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

誰知道他到了潼關宣佈要接掌兵權之事,潼關上的守將李嶽、趙開卻道:“已領李觀察將令,不敢交出兵權。”

吳玠大驚道:“李觀察已到潼關了?”

趙開道:“李觀察昨日已到潼關,交代下軍務後又往陝縣去了。吳大人若要過去,我們卻可放行。”

原來李彥仙在晉西南一帶根基頗深,在河東各地也是人脈甚廣,潛出張浚大營後直接向東渡河,在當地士紳豪傑的幫助下過風陵渡直入潼關,所以不但逃過了吳璘的追擊,而且比吳玠還快了半天。

吳玠沉吟片刻,說道:“如今我奉張宣撫令諭接掌陝州各處兵權防務,兩位若能聽我節制,仍任原職。望兩位以天下社稷爲重,莫爲李觀察之私恩而負朝廷大義。”

李嶽道:“朝廷大義?暗助金人,斷送漢家在燕雲的數十萬大軍,也是朝廷大義麼?”

吳玠聞言變色,趙開對李嶽道:“李兄,不可無禮。”又對吳玠道:“昨夜李觀察已有交待,若是張宣撫大軍前來,我等便閉門不出,若是張宣撫遣人前來,卻可放過去。吳將軍若要接掌陝州兵權,何不先去陝縣見李觀察?等李觀察交出兵權,我等自會聽將軍節制。”

吳玠大聲道:“兩位真要以私廢公麼?”

李嶽哼了一聲道:“吳將軍,您是陝西人,我可是山東人!張宣撫斷送了齊魯趙豫數十萬條性命,我老家的鄉親可都在望西指罵呢!當初我們在李觀察率領下孤城抗金,雖然生死朝夕不保,但個個奮勇自豪,心想便是死在這裡也無愧於天地祖宗。但現在一想起山東父老指着我們的脊樑骨罵我便坐臥不安——吳將軍,我是個粗人,現在還真弄不懂你說的公私究竟是什麼!”

吳玠聞言黯然,趙開也道:“總之請吳將軍去陝縣吧,等吳將軍說服了李觀察,我們自然交出兵權防務。”

吳玠自知說不動他們,帶了從人便往陝縣來,過函谷關舊址後便見陝縣處處有備戰的跡象,進了陝州州城,李彥仙早已接管全州大小事務,聽說吳玠來親自接入州衙,問道:“晉卿,張宣撫派你來,是要來取我首級麼?”

吳玠卻反問道:“李觀察,難道你真要背叛朝廷,投靠漢部麼?”

“投靠漢部,我原無此意。”李彥仙道:“但現在朝廷之舉措,卻委實令人失望!從今日起,我願爲華夏守土,以待真天子之出世。”

吳玠作色道:“真天子正在江南!”

李彥仙道:“江南也罷,東北也罷,將來誰能興漢滅胡,便是真天子。在此之前李彥仙當爲陝州守土,漢人來任過,胡人來免談!”

吳玠道:“若種彥崧要從陝州過,借道潼關,你也放他過去?”

李彥仙道:“若張宣撫有飲馬燕山之志,要取道潼關去攻燕雲,潼關的大門也會爲他敞開。”

吳玠喝道:“李觀察,爲人臣子的本分你都忘了麼?”

李彥仙嘆道:“晉卿,我這麼做,實非本願啊!罷罷罷……”他取了利劍,劍鋒出鞘,劍柄朝外對吳玠道:“晉卿若認爲李彥仙當誅,便殺了我去向張浚覆命吧。”

吳玠臉色沉重,手按劍柄,眼皮不住地跳,過了好久,終於將劍一推推入劍鞘道:“朝廷畢竟是朝廷,張宣撫於我又有知遇之恩,不能不報……保重!”說完最後一句話便轉身上馬而去。

不久種彥崧領了五千兵馬渡河進入陝州境內,李彥仙並未阻擊,但種彥崧兵馬來到陝州城外時他又閉門不出,只派人來道:“願種將軍念令祖厚德,勿擾秦川百姓。”又送來糧草若干、書信一封,那書信卻是給陝州沿途官吏父老的,通令他們放行勿作抵抗。

種彥崧問隨軍文臣鄧肅道:“此是何意?”

