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多事之秋

公元162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的九月三十日天啓皇帝像預定的那樣死掉了。據說他精神極度的脆弱身體更是不堪死時只有二十三歲他僅有十七歲的弟弟信王朱由檢繼承了皇位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崇禎皇帝了。

北京的紫禁城裡陰雲密佈天啓皇帝病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魏忠賢一直控制着消息直到天啓皇帝奄奄一息不知是誰偷偷的將消息走漏了出來大臣和妃子們蜂擁而至一時間整個寢宮都亂成了一鍋粥。由於沒有子嗣所以他的嫡親弟弟朱由檢自然而然的成了順位繼承人對於一個僅有17歲的孩子來說面臨的困難和處境可想而知。此時天啓皇帝已經是彌留之際了朱由檢就跪在龍榻旁邊臉上掛滿了淚痕。

“皇兄皇兄你醒醒!我是由檢啊!”病牀上年輕的天啓皇帝微微的掙開了眼睛寢宮中妃子們都在那裡低聲哭泣大臣們也跪了一地彌留中天啓皇帝掙扎着抓住了朱由檢的手。或許是迴光返照多日未吐一字的天啓皇帝終於說出了話來。

“皇弟皇兄無能以後這個江山就交給你了怎麼樣你看着辦吧。”天啓皇帝邊說邊用小手指在朱由檢的手背上畫出了兩個字來一個是袁一個是魏只是這個魏字才寫到一半他就再也寫不下去了永遠的停在了那裡。

“皇兄!”朱由檢號啕大哭登時整個寢宮裡哭聲一片天啓皇帝就這樣走了帶着無數的遺憾的無奈。他的可悲在於生於帝王家對一個不具備帝王素質來說的人讓他接管這樣大的一個國家無疑是一件難事天啓皇帝選擇了逃避躲在深宮裡醉心於他的木工對外面的事裝作聽而不聞都交給魏忠賢。他真的愚蠢到忠奸不分好壞不辨麼?

不單看他在朱由檢手背上寫的那兩個字就知道了。“袁魏”朱由檢一邊放大自己的調門一邊在心裡思量兩個字的含義。魏忠賢見機的雖快但是於剛纔的那一幕他只關心天啓皇帝說了什麼並沒有注意兄弟倆的小動作於是此時他上前諂媚的說道:

“陛下小心龍體啊先帝已經去了請您節哀順便。”朱由檢就是一個勁地哭也不管魏忠賢和衆大臣如何規勸。

皇家的葬禮自然有其規制在此期間原本朱由檢是該進入皇宮入登大寶的可是他怎麼也不肯非要等到七天以後才肯進宮對於這位未來的皇帝誰又能說什麼呢。本來朝廷裡剩下的就沒有幾個像樣的大臣了魏忠賢更是願意看到朱由檢這樣最好他一輩子不進皇宮纔好。

此刻信王的府邸裡氣氛異常的凝重別看朱由檢只有十七歲但是此刻臉上顯露的是和他年齡不相符的堅毅在座的也都是他的親信。

“各位如今有兩件事要和你們商量第一件事自然是閹黨不除我大明恐難中興可是閹黨手中有內標萬人掌握京畿又有東廠西廠和錦衣衛實難對付所以還要和各位商量看如何才能剷除閹宦;第二件事就是朝鮮的攝政王李開陽居然將信送到了我這裡要求重新奉我大明爲君並聲言已經和皇太極決裂勢同水火要和我大明休慼與共不知可不可信。怪就怪在這樣的國書他怎麼能不送上朝廷而是送給我要知道這是前些天的事那時皇兄還沒有駕崩難道他早就知道我能繼承大統麼?”

