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村之治(上)

漢村建成以後,楊應麒便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每日讀書不倦。女真地方書少,根本不夠他讀。後來趙觀劉從帶來許多書籍,這兩年來也已被他讀盡。他已經深深地融入到這個時代裡面,爲這個古文明所傾倒。

這次和折彥衝道別後回到漢村,他也不談戰事,也不論部政,偶爾人家來問他這個剛從前線來的人“戰事如何了”,他也只是輕輕說聲“很好”,然後便不再多提。他每日都堅持散步,日復一日,把漢村走了一遍又一遍。國小民稀,易出親民之領袖。楊應麒散步的時候並未介入漢村的事務,但有他這個高階領導人在,一些雞毛蒜皮的爭吵也不好在他面前發生,所以每天楊應麒外出散步的一個時辰,便是漢村最平靜的時光。而各村村長、各大隊隊長更不敢在他的眼皮底下以權謀私,潛伏在漢村的許多惡性因子,都在楊應麒輕輕的腳步聲中散於無形。

每天早上他散完步回來,照例是讀兩個時辰的書,然後給楊樸招攬來的三十幾個年輕的讀書人講課——這些人小夥子在大宋連秀才的水平也達不到,但總算比瘟疫谷的那些人好多了,更重要的是這些人都年輕,容易接受楊應麒的灌輸。從外表看來,這些學生的年紀都比楊應麒大,所以當初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個個看楊應麒時都是一副詫異而不服氣的眼神。但一堂課下來楊應麒就把他們給折服了——有真本領,到了哪裡都能服人,否則再怎麼穿越也沒用。

楊應麒給這些學子講課會一直講到中午以後,然後午睡,睡醒後便會有一羣完顏部的孩子來找他講書,一直講到黃昏。

這日楊應麒正和孩子們講《論語》,完顏宗磐和完顏希尹衝了進來,宗磐興沖沖道:“大捷了!大捷!爹爹讓孩子們一起去慶祝!”他口中的爹爹,便是阿骨打的弟弟完顏吳乞買。每逢阿骨打征戰在外,吳乞買便擔負起金國的整個後方,是女真族內排名第二實權人物,根據女真兄終地及的傳統,也是阿骨打之後的第一順位繼承者,因此在國中族中都極爲尊貴。

幾乎所有的孩子一聽宗磐的話興奮起來,只有一個十歲不到的孩子依舊拿着書本坐着。楊應麒頭也不轉,斜了完顏宗磐和完顏希尹一眼,繼續講書,站起來的孩子見了楊應麒的樣子,尷尬了一陣,又都乖乖坐下。

宗磐皺了皺眉頭,就要說話,卻被完顏希尹一扯,退了出去。宗磐在門外大聲道:“這算什麼!他們漢人老說守禮,他自己卻這樣無禮!”

完顏希尹道:“你小聲些。我們本不當這樣貿貿然衝進去的,說起來是我們失禮在先。”

兩人走出一段路程,宗磐又道:“我看孩子們遲早要被楊應麒這小子帶壞!”

完顏希尹忙道:“你這是什麼話!應麒兄弟年紀雖小,但胸中學問卻大,這一點可是連皇上都稱讚的。”

宗磐哼了一聲道:“我看那些都是沒用的學問。說起來,那個沒站起來的小子是誰來着,挺眼熟的。”

完顏希尹呵呵笑道:“那是宗憲。”

“宗憲?”宗磐卻想不起來是誰。

完顏希尹道:“就是阿癩。”

宗磐驚道:“阿癩?那不是粘罕(宗翰)的弟弟麼?宗翰海東青一樣的人物,他弟弟怎麼這樣斯文!”

