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

從津門到登州的海道一日比一日暢順、安全。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的海路本來就短,只要避開風浪太大的日子,漢部船廠造出來的新船——車艦幾乎可以不分季節地來往於兩地之間。再加上商人們開始受到楊應麒的鼓勵而在航道上的各個海島大修燈塔,各種能望天測氣候的航海人才也受到空前的重視,這一切都令海浪中的兒郎們把船走得更加安心。

趙良嗣和馬政這次是從登州州城附近的渡頭上岸,所以並不知道登州新榷場的事情。王師中與馬政雖然是好友,但在這件事情上卻瞞得他甚緊,只是在自己的州衙內設宴款待了一席,便匆匆將他們送上海船。

這次使團的規模比上次大了十倍,不但有官方系統的文書、武衛,還有若干隨行的商人,甚至還包括一個代替大宋皇帝來賞賜折彥衝的太監。

童貫曾想過要親自出使來威風威風,然而考慮到海路畢竟不是一萬分的安全,便打消了主意。

這一趟船,剛好遇上了一陣不大不小的南風,隨風而北,第二日就到了津門。行程如此順利,實在是大大出乎趙良嗣等人的意料。

津門此時已經開始繁忙起來,雖然還沒有達到一年中的高峰,但整個市集的活力已經彰顯。各坊的店鋪、客棧早被人搶訂一空,碼頭等着無數夥計和苦力,望着南邊盼船來。現在來到津門的大多是從登州出發的海船,數量不多,作爲真正商貿主力的泉州、明州商家此刻還在黑水洋的航線上。因此碼頭上人多船少,正是人搶活幹的時候。等到真正的旺季到來,那就是活搶人幹了。

不過,這種還在醞釀的繁華還是嚇了趙良嗣一跳,他萬萬想不到復州南部居然是這等模樣!從碼頭上的繁盛看來馬政的描述不是在誇大,而是太過謹慎了。難道之前自己從同僚那裡聽到的消息都有誤?還是說津門在歸入大金後才忽然變得繁華起來?對這兩種解釋,趙良嗣都感到不滿意。

楊應麒也沒有料到大宋會派出這麼大一個使團來,津門那小小的驛舍根本就安排不下。這個新城市的客棧雖多,但此時早被搶空了。負責具體籌劃整個事件的楊樸知道楊應麒不肯擾民,便將大宋使團的人馬分爲兩撥:趙良嗣和馬政使團主體住驛舍,那個宦官帶着禮儀人員住進孤山寺,前者由盧克忠安排,後者由慧觀和尚接待。

楊樸命人將兩撥人好吃好喝地供着,卻禮貌地限制他們不要到處亂跑。在此期間,各路豪強也都識趣地離這兩個地方遠遠的,去孤山寺上香的都是些普通百姓。

直到第三天盧克忠才循例來引趙良嗣去見楊樸,兩人都曾是大遼臣民,相見畢,趙良嗣道:“恭喜楊大人,傍上了一個好主子。”

楊樸微笑道:“不是傍上一個好主子,是找到一條好路子。倒是趙大人,不但傍上了一個好主子,連姓氏也改了。”原來趙良嗣原名馬植,投宋後改名李良嗣,後來大宋皇帝高興起來又賜他國姓,這才改作趙良嗣。

趙良嗣一聽就知道楊樸譏笑自己,冷笑道:“天子賜姓,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就是楊大人祖上,三百年前也未必姓楊!”東北各民族的中華姓氏多因仰慕漢文而改,趙良嗣這句話分明是指楊樸是個蠻夷。

馬政怕兩人一言不合壞了正事,連忙打和腔道:“商周以國爲姓、以官爲姓、以職爲姓——不都和天子賜姓是一般的道理麼?這是古法。神州萬邦,都是炎黃之後,只是後代山川阻隔,令兄弟反成陌人而已。後世改回漢姓,那也是認祖歸宗。”

楊樸和趙良嗣聞言一齊大笑。兩人其實也都不願把關係弄僵,便趁機下臺。

趙良嗣道:“馬大人說得好。彼此都是炎黃子孫,何必因山川阻隔而成陌路?本使此來,正是要讓兄弟之族做回兄弟。”

楊樸也笑道:“這也正是我漢部所願!”

