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招賢

北方聯邦的土地上儘管是冬天但是卻熱火朝天隨着大量的糧食運抵各省今冬將不會出現大批百姓逃荒甚至是餓死的局面同時我推出了以工代賑的政策各地都在利用入冬後的這段時間疏通水利開挖溝渠爲明年的春耕作好準備。

與此同時我也接受了李巖的建議大量的錄用北方的文人進入到政府當中一直以來在明朝的官僚體系中南方人都佔據了重要的比例。這一比例隨着朱慈烺南遷和崇禎的自殺生了重要的變化很多南方籍的官員不是選擇追隨皇帝於九泉就是選擇跟隨朱慈烺到南方展北方的官員從前受到排擠自然不願意到南方展事實上就是他們到了南方也很難被重用。

從我得到的一組數字中就能說明這一切皇太極率領清軍攻入北京時先後有4名官員在崇禎皇帝死後的最初幾天內自殺了其中很多是像範景文那樣的高級官員。從比例上看自殺者中南方人多於北方人。21位自殺的文職大臣可按籍貫依次排列如下:

其中3/4來自長江流域或南方地區只有1/4是北方人。值得注意的是他們中沒有一位屬山東籍。當然平均來說南方人當時多居高位特別是各部長官之職因此皇恩會使他們感覺到更沉重的精神壓力。當異族入侵之後所有的幻想破滅可能也是導致南方人自殺比例較大的一個原因

在上述21位忠臣中有3位曾力主南遷他們不像其北方同僚那樣附近有田產需要保護可是此時也留在了被清軍佔領的京師。然而在與滿清政權合作的問題上籍貫就並不具有決定意義了。最終投降皇太極的162名高級官員按籍貫排列如下:

如果我們將南直隸、四川和湖廣算作南方那麼留在大順新政權中的南方人和北方人在數量上便完全相等:各81人

當然沒有自盡就不等於選擇作皇太極的順民除了那些投降的官員以外很多官員隱匿了起來更多的則是選擇逃避。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一直是爭論不休的焦點我的部下很多人認爲這些曾經投降滿清的官員既然對大明朝都不忠誠了怎麼還會對我們忠誠呢所以極力的反對錄用那些曾經在短暫的大清朝做過幾天官的人。

我卻不這樣看待問題就參加滿清政權的原因而言年齡可能是更爲重要的因素。從一份列有科舉資歷的殉難者名單中我們現自殺殉難者的平均年齡比多數投降者稍大(或至少考中進士的年代較早)這不難得到一個結論就是自殺殉難者中有許多人已經在文官仕途中完成了他們的使命而大量投降者則是仕途生涯剛剛開始或達到頂峰的較年輕官員。在忠於明朝和清軍合作之間作出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入仕時間的長短。雖然地方上的士大夫家族常說他們從皇帝那裡獲得科舉功名並因此成了士大夫故應以感激之情報答皇恩但在朝中任職的官員卻更傾向於以官職大小而不是功名高低來限定自己所承擔的義務。這就是說新進考取功名因而任職未久的官員加入滿清政權的可能性最大。

這完全是中國千年科舉制度和腐朽的官僚制度在作怪很多人辛苦的甚至是大半生才博取功名就這樣讓他們放棄確實很難儒家思想一方面讓讀書人忠君愛國另一方面也極大的摧殘着文人的心靈讓他們成爲科舉制度的犧牲品。

雖然將降官中渴望作官的人和被勉強拉入的人明確區別開來是不大可能的。但有些士人的確很想加入滿清政權並竭力交結已經成爲皇太極眼前紅人的範文成竟然以和他同年考中進士作爲一種巴結的資本確實令人不齒。當時有許多士大夫瘋似地要重做朝服因爲原有的朝服已經因害怕清軍殺戮官員而燒掉了。