朱由檢話音剛落下面已經是議論紛紛小小的書房裡坐了七八個人所以每個人的話都聽得很清楚。

“陛下這是好事啊臣也聽說這個李開陽不是簡單人物從一個郎中平步青雲到現在成了朝鮮的攝政王據說他如今已經有兵馬近二十萬剛剛在寧安道擊敗了皇太極的大軍使得皇太極損失慘重試想這樣的人肯歸順朝廷不是朝廷的大幸陛下的大幸麼有他在朝鮮牽制遒虜我們正好可以從山海關調兵一舉擒拿叛黨到時何愁我大明不中興在望。”說話的是溫體仁他是朱由檢的老師倒是很有分量。

“不妥陛下這李開陽十有八九是個居心叵測的傢伙試想他於此刻向您遞交國書這事情實在是匪夷所思難道他一早就知道先帝會駕崩您會繼承大統麼這事情實在是值得推敲我看他可能是和閹黨勾結否則他何來這樣準確的消息沒準就是他和閹黨合謀害了先帝。我聽說先帝駕崩之前一直在服用這個李開陽所制的偉哥此乃壯陽促性之藥先帝駕崩很可能與這有關此時他又送上國書沒準就是要迷惑陛下圖的是我大明的江山。”周延儒是朱由檢的老丈人他自然是最關心自己女婿的江山了這個江山沒準將來就是他外孫的所以他很緊張對於我的舉動十分敏感。

其實我當時派人送信只是一時衝動沒有多想那麼多更怕的是信到了魏忠賢手裡變成一張廢紙因爲在信中我提出了通商的要求希望朱由檢能加以考慮並且言明我願意幫助他牽制關外的皇太極這本來是示好的舉動此時卻成了圖謀不軌了讓人哭笑不得。

“周大人說的是我懷疑這個李開陽根本就沒有和皇太極決裂而是做做樣子迷惑我們等我們從山海關一調動兵馬他就和皇太極一起出兵殺進關來試想這個李開陽若不是得皇太極的重用以他一個郎中如何會被掌握兵權並且統領兵馬進攻朝鮮呢。這裡面肯定有詐!”又一個人說道。簡直是越來越離譜了但是卻使得在場的很多人都大點其頭看來他們對這種解釋更加信服。

我也是的沒事獻什麼殷勤偷着走私得了連稅錢都省了。哎這不還是爲了孫元化麼他來信說如今登州的展越來越快難民不斷增加已經開始引起朝廷的注意了讓我想辦法將貿易公開化合法化我纔想起給朱由檢寫信的。好麼弄了這一鼻子灰。

“回稟陛下臣曾經見過這個李開陽!”此時一個坐在角落裡的年輕人輕聲地說道可是卻如同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讓衆人震驚不已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陳子龍。

“哦陳子龍你真的見過這個李開陽麼難道你去過朝鮮或者是關外?”朱由檢對於陳子龍的話十分感興趣無疑這將是第一手材料。

“是的臣見過這個李開陽不過是在蘇州將近兩個月前那時臣還在蘇州一次巧合下遇見了這個李開陽那時他化名李元度。”

“什麼李元度就是那個控制高郵瘟疫的李元度麼。”溫體仁驚道。高郵瘟疫或許是近些年來撲滅最及時損失最小的一次瘟疫他的成功控制保住了江南這個目前大明朝所有稅收的主要來源所以可謂是功不可沒高郵縣令徐志林因此被連升三級此事朝野皆知。只是此事的真正功臣李元度卻從此隱沒不見民間都傳說我是醫仙下凡更有不少被救治得百姓將我的牌位供奉起來。知道此事的只有陳子龍和李番李番受我戲弄這等糗事自然不會和外人提所以沒人知道李元度就是我。

“是的這個李元度就是李開陽但是他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是個什麼神醫不過是個江湖騙子罷了估計他就是靠這種手段步步高昇的其人陰險狡詐……”我不就是幫鄧希晨搶走了柳如是麼有這麼必要埋汰我麼其實這已經不是什麼埋汰了而是惡語中傷在陳子龍心裡恨我比恨鄧希晨更厲害正是由於我的出現失他失去了一切女人和尊嚴若不是他自己僥倖恐怕此刻連在朱由檢面前說話的資格都沒有。

