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皇子公主篇

愛新覺羅·奕緯

多羅隱志郡王 愛新覺羅·奕緯,1808年—1831年,道光帝長子。

嘉慶十三年戊辰四月二十一日未時生,母和妃那拉氏卿銜成文之女。嘉慶二十四年正月,嘉慶帝封其爲多羅貝勒。道光十一年辛卯四月十二日未時卒,諡“隱志”,終年二十四歲。咸豐即位後,追封多羅郡王。

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奕緯(1808年——1831)年,道光帝長子。生於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四月二十一日,母和妃那拉氏,時爲旻寧藩邸使女。道光二年大婚,嫡福晉姓氏有記載於貼吧且應並非杜撰,筆者不詳。僅知嫡福晉卒於約道光五年左右,無子女,有繼福晉。卒於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四月十二日。嘉慶二十四年正月,嘉慶帝封其爲多羅貝勒,道光帝登基後降居皇子位。道光十一年四月卒後諡“隱志”。咸豐即位後,又追封多羅郡王。無子,以成親王永瑆曾孫載治爲嗣。

愛新覺羅·奕詝

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1]  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於北京圓明園,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爲儲君[2]  。

奕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手筆的對朝政改革。爲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罷斥了道光朝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3]  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最後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咸豐朝以後也因企圖重新扭轉對內交外困的局面而開啓洋務運動。

咸豐帝在位十一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於承德避暑山莊,享年31歲。廟號文宗,諡號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葬於定陵,[3]  死後由其子載淳繼位。

人物生平

早年受教

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十七日,奕詝生於京師圓明園澄靜齋[4]  ,道光帝第四子,生母爲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5]  鈕祜祿氏是二等侍衛頤齡之女,家境寒素。她入宮之初,封爲嬪。但她聰慧漂亮,嫵媚動人,很討道光帝的喜歡,晉封爲貴妃。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她在紫禁城承乾宮生下皇四子奕詝。鈕祜祿氏生子兩年後,孝慎皇后佟佳氏病死。她時來運轉,晉封爲皇貴妃,統攝六宮之事。翌年,被冊爲皇后。鈕祜祿氏雖身爲皇后,但漸因色衰而愛弛,抑鬱寡歡,得了大病。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病死,年33歲。奕詝當時只有10歲。

奕詝生母過世後,受靜貴妃撫育。靜貴妃是刑部員外郎花郎阿之女。靜貴妃

生有三個兒子:皇二子奕綱、皇三子奕繼和皇六子奕訢。奕綱和奕繼已死,靜貴妃膝下只有皇六子奕訢。奕訢比奕詝小一歲。靜貴妃便將失去生母的奕詝收在膝下撫育。奕詝孝敬靜貴妃如同生母,視奕訢如同胞弟。而同奕詝爭奪皇儲最有力者,就是他視作同胞的皇六弟奕訢。

奕訢和奕詝,他們倆都受靜貴妃撫養。道光在連喪三位皇后——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的悲傷之餘,沒有再冊立皇后。便冊靜貴妃爲皇貴妃,攝六宮事。奕訢和奕詝,都在上書房讀書,年齡相近,關係密切,並無嫌猜。不過,奕詝讀書比奕訢早一年。奕詝6歲開始讀書,師傅爲杜受田。杜受田教導奕詝,盡心盡力,傾注心血。史載:“受田朝夕教誨,必以正道,歷十餘年。”奕詝爲皇子時,從獵南苑,馳逐羣獸,墜馬傷股。經上駟院正骨醫士治療,留下殘疾,行動不便。他小時候還得過天花,臉上留下麻子。奕訢也在上書房讀書,但較奕詝聰明,師傅是卓秉恬。史書說:“與文宗同在書房,肄武事”,“集花槍法二十八勢,曰‘棣華協力’;刀法十八式,曰‘寶鍔宣威’。”道光以“白虹刀”寶刀賜給奕。奕訢身體很好,頭腦聰明,書文不錯,武功也好,還有所發明和創造。