在這些人當中最遭蔑視和責難的是那些企圖加入滿清政府的南方人。而南方籍變節者中最爲聲名狼藉的則是以兵部職方司主事秦汧爲的一夥無錫士大夫。這其中包括:秦汧的姑父——翰林院學士趙玉森、禮部主事張琦以及原在明朝任地方官、北京陷落後一直在禮部任職的王孫蕙。皇太極進城的前三天王孫蕙還曾涕淚橫流地向崇禎帝保證一旦明朝亡了他一定作爲忠臣自殺殉國。但清軍真地攻進城中的那天王孫蕙家中響起一片婦人的哭喊聲他的決心於是動搖了。嚎哭之聲攪得他心煩意亂突然他對家人說無需擔心他將把一切都安排好。隨後

王孫蕙取出竹竿挑出一幅黃布上面寫上“大清皇帝萬萬歲”掛於門外。及至皇太極進京時王孫蕙又與其他三人在城門口站成一行迎接新君。當皇太極的護衛走近這四人時他們鞠躬行禮並表白他們願爲新主效勞。他們的恭順的舉止倒是被人們看見了但他們表示歸順的話語卻淹沒在嘚嘚馬蹄聲中。

十分可恥的是當我軍進入北京時這幾人又站在了夾道歡迎者的行列對於這樣的人不光是我鄙視就連代善也同樣看不起因此他向我提出的第一個要求竟然是將這幾個人統統的趕出北京並且永遠不得錄用。在知道事情的緣由後我自然是十分高興的答應了。於是這四個傢伙灰溜溜的逃出了京城成爲人們記憶中永遠的污點有了這個前車之鑑儘管是我很想招募一些有作爲的官員但是很多人仍舊像當初一樣隱匿起來。

偏偏這個時候正是我最需要用人的時刻中央政府的建立需要大量的官員補充這不同於各地方政府他們可以招募鄉紳也可以從舊有的體系中選拔而北京則沒有選擇。正所謂不拘一格降人才我這個現代人眼中沒有古代人迂腐的觀念當然這不等於我不重視道德情操像秦汧這類的人我就絕對不會錄用。在綜合考量了李巖的建議以及和袁崇煥等人商議後我決定貼出招賢榜榜中列舉了我們現有空缺官員的職位一覽表同時要求應聘者按照自己的才能進行應聘。

一開始簡直是門庭冷落沒有幾個人來應聘即使有也是那些自不量力如同秦汧一樣的諂媚小人這些人被逐一經過考覈轟走後就再沒有其他人來了。

這倒好還說招納賢才呢如今一個人都不來了我坐在所謂的人才招收處已經兩天了除了最開始上演的鬧劇以後就門可羅雀。整個北方的重建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員僅靠山東和遼東兩地的官員是絕對不行的更何況他們不熟悉北京的情況以及整個政府的運作。在北京開始重建計劃之後很多逃難的人都6續返回了自己的家園他們對於重建有很大的興致但是對於在我的政府裡做官卻是不感興趣。這可把我愁壞了政府的框架已經搭好可卻沒有人來參與政治體系重建這無疑於讓我的政府處在一種難堪的境地也讓重建計劃推行緩慢。

“不行老這樣等不是辦法我們必須出去找。”我實在是坐不住了站起了身對坐在身旁的李巖說道他也覺得處境難堪當初是他向我信誓旦旦的說很多北方的才俊會來投靠可是他所說的才俊一個都沒有來。

“那我們從何做起?”李巖不解的問道。

“從前明的官員身上做起這些人能考中進士絕對都不是泛泛之輩至少智商還是滿高的他們不願意出來做事一定有很多原因心裡的顧忌也不少我們就挨家挨戶的一個一個的找他們有什麼困難我們可以幫助解決當然這些人也要考量不是說做了前明的官就可以做我們的官具體情況你視時而定吧。總之這人你要給我找回來。”我毫不客氣的給李巖下了死命令。

“先生什麼是智商啊?”李巖不解的問道智商這個標準他可是從來沒有聽說過。

“智商就是人的智力也就是看他聰明與否李巖你不用灰心喪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好好去幹吧我相信你一定不會讓我失望的。看着他臉上的茄皮色我也不忍心於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回答道。