於是在場的衆人有大半都相信我是個陰險狡詐無惡不做的惡棍了那麼我所提出的協議自然就成了陰謀詭計於是我被列爲和皇太極魏忠賢一樣的心腹大患衆人慾剷除而後快只可惜我離的太遠要是近了說不準就要有人來找我算帳替天行道。說來說去又回到瞭如何對付閹黨上來了衆人都對是否從山海關調兵爭執不下朱由檢也在猶豫天啓皇帝臨死前在他手背所寫的兩個字中其中就有一個是袁字這是不是在提示他讓他找袁崇煥對付魏忠賢呢。

與此同時在朝鮮也在進行一場爭論爭論的主題是要不要修建運河。

平壤大學開始逐漸走上軌道我也沒有那麼忙了可是不得不面對越來越多的移民這些移民進入朝鮮後雖然被安置在山區和丘陵地帶沒有太多的和當地的原住民生土地上的糾紛。當初我怕就怕的是這個所以才這樣安排山東丘陵本來就多所以這些移民完全可以適應現在他們已經開始開荒墾田了爲明年的春天作準備。但是這畢竟還是隻有投入沒有產出爲此很多人都提出了異議尤其是朝鮮當地的官員稅制改革只進行了幾個試點目前效果還不錯但是大多地方都還是以貢米的形勢上稅。於是最顯而易見的事情生了這些上交的貢米被源源不斷地運往了安置移民的地區和軍營。

軍營還好說剛剛打了勝仗這讓所有朝鮮人都覺得供養這些軍隊是值得的事實也證明軍隊的職業化要比從前的後備役好很多部隊的戰鬥力提高的很快而且穩定所以供養軍隊不是問題。可是要把大量的米糧提供給非親非故的難民讓很多朝鮮人無法接受而且這些都是無償的於是民間開始出現各種謠傳說我李開陽要獨霸朝鮮將朝鮮變成漢人的朝鮮此後朝鮮再沒有活路了等等。這絕對是某些居心叵測別有用心的人惡意中傷雖然現在這種情形都在我的控制之下但是長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社會不穩定經濟就沒有辦法展。

於是我想到了修築運河當然了從漢城到平壤的工程太過浩大暫時無法動工所以我把主意打在了從開城到江華這條路線上一旦打通就可以從江華直接進入漢江到達漢城。爲將來修築從開城到平壤的運河增加技術積累最主要的是修築運河需要大量的勞力這樣就解決了很多移民還在閒置的問題我可以支付給他們工錢依靠這些工錢他們能渡過這個冬天減少了政府的負擔同樣是給錢一個是白給一個是有產出我自然選擇後者了。

自從我到達平壤後整個朝鮮的政治中心都跟着北移了先是議政府隨後是吏、戶、禮、兵、工、刑六曹;司憲府和司諫院;五軍營、內三廳、訓練院現在開城已逐漸成爲朝鮮王室的象徵和聚居地被百姓稱爲王城而平壤則變成了此時朝鮮的政治中心。海蘭珠和阿巴亥等人也都遷來了平壤和我一起住在大同江邊的教師住宅裡。

“不行領議政你這是在勞民傷財!”尹集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他現在是平壤大學的校長同時還擔任左議政的職務李覺復擔任兩道安撫使同時也兼任着右議政的職務沒辦法我手裡人才奇缺在朝鮮又不能大量任用漢人(可任用的漢人仍然不多)否則無法服衆更別談什麼指令下達了所有基層的官員都是朝鮮人。當然了這也是政權穩定的一個原因在朝鮮人眼中大概就是他們多了一個攝政王並且這個攝政王還是當今的儀賓算不得外人而經過寧安道一戰阿敏和多爾袞的駐軍又成了朝鮮的保護軍一下子變成正義的化身了。

