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嶽幕(下)

黃縱對韓世忠道:“韓帥,如今南北大戰,勝敗之機已不在前線戰場,而在我大宋內部,爲何?漢軍雖接連取勝,其勢已窮;我軍雖再三撤退,卻是後勁延綿。待黃某試爲韓帥析之。

“北朝皇帝用北人南侵,北人耐寒不耐熱,南人耐熱不耐寒,其於秋冬之際發動攻勢渡河取汴,豈只是因亳州之突發事件而已?不然!折氏欲借天時背靠北風南下方是主因。故其於秋冬之際連戰皆捷並不奇怪,但如今冬寒已過,暑氣漸生,而漢軍之攻勢亦已窮竭,只等端午一過,漠北之馬脫毛生病,便是我軍反守爲攻之時!”

韓世忠點頭道:“善!”

黃縱得韓世忠嘉獎之言,眉毛一軒,繼續道:“所謂‘北人騎馬,南人行船’——此爲天性之能。漢軍東南海島之衆能行海舟,然皆非此次南侵主力,且已爲韓帥所遏,其北方人馬,能縱橫無敵於平原之中,未必也能取勝於東南丘陵之間、江湖之上。劉錡、種彥崧擅打山地戰,折彥衝不用之以圖兩川,而用蕭鐵奴種去病騎馬叩關,故蕭鐵奴空有百勝威名,遇吳氏兄弟所當之關便寸步難進!吳氏兄弟背靠山川之利,有勝無敗,只等蕭、種力盡便可坐享破漢大名,何必去易而就難,舍百世威名而就變節大惡?故二人與劉錡暗通款曲之傳聞必是謠言!漢軍西路不利,東路亦有隱憂。汴、陳之間一馬平川,故我軍在此處難與抗衡,但如今戰場漸移漸南,丘陵漸多,水網漸密,北人之蹄無所用其長,南人之足可以盡其利,眼下我軍已穩住陣腳,酷暑來時,勝敗若決於襄鄧、淮西,則是淝水再演,若決於洞庭、漢口,則是赤壁復現!”

韓世忠連連點頭道:“大善!”

黃縱精神抖擻,繼續道:“北朝軍伍,威名最盛者莫過蕭曹二系,蕭胡而曹漢,蕭胡利於北而曹漢利於南。若曹氏仍在,主持南侵,則南北之間尚難言勝敗。如今曹氏已逝,北朝皇帝不用將帥而親自征伐,一是無最恰當之大帥纔可用,二是自恃其能,三是奪諸帥之功,內憂已埋根底。又逞其私慾,揚胡而抑漢,劉錡棄而不用,種彥崧、王彥、趙立等轉爲後軍押糧,前鋒盡是胡人犬馬,主力全是北方漢兒。黃河長江之間乃我漢人作主,折彥衝以客犯主,棄長就短,既不能殺嶽帥於汴梁城下,轉戰至今又爲先前連勝之虛妄聲威所迷,若再不及時抽腳,則曹操、苻堅之患不遠矣!北軍必敗,已無疑問,如今只等一個契機罷了。但我大宋亦非無憂,可慮者在君上不信、將相不和、諸帥不調而已!若是東南不穩,朝廷有疑,則嶽元帥雖有補天之才亦不能展布成功。故黃縱剛纔纔會說勝敗之機已不在前線戰場,而在我大宋內部。只要陛下與諸宰執仍能信任嶽帥,東南局勢不至傾覆,則湖廣必可全,河南亦可圖,甚至以此一戰而顛覆折漢,越黃河盡取舊疆亦非絕無可能!”

韓世忠大喜,說道:“我亦知漢軍有憂,只不知嶽帥如何打算,如今得黃機密一言,心下大安!黃機密可代我向嶽帥傳言:東南局勢有我!任得敬若敢過淮河,我也要他這支軍馬盡數淹死在這大江之中。至於朝中之事,我近在咫尺亦會盡力,希望建康諸公不爲北軍當前之威勢所迷,勝敗未定便自毀長城!”

兩人又說了許多具體事宜,將兵謀說得差不多了,黃縱才提起林輿與林翎靈柩被困崇明澳之事,韓世忠訝異道:“這個朱景!出了這等事也不上報,當真大膽之至!”

黃縱問:“這個朱景不聽將令麼?”

韓世忠道:“此人有流寇海匪之長,亦有流寇海匪之短!我用其長而制其短,故這半年來多立戰功,但他勢力漸大之後便跋扈起來,看來得找個時機敲打敲打他。”

黃縱道:“不過眼前局勢危而且微,林家之事需用巧而不可用力,否則激得這朱景狗急跳牆,恐怕會誤了大事。”

韓世忠笑道:“黃機密放心,我自有打算。”

第二日便派了一員副將率領一支水師,循例到朱景寨中視察,朱景開寨迎接,一切如舊,直到臨離開時韓世忠派去的副將才忽然問起此事,朱景支吾不能對答,那員副將當機立斷,不等朱景反應過來便將林家一應人等連同林翎的靈柩都提走了。黃縱混在軍中,找個空隙見到了王佐,從王佐處得到一個機密後大吃一驚道:“竟然有這等事情!我這便回去稟告元帥!”