兩人漸說漸遠,不再聞漢村書齋裡楊應麒的講書之聲。這邊楊應麒又講了半柱香時間,這才道:“好了,今天有喜事,就到這裡,去玩吧。”

衆少年爭先恐後地搶出門去,剛纔沒有起身的宗憲卻依然坐着,楊應麒摸了摸他的小腦袋笑道:“你很好。也去玩吧。”

宗憲恭敬地站了起來道聲“先生,我走了”,這才離開。

學堂散課後,楊應麒來到廟算堂,召來楊樸,楊樸一入門便道:“大喜啊!我軍大捷,殲滅遼軍七十萬!”

楊應麒笑笑道:“七十萬?哪有那麼多!”

楊樸道:“便沒有七十萬,這次大勝也足以威震天下!”

楊應麒卻半點不爲所動,似乎早就料到了,只是說:“那也是。”

對於楊應麒這種舉重若輕的姿態,楊樸卻也見慣了,只聽他岔開了話題問自己道:“東京一道人才如何?”

楊樸心中一動,回答道:“東京道在大唐時是安東都護府所在,南臨東海,東接高麗,漢人舊裔、渤海遺種甚多,雖不如南京道西京道這些漢人聚居的地方繁庶,但其腹心地帶也頗有教化,若論文學之士,比上京道和大金已有之地強多了。”

楊應麒又問道:“你久爲東京道士子,想來和他們多有溝通。”

楊樸笑道:“小楊將軍要網羅士子了麼?其實這事我早就在做了,鐵州、信州、鹹州、寧江州的良才已經被我們和撒改國相瓜分殆盡。不過大金所佔均是極北之地,此地所謂良才,不過粗通文墨而已。”

楊應麒問道:“那遼陽府附近呢?遼陽府乃東京道人文薈萃之地,人才必多。此刻東京雖然還在契丹人控制之下,不過你常常託趙觀劉從送信,想來是有和南邊的士子互通音訊。”

楊樸嘆道:“那邊的士子深服遼化,雖然我軍連番大勝,可他們還是不很看好我們。我這幾個月來發信相邀,大部分如泥牛入海,連封回信也沒有。就是偶爾有一兩個回信的,也是顧左右而言他。跟我談詩詞,論經學,對我的殷勤之意卻全然不管。”說着瞄了楊應麒一眼,心道:“這段時間他不是讀書就是遊玩,似乎什麼事情也不管,但其實把什麼都看在眼裡!我給南方士子通信這種事情也瞞不過他的法眼!”

楊應麒似乎沒注意楊樸的眼神,只是點頭道:“這是讀書人的臭脾氣,倒也不必放在心上。這次我們大捷了,他們的態度多半會大有轉變,以後你做起事情來也會順當很多。”

楊樸嘿了一聲說道:“不錯!這次可是大遼皇帝親征!我原來也覺得我們勝算頗大,只是沒想到遼人會輸得這麼慘!”

說到這裡興奮得聲音微微顫抖。他生養於遼代,打心裡埋藏着對契丹政權的敬畏。雖然金軍連番大勝,但許多人還是不是很相信金人可以克遼。在許多人心中——甚至是金國的首腦人物心中,都只希望金國可以順利建國便屬僥倖了。

不過,現在這一切都已經改變了。

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162章 講演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184章 戰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345章 輾轉(上)第177章 勢第204章 思良將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192章 密見第16章 入女真(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9章 塞外(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160章 利害第14章 烏古(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12章 鷹兔(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11章 夜遁(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175章 間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尾聲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3章 論武(上)第18章 通商路(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164章 請辭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193章 秦檜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143章 塘沽問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10章 絕地(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182章 諾第七十二章 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168章 偶遇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189章 國債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
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162章 講演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184章 戰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345章 輾轉(上)第177章 勢第204章 思良將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192章 密見第16章 入女真(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9章 塞外(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160章 利害第14章 烏古(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12章 鷹兔(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11章 夜遁(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175章 間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尾聲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3章 論武(上)第18章 通商路(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164章 請辭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193章 秦檜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143章 塘沽問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10章 絕地(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182章 諾第七十二章 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168章 偶遇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189章 國債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