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

漠北曠野之中,年月遷延如瞬息,漢地人羣密集之地,軍政大局卻是一日三變!

當日楊應麒從折彥衝的大帳中出來以後,分別與楊開遠、蕭鐵奴一會,曲端也隨楊開遠來拜見楊應麒。之後楊應麒又到燕京與盧克忠商議了一些燕京新城建設之事,便打道返回塘沽,告知韓昉、陳顯、陳正匯等,準備着手辦理折彥衝登基之事。

陳顯大驚道:“在塘沽登基?”

楊應麒道:“不錯,燕京太過殘破,只能以塘沽爲臨時行在了。陳顯老且派人築壇,公美負責文書賀表,正匯知會山東宿儒,等狄叔叔到了,便即登基。”

韓昉道:“不會太倉促了麼?”

楊應麒道:“我也想辦得風風光光、從從容容,不過事情逼到頭了,只能從權。登基只是一個儀式,一切爲大局着想。”

陳正匯道:“真要對漠北用兵麼?”

楊應麒道:“是。”

陳正匯道:“便是要對漠北用兵,也不一定要大將軍親自去啊!”

楊應麒道:“戰事若順利,大哥確實不必親自出馬。不過也不一定不去。一切都看到時候的形勢需要不需要。現在我們且依大哥必須親征來考慮。再說,大哥登基,對穩定人心振奮士氣是有正面作用的。”

二陳、韓昉也都知道折彥衝是否親征,不單是從軍事角度出發,還牽繫許多政治層面的問題,這也不是他們幾句話能決斷的。何況楊應麒才從燕京來,楊、蕭諸帥均在彼處,這件事情顯然是漢廷幾大首腦共同決定了的事情,便都不再論說,分別辦事。第二日塘沽所有政要便聯名上表,請折彥衝登極。各地又要獻祥瑞,楊應麒不許。

韓昉道:“若無祥瑞,恐下愚以爲我大漢皇帝,天威有欠!民心如此,請從之。”

楊應麒道:“聖人得於天,本於民,祥瑞皆怪亂之表,不上也罷。我大漢之得民心,在於惠民之政!大家把賑災之糧、濟貧之錢發下去,對百姓來說便是祥瑞!”

韓昉見楊應麒意定,便不再勸,回頭卻張羅了幾份萬民表來,以示折彥衝大得民心之意。

這邊塘沽禮儀部門忙着爲折彥衝的登基開國之慶典張羅,那邊前線的軍事行動卻沒有停止。宗弼趁着秋冬,組織了好幾次軍事行動,意圖突破曹廣弼的防線,卻一次又一次地被擋了回來,雙方損傷都頗慘重。曹廣弼先選遊騎時時奔突進河南抄掠,又命王宣、李彥仙分別從洛陽、魯東威脅宗弼後路,不讓他有機會集結大兵。又依宗澤遺法,東西沿黃河一線、南北沿梁山泊、桓、泗佈列連珠寨子,以抵金兵。宗弼也仿其法,在大河對岸設箭樓城寨以抗,金漢北交界的懷州、衛州、開德府、安利軍、博州一線,東交界的濮州、鄆州、濟州、單州、徐州,延綿千里,全成軍事重災區,漢金軍隊在此拉鋸戰,無日消停,百姓活不下去,大多遷入山東、河北、河東以避兵火,也有一小部分被金人驅往河南。不過由於曹廣弼防備得密,在這條戰線後面的腹地州縣,大部分便得保安寧。

宗弼向北贏不了曹廣弼,向西北又被李彥仙扼住,果然有意向南,以窺宋室。

這時秦檜已經回到江南,告訴趙構楊應麒已經答應“南自南、北自北”,又允諾不會打出趙佶、趙桓這張牌。趙構聽到這個消息纔算安心了些許。眼下漢廷在魯南、渭南等與南宋接壤的地方都部署了重兵,東海的水師又虎視眈眈,既無罅可趁,趙構便不敢仰敵。何況他面臨的內部壓力也很大:楊應麒從遼南到山東,再推行到兩河的漸進式政治改革成效頗爲顯著,環渤海經濟圈一日比一日繁榮,河北的民生也恢復得甚快,南宋士林對新漢政權治下的士風民風都十分欣賞甚至羨慕,有抱負的士子在風氣上都向北方士林之翹楚看齊,同時要求南宋朝廷推行類似的改革,以恢復江南、荊楚、巴蜀的民生。

新漢政權的新氣象,是一整套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歷經十幾年才逐漸發展起來的,斷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力,一些措施說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比如漢廷大刀闊斧地減免河北諸州縣的農業稅賦,便是建立在漢廷財政狀況良好、商稅收入頗豐又有積年存糧的基礎之上,南宋政權在殘破之餘,財政狀況數次瀕臨破產,又揹負着“歲幣”的大負擔,如何能有這樣的手筆?