韓世忠掌握了林輿一行後,部將或勸他拿住了作奇貨,韓世忠道:“我等又非強盜,林當家在東南多有善行,我們扣留她的棺木作奇貨,傳了出去恐招南北士林非議。再則楊應麒做事素來周密,既肯放此子入福建葬母,背後必有所恃!魯莽行事恐有後患!”

一言未畢,便聽宰相秦檜派人求見,韓世忠嘿了一聲道:“來得好快!”韓世忠當初曾對秦檜這位臨危受命的大臣十分佩服,認爲他有李綱之德、謝安之才,但隨着局勢的發展,慢慢的卻對秦檜的言行越來越看不順眼,將相之間也越走越遠,不過宰相派人前來,他也不好不見。

不久來人入內,卻是一個眉藏英氣、目蘊風流的年輕人,韓世忠一見便覺喜歡,心道:“不意秦檜門下有如此後生。”未問公事,先問對方的姓名家世,這年輕人據實作答,原來卻是秦檜的黨羽沈該之侄,名作喆,字明遠,號寓山,湖州德清縣人。韓世忠再問起公事,果然沈作喆此來爲的也是林翎棺木之事,韓世忠笑道:“北朝楊公果然神通廣大,我朝丞相耳目亦靈。”

沈作喆聞言不怒不忿,一笑而已,韓世忠頗感奇怪,但也不好多問,只道:“人死爲大,林當家的棺木我本要派人護送到福建,現在丞相要接手,本帥樂得閒觀。”

沈作喆又道:“聽說岳宣撫機密文字黃縱在此,願得一見。”

韓世忠奇道:“丞相找黃縱有事?”

沈作喆笑道:“作喆此來雖是給丞相傳話,其實眼下卻在嶽帥幕中,與黃縱正是同僚,聽說他在這裡,自當一見。”

韓世忠更感奇怪了,只是一時弄不明白這年輕人的立場,不好多問,道了聲原來如此,便準他去和黃縱相見。

黃縱本來已準備西歸,沒想到出發之前會見到沈作喆,與他執手互道別來之情,沈作喆不接私語,直言公務道:“大事不好了!相府正在議論易帥之事,我從叔叔那裡得知,心急如焚!現在要到襄陽請示元帥已來不及了,故藉着這個機會來尋你,希望能商量出一個對策來。”

黃縱大驚道:“什麼!這……這如何使得!我剛剛得到了一個大機密,眼下正是扭轉南北勝敗的良機!若是陣前易帥,那、那之前的種種佈置恐怕就要全部落空了!”

沈作喆便問是何機密,黃縱道:“北面有人要把漢軍的虛實賣給我們。”

沈作喆臉色一變道:“小心有詐!”

黃縱道:“這等事情原來難信,不過從種種跡象推斷,我認爲此事已有八成是真,至於取信與否,卻得等元帥決斷!所以我正趕着要回去,不料建康又出了這等變故,這卻如何是好!”

沈作喆道:“黃兄身懷奇謀,但秦丞相那邊對你並不信任,我年紀太輕、資歷太淺,只能在小節處調解將相矛盾,在這等大事上就連我叔叔也不肯聽我的!更別說秦丞相了!”

黃縱沉吟半晌,叫道:“有了!”

沈作喆忙問:“怎麼?”

黃縱道:“有一個人即將入行在辦事,此事也只有他或許能夠設法婉轉。”沈作喆問是誰,黃縱道:“薛弼。”

“他?”黃縱聞言皺了一下眉頭道:“這老滑頭雖然有才,可惜人品實在不怎麼樣,聽我叔叔說這次調他進京多半是要升他的官。現在建康局勢如此,他真會幫忙麼?”

“不然。”黃縱道:“這老傢伙爲人是圓滑了點,不過他目光極遠,我只能謀軍,他於謀軍之外尚能謀國,且元帥常私下常與我說,薛參謀雖然無松柏之勁,有牆草之嫌,但內心深處其實還是有國家的。縱然他此次入京升官有望,但現在畢竟還是咱們岳家軍的總參謀,成敗榮辱,與有戚焉。我料他若知道了此事必會設法挽回,亦只有他能設法挽回!”