“是啊元度當年隋煬帝楊廣開鑿運河結果弄得天怒人怨丟掉了江山此刻朝鮮剛剛穩定就耗資如此巨大的修築一條實用性並不大的運河值不值得呢?”徐光啓一番話把我鼻子都氣歪了。什麼隋煬帝楊廣啊難道把我比作昏君我成什麼了?再說雖然楊廣靠鑿運河是爲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可是他間接的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繁榮後來的李唐在這上面沾了很大的光正是前人種樹後人納涼。

朝鮮多山但是同時水資源也比較豐富尤其是在南部若是能將這些河流和水網聯繫起來那麼將組成一個縱橫交錯的水上交通網絡各地的物產都可以通過航運到達漢城和平壤再抵達山東半島同樣來自中原的貨物也可以通過航運來分散到朝鮮各地這樣節省人力和畜力這些人都是目光短淺難道沒有聽說過“要想富先修路”的話麼在山區修路成本極大而順着山谷的河水依次建壩既可以防洪抗災又可以蓄水灌田實在是一舉多得。

“各位大人你們之所以反對大概就是因爲勞民傷財這四個字吧假如我能保證即不勞民也不上傷財那你們是否同意我的建議呢?”我問到衆人面面相覷這麼大的工程不勞民傷財簡直是不可能的。

“若是領議政能不花府庫的一兩銀子我等何樂而不爲呢?自然是支持您的建議了。”尹集這老頑固真摳門給我出了這麼一個難題你有沒有想到這個平壤大學我花了多少銀子啊那可是一兩銀子都沒有從府庫裡拿好麼這時跟我吝嗇起來。

“對元度你要是能不動用府庫的銀子而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資金問題我等自然是樂見其成。”徐光啓應和道他是看熱鬧不怕事大笑眯眯的看着我一副你還是放棄了吧的神色。

好啊都看我熱鬧。我心中生氣你們來找我要錢的時候怎麼不是這副神態呢其他衆人都不說話這種場合也就尹集這樣的倔老頭敢跟我對這幹了其次就是徐光啓仗着是我老師不時的敲打我幾下好我都記住你們了。

“這是各位說的不要後悔。既然這條運河府庫不出錢那麼將來的收益自然也不歸府庫所有了。”我說道。

“正是!”尹集點頭道。

“那好我給各位最後的一次機會若是各位在不把握別怪我李開陽不想着各位了。”我這樣說衆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明白這話是什麼意思。

“自然是不後悔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徐光啓答道。李覺復小眼睛眯着想了半天這時見我讓衆人表態連忙吱聲:

“等等先生假如先生要投資算上我李覺復一份多有多出少有少出。”說着呵呵的笑了這傢伙是夠“奸”的居然讓他看出些門道來了。

“好算上李大人一份難得李大人獨具慧眼。還有哪位大人願意參加。”我笑着說道衆人你看我我看你誰都不吱聲所有官員當中以李覺復最有錢當然了這裡面一定會有一些灰色收入的這時我不想過問就是過問也查不出什麼來這事情在現代太普遍了只要不影響大局甚至是對大局還有利我就不追究了。

“既然沒有那麼這個修運河的錢和所需要徵集的民工就由我自己全權負責了這樣說定好麼?”

