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 荀悅

荀悅在襄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作爲前任秘監,作爲荀家這一輩人中的傑出代表,他有足夠的資格享受這些歡迎。雖然儒生的三立是把立言放在最後,可在務虛的時候,立言卻是第一位的。荀悅以他的《漢紀》《申鑑》在襄陽的儒生中獲得了極高的名譽,雖然絕大多數人根本沒有看到這些文章,最多隻是偶爾聽過名,或者知道其中很少的一些內容而已。這裡面有荀家的聲望,有荀悅自己的聲望,當然也離不開曹衝的名望在後面的支持。

襄陽的儒生大部分都很開心,只有蔣幹不開心,因爲他屬於荀悅批評的三遊之一,遊說。荀悅在裡說,世有三遊,德之賊也。一曰遊俠,二曰遊說,三曰遊行。他說蔣幹這類的遊說之士是飾辨辭,設詐謀,馳逐於天下,以要時勢。因此對蔣幹沒有什麼好臉色,在曹衝爲他舉辦的接風宴上,他故意裝作沒看見蔣幹,從頭到尾沒跟他說一句話,搞得蔣幹極端鬱悶。

曹衝對荀悅的到來表示了熱烈歡迎,但並不是說他就全盤接受荀悅的意見,他溫和而堅決的反駁着荀悅的觀點,依據的還是儒生的理想和事實之間的差距,對於荀悅那些解釋,他不表示反對,也不表示認可,但荀悅很明顯的看得出來,他有着自己的主張。“從伯,我總覺得,你這漢紀之中,有前後不相符之處,抑或是當時條件不允許,時間也太緊張,如今襄陽有紙,裡有碩儒可以互相啓,有學生可以幫你繕抄,從伯何不安心住下。好好再潤色一番。”在一次爭論之後,曹衝爲了避免把荀悅給氣毛了,笑着提議道。

“唉,要說當時的條件,確實是太緊張了些。”荀悅也知道要想說服曹衝非一日之功,既然曹衝緩和了口氣。他當然也不好倔到底:“當時連紙筆都緊張,連個抄寫的人都沒有,只好用虎賁士裡勉強能認識幾個字的人,他們抄完了,我還得再校對一遍。想起來也確實是辛苦。”他一邊說着,一邊有些感慨的拍了拍腿,一副往事不堪回的模樣。

“在那樣的情況下,從伯能在兩年之間寫就三十萬字的煌煌鉅著,居功至偉。”曹衝笑着說道:“襄陽地條件要比許縣強過百倍,又有坊,從伯不妨就在這裡住下,與宋仲子、綦母等人相參詳,一定能把這本寫得更完善些,屆時我再請陛下批准將這本印行天下。讓大漢的所有人都能聽到從伯的高論。”

“呵呵呵……”荀悅擺擺手,有意重複了一句曹衝的話:“你說得對,襄陽的條件確實要比許縣好上百倍。”曹衝應聲回道:“襄陽的條件是不錯,可惜比起洛陽來就不如了,跟當年地長安比,更是差距太大,小子生得也晚,讀了張平子(張衡)的兩京賦,心嚮往之。不知當年的長安,當年的洛陽是何等的壯觀。”

荀悅看着曹衝,若有深意地點了點頭,思索着說道:“我經過西鄂時去看了你爲張平子重修的碑,你對他的文章又這麼熟,看來確實是心嚮往之啊,那你覺得洛陽和長安哪一個更好?”

曹衝哈哈一笑,攤攤手道:“從伯這句話可問着我了,我只是看他的文章。哪能想象出具體的情況。再者文章嘛,總有着爲作者的傾向在其中,所謂各花入各眼,同樣的長安城、洛陽城,可能在他眼中和在我眼中看來是不同的效果,更何況就是他自己也沒有親眼看到長安城,不過是道聽途說罷了。再寫成文章。相去何止千里。這個不好說,不好說。”

荀悅露出一絲微笑:“那僅從文章裡來看。你更向往哪一個?”

曹衝沉思半晌,擡起頭直視着荀悅說道:“雖然張平子說洛陽好,可我還是覺得長安好。”

“哦……”荀悅皺起了眉頭,想了想說道:“何以如此?”