沈作喆道:“那好,我這就回建康去找他,你速回襄陽去見嶽元帥,建康這邊我盡力而爲,就算沒法改變秦丞相他們的易帥之議,至少要拖到前線戰事有轉機。不過你之前說的‘戰於洞庭、赤壁’之議斷不可行,就算你再有把握,建康這邊也不可能有這個耐性!”

黃縱嘆了一口氣道:“我省得!”

兩人告別以後,黃縱便直接前往襄陽,沈作喆則往建康而來,果然找到了薛弼。

薛弼是岳家軍的參謀官(此職務相當於後世的參謀長),在軍中地位極高,是岳家軍中屈指可數的人物。他的年紀也比較大,比岳飛年長十五六歲,對官場政局之通透岳家軍中無人能及,他爲人又圓滑老練,在軍中能和岳飛合作無間,在朝上又與秦檜等人交往甚密。沈作喆雖然出身宦族,乃叔品行道德亦有奸邪之嫌疑,但他本人卻是個憤青,對薛弼能和性情、行事截然不同的人都維持良好關係十分不解,甚至對其立場有所懷疑。不過以薛弼的地位、能力而論,又確實是解決當前岳家軍危機的不二人選。

沈作喆見到薛弼後將相府易帥之議以及黃縱得到北朝機密兩事說了,薛弼聽到易帥之議後先作憂色,聽到北國有人要賣虛實又忍不住作喜色,沈作喆說完之後他好像忽然又想起了什麼,臉上又轉憂色,最後才歸於無喜無憂,撫摸着那兩片下巴上稀稀疏疏的鬍子道:“陣前易帥是兵家大忌,陛下是脫胡馬泥潭而龍飛九天的人,對兵事還是懂的,此事只要處置妥當,大有婉轉的餘地。黃縱得到的消息若是實確,我軍大勝可期。不過大勝之後,禍福尚難預料。”

沈作喆心想:“若能大勝,之後的事情便都好辦了!有何難料!”便道:“當務之急還是如何勸阻相府易帥之謀!依我看,不如就將黃縱得到的消息透露一點給相府,丞相若知道大勝在望,必能全力支持!”

薛弼咳了一聲,作色道:“不可!沈作喆聽命!”

沈作喆一呆,便聽薛弼道:“黃縱與你說的秘密,若不得我許可,你不得再透露與第三人知曉!甚至就是陛下召見,若不問起亦不得說!如其不然,軍令處置!”

薛弼是岳家軍參謀官,雖然有望升遷,但只要一日還沒正式調任便是沈作喆的上官,岳飛不在場的情況下他下了命令沈作喆便不能不接。

沈作喆接令以後,薛弼又道:“至於如何化解這易帥之議,卻需雙管齊下。我會親自去見丞相,但你也得幫忙。附耳過來。”沈作喆上前,薛弼低聲道:“你這便去見你叔叔沈該,如此如此說,這般這般言。”

沈作喆聽了摶起眉毛,爲難道:“這……這……”

薛弼道:“怎麼?”

沈作喆道:“這等話我說不出口!”

薛弼道:“說不出口也要說!爲免在你叔叔面前露出破綻,事前你最好練習練習。哼!國事、政事、軍事,可不是做文章,不是一味的大義凜然就行得通的!”

沈作喆無奈,只好嘆了一口氣道:“是。”

沈作喆走後,薛弼又將侄子薛季宣喚來道:“你速速前往襄陽,替我帶一封要緊書信給嶽帥。”便令薛季宣展紙磨墨,他是面面通達的大才,但這封信如何寫卻是大費心思,三易其稿方就,交給薛季宣道:“這封信必須親手交到嶽帥手裡,不能假手他人,若有意外,寧可焚燬!”

薛季宣答應了,告辭了叔叔走開兩步,又被薛弼叫回來道:“等等!”躊躇良久,又將信拿了回來燒掉,然後對侄子道:“還是帶口信吧。”也不管侄子對自己的言行滿臉狐疑,一字字說道:“下面的話你給我聽好了,轉達給元帥時一字不許更易!你轉達元帥:此番若得乾坤大勝,漢軍可不追則莫追,河南可不取則莫取,黃河切不可渡,大功切不可居!如其不然恐有旦夕之禍,且將誤及國事。切記,切記!”

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346章 南行(上)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190章 名妓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8章 伏擊(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184章 戰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12章 鷹兔(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11章 夜遁(上)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17章 建村落(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172章 信任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155章 榻前囑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179章 亂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170章 安撫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153章 空城計第193章 秦檜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165章 陰陽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1章 瘟疫(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2章 部勒(上)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
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346章 南行(上)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190章 名妓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8章 伏擊(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184章 戰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12章 鷹兔(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11章 夜遁(上)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17章 建村落(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172章 信任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155章 榻前囑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179章 亂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170章 安撫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153章 空城計第193章 秦檜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165章 陰陽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1章 瘟疫(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2章 部勒(上)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