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

楊開遠真的決定三路齊發了,不過作爲一個老於戰陣的帥臣,他當然不會對三路都平均用力。楊開遠知道,這三個方向如果能夠打通,戰略意義最大的當然是向西,因爲東北和山東實際上都能通過海運進行聯繫,而河東則不行,如果塘沽軍能順利和河東軍勢連成一氣,所形成的軍勢力量簡直可以與折彥衝在大定府所部署的大軍相媲美。不過,向西也將是最難的一路,因爲宗弼也防着呢!

如果是蕭鐵奴來用兵,也許他會選擇不顧一切,集中力量向西衝,但楊開遠卻不是,他還是比較傾向於先易後難的用兵模式。他的部署是:以六成的機動兵力進逼河間,將宗弼軍的注意力都吸引到這裡,而由以次少數的兵力南下收取滄州南部和濱州、棣州,和山東軍勢連成一氣,最後也是最少的一路兵力,纔是作爲襲取灤州的奇兵。對於北上的這支兵馬楊開遠實際上沒有寄以很大的希望,這次用兵行動的重點還是以大軍牽制宗弼,而收戰果於塘沽南部的渤海沿岸州縣。當然,如果攻打河間的人馬進展順利,那就盡力向西。

楊應麒看到這個計劃之後就笑了,暗道:“大軍進入河間府吸引宗弼,其實還是跑到戰場上去‘守’。三哥究竟還是三哥,就是進攻了也是用‘守’去攻。”

在楊開遠動手的同時,楊應麒的文官系統也沒閒着。楊開遠的三路軍隊後面,都跟着一個頗成規模的文官團體。比如向南的這一路,只要軍隊進入濱州掃除金軍在這裡的盤踞,跟隨其後的文官團體馬上就能接掌這片地面,分別負責人民安撫、錢糧屯運、刑法整頓和政策宣傳。漢廷中樞對於這些行政人才的準備已有多年,這些隨軍進入的文官,大多是漢廷中樞吸收其本地的人才到塘沽政學或管寧學舍培養,然後下放到地方上歷練過的幹臣,有這些人在後面跟着,楊開遠的軍隊便可能真正做到得一地,拓一地,甚至做到因糧收兵於本土,越戰越強!

這三路兵力幾乎是同時行動,往北邊的秘密行動由張忠漢領銜,兵馬五千人,從海路進發,登岸後直取灤州南部的據點馬城。楊應麒的樞密系統爲這次行動提供了一個謀略上的輔助,那就是馬城的一員守將曾和漢軍這邊的官吏眉來眼去,並答應一旦兵臨城下會開門出迎。

李世輔也在張忠漢的隊伍之中,他統領着一個百人隊,如果不是因爲對這一帶的地形不熟,他非搶着作先鋒不可!

這五千人在離開灤河入海口約三十里的地方,趁着夜色悄悄登岸。金軍雖然有防着漢軍從海上來襲這一着,但以金軍如今的兵力,畢竟不可能在上百里的海岸線上步步都有重兵把守,只能隔一段距離設立一個哨崗而已。

漢軍登陸的這個地方,其實也有哨崗監視,但因爲守衛早已爲漢軍的密子收買,所以這支漢軍才能來得神不知鬼不覺。不過,儘管塘沽到這裡的海上直線距離並不長,但由於沒有合適的港口,所以兵馬、物資的卸載就顯得很慢。

李世輔是第一批上岸的五個百人隊之一,上岸時才二更,眼見二十多艘小船正忙忙碌碌地來回與大船與海岸之間,不知還要多久才能將人馬物資卸載完畢,便來見張忠漢,請他允許自己率兵先取馬城。

張忠漢吃了一驚,說道:“如今船上的物資尚未卸載完,兵馬也才五六百人上岸,如何去得?”

李世輔道:“我們這次北上是奇襲,若失了先機,這奇襲也不用幹了。我們才五千人,如果迪古乃那邊有了準備,那就算物資都全了也不是他的對手。”

張忠漢看了李世輔兩眼,對這個從西邊來接受“重點培養”的小夥子並不信任,像他這樣從基層一步一個腳印升上來的將領,對於有家世背景的子弟一般都不怎麼看好,不過,偏偏除了李世輔之外還有兩個小隊長也都贊成李世輔的主張,並願意接受李世輔的節制前去奪城。張忠漢道:“軍隊打的是後勤,是糧草!大將軍那邊,就是因爲糧草不繼,白白有十幾萬的精兵強將也沒法南下,你們這些年輕人,別把打仗看得太兒戲了!”

李世輔道:“那怎麼相同!大將軍那邊無法南下,正是因爲那是大軍,沒有糧草輕易動不得。但我們這邊是‘小軍’,只要隨便得到一點補給也能撐個十天半月。我們如今隨身帶有乾糧,這些夠我們撐到後天了!馬城雖小,但只要能順利進去,我們這幾百人便能因糧於本地!”

張忠漢打仗是把硬手,話卻說不過他,再則李世輔的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猶豫了片刻終於答應,說道:“好,你們先出發,不過不是去奪城,是去探路。”

李世輔心想:“等軍馬一動,那就可以隨機應變了。”便道:“末將領命!”

