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虛實反覆(下)

蕭鐵奴把楊應麒看了半晌,說道:“若這消息是真的,那這一天我可盼了很久了。老七,你不會真留戀這個地方吧?”

楊應麒道:“有點。”

蕭鐵奴冷笑道:“有點纔怪!”

楊應麒笑道:“隨你怎麼說吧。”

這話是有點不想說下去了,蕭鐵奴卻不放過他:“這事你打算如何推進?”

“推進?”楊應麒道:“不推進了。經過此事,議遷的事情多半會緩一緩。這樣也不錯。事情若進展得太快,並不是好兆頭。還是先冷一冷吧。”

蕭鐵奴沉吟道:“總而言之,我是不想一輩子這麼寄人籬下的。該動手時就快動手,再拖下去,只怕那些庸碌之輩安逸慣了,便不願走啦!”

楊應麒淡淡道:“若有人不肯走,我們也不必強求!便任他們留在這裡,爲我們更遠的將來和更大的事業作種子。”

蕭鐵奴喜道:“說了這麼多,終於套到你一句真心話。”

折彥衝夫婦吵架的事情,阿骨打很快便知道了。在聽完整件事情後對兒子宗望道:“彥衝不錯,沒令我失望。”讓人將折彥衝叫來,安慰道:“漢部遷居的事情,我也只是跟應麒提一提。就算真讓漢部遷居,也不會虧待了你們!”

折彥衝道:“一切當以大金國運爲第一考慮。漢部一時之得失,不足爲道。”

阿骨打道:“應麒把改俗一事說得有些嚴重了。你倒說說,真的變不得麼?若依國相的說法,使漢部與女真無異,則你們何須搬遷?”

折彥衝道:“漢人祖上有一句話,叫‘民爲邦本’。又有一句話,叫‘有德斯有人,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財’。祖宗制度,德也,至於土與財雖足貴,不能因此廢德。漢部衆人隨我流亡數千裡而不逃散,根本在此。此德此心,彥衝雖百年而不敢忘!”

阿骨打聽他所言與楊應麒如出一轍,知他們守漢俗之志終不可奪,點頭而已。

改俗議遷的事情雖然只是在幾個上位者之間小範圍討論,但終究還是流傳了出去,漢部民衆大大不安。阿骨打聽聞後讓弟弟諳班勃極烈吳乞買親至漢部,說明絕無強迫漢部之事。折彥衝楊應麒等再加安撫,人心才漸漸安定,但大多數人心中畢竟留下一個小小的種子。

阿骨打不欲此事繼續糾纏下去,下令召集諸將,會議契丹軍務。一來時機也到了,二來也是要轉移國人視線。

此時金國軍隊屢戰屢勝,但所擁有之人口軍隊不及遼國一路,因此在許多女真人心中,大遼這個龐大的帝國始終是懸在他們頭頂的利劍。部分人希望乘勢進擊,但另一部分人心中則不無憂懼。

國相撒改的弟弟斡魯道:“契丹人的軍隊柔弱如綿羊,聽到我們的馬蹄聲馬上就抱頭鼠竄!依我的意思就該繼續進攻!”

宗翰道:“大遼疆土萬里,威震天下。我們雖然連勝了幾場大仗,但都還沒傷到它的根本,否則遼主焉敢屢次對皇上無禮?如今我軍已克黃龍府,再過去就是女真漸少、契丹漸多的遼國腹地!遼軍確實不如我軍精銳,但他們勝在人多。如果我們貿貿然進兵,一旦他們堅壁清野,部署重軍防守要害,我們只怕就要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我軍能在這種情況下勝出自然最好,但萬一有個意外,徒損大金長勝之名!”

斡魯道:“依你說如何?”

宗翰道:“與其我們往攻,不如讓契丹人來戰!”

斡魯眼睛一亮:“讓契丹人來戰?”

宗翰道:“不錯!若令契丹人來戰,則對我們是在家門口打架,對契丹人卻是勞師遠征。我們以逸待勞,勝算更增!”

阿骨打問折彥衝道:“你看如何?”