曹衝笑道:“夫子雲,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我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長安略顯野,洛陽略顯史,兩相比較,我更喜歡長安一些。”他站起身來,走到荀悅面前:“我是帶兵打仗的,比起單純地道德說教,我更相信綜合實力。都說兵者兇器,可是沒有這兇器又如何能平定天下,解民於水火之中,空談道德不過是浪費時光,高祖皇帝起於草莽,憑的是三尺劍定天下,光武皇帝中興,憑的也是雲臺衆將的赫赫武功。天子要想如從伯所願再次中興大漢,只怕還得如此。”

荀悅不悅的沉下了臉:“此話差矣,光武皇帝中興,憑的是天意,大漢基業有數百年的德行爲基,豈是那幫亂臣賊子可以傾覆的?你這說法,也太過輕率簡單了。”

曹衝呵呵一笑,朝着荀悅拱了拱手:“從伯息怒。敢問所謂天意,就是劉秀兵捕不道嗎?那代漢者當途高又如何解釋?中平以來,各地均報有黃龍現,難道說天意真要棄漢不成?既然如此,從伯再提大漢中興,豈不是不合時宜,逆天而行?”

“這……”荀悅被他氣得語噎,臉都白了。

“從伯,你彆氣,說實話,我根本不信這些所謂的內學。光武皇帝搞讖諱那一套,自己是得了利,卻也將利器授與了人,如今人心不定,經學亂成一團,何嘗與讖諱無關。”曹衝呵呵一笑:“我與從伯在這一點上是相同地。”

荀悅不信讖諱,他在漢紀和申鑑裡都嚴厲批評了這種思想,不過在漢紀裡因爲要樹立光武帝劉秀中興之主的光輝形象,他沒有能直接說讖諱是胡說,只是隱諱的表達了這個意思。如今聽曹衝這麼直截了當的一說,他一方面覺得這小子有些太直白,一方面倒也有些心有慼慼焉,然後又有些擔心,一個根本不信天命的強人,如果走上邪道。只怕爲禍更甚,難怪文倩要急急忙忙的請他南下。

“天意深遠,天下之大,又豈是我們這些凡人能夠猜測的。我們對天道都還沒有了解,又何能以天道來解釋人心。”曹衝拱手施禮:“小子妄言,有得罪之處還請從伯海涵。天色不早了,從伯身體尚未復原,還是早些歇着,過些天我再來請教。”

荀悅點點頭,欠了欠身表示不送。曹衝呵呵一笑,又施了一禮,拉着荀文倩的手出了門,上了馬車就張着大嘴打了個哈欠:“唉呀,真有些累了,大雙,快來幫我捏捏。”

荀文倩衝着大雙擺了擺手,自已坐到曹衝地身後,伸手給他捏肩捶背,一邊捏一邊笑道:“夫君。從伯今天大概又要睡不着了。”

“是啊,我也正愁這個事,年紀大地人本來就不容易睡,再這麼爭論一晚,只怕他又要失眠了。”曹衝打着哈欠說道:“以後我們還是白天來,這晚上討論太累人了。”

“白天?白天你有空嗎?”荀文倩笑着說道:“秋收已畢,一方面要收賦,一方面還要出征,還得關注着關中的動向。你白天哪有空,過些天就得去房陵了?”

“嗯。”曹衝應了一聲,“秋收完了,我自然要出了。這裡就交給你和士元了。從伯的身體還不好,別讓他太累着,讓人帶着他在襄陽附近多轉轉,看看襄陽的情況,對他想問題有好處。一個人總是悶在家裡想,沒什麼用的。”

荀文倩撲哧一聲笑了:“聽你這意思。好象從伯還要向你請教纔對啊。”

“嘻嘻嘻……你別看他學問大,有些事情,他還真要向我請教。”曹衝老實不客氣地笑道:“夫人,你知道,儒家經典不過是聖人糟粕,研究得再透,也不過是做個碩儒。尋章摘句的雕蟲而已。離體悟大道還有十萬八千里。我覺得最接近夫子地思想地不過是論語而已。搞透了論語,夫子的心思也就基本掌握了。其他地東西,不看也罷。從伯拋棄了慈明叔祖(荀爽)遍注五經的求索之道,改從史求證,這是個進步,只是這樣還遠遠不夠。”