儘管如此,趙構和他的大臣們還是能夠支撐下去,不但緩和了整個南方的緊張局面,而且還推行了一系列勵農勵商的政策,加上和新漢政權的幾項條約中,如果不計算割地的話,南宋政權其實也是得到了好處的,比如通商所得到的稅收便遠大於每年交納給漢廷的歲幣,而和約訂立以後漢宋之間再無戰爭,也爲趙構穩住南方的局面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形勢。

隨着時日遷移,南宋政權不但國庫情況逐漸好轉,而且還讓農人得以休養生息,境內商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趙構君臣的這些努力雖然沒有達到最理想的地步,但也博得了許多人的認同,不但境內“中興之主”的論調再次上揚,就是楊應麒在北方見到他取得的成效也讚口不絕,連嘆若易地而處沒法做得比他更好。

漢宋雙方在和平往來中漸漸有和解的跡象,並越來越像一對友邦,比如去年南宋境內遭災,漢廷聽說後便主動同意減免歲幣,前提是宋廷必須用這筆省下來的錢去賑濟災民。

就這樣,漢宋雖然在政治軍事上仍處於分裂割據、敵友難分的情況,但經濟上和體制上卻在日漸趨同,並互相影響。不但漢宋如此,就是處於漢宋之間的宗弼勢力,統治雖然黑暗得多,但其行政上和經濟上也不可避免地被漢zf和宋zf帶動。

“真複雜呢。”在登州,才十來歲的林輿在聽老師講說時事後,推了推折允文道:“你說以後我們和小南朝會不會不打仗,就這樣下去了?”

“那怎麼可能!”和林輿同歲的折允文道:“等我爹把金人滅了,就輪到小南朝了!”

“是麼?”林輿道:“我沒見過打仗,不知道打仗是什麼樣子。”

折允文興沖沖道:“你沒見過,我見過!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嗯,我也不記得幾歲了,爹爹就帶着我去看打仗!那時我哥說他不想去,還被我爹臭罵了一頓呢!”

林輿問:“好玩麼?”

“好玩!”折允文道:“將來我一定要像爹爹一樣,領着千軍萬馬,踏平南宋西夏!”看了林輿一眼,拍拍他的肩膀說:“到時候我讓你做副將!”

“我不要。”

“那……做先鋒!”

“我不要。”

“那……我讓你做軍師!”

“軍師?”林輿嘟了一下小嘴,反問:“軍師能賺錢嗎?”

“賺錢?”折允文滿臉的鄙夷:“整天說賺錢,那是小人的行徑!等打下了江山,還怕沒這些?”

“呵呵……”林輿打了個哈欠說:“那先祝你長大了,這天下還有仗打。”

折允文奇道:“爲什麼會沒仗打?”

林輿道:“被老頭子們打完了,你不就沒仗打了?”

折允文呆了一呆,隨即咬牙切齒祈禱起來:“天啊!千萬別讓老頭子們這麼快把仗打完!”

這時門外忽然有人匆匆跑來,叫道:“二公子,二公子,大喜事!大喜啊!”卻是一個伴讀的書童。

折允文忙問:“什麼大喜事?雲中打下了嗎?”

“不是。”那書童道。

折允文閃過一絲失望:“那有什麼好恭喜的。”

林輿插口道:“那纔要恭喜你呢!你剛纔不是說,希望老頭子們別這麼快把仗打完嗎?”

折允文支頤想了一下,笑道:“也是,也是。”

那書童問道:“兩位公子在說什麼啊?”

“沒什麼。”林輿反問:“你剛纔說大喜,卻是什麼事情?”

那書童滿臉興奮叫道:“大將軍要登基了,你們還沒聽說麼?”

兩個小傢伙對望一眼,林輿笑道:“哎呀,允文啊,恭喜啊,你就要成爲皇子了。”

折允文哼了一聲說:“做皇子,那有什麼,我要做的是將軍!”又推了一下林輿說:“等我長大了,做將軍,你做宰相。”

林輿吐了吐舌頭說:“宰相?我纔不幹呢!”

“可那些人都這麼說啊。”折允文道:“你沒見人家誇你的時候,都說:這孩子,真是宰相的料啊。”

林輿又打了個哈欠說:“人家隨口誇一誇,你就當真了?真是個小孩子!”

折允文怒道:“誰是小孩子!你……你別整天說我小!哼!你自己還不是和我一樣小!”

林輿笑道:“我比你大!”

折允文怒道:“就半個月!”

“就是半個月啊……”林輿悠然地一副大人的語氣說道:“也是大!”

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170章 安撫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171章 文詞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上)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186章 窮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21章 配佳偶(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355章 姻幻(上)第8章 伏擊(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14章 烏古(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18章 通商路(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1章 配佳偶(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191章 入汴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354章 審判(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3章 論武(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168章 偶遇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349章 聞逝(下)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
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170章 安撫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171章 文詞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上)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186章 窮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21章 配佳偶(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355章 姻幻(上)第8章 伏擊(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14章 烏古(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18章 通商路(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1章 配佳偶(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191章 入汴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354章 審判(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3章 論武(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168章 偶遇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349章 聞逝(下)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