第7章 疫苗(下)第5章 間諜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15章 導火索第13章 驚人之舉第25章 軍事改革(上)第12章 商品展介第22章 遊說第36章 得償夙願第3章 下毒第15章 密謀第8章 軍火買賣(下)第22章 大海戰(一)第10章 給史可法的一封信第23章 說媒第10章 公審大會第12章 重操舊業第7章 危機(二)第31章 血清第4章 賭注第16章 泊船金陵第15章 激戰第2章 地第28章 鄧家(上)第28章 鄧家(上)第31章 開張大吉第31章 坑蒙拐騙第10章 鄭芝龍的麻煩(上)第2章 地第18章 審問第3章 夜襲第22章 商路(下)第15章 瘟疫(二)第16章 毒藥第13章 驚人之舉第17章 焚村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11章 坎坷第23章 大海戰(二)第26章 圍點打援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19章 變故第27章 接戰第25章 生意夥伴第14章 自賣自誇第14章 瘟疫(一)第13章 落難第35章 龍歸大海第17章 雙寶第19章 心計第33章 解困(上)第29章 代理第14章 瘟疫(一)第21章 青樓爭鋒第12章 瞞天過海(上)第9章 出兵臺海(一)第13章 大獲全勝第36章 得償夙願第3章 下毒第16章 風雲突變第6章 進軍第7章 平壤第24章 忙亂第22章 商路(上)第31章 籌備第34章 攻其必救第14章 反思(下)第31章 反叛(下)第28章 鄧家(上)第9章 誰讓你清高第22章 強毒攻擊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21章 戰前第10章 給史可法的一封信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24章 忙亂第36章 赴會(上)第2章 攻城第20章 水軍第4章 陷入困境(下)第3章 遭遇第15章 瘟疫(二)第31章 反叛(下)第10章 金融危機第17章 重逢第8章 造反第17章 意義深遠第37章 黃雀在後(下)第25章 軍事改革(上)第17章 議戰第12章 未雨綢繆第14章 自賣自誇第11章 誘惑第24章 刺殺第9章 絞殺第3章 有才軍師第21章 青樓爭鋒第20章 罷課第3章 新城(上)第22章 鉅額財產
第7章 疫苗(下)第5章 間諜第27章 我家的醋罈子第15章 導火索第13章 驚人之舉第25章 軍事改革(上)第12章 商品展介第22章 遊說第36章 得償夙願第3章 下毒第15章 密謀第8章 軍火買賣(下)第22章 大海戰(一)第10章 給史可法的一封信第23章 說媒第10章 公審大會第12章 重操舊業第7章 危機(二)第31章 血清第4章 賭注第16章 泊船金陵第15章 激戰第2章 地第28章 鄧家(上)第28章 鄧家(上)第31章 開張大吉第31章 坑蒙拐騙第10章 鄭芝龍的麻煩(上)第2章 地第18章 審問第3章 夜襲第22章 商路(下)第15章 瘟疫(二)第16章 毒藥第13章 驚人之舉第17章 焚村第10章 對馬海戰(二)第11章 坎坷第23章 大海戰(二)第26章 圍點打援第25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19章 變故第27章 接戰第25章 生意夥伴第14章 自賣自誇第14章 瘟疫(一)第13章 落難第35章 龍歸大海第17章 雙寶第19章 心計第33章 解困(上)第29章 代理第14章 瘟疫(一)第21章 青樓爭鋒第12章 瞞天過海(上)第9章 出兵臺海(一)第13章 大獲全勝第36章 得償夙願第3章 下毒第16章 風雲突變第6章 進軍第7章 平壤第24章 忙亂第22章 商路(上)第31章 籌備第34章 攻其必救第14章 反思(下)第31章 反叛(下)第28章 鄧家(上)第9章 誰讓你清高第22章 強毒攻擊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21章 戰前第10章 給史可法的一封信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24章 忙亂第36章 赴會(上)第2章 攻城第20章 水軍第4章 陷入困境(下)第3章 遭遇第15章 瘟疫(二)第31章 反叛(下)第10章 金融危機第17章 重逢第8章 造反第17章 意義深遠第37章 黃雀在後(下)第25章 軍事改革(上)第17章 議戰第12章 未雨綢繆第14章 自賣自誇第11章 誘惑第24章 刺殺第9章 絞殺第3章 有才軍師第21章 青樓爭鋒第20章 罷課第3章 新城(上)第22章 鉅額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