立儲風波

道光帝晚年在立儲的大事上,猶豫不定。道光帝共有後妃二十多人,先後給他生了十個公主和九個皇子。其中長子奕緯死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終年二十三歲。而兒子奕綱、三子奕繼也過早夭折。四子奕詝聲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長子奕緯死後的兩個月。皇五子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過繼給嘉慶帝第三子綿愷爲嗣,襲郡王位。皇六子奕訢,是諸皇子中頗受道光帝鍾愛的一個。道光帝晚年,又陸續得了皇七子、皇八子和皇九子,但都年幼無知。道光帝建儲較晚。道光帝即位後,並沒有按清朝慣例馬上着手秘密立儲。道光帝晚年纔想起建儲,從道光帝后來在立儲時極爲謹慎的性格來看,可以這樣進行推論,他是希望在決定接班人時有更多的挑選機會。因爲奕緯之後,二子、三子幼殤,可以選擇的嗣君只有奕緯一個人,是否建儲並沒有意義可言。道光十一年(1831年)後,隨着奕緯的過世,幾個小皇子的出生,道光才面臨着建儲這個本應早就解決的問題,在奕詝爲長的幾個兒子中,道光皇帝最看重的主要是皇四子和皇六子。[6]

皇四子奕詝,“長且賢”,年齡最大,又很仁孝;皇六子奕訢

,雖爲庶出,但家法傳嗣,不分嫡庶,而且“天資穎異”,能文能武。隨着他們年齡漸大,皇儲爭奪,暗藏機關。咸豐帝的老師杜受田深知奕詝的智識才具都“萬不敵”奕訢,不能以條陳時政和騎馬習武取勝,乃對奕詝面授機宜,以仁孝之心取悅於道光帝。一日,道光帝領諸皇子狩獵,奕詝故意一箭不發,“上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宣宗(道光帝廟號)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7]

道光末年,道光帝違和,纏綿病榻,自思多年痼疾,將不久於此位。其時,奕詝伏地流涕,痛切異常,“帝大悅,謂皇四子仁孝,儲位遂定。[8]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用立儲家法,書名緘藏。道光三十(1850年)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硃筆,立其爲皇太子。正月十四日,道光帝病危,急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衝阿、何如霖、陳孚恩、季芝昌,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慶,公啓匣,宣示建儲硃諭:“皇四子奕詝,著立爲皇太子。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贊輔,總以國計民生爲重,無恤其他。特諭。”道光正式宣佈:立皇四子奕詝爲皇太子。

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二十五日午時,道光帝駕崩於圓明園慎德堂,按照清代制度,新皇帝奕詝當日下午護送大行皇帝的遺體至城內紫禁城乾清宮停放。[9]  宣宗逝世後,己未,咸豐帝即位,頒詔覃恩,以第二年(1851年)爲咸豐元年。

愛新覺羅·奕誴

愛新覺羅·奕誴(cóng)(1831年-1889年),道光帝五子,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爲惇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生於道光十一年辛卯六月十五日辰時,僅比咸豐帝奕詝(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生)晚出生六天。京城民間稱爲小五爺。同治四年,任宗人府宗令。光緒十五年正月十九卒,諡勤。清華大學駐地原是奕誴王府,民間稱小五爺府。

人生生平

惇王奕誴賦性粗荒,書讀得也不好,不受父親道光帝的喜歡,被過繼給過世的叔叔惇親王綿愷爲嗣子[1]  。他在政績上不如六弟恭親王奕訢和七弟醇親王奕譞。惇王對外不擺王爺的架子。夏天一件粗葛布的短褂子,拿把大蒲扇,坐在什剎海納涼,能跟不相識的人聊得很熱鬧。冬天也往往會裹件老羊皮襖,一個人溜到正陽樓去吃烤羊肉,甚至在“大酒缸”跟腳伕轎班一起喝“二鍋頭”。所以闤闠間的動態,在天潢貴胄之中,誰都沒有他知道得多,也因此,惇王最知道民間的疾苦,常爲百姓請命行善政。

愛新覺羅·奕訢

愛新覺羅·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號樂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領導者,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同父異母兄弟,生母爲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封“恭親王”。咸豐年間,奕訢於咸豐三年(1853年)到咸豐五年(1855年)之間擔任領班軍機大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奕訢授命爲全權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俄談判,並且簽訂了《北京條約》。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駕崩,奕訢與兩宮太后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被授予議政王之銜。

