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 郗慮

“公子,孔文舉吐血了。”郗慮一進門坐下就笑着對曹衝說道,他聽到這個消息時特別開心。

“吐……血?”曹衝一愣,不至於吧,有這麼嚴重嗎?

“確實,聽說剛剛請御醫去了。”郗慮摸了把鬍子,看得出來他的心情很不錯,“孔文舉自以爲海內高名,一向不知時務,大言不慚,今日可算是栽到家了。”

曹衝有些不好意思,自己一時火大,居然把這個大名人給氣吐血了,罪過罪過,阿彌馱佛。不過他心裡雖然痛快,臉上卻是很歉然的說道:“小子莽撞,實在是文舉先生對家父不敬,小子一時義憤,故而這才……”

郗慮一擺手:“公子無須難受,跟這等清談之人,沒什麼好說的。孔文舉對司空大人一向不敬,不過司空大人不與他計較罷了,他還真以爲自己是個什麼人物呢。這種人,讓他空談是一把好手,真要做點事情,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兩人又說笑了一陣,曹衝將曹操讓他帶來的東西交給了郗慮,郗慮接過來,展開看了一下,對曹衝說道:“請曹公放心,罷三公,立丞相的事,在下一定盡力而爲,不過一時急不得,對天子也不能逼得太緊了。”

曹衝點點頭,從這段時間周不疑的分析和他自己的感覺,立丞相這件事,不光是改舊制這麼簡單,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代表了曹操對未來形勢走向的一種伏筆。按道理說,丞相不能領兵,可現在以曹操的權勢,誰敢讓他把兵權交出來?就算他願意交出來,又有誰敢接着,外面領兵的大將,都是他曹家的嫡系,不是姓夏侯就是姓曹,至於五子良將,不但是曹操一手提拔起來的,而且手中的兵實在翻不起什麼大浪,更何況那些武夫也只有曹操這個三國第一軍事奇才震得住,換個人,誰能讓他們心悅誠服?

當了丞相,又掌了兵權,那可真正是軍民政務一把抓,名正言順,不用象現在這樣用司空的身份行車騎將軍,顯得有些不在情理之中。

關鍵還在以後,當了丞相,從官位上來說,他就不可能再往上升了,天下還沒有平定,如果再有戰功,他不能從職務上進行獎賞,那就只有從爵位上進行獎賞,曹操現在的爵位是武平侯,是縣侯,在臣子來說,這也是最高級,再往上升,就不是一個臣子能有的。這就是矛盾,一方面有功要賞,一方面沒有辦法賞,這個問題就很自然的會擺到大家的面前。

曹操要做丞相,可不是象董卓那樣圖個虛名,他可是名實都有了,到了這一位,那些文臣武將,該怎麼站隊的,就都要表態了,不可能象以前那樣,反正大家都不說,一起裝糊塗。

既然郗慮說要給時間讓天子想一想,那就說明這事只是時間問題,天子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給點時間不過是給個面子而已。聯想到天子現在的心情,曹衝覺得有些說不出來的感覺,從心裡說,皇帝當到這個份上,確實有些窩囊,不過,真要出現一個象漢武帝那樣的強勢皇帝,恐怕也不是好事,連太子都能幹掉的人,還有什麼人不能殺的,特別是想到司馬遷,曹衝對這個讓前世偉人能看上眼的漢武帝就沒什麼好感。雖然他對前世的毛太祖很推崇,卻對他口中的這位漢武不太感冒。

“那就全仗郗公了。”曹衝對郗慮行了一禮。

“不敢當,不敢當,慮自當竭盡全力。”郗慮連忙還禮。

談完了公事,曹衝又指着郗慮書房裡那一堆堆書問了一些問題,不過他不敢多問,對三國流行的那些經學,他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在郗慮這個大師的弟子面前,他更不敢露怯,只是稍稍說了幾句,就辭別了郗慮。

看得出來周不疑不太喜歡郗慮這個人,甚至可以說討厭他,所以他只是躲在門外的車裡,根本沒進郗府,他一邊和車裡的小侍女閒聊,一邊從車簾裡看着外面,看到曹衝他們走出來,連忙下了車,迎了上去。

“走,回鄴城。”曹衝跳上車,對許儀叫道。

“怎麼,今天就回?不見賈文和?不去司空長史大營了?”周不疑疑惑的問道。

司空長史王必領着一部分兵駐紮在許縣之外,鎮守許縣,對外是保護許縣,對內來說是監視許縣。曹衝來之前本來打算去大營看看的,現在卻因爲孔融的事要急着趕回鄴城去。他爽是爽過了,不過一想到孔融也是個太中大夫,經常陪侍在天子身邊的,萬一影響了曹操要做丞相的事,這可有點麻煩,所以要急着趕回去先向曹操彙報一下。這大營還是以後再找機會看吧。

唉,都怪這張臭嘴,把件好好的事辦砸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啊。興沖沖的來,灰溜溜的回去。