“那你說要從哪裡去求證大道纔夠?”荀文倩撇了撇嘴,有些不高興的說道。

“道法自然,與其隔着聖人經典去猜測天道,爲什麼不直接去體量天道。”曹衝擡起手指着車窗外皎潔的月亮:“道不遠人,上到日月之行,下到吃飯喝水,其中都蘊含着大道的基本道理,眼界越寬,思維纔會越開闊,總是悶在聖人經典裡,怎麼能跳出聖人的框架,去體悟真正的大道。所謂法乎上得乎中,法乎中得乎下,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且,你就是言僞而辯。”荀文倩撲哧一聲笑了,擡起手輕輕的拍了一下曹衝的肩:“說得雲裡霧裡的,其實什麼也沒說。”

“呵呵呵……”曹衝笑了,他也不反駁,只是看着明亮地月色沉思不語。荀悅來了,他和曹衝的想法有些相近之處,不過差異更多,兩人總是說不到一起去,爭論的時候總比和諧的時候多。荀悅的輩分又高,他不好象和荀文倩論說時一樣直白,總不可避免的要禮讓些,這讓他說話的時候不得不小心翼翼,象今天那幾句有關天道的話,就是麻着膽子說出來的,一說就閃,讓他自己去想。

不過這樣也不是個事,遲早還得面對,更何況比起那些儒生來,荀悅地思想已經是很開通的了,他在裡明確提出了對君權要進行限制的觀點,對於這樣一本寫給皇帝看的裡,能這麼說簡直是大逆不道的,估計許縣的天子要不是自己實在沒有力量,就憑這句話就要砍了他。現在曹衝已經開始有些懷疑天子當初把漢紀賞給他看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了,難道就是因爲裡雖然有不少聽起來不太入耳的話,但最終還是維護了漢家政權地神聖性?

荀家,一個讓人不可忽視的家族,一個叛逆和忠誠混雜在一起的家族。

“夫君,你說天道真的可以搞清楚嗎?”荀文倩想着被很多人解釋得無所適從的天道,忽然有些力不從心的感覺。曹衝沒有應她,荀文倩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見他已經睡着了。輕輕地打起了鼾聲。荀文倩輕輕地嘆了口氣,停住了手,將曹衝摟在自己的懷裡。

“公子太累了,白天要練兵,晚上還要聽講,這些天都瘦了一圈了。”大雙心疼地說道。

荀文倩看了她一眼。沒有應和,只是衝着旁邊努了努嘴,大雙會意的將旁邊地小櫃打開,取出一牀薄被,輕輕的蓋在曹沖和荀文倩身上。荀文倩抱着曹衝。跟着馬車搖晃着,眼睛不由自主的瞟向了天空的明月。

十一月,襄陽秋收完成,滿載着糧食的車隊在官道上連綿不絕地向北走去,不時有其他車隊加入其中,車伕們不管認識不認識的,互相打着招呼,打聽着各自的收成,聲音高得生怕別人聽不清,被秋陽曬得黝黑的臉上掛着喜悅的笑容。

楊儀坐在車裡。聽着外面車伕們高聲的談笑,無聲的露出一絲笑容,坐在他身旁的蒯景笑道:“威公,今年你們楊家的收成不錯。”

楊儀轉過頭瞟了一眼蒯景:“你們蒯家也不錯,這次隨隊帶給蒯大人幾十車的貨物,裝得車都直晃當,你也不怕車散了架。”

蒯景笑道:“那還不是你這個傢伙太摳門,一個五銖錢都不肯讓,連車伕地伙食都跟我算得清清楚楚的。我當然要充分利用了,不然豈不是虧了。我說威公,你這麼會算計,難怪劉大人推薦你做上計吏,這次去許縣和鄴城,怎麼得也能撈個一官半職。”

“我纔不呆在那兒呢,我要回襄陽來,還跟着劉大人做事。”楊儀不屑的笑道。

“呵呵,看來你是對劉大人心服口服了。”蒯景打趣道:“我還是第一次看到目中無人的楊威公這麼客氣的說話呢。”