便以那個和馬城將領有聯繫的密子作嚮導,引了三百人連夜出發。歸他直接統領的一百個士兵只和他相處了七八天,但這些士兵都是年輕人,李世輔是個激情漫溢的好漢,很容易就與他們打成了一片,另外兩個小隊長也都和李世輔相契,所以剛纔纔會那麼幫腔。三百人走出一段路程後,在無人曠野中李世輔下令停下,說道:“遼口軍學那幫鳥人總說我們塘沽軍只會守不會攻,甚至說我們一場勝仗也沒打過,今天便讓他們看看我們會不會打勝仗,如何?”

豎立一個憤怒的對象,乃是激發士氣的不二法門,衆士兵在塘沽服役,自然對塘沽軍勢帶有一份自尊與自豪,所以聽到遼口軍學非議楊開遠的言論後無不跳腳,這時聽了李世輔的話,怒氣和自豪一起迸發,均道:“願隨李校尉建功立業!”

整頓人心後行軍又再次開始。那個作嚮導的密子對道路極熟,取一條捷徑,於天方亮時,便已到了馬城外頭。

其中一個校尉徐常智對李世輔道:“我們才下船便行軍,走了一夜,人馬都疲了。再說張將軍只命我們來探路,可沒讓我們來奪城,不如先找個偏僻的地方休整一番,以待後面的援軍。”

李世輔往士兵們的臉上望去,見他們雖有在喘息的,但精神都旺,便說道:“大家還有精神,可以作戰!張將軍雖然有命令,但我們都到了敵城邊上了,如何還能猶豫?”

另外一個校尉黃震也贊成李世輔的說法道:“我們請命先行,本來就是犯險取功勞來着,難道真是爲了來探路嗎?”先前那個校尉一聽便沒話說了。

李世輔便下令衆人就地作戰前休息,隨時準備動手,又派那個密子入城聯繫那個有意叛降的將領周家齊。那密子不久便回來了,傳達消息道:“周家齊聽說我們來又高興又擔憂,還抱怨說:‘怎麼來得這麼晚!’”

李世輔問:“出了什麼事情了麼?”

那密子道:“迪古乃派來的巡城將領就在城裡,所以周家齊不敢動手。”

李世輔問:“迪古乃派來那人帶兵馬沒有?馬城裡面又有多少兵馬?漢人多少?契丹多少?女真多少?歸周家齊統率的又有多少?他可控制着哪個城門?”

那密子道:“那人只帶了十來騎,馬城裡只有八百多兵馬,大多是漢人,女真不多,契丹有一百多。歸周家齊直接統率的有三百多人。馬城只有東西兩個門,周家齊控制着西門。”

“好!”李世輔道:“你馬上去告訴周家齊,我現在就要進城!讓他點了人馬準備開城接應。”

密子纔出發了一會,李世輔不等他回來便下令向馬城西門出發,三百人馬到得城門下。馬城城牆不高,城上站列着若干兵丁,望見李世輔等來也不叫喊,想必都是周家齊的人。一個將領探出頭來,說道:“李將軍,你怎麼就來了?現在時機不對!”聲音中十分彷徨,旁邊又站着那密子,想必這人就是周家齊。

李世輔道:“怎麼時機不對?後面大軍就要到了,這麼樣一座小城,就算全力防備也擋不住大軍一衝!要建奇功,就得趕在大軍開到之前。你快開城門,讓我進去!”

周家齊無法,只好開了城門,李世輔進了城,問周家齊道:“迪古乃派來的巡城使者現在何處?本城主將在何處?”

周家齊說:“巡城的將軍,現在正在主將鄂洛家裡歇着。”

李世輔道:“那你派個人給我帶路,我這就去取他二人首級。”周家齊便指了他的副手出來。周家齊手下有三百人,這時都已結束待命,李世輔便將人手分爲三撥,每一百名塘沽正軍配備一百名降軍,徐常智留下看守西門,黃震隨周家其去勸說城內其他兵將投降,他自己帶着周家齊的副手,徑朝馬城守將鄂洛家裡而來。

這時天色方亮,城內軍民沒有輪到值班的都還沒起身。李世輔一行踩到鄂洛府前,一個降軍頭目拍開大門,門子打着哈欠開門,不悅道:“幹什麼啊!這麼個大早的……啊!你們……”

早被李世輔縱馬踩翻,幾十個兵將分別看住前門後門、偏門角門,一個降軍頭目逼迫着鄂洛的家人指認鄂洛和那巡城使者睡臥的房間,衝進去將這兩個還在被窩裡的北國大漢揪出來綁了。

李世輔問周家齊的副手:“認清楚了,是這兩個人麼?”

周家齊的副手道:“是!絕對沒錯。”

“好!”也不聽那兩人高聲呼嚷,便讓手下割了二人首級,傳示城內。

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197章 聯姻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174章 逆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193章 秦檜第2章 部勒(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164章 請辭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172章 信任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1章 瘟疫(上)第349章 聞逝(下)第147章 武之庫第178章 會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341章 聚首(下)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7章 去向(上)第191章 入汴第25章 收俘虜(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176章 詔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193章 秦檜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182章 諾
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197章 聯姻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174章 逆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193章 秦檜第2章 部勒(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164章 請辭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172章 信任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1章 瘟疫(上)第349章 聞逝(下)第147章 武之庫第178章 會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341章 聚首(下)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7章 去向(上)第191章 入汴第25章 收俘虜(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176章 詔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193章 秦檜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182章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