“是的先生我一定不會讓先生失望。”李巖倍受我的鼓舞又重新有了信心和鬥志。

李巖真的沒有讓我失望他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前明官員的名單竟然按着名單挨家挨戶的尋找這其中很多人已經流落他鄉了也有很多人不住在原址了但是還是被李巖找到了不少經過他的苦口婆心和真誠感動很多明朝的舊官員答應出來爲新政府做事。

當然這些人中也不乏因爲誘人的薪水而妥協的皇太極攻陷北京之初採取了懷柔政策但是隨後因爲戰爭的持續他的口袋裡銀子一天比一天的少不得不將腦筋動在那些明朝的舊官員上那時這些人根本沒有機會逃出北京。而皇太極進城時的收穫只有明王朝內外府庫剩下黃金17萬兩白銀13萬兩這自然不夠支付一場昂貴的戰爭和製造大量的先進火槍於是皇太極接受了手下謀士的建議嚮明朝官員課以不同數量的罰金並立爲制度以此來籌集一筆軍費。對臭名昭著的貪官應嚴刑拷打逼他們交出全部私產對那些拒絕效力的官員應沒收其財產而對較少劣跡的官員則應要求他們自願向大清捐款隨着戰事的逐漸緊張以及北京的被圍困這種罰金也就成了對所有舊明官員的一律政策了尤其是皇太極接受範文成的意見準備逃跑時這種懲戒變得越的嚴厲。

這使得很多官員傾家蕩產即使在我軍入城以後不得不靠救濟糧來生活這些人大多身體柔弱又不堪勞累經常是幹了幾天的活就賴在家中說什麼也不再以工代賑了。而對於我貼出的招賢榜吃過虧的官員中很多人認爲那是新政權玩的花招目的和滿清一樣榨出他們身上的最後一滴油水。

原來是這樣在聽了李巖的報告之後我恍然大悟錯就錯在招賢榜上沒有寫薪金待遇也在於很多人吃一塹長一智現在好了經過李巖的動員已經有很多人加入到了新政府的行列開始新的職能這些人在工作的當月都得到了豐厚的薪金消息一經傳開前來報名的人也多了起來。看來總是要有人先嚐試了纔會有人跟進。

隨着人才招攬的順利進行新政府的各項事業已經開始上了軌道我給官員們的薪水是十分豐厚的這足以讓他們來養家餬口當然要再像以前僕人丫鬟一大堆是不可能了一個普通政府職員的薪水以目前的物價來講絕對可以滿足一個五口之家的日常所需要是有人藉機貪污那對不起了他將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在先後承辦了幾起貪污事件之後這些舊明的官員都開始上路了沒有人敢把念頭再動在公家的身上畢竟思想要一點一點地轉變這些人經過了那麼多年封建禮教的薰陶難免有一些不良習好這個改正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

我也不是不近人情先後出臺了多項福利政策其中就包括免費爲政府職員看病這一政策。對政府職員從北京新政權建立後我就開始宣揚這一政策所有的官員都是新政權的職員和他們的關係是僱傭關係做的好可是受到獎勵做的不好自然要罰奉降薪甚至是革職。從此樹立一種新的觀念民間不是說“千里做官之爲財麼!”那好我就將個人的政績和收入掛鉤看你還買不買力於是過年的時候很多官員和政府職員都欣喜的收到了數額不等的大紅包作爲對他們這段時間以來辛勤工作的獎勵。

注:天哪我居然把《不稱職的獸醫》的更新章節更新到《神聖法蘭西》去了好在及時現沒造成什麼損失。呵呵各位獸醫的老朋友我可以透露給大家一個消息就是由這周起〈不稱職的獸醫〉將會每天都更新在最快的時間內更新完畢請大家捧場!

