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東京平定(下)

金軍入城以後,楊樸、張玄素領人前來參拜,折彥衝問起事務,鉅細無遺。斡魯聽得煩了,對摺彥衝道:“這些事你理會着吧。我去高永昌的皇宮看看。”

張玄素等渤海臣工一聽就知道他是要去淫**女,個個暗皺眉頭,卻不敢多口。

折彥衝道:“叔叔,軍中另有妓奴,不如就不要壞高永昌妻女名節了吧。”

斡魯道:“彥衝,公事上我不妨你,私事上你也莫妨我。咱們南下以來相處甚歡,何必在這事情上生齷齪?”

折彥衝知道這不僅是斡魯一人的私德問題,而是女真的‘軍俗’,漢部不搶不殺不奸不淫,在女真人看來反而奇怪,當下只得各退一步道:“東京已降士人及其家眷,卻不可騷擾。”

斡魯笑道:“放心!一路來我也看見許多戶人家門上貼着‘漢部’二字。凡有貼着這兩個字的,便都算是你的人,誰敢去騷擾?”

斡魯走後,曹廣弼哼了一聲,折彥衝撫慰道:“雖然難以盡善,但我們盡力而爲便是了。”

曹廣弼不願意留在這裡,說道:“鐵奴去了半日了,我怕他有什麼閃失,還是讓我去接應吧。”

折彥衝道:“據應麒蒐集到的諜報,契丹人在遼南兵力不強,高永昌又一時無力經營,根基淺顯。你此去不要急着回來,把海州辰州蘇州給平定了,就地駐紮。”又對衆士子道:“還請在座諸公中一二位熟悉遼南事務者前去相助。”

張浩慨然願往,當下引領十幾個士子隨軍南下。

折彥衝分派東京政事,將原東京各署機構或裁撤或保留,由楊樸與張玄素商議着推薦委派。又派了一隊士兵歸張玄素統領,讓他大開府第,收容避難的讀書人。又命張玄徵率東京已降軍士巡視全城,捕盜安民。又令狄喻協同闍母去戒飭女真諸將。又派楊開遠廣收城內圖書。又親自往見王政等閉門謝客的士子,邀其復出。

不多時東京寧定,士民對摺彥衝頌聲不絕,視爲賢侯。女真軍士見街坊井然,也便不敢再貿然破門搶掠了。

晚上楊樸引胡十門的兒子鉤室來見。折彥衝見了鉤室道:“阿魯蠻和我提過你!你們是總角之交,他是我的弟弟,我也當你是我弟弟。”

鉤室見過折彥衝的軍威,心中敬重,一聽這話馬上拜倒在地呼爲大哥。

折彥衝道:“阿魯蠻南下後,他該管的部隊歸我二弟暫統。如今你可領了前往曷蘇館,讓阿魯蠻爲主將,你爲副將。”拿出一幅地圖來道:“聽說高麗人在東南蠢蠢欲動,想要越過長白山,你讓阿魯蠻便宜行事,見機可行,則先攻打開州,再取保州。叫高麗人死了這份心。”鉤室領命就要出發,折彥衝笑道:“急什麼!明天再走。我再委派一個能幹的文官隨你前去。”

張玄素便薦王政,折彥衝再次來到王政府上請他相助。王政見大金兵強,折彥衝賢良,便應承下來。

斡魯派一邊在高永昌宮中胡天胡地,一邊又派蒲察、迪古乃、斡魯古等將向西、向東攻城略地。內政方面全委折彥衝,折彥衝有楊樸、張玄素等相助,幹起來綽綽有餘。

沒多久遼陽府盡復舊觀,雖經兵火,氣象較高永昌時尤勝。折彥衝來見斡魯道:“東京乃是大城,統攝遼河流域千里之地。但此地處處是渤海、漢人的農村。我們呆在城裡,號令難以深入農村。我想在南邊數十里鞍坡築一小城,叔叔你據東京,我據馬鞍坡,一來成犄角之勢,二來鍊鐵屯糧,好作將來東征之用。”

斡魯道:“好!”

