼了一聲又道:“我當初也沒想到國主這麼精明啊,只是他不讓我們再插手,我們也拿他沒辦法。話說回來,我們要的好處差不多都已經到手了,接下來的事情,就看宋使怎麼周旋了。”

曹廣弼道:“國主的態度,我始終不是很放心。”

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186章 窮第3章 論武(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4章 反契丹(上)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341章 聚首(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28章 稱帝號(下)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145章 新局哉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17章 建村落(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5章 出谷(上)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179章 亂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154章 蒙古謠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182章 諾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25章 收俘虜(下)第28章 稱帝號(下)第185章 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184章 戰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167章 裂變第176章 詔第184章 戰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
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186章 窮第3章 論武(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4章 反契丹(上)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341章 聚首(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28章 稱帝號(下)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145章 新局哉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17章 建村落(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5章 出谷(上)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179章 亂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154章 蒙古謠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182章 諾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25章 收俘虜(下)第28章 稱帝號(下)第185章 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184章 戰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167章 裂變第176章 詔第184章 戰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