第23章 狂野作戰第32章 神效第32章 歸途第24章 射馬擒王第19章 糧食戰役第11章 香菸魅力第32章 圍困(下)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14章 盟誓第30章 早有預謀(下)第15章 激戰第1章 起航第29章 初春(下)第26章 圍點打援第13章 討論(下)第10章 平壤大學第20章 謠言第17章 各朝各代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15章 瘟疫(二)第11章 故弄玄虛第32章 招賢第11章 香菸魅力第21章 政體第29章 婚慶第22章 鄧希晨的情史第18章 身世之謎第13章 大獲全勝第14章 反思(下)第14章 戰淮海(一)第3章 暗流第36章 赴會(上)第19章 糧食戰役第20章 罷課第12章 未雨綢繆第28章 三個女人第3章 新城(下)第32章 招賢第30章 早有預謀(下)第14章 自賣自誇第28章 鄧家(上)第13章 大獲全勝第19章 變故第28章 吃癟第5章 初爲人父第15章 香豔旅程第3章 新城(上)第24章 四正六隅第5章 初爲人父第1章 大移民第20章 安妮寶貝第17章 焚村第14章 戰淮海(一)第8章 發展大計第18章 國殤第9章 誰讓你清高第20章 海上梟雄第17章 重逢第4章 手術第3章 治人第22章 遊說第16章 毒藥第31章 血清第3章 下毒第3章 下毒第29章 初春(上)第1章 出征第15章 無敵戰艦和海上堡壘第16章 劫匪第20章 罷課第17章 各朝各代第32章 招賢第29章 初春(上)潘多拉的盒子下第32章 招賢第5章 登陸第8章 軍火買賣(下)第4張 雄踞天草第12章 多事之秋第27章 蜜月第28章 三個女人第12章 嬉鬧第17章 獲益第18章 身世之謎第15章 戰淮海(二)第21章 青樓爭鋒第2章 地第20章 水軍第20章 安妮寶貝第15章 激戰第6章 進軍第16章 泊船金陵第19章 心想事成第25章 生意夥伴第2章 白銀第13章 討論(中)第27章 債卷(下)第17章 獲益第23章 說媒第11章 西學人才
第23章 狂野作戰第32章 神效第32章 歸途第24章 射馬擒王第19章 糧食戰役第11章 香菸魅力第32章 圍困(下)第18章 糧食和土地第14章 盟誓第30章 早有預謀(下)第15章 激戰第1章 起航第29章 初春(下)第26章 圍點打援第13章 討論(下)第10章 平壤大學第20章 謠言第17章 各朝各代第26章 軍事改革(下)第15章 瘟疫(二)第11章 故弄玄虛第32章 招賢第11章 香菸魅力第21章 政體第29章 婚慶第22章 鄧希晨的情史第18章 身世之謎第13章 大獲全勝第14章 反思(下)第14章 戰淮海(一)第3章 暗流第36章 赴會(上)第19章 糧食戰役第20章 罷課第12章 未雨綢繆第28章 三個女人第3章 新城(下)第32章 招賢第30章 早有預謀(下)第14章 自賣自誇第28章 鄧家(上)第13章 大獲全勝第19章 變故第28章 吃癟第5章 初爲人父第15章 香豔旅程第3章 新城(上)第24章 四正六隅第5章 初爲人父第1章 大移民第20章 安妮寶貝第17章 焚村第14章 戰淮海(一)第8章 發展大計第18章 國殤第9章 誰讓你清高第20章 海上梟雄第17章 重逢第4章 手術第3章 治人第22章 遊說第16章 毒藥第31章 血清第3章 下毒第3章 下毒第29章 初春(上)第1章 出征第15章 無敵戰艦和海上堡壘第16章 劫匪第20章 罷課第17章 各朝各代第32章 招賢第29章 初春(上)潘多拉的盒子下第32章 招賢第5章 登陸第8章 軍火買賣(下)第4張 雄踞天草第12章 多事之秋第27章 蜜月第28章 三個女人第12章 嬉鬧第17章 獲益第18章 身世之謎第15章 戰淮海(二)第21章 青樓爭鋒第2章 地第20章 水軍第20章 安妮寶貝第15章 激戰第6章 進軍第16章 泊船金陵第19章 心想事成第25章 生意夥伴第2章 白銀第13章 討論(中)第27章 債卷(下)第17章 獲益第23章 說媒第11章 西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