折彥衝又道:“東京道新定,民習州縣制,且勿改其政,只選親女真的渤海人爲知州縣令,以渤海人治渤海人,以漢人治漢人,待數年後萬民歸心,那時再欲行猛安謀剋制也不遲。我軍只需佔據要害地點便不怕契丹、渤海人造反。萬一有變,從東京發兵破之易如反掌。”

斡魯道:“此事你來之前已經向都勃極烈請命,他已允奏,何必再說一次。只是錢糧等物,卻不能讓讓那些渤海人自專。”

折彥衝道:“我已經命人遍查各州歷年所收賦稅。我們定下一個數字來,令這些知州縣令每年按時交割,只能多,不能少,所有收上來的錢糧都運往東京儲存。”

斡魯喜道:“沒錯!這樣最是簡便,也不怕那些渤海人藏奸!就這麼辦吧!”

不久南方捷報頻頻傳來,楊開遠檢索新得各州府庫戶口,想起楊應麒的囑託,來對摺彥衝道:“遼人衰敗之餘,政治盡壞,民不聊生,十室九空。遼南各地,有千餘戶、甚至幾百戶爲一州者,一州之戶口物產不如漢部一村,說出來當真貽笑大方!”

折彥衝道:“這事情我們在會寧時應麒已經談過,就按我們當時商量好的辦吧。”

當下楊開遠擬了條陳,將遼陽府以南各州重新劃定,請以遼東半島下半部爲復州(約今天大連市一帶),遼東半島中部起、東北至於遼河入海口爲辰州。遼東半島西北角至於鴨綠江爲開州。遼陽府東南、開州西北爲曷蘇館部居地。

又薦盧克忠知復州、張浩知辰州,王政知開州,張玄素、張玄徵等助理東京事務。又建議在遼河入海口和鴨綠江入海口增築堅城以防契丹、威高麗。

這條陳折彥衝拿去給斡魯說過以後,便以他們兩人的名義發往會寧。

不久會寧方面回覆下來,贊斡魯與折彥衝所慮甚周,所薦士人,一概准奏。又命斡魯爲南路都統,折彥衝爲副都統。

折彥衝理會完東京道的政事,便引數千工兵前往鞍坡築城。斡魯見了對左右笑道:“駙馬真是勞碌命!好好一座東京不享用,卻跑去城外築新城!”

闍母道:“等築了新城,莫要像會寧漢村那樣,子城勝過母城!”

斡魯道:“你是說將來這新城比東京還要繁華。那打什麼緊!再怎麼繁華,到最後享用的還不是我們!”想起楊應麒允諾的那數百井良田,嘴角又露出一絲笑容。

東京平定後不久,楊應麒便收到了前線傳來的捷報。再過兩日,折彥衝書信寄來,幾段不打緊的問候末端,輕描淡寫地寫着:“一切部署,如弟所言”。

楊應麒看畢一笑,將信摺好收起,跨步出門,望着南方的星空發呆。忽然一聲嬰啼打破沉寂,一個穩婆大聲報喜:“大喜大喜!公主生下了一個千金!母女平安!”

《裂土之謀》完,敬請關注第四卷《基業初成》

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162章 講演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156章 帶月歸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158章 故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349章 聞逝(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182章 諾第21章 配佳偶(上)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160章 利害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143章 塘沽問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9章 塞外(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148章 地之失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326章 克雲中(下)第2章 部勒(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7章 去向(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180章 異第181章 責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14章 烏古(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10章 絕地(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8章 伏擊(上)第13章 狼羣(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28章 稱帝號(下)第344章 北遊(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28章 稱帝號(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
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162章 講演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156章 帶月歸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158章 故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349章 聞逝(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182章 諾第21章 配佳偶(上)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160章 利害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143章 塘沽問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9章 塞外(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148章 地之失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326章 克雲中(下)第2章 部勒(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7章 去向(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180章 異第181章 責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14章 烏古(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10章 絕地(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8章 伏擊(上)第13章 狼羣(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28章 稱帝號(下)第344章 北遊(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28章 稱帝號(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