“公子不可如此,急着回去也沒有用,我們還是在這裡等等吧,孔融再有影響力,也不如文和先生,我們還是去見見文和先生吧。”

曹衝轉過頭來,看了一眼很沉着的周不疑,也慢慢的冷靜下來。他也覺得剛纔有些小題大做了,不就是一個孔文舉嗎,他是太中大夫,賈詡也是太中大夫,再說他們還都是郗慮的屬官,如果郗慮這個都控制不住的話,也忒衰了點。

自己還是太嫩了,沒經歷過事情,一見出了意外就方寸大亂。

他輕輕的吐了口氣,點點頭道:“今天時間不早了,還是休息一晚,明天再去賈府吧。”

周不疑看着心神漸漸安定下來的曹衝,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點了點頭。心裡卻不由自主的嘆了口氣,以前的公子不管遇到什麼事都氣定神閒,這次受傷之後,卻浮躁多了,比起以前來大不如,真是可惜。

不過,對他周不疑來說,這也未必就是壞事,至少公子以前對陛下的態度就很曖昧,不象現在這麼明朗,偏偏那時候的公子把自己的所以心思都猜得透透的,自己想動點什麼心思都不可能,而現在,情況顯然有些變化,比如自己可以替他決定一些事情,辦一些事情。

比如,去見賈文和。

第13節 託孤第15節 請辭第20節 荀悅第32節 挑撥第39節 反道第17節 孟達第3節 欲擒第27節 談藝第21節 小勝第3節 密謀第40節 封王第35節 活捉第17節 鄧展第27節 破城第10節 謠言第33節 火攻第14節 交鋒第23節 姜維第27節 破城第39節 反道第35節 風起第28節 盡心第21節 賈詡第22節 及時第17節 鄧展第21節 小勝第32節 慷慨第32節 雨來第35節 狡兔第26節 鍾繇第15節 書法第35節 活捉第23節 印刷第10節 夜話第10節 謠言第37節 奇功第39節 去留第21節 小勝第9節 境界第17節 韋康第20節 分化第35節 激將第17節 恩威第34節 斷臂第3節 傷寒第31節 面子第40節 成敗第6節 進退第6節 彭羕第32節 慷慨第34節 緩兵第17節 鄧展第29節 南海第40節 成敗第15節 書法第12節 新茶第7節 文聘第29節 和親第23節 奇兵第17節 亂陣第36節 謠言第27節 空城第21節 要價第19節 劉磐第2節 儒法第17節 亂陣第26節 脫兔第1節 日食第13節 救援第36節 殞陣第6節 謝奇第7節 文聘第7節 人蔘第24節 魏延第10節 韋晃第2節 儒法第9節 虎女第29節 棋子第7節 女衛第18節 張鬆第1節 狼顧第3節 懷春第15節 周瑜第31節 僵局第6節 青囊第9節 境界第2節 王侯第3節 擂臺第10節 女婿第23節 西城第37節 城牆第34節 緩兵第7節 兩難第35節 程普第2節 儒法第6節 進退第6節 黃老第24節 金城第24節 魏延第25節 鄧芝
第13節 託孤第15節 請辭第20節 荀悅第32節 挑撥第39節 反道第17節 孟達第3節 欲擒第27節 談藝第21節 小勝第3節 密謀第40節 封王第35節 活捉第17節 鄧展第27節 破城第10節 謠言第33節 火攻第14節 交鋒第23節 姜維第27節 破城第39節 反道第35節 風起第28節 盡心第21節 賈詡第22節 及時第17節 鄧展第21節 小勝第32節 慷慨第32節 雨來第35節 狡兔第26節 鍾繇第15節 書法第35節 活捉第23節 印刷第10節 夜話第10節 謠言第37節 奇功第39節 去留第21節 小勝第9節 境界第17節 韋康第20節 分化第35節 激將第17節 恩威第34節 斷臂第3節 傷寒第31節 面子第40節 成敗第6節 進退第6節 彭羕第32節 慷慨第34節 緩兵第17節 鄧展第29節 南海第40節 成敗第15節 書法第12節 新茶第7節 文聘第29節 和親第23節 奇兵第17節 亂陣第36節 謠言第27節 空城第21節 要價第19節 劉磐第2節 儒法第17節 亂陣第26節 脫兔第1節 日食第13節 救援第36節 殞陣第6節 謝奇第7節 文聘第7節 人蔘第24節 魏延第10節 韋晃第2節 儒法第9節 虎女第29節 棋子第7節 女衛第18節 張鬆第1節 狼顧第3節 懷春第15節 周瑜第31節 僵局第6節 青囊第9節 境界第2節 王侯第3節 擂臺第10節 女婿第23節 西城第37節 城牆第34節 緩兵第7節 兩難第35節 程普第2節 儒法第6節 進退第6節 黃老第24節 金城第24節 魏延第25節 鄧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