折彥衝道:“宗翰所言極是!遼國大而虛,大金小而實!攻守之勢一轉,我軍便可同時擁有天時、地利、人和之便。我們往攻,則遼民怨我侵略,容易抱團;契丹人來戰,則必須千里運糧,對國民騷擾必重。且大軍前來,國內必然空虛。我聽歐陽適捎過來的消息,遼人對當今遼主已是怨聲載道,王族與後族都有不穩的跡象。前有我軍扼其咽喉使其不得歸京,後有宗室奪權之憂使其不敢久駐。內憂外患兩相交逼,其軍心民心不戰自潰!屆時我軍乘大勝之威,可以兵逼東京、窺伺大遼腹地。”

阿骨打頷首,當下命宗翰、折彥衝擬書,陽爲卑哀之辭,實欲求戰,送交遼主。

書信執筆者乃是完顏希尹,他和楊應麒交好,事後楊應麒求觀初稿他也不隱藏,楊應麒看過後讚道:“這封信寫得好!從歐陽對耶律延禧各種事跡的描述來看,他不是個忍得的人,看到這封大不敬的信後非大怒不可。遼人本來已經在各處調兵遣將,何況我們出言相激?這一來,一場大戰怕是無法避免了。”

他頓了一頓,對完顏希尹道:“可惜啊,這封信卻是用契丹文字寫的。”

完顏希尹道:“給遼主的信,自然用契丹字,難道還用漢字不成?”

楊應麒道:“兩國交涉的事情,本該用女真文字才見自尊!”

完顏希尹怔了一怔道:“女真文字?女真並無文字。”

楊應麒道:“哪個民族一開始就有文字的?女真沒有文字,你我便不能創制麼?”

完顏希尹一聽大喜道:“不錯!不錯!”回去後左思右想,越想越是興奮,這一夜竟然睡不着覺!

第二日天還未大明,就來見阿骨打,稟明瞭楊應麒關於創建女真文字的想法。阿骨打聽完激動處不在完顏希尹之下,連聲道:“這是大事!這是大事!是比打下一百座黃龍府還了不得的大事!你且把其它事情都放下,與應麒速速辦好這件事情!嘿!我大金軍威遠震,但高麗人、渤海人卻都不服我們,不就因爲我們沒有文字麼?”

完顏希尹當下來見楊應麒,說明國主會全力支持。楊應麒道:“天下文字,以漢字淵源最遠最深,創建女真文字,當然要祖法漢字。而契丹人因應漢字創出來的契丹文字,其改造、創建的法度也頗足我們師法,此事我早在開始學習契丹文字時就留心了。不過創建文字乃是千年大業,光由我們兩人閉門造車只怕不行。”

完顏希尹道:“你的意思是……”

楊應麒道:“若能請到大宋的名儒加以參考,方爲妥當。”

完顏希尹道:“這事卻難。”他也知道女真所在是北荒,要請來宋朝大儒,談何容易!

楊應麒道:“從契丹那裡學東西,終究是二手貨!要使我大金進於文德之邦,上上之策還是得與大宋建立溝通的渠道。”

第22章 立法規(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10章 絕地(下)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150章 國之樑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下)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7章 去向(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192章 密見第6章 邊關(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5章 收俘虜(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171章 文詞第188章 定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9章 塞外(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345章 輾轉(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150章 國之樑第188章 定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4章 反契丹(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15章 誓約(下)第1章 瘟疫(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163章 表決第164章 請辭第193章 秦檜第188章 定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144章 兄弟間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14章 烏古(下)第18章 通商路(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146章 故人矣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179章 亂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147章 武之庫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185章 變第149章 民之棄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
第22章 立法規(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10章 絕地(下)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150章 國之樑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下)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7章 去向(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192章 密見第6章 邊關(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5章 收俘虜(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171章 文詞第188章 定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9章 塞外(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345章 輾轉(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150章 國之樑第188章 定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4章 反契丹(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15章 誓約(下)第1章 瘟疫(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163章 表決第164章 請辭第193章 秦檜第188章 定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144章 兄弟間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14章 烏古(下)第18章 通商路(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146章 故人矣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179章 亂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147章 武之庫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185章 變第149章 民之棄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