當下趙良嗣請見漢部七將軍,楊樸道:“不巧了。貴使來得好快,出乎我等意料之外,七將軍入朱虛山讀書去了,半個月內只怕回不來。”

趙良嗣等不知這朱虛山在哪裡,聽名字似乎是個有點耳熟的地名,只是無論如何想不起來。他常常在大宋臣僚面前誇耀自己對北國山川瞭如指掌,因此也不好在馬政等面前發問,卻不知他耳熟的“朱虛”本是山東地名,這個新命名爲“朱虛山”的地方其實就在城外。

原來楊應麒心想自己的容貌是十七八歲樣子,此時漢部在大宋朝廷中威信未立,見面只怕會惹輕視,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再則自己接見趙良嗣意義也不大,便乾脆決定不見宋使。

趙良嗣又求見大金公主,楊樸道:“公主鸞駕日前北上,向兩宮太后請安去了。”

趙良嗣不悅道:“然則遼南地面上就以楊大人爲首了?”

楊樸笑道:“趙大人生的卻是哪門子的氣?大宋既有國書來,本官自當引去朝見我大金皇帝。至於公主和七將軍,見不見又有何妨?”

趙良嗣一聽這話氣便平了,他怕的就是楊樸像上次搪塞馬政一般跟自己推諉,累得自己空手而回,那便無法回京交代。但若能見到金主,那真如楊樸所言,公主和遼南將軍見不見都無所謂了。

當天楊樸大擺宴席,又請大宋、高麗留在津門的商人陪列下座。大宋商人見朝廷連使者也派來了,生意自然做得更加安心,而高麗商人則更添敬重。

盧克忠送趙良嗣等回去休息後,楊樸又到朱虛山見楊應麒,說知今日之事。

楊應麒道:“咱們津門的旺季就要來了,到時候人多口雜,怕會有變。不如趁早送他們上路吧。”

楊樸問道:“卻走哪條道路爲好?”

楊應麒道:“我們遼南無天險可守,可守之險全在民心。所以不怕別人知道我們的道路。就沿着永寧、遼口、鞍坡、東京一路上去。趙良嗣曾經是大遼臣屬,如果我們繞路,只怕他也會瞧出端倪。”

楊樸沉吟道:“這一路上去,越往北就越荒涼。東京以南還好,過了東京,大金的底子就漏了!”

楊應麒笑道:“既然決定讓他們去見國主,那女真的本色便無論如何也掩不住的。再說又何必掩?大宋來找女真人,原本就不是因爲女真夠文明,而是因爲女真夠強悍!儘管讓他們到國主那裡碰釘子去!去過一趟會寧,他們才知道我們漢部是多好說話!”

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178章 會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65章 陰陽第143章 塘沽問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19章 議婚姻(下)第199章 老臣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194章 正名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341章 聚首(下)第10章 絕地(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349章 聞逝(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193章 秦檜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164章 請辭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158章 故國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13章 狼羣(下)第16章 入女真(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1章 瘟疫(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160章 利害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20章 下聘禮(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4章 過冬(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354章 審判(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169章 飢亂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183章 臨第9章 塞外(上)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199章 老臣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4章 過冬(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165章 陰陽第147章 武之庫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183章 臨第348章 秦府(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
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178章 會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65章 陰陽第143章 塘沽問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19章 議婚姻(下)第199章 老臣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194章 正名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341章 聚首(下)第10章 絕地(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349章 聞逝(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193章 秦檜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164章 請辭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158章 故國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13章 狼羣(下)第16章 入女真(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1章 瘟疫(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160章 利害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20章 下聘禮(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4章 過冬(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354章 審判(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169章 飢亂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183章 臨第9章 塞外(上)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199章 老臣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4章 過冬(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165章 陰陽第147章 武之庫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183章 臨第348章 秦府(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