從咸豐十一年(1861年)到光緒十年(1884年),奕訢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期間雖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議政王頭銜,但依舊身處權力中心。光緒十年(1884年)終於因中法戰爭失利被罷黜,史稱“甲申易樞”。一直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以善後中日甲午戰爭失敗,纔再度被起用。從光緒二十年(1894年)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二十九日逝世,諡號爲“忠”。[1]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奕訢出生,與咸豐帝(奕詝)屬異母兄弟。但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早死,是奕訢的生母靜貴妃受皇后託孤遺命撫育皇四子奕詝。奕訢與奕詝同在一母照拂之下,且年齡相仿,無異於親兄弟。道光十七年(1837年),入上書房讀書,奕訢從小受到極爲嚴格而又特殊的封建教育。他天資聰穎,頗有才氣,拜狀元翁心存爲師。逾年,翁心存以母老乞養,告假歸裡,奕訢乃師事賈楨。在名師教授下,他學習儒家經典10餘年,對於儒家學說是頗爲精通的。功課爲滿蒙漢三種語言文字,儒家經典,詩文,武功騎射。[2]

道光帝立儲時,曾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之間猶豫不決。但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下定決心由皇四子繼位,寫下遺詔。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奕訢奉道光帝命,迎娶熱河都統桂良之女爲嫡福晉。這往往被認爲是道光屬意恭王之舉,而實際上,這個指婚發生在道光下定決心寫下遺詔之後,最多隻能視爲對恭王的補償,況且恭王福晉並非桂良愛女,而僅爲側室所生的庶女之一。[4]  奕訢的文才武功均在奕詝之上,道光帝也最鍾愛這個兒子。按清朝傳統,皇位傳給諸皇子中才德兼優者,奕訢有得皇位的可能。咸豐帝的老師杜受田深知奕詝的智識才具都“萬不敵”奕訢,不能以條陳時政和騎馬習武取勝,乃對奕詝面授機宜,以仁孝之心取悅於道光帝。一日,道光帝領諸皇子狩獵,奕詝故意一箭不發,“上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宣宗(道光帝廟號)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5]  道光末年,道光帝違和,纏綿病榻,自思多年痼疾,將不久於此位。其時,奕詝伏地流涕,痛切異常,“帝大悅,謂皇四子仁孝,儲位遂定。”咸豐帝得位有取巧之嫌,聰明的奕訢未必服氣。由此,兄弟倆猜疑不和,心存芥蒂,只是礙於君臣之禮,彼此心照不宣,加上咸豐帝乳母(已尊爲康慈皇太妃)去世,失去中間調節人,雙方感情日益疏遠。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道光帝下令在妃子園寢內爲恭親王之母靜貴妃修墓,親令靜貴妃死後必須葬於妃園寢,不得更改,變相暗示恭親王爭儲失敗。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召十重臣公啓錦匣,內有御筆兩諭,一爲“立皇四子奕詝爲皇太子”,一爲“封皇六子奕訢爲親王”。道光帝病逝,遺命奕詝即位。奕詝登基後,改元咸豐。

愛新覺羅·奕譞

愛新覺羅·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樸庵,號九思堂主人,又號退潛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豐帝異母弟。母爲莊順皇貴妃烏雅氏,其大福晉爲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緒初年軍機處的實際控制者。

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爲醇郡王。咸豐帝死後奕譞與恭親王配合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所以慈禧太后開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親王銜。同治十一年(1872年)晉封親王。光緒登基,他又被加封親王世襲罔替。他負責建設海軍的時候(李鴻章是會辦大臣),爲了讓太后有個玩的地方,便將很大一部分海軍經費挪出來修建了頤和園。

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公曆1891年1月1日),醇親王奕譞薨,諡號醇賢親王。奕譞與側福晉所生的五子載灃則繼承醇親王封號,載灃的長子溥儀爲清朝末代皇帝。

愛新覺羅·奕詥

奕詒,愛新覺羅氏。 道光帝第八子,其母爲莊順皇貴妃,烏雅氏,筆帖式靈壽女。道光二十四年生鍾端親王奕詒,時爲琳妃。生卒時間: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正月二十六日至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十一月初四日,享年25歲,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咸豐帝即位,封爲多羅鍾郡王,卒後諡“端”,無子,奉旨以從子(載濤)爲嗣。 與皇七子醇賢親王奕譞、皇九子孚敬郡王奕譓,及皇九女壽莊固倫公主爲一母所生。

愛新覺羅·奕譓

親王銜多羅孚敬郡王奕譓,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十月十六日寅時生,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筆帖式齡壽之女。光緒三年丁丑二月初八日申時薨,年三十三歲,諡曰敬。

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奕譓(huì),封孚敬郡王,道光帝第九子。生卒時間:道光二十五年(愛新覺羅·奕譓)十月十六日至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二月初八;壽命:33歲。