鄧肅道:“我揣摩李彥仙之心實不忍叛宋,卻又不甘淪爲助胡滅漢之罪人,故而如此。”

若楊應麒、蕭鐵奴到此反而要多幾番疑慮,但種彥崧是個坦蕩的人,對此亦不懷疑,領了兵馬向西而來,兵不血刃便過了潼關,進入渭南地界,屯於關西鎮,因其兵馬過處秋毫不犯,臨近父老聽又聽說是種少保孫子來,有許多都牽了牛羊端了酒水前來犒軍。鄧肅命隨軍商人盡數收下,按值給錢,陝民大悅,奔相走告,沒幾日整個渭南都知道了。

華陰令閉門不出,種彥崧命人傳書入內,大意雲:我本秦洛子弟,此來非爲擾民,但來問張浚因何故通金襲漢,城內軍民若還有幾分血性,便當出城爲我助威,若怕趙氏僞朝廷責罰亦可守城自保,只要爾等不襲我後,我軍誓不相犯。

華陰令仍然閉門,但城內守軍聽到消息,連夜將他綁了,第二日出城押到種彥崧軍中。種彥崧對那華陰令道:“人各有志,你雖不識時務,亦無死罪。”便命人將他逐出境去。

華陰守軍便請種彥崧入城,種彥崧卻堅持不進城,只派了商人入城買賣物資。鄧肅領了幾個文官進城召集父老,推出一個在當地德望高重的士紳來暫領華陰令之職。渭南百姓聞訊無不心悅誠服,不少豪傑不遠數十里前來投靠,華陰當地的駐軍也自請編入種彥崧麾下。種彥崧去蕪存菁,選了兩千人,打入原來的行伍當中,略加整頓後便朝張浚所在的馮翊緩緩逼來。

李彥仙本來還心懷不安,怕種彥崧入關後會掀起一場血雨腥風,待聽說了種、鄧二人在渭南的作爲後大爲歎服,對通判趙叔憑道:“其軍容軍德如此,怪不得山東兩河的軍民都願歸漢!”

趙叔憑本是趙氏宗室,這時卻勸李彥仙道:“觀察雖不忍背宋,但今日我等已負背宋之名,建康朝廷也斷難再容我等。今日漢軍既然有德,何不明白歸附?若首鼠兩端,恐非英斷。”

李彥仙以問屬官,職官劉效、馮經,縣令張玘,將佐盧亨、邵雲等都以趙叔憑所言爲是。李彥仙這才下定決心,遣使告知曹廣弼願爲他屏障晉西南,這時金軍已經開始進攻太原,曹廣弼在圍城中得到這個消息爲之振奮,馬上傳令,將河東府到解州的軍政大權都交給李彥仙處理,又許他在潼關、洛陽之間便宜行事。

李彥仙見曹廣弼如此信任,便將最後一絲疑慮也掃去了,一邊組織兵力窺視洛陽,一邊籌集糧草供給種彥崧。汾河河谷諸州縣聽說李彥仙加盟人心大定,便是一些牆頭草也再不敢異動,晉、汾一帶遂成爲太原府、太行山兩道抗金戰線的穩定後方。

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49章 聞逝(下)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下)尾聲第172章 信任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353章 屠營(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178章 會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七十二章 上第7章 去向(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尾聲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4章 過冬(上)第12章 鷹兔(上)第11章 夜遁(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149章 民之棄第342章 議戰(下)第188章 定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193章 秦檜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156章 帶月歸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347章 嶽幕(上)第344章 北遊(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166章 使者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10章 絕地(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199章 老臣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5章 出谷(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21章 配佳偶(上)第157章 新城(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4章 過冬(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160章 利害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12章 鷹兔(上)第14章 烏古(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153章 空城計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4章 過冬(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
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49章 聞逝(下)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下)尾聲第172章 信任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353章 屠營(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178章 會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七十二章 上第7章 去向(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尾聲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4章 過冬(上)第12章 鷹兔(上)第11章 夜遁(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149章 民之棄第342章 議戰(下)第188章 定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193章 秦檜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156章 帶月歸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347章 嶽幕(上)第344章 北遊(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166章 使者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10章 絕地(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199章 老臣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5章 出谷(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21章 配佳偶(上)第157章 新城(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4章 過冬(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160章 利害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12章 鷹兔(上)第14章 烏古(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153章 空城計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4章 過冬(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