“你要有劉大人的計算之學。我也服你。”楊儀斜着眼睛看着蒯景,蒯景連連搖手:“算了,我能有劉大人的計算之學,這上計吏的差事也臨不到你了,我直接任了,也省得跟着沾點便宜都沾不到。”

楊儀沒有再理他,他從心裡有些看不起蒯家。也許是蒯那一輩人太聰明瞭。把下輩人的智慧都提前用掉了,這一輩地蒯祺做個房陵長。差點被山民給殺了,眼前的這個蒯景,也僅僅是個中人,要想重現蒯家的盛況,恐怕有些不可能了。自己楊家過他們蒯家,也許就在這幾年之內的事情,可惜兄長死得早,要不然他一定能和龐統一樣受到曹衝的重用,楊家現在就能過蒯家,一躍而成爲襄陽的大族。

蒯景見他不說話,便笑道:“威公,襄陽的收成數目全部經過你的手,能否透露一下,今年賦稅比起去年多了多少,我看這些車伕怎麼一個個都開心得很,莫不是都了財。”

楊儀輕輕笑了一聲,伸出一隻手在蒯景面前晃了晃。蒯景吃驚的張大了嘴:“五成?有這麼多?”

楊儀笑了:“有謝異公地農學,有蔡家的新式農具和大量的耕牛,再加上紛至沓來的商人,這點算什麼,我估計明年還會再增長五成。熟田的畝產已經在四石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了五石,生田也接近了三石,明年自然還有增加餘量,今年到襄陽來的商人還不多,收地稅還有限,他們掙了錢回去一宣揚,明年到襄陽來地人至少要翻一番,我估計總收成再增長五成還是保守的,說不定可能翻一番呢。”

蒯景倒吸了一口涼氣:“我以爲我家漲了兩成已經算是多地了,沒想到官府收入居然漲了五成,這麼說,豈不是我們反而虧了?”

“你就知足。”楊儀擺了擺手,有些不開心的說道:“你們家雖然只漲了兩成,可你們家底子多厚實?那些農夫雖然接近翻了一番,可是也不過能保證一年溫飽無憂而已,跟你蒯家錦衣玉食還差得太遠。再說了,他們能吃飽了,就沒人去打你的心思了,你不覺得這樣更安全些嗎?”

蒯景尷尬的笑了笑,點了點頭。他也覺察到了秋收以後上街被人用羨慕和妒嫉的眼光盯着看的次數少了很多,那些窮鬼家裡都有了糧食,看着他的時候不再帶着憤恨了。

“將軍的新政如果能堅持下去,再順利收復了益州和江南,不出十年,大漢朝最富庶的地方非襄陽無二。我幹嘛要到許縣或者鄴城去做個窮京官?我就呆在襄陽,好好做我地官,我的財,豈不是更好。”楊儀開心的伸了伸胳膊:“你看着點,別讓你那些惡奴欺負人。要是民夫們受了委屈回去在劉大人面前告我一狀,我可饒不了你。”

蒯景連聲答應,又好奇的問道:“將軍要取益州,大概什麼時候會出兵,我可來得及跟着撿點功勞?”

“軍國大事,也是你打聽得的?”楊儀白了他一眼,枕着自己的手臂閉上了眼睛,蒯景有些窘,正要乾笑一聲自我解嘲,楊儀又睜開眼睛自言自語地說道:“你在許縣不要太耽擱。還是早點回襄陽來。將軍如果取了西城,那裡可有不少鐵礦和鹽井,大有賺頭啊。”

蒯景一聽大喜,顧不上楊儀厭煩,一把將楊儀拉了起來:“威公,你說得清楚一點,怎麼將軍要將益州的鹽鐵放開嗎?”

楊儀有些不快的撥開他的手:“將軍要打仗,哪有空去經營什鹽鐵。再說了,你看他在襄陽做了這麼多事。什麼時候自己經營過生意,哪一件不是交給你們這幾個大族去做的。可惜啊,你們這些大族了財,卻貪心不足,漲了兩成還嫌少,白瞎了將軍地一片苦心。”

蒯景知道楊儀這個人心高氣傲,無容人之量,剛纔自己那幾句話已經讓他不爽了。只是這關係到明年的生財大計,關係到蒯家的前景。他豈能因爲楊儀的態度不好而放棄。他陪着笑說道:“威公,我也就是一說,