其母爲道光帝莊順皇貴妃,烏雅氏,筆帖式靈壽女。二十五年生皇九子孚敬郡王奕譓。與皇七子醇親王奕譞、皇八子鍾瑞郡王奕詒及皇九女壽莊固倫公主爲亦母所生。

孚敬郡王奕譓,宣宗第九子。文宗即位,封孚郡王。穆宗即位,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同治三年,分府,仍在內廷行走,命管樂部。十一年,授內大臣,加親王銜。德宗即位,覆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光緒三年二月,薨,諡曰敬。無子,以愉恪郡王允隅玄孫奕棟子載沛爲後,襲貝勒。卒,又以奕瞻子載澍爲後,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又以貝勒載瀛子溥伒爲後,封貝子。

端憫固倫公主

端憫固倫公主(1813年——1819年),宣宗道光帝長女,生母佟佳氏時爲潛邸繼妃(後爲孝慎成皇后)。生於嘉慶十八年(1813年)十月初二日酉時,死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十月二十日,年僅七歲,追封爲郡主,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九月追封爲端憫固倫公主,道光七年(1827年)入葬清東陵許家峪園寢。

端順固倫公主

端順固倫公主,中國古代清宣宗第三女,道光五年(1825年)二月二十生,母全妃鈕祜祿氏。

道光十五年十一月初八殤,年十一歲。追封爲端順固倫公主。葬陳家門園寢。

壽安固倫公主

壽安固倫公主(1826-1860),宣宗第四女,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生,母全貴妃鈕祜祿氏(即孝全成皇后)。道光二十一年(1841)指配德穆楚克扎布,不久封爲壽安固倫公主,十月初三下嫁。咸豐十年(1860)閏三月初三卒,年三十五歲。葬京師郊外園寢。同治元年三月(1862),德穆楚克扎布請移葬藩部,不許。

壽臧和碩公主

中國古代清朝道光帝第五女,道光九年(1829年)十月十九生,母祥妃鈕祜祿氏。道光二十一年封壽臧和碩公主。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初十,指配恩崇,同年十二月初三下嫁。咸豐六年(1856年)七月初九卒,年二十八。

壽恩固倫公主

壽恩固倫公主,道光帝第六女,道光十年(1830年)十二月初七生,母靜妃博爾濟吉特氏,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封爲壽恩固倫公主,指配景壽。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四月下嫁,咸豐九年(1859年)四月十三卒,年三十。

壽禧和碩公主

壽禧和碩公主(1841—1866):旻寧第八女。生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日,母爲彤貴妃舒穆祿氏。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爲壽禧和碩公主,指配札拉豐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歲。

壽莊固倫公主

壽莊固倫公主(1842——1884):旻寧第九女。生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日,母爲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爲琳妃。

生平

咸豐五年 (1855)十一月封爲壽莊和碩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同治四年(1865)正月德徽卒。光緒七年(1881)十月晉封爲壽莊固倫公主。光緒十年(1884)二月十四日去世,年43歲。

壽莊固倫公主自幼貌美如花,天資聰慧。加上她的生母是道光帝的寵妃——莊順皇貴妃,壽莊固倫公主便是是道光帝最寵愛的公主。在道光帝的教導下,壽莊自幼飽讀詩書,出口成章,絕不遜於道光帝的幾個皇子。

二十一歲那年她下嫁德徽,德徽與她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設的一對夫妻。卻世事難料,在婚後第三年,丈夫去世。壽莊不肯改嫁,到最後抱着屬於他們的回憶,長眠地下。

愛新覺羅·綿愷

愛新覺羅·綿愷(1795年-1838年),惇親王,清仁宗第三子,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即孝和睿皇后之子,道光十八年逝世,年四十四歲,諡曰恪。[1]

人物簡介

愛新覺羅·綿愷(1795年-1838年),惇恪親王,清仁宗第三子,乾隆六十年乙卯六月二十二日寅時生,道光十八年戊戌十二月初四丑時薨,年四十四歲,諡曰恪。母孝和睿皇后。同母弟綿忻,同母姐一,早夭。

嘉慶二十四年正月甲午,以上六旬萬壽封皇三子綿愷爲惇郡王。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進封惇親王,道光十八年卒,諡曰恪。[1]

人物生平

乾隆六十年,出生。

嘉慶十八年,林清變起,綿愷隨宣宗捕賊蒼震門,得旨褒嘉。

嘉慶二十四年,封惇郡王。宣宗即位,進親王。子奕纘,封不入八分公。

道光三年正月,命綿愷內廷行走。旋以福晉乘轎徑入神武門,坐罷,罰王俸五年。上奉太后幸綿愷第,減罰王俸三年。

道光七年,坐太監張明得私相往來,復匿太監苑長青,降郡王。

道光八年十月,追?蒼震門捕賊,急難禦侮,復親王,諭加意檢束。

道光十三年五月,綿愷以議皇后喪禮引書“百姓如喪考妣,罰王俸十年。

道光十八年五月,民婦穆氏訴其夫穆齊賢爲綿愷所囚,復降郡王,罷一切職任。十二月,薨,復親王。上親臨奠,諡曰恪。

奕纘前卒,追封貝勒,命賜福晉郡王半俸。

二十六年,以皇五子奕誴爲綿愷後,襲郡王。

愛新覺羅·綿忻

瑞懷親王綿忻,生於嘉慶十年二月初九日子時,嘉慶帝第四子,母孝和睿皇后。嘉慶二十四年正月,封瑞親王。年十四。道光三年,命在內廷行走。道光八年七月,薨,諡曰懷。妻妾子女妻妾 嫡福晉費莫氏,一等侯勒保之女, 側福晉白都氏,雲騎尉德興之女, 側福晉徐佳氏,廣容之女, 庶福晉劉氏,劉丙文之女。子女 子一:多羅瑞敏郡王愛新覺羅·奕言志,原名奕約。道光七年丁亥九月十一日午時生,母側福晉徐佳氏廣容之女。 綿忻長女被道光帝封爲縣君。

人物簡介

愛新覺羅.綿忻(1805年-1828年),清朝嘉慶帝第四子。綿忻生於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初九,生母是孝和睿皇后,是綿愷的親弟弟,被冊封爲瑞親王。綿忻活了24歲,道光八年(1828年)八月十九,綿忻病死,諡號懷,子奕志。

愛新覺羅·綿愉

愛新覺羅·綿愉(1814年-1864年),清朝皇族、大臣。清朝嘉慶帝第五子,道光帝之弟。母爲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鈕祜祿氏時爲如妃。有同母姐皇八女和皇九女慧愍固倫公主,兩姐皆早夭。被封爲惠親王,著有文集爲《愛日齋集》。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十二,綿愉病死,諡號端,有奕詳、奕詢等子六人。[1]

人物經歷

道光時期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宣宗道光帝即位,愛新覺羅·綿愉被封爲惠郡王,在內廷行走,上書房讀書。故事,親、郡王未及歲,食半俸。道光九年,命食全俸。十九年,進親王。文宗咸豐帝即位,諭:“惠親王爲朕叔父,內廷召對及宴賚賞賜宜免叩拜,章奏免書名。

咸豐時期

咸豐三年,賜御用龍褂。

太平天國軍隊北伐至北京近郊,被任命爲奉命大將軍,頒銳捷刀,統領健銳、火器、前鋒、護軍、巡捕諸營,及察哈爾兵,哲裡木、卓索圖、昭烏達東三盟蒙古兵,與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督辦防剿。僧格林沁出駐涿州,綿愉留守京師。九月,會奏頒行銀錢鈔法。此時太平軍已至深州,請發哲裡木盟馬隊一千及熱河、古北口兵各五百赴涿州助防。復奏請發矇古兵三千,以德勒克色楞爲將,督兵進擊。

四年正月,命朝會大典外悉免叩拜。尋與恭親王奕訢、定郡王載銓疏請鑄鐵錢爲大錢輔,咸豐帝令王詳議以行。五年四月,北路肅清,行凱撤禮,交出奉命大將軍印。十二月,以鑄鐵錢有效,下宗人府議敘。八年五月,以奏保耆英,罷中正殿、雍和宮諸職任。九年,罷鐵錢局。

咸豐十年七月,英國和法國兵至天津,命至通州與僧格林沁辦防,並諭綿愉及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尚書肅順、軍機大臣等籌商交涉。

同治時期

同治二年,穆宗典學,太后以綿愉行輩最尊,品行端正,命在弘德殿專司督責,並令其子奕詳、奕詢伴讀。三年十二月,薨,同治帝親臨奠,賜銀五千治喪,諡曰端,稱惠端親王。

二卷,往事如風五卷,福禍同至八卷,新寵舊愛十卷,魚人之宴九卷,合縱連橫三卷,害人之心九卷,合縱連橫主要人物-皇后篇十卷,魚人之宴道光年曆一卷,宮苑深深主要人物-皇后篇九卷,合縱連橫主要人物-皇后篇七卷,母以子貴八卷,新寵舊愛主要人物-嬪妃篇十卷,魚人之宴主要人物-皇后篇五卷,福禍同至五卷,福禍同至二卷,往事如風三卷,害人之心六卷,風雨欲來主要人物-皇后篇七卷,母以子貴一卷,宮苑深深五卷,福禍同至道光年曆前傳六卷,風雨欲來主要人物-嬪妃篇一卷,宮苑深深一卷,宮苑深深九卷,合縱連橫八卷,新寵舊愛道光年曆三卷,害人之心四卷,疑心生暗鬼二卷,往事如風十卷,魚人之宴主要人物-嬪妃篇主要人物-皇后篇六卷,風雨欲來四卷,疑心生暗鬼九卷,合縱連橫一卷,宮苑深深前傳六卷,風雨欲來主要人物-嬪妃篇四卷,疑心生暗鬼二卷,往事如風四卷,疑心生暗鬼主要人物-皇子公主篇七卷,母以子貴主要人物-皇后篇道光年曆四卷,疑心生暗鬼主要人物-皇后篇五卷,福禍同至前傳一卷,宮苑深深道光年曆三卷,害人之心四卷,疑心生暗鬼十卷,魚人之宴主要人物-皇子公主篇九卷,合縱連橫主要人物-皇子公主篇八卷,新寵舊愛六卷,風雨欲來前傳主要人物-嬪妃篇一卷,宮苑深深主要人物-嬪妃篇主要人物-嬪妃篇主要人物-嬪妃篇十卷,魚人之宴七卷,母以子貴一卷,宮苑深深道光年曆七卷,母以子貴主要人物-嬪妃篇六卷,風雨欲來九卷,合縱連橫八卷,新寵舊愛十卷,魚人之宴前傳三卷,害人之心一卷,宮苑深深主要人物-皇子公主篇一卷,宮苑深深七卷,母以子貴
二卷,往事如風五卷,福禍同至八卷,新寵舊愛十卷,魚人之宴九卷,合縱連橫三卷,害人之心九卷,合縱連橫主要人物-皇后篇十卷,魚人之宴道光年曆一卷,宮苑深深主要人物-皇后篇九卷,合縱連橫主要人物-皇后篇七卷,母以子貴八卷,新寵舊愛主要人物-嬪妃篇十卷,魚人之宴主要人物-皇后篇五卷,福禍同至五卷,福禍同至二卷,往事如風三卷,害人之心六卷,風雨欲來主要人物-皇后篇七卷,母以子貴一卷,宮苑深深五卷,福禍同至道光年曆前傳六卷,風雨欲來主要人物-嬪妃篇一卷,宮苑深深一卷,宮苑深深九卷,合縱連橫八卷,新寵舊愛道光年曆三卷,害人之心四卷,疑心生暗鬼二卷,往事如風十卷,魚人之宴主要人物-嬪妃篇主要人物-皇后篇六卷,風雨欲來四卷,疑心生暗鬼九卷,合縱連橫一卷,宮苑深深前傳六卷,風雨欲來主要人物-嬪妃篇四卷,疑心生暗鬼二卷,往事如風四卷,疑心生暗鬼主要人物-皇子公主篇七卷,母以子貴主要人物-皇后篇道光年曆四卷,疑心生暗鬼主要人物-皇后篇五卷,福禍同至前傳一卷,宮苑深深道光年曆三卷,害人之心四卷,疑心生暗鬼十卷,魚人之宴主要人物-皇子公主篇九卷,合縱連橫主要人物-皇子公主篇八卷,新寵舊愛六卷,風雨欲來前傳主要人物-嬪妃篇一卷,宮苑深深主要人物-嬪妃篇主要人物-嬪妃篇主要人物-嬪妃篇十卷,魚人之宴七卷,母以子貴一卷,宮苑深深道光年曆七卷,母以子貴主要人物-嬪妃篇六卷,風雨欲來九卷,合縱連橫八卷,新寵舊愛十卷,魚人之宴前傳三卷,害人之心一卷,宮苑深深主要人物-皇子公主篇一卷,宮苑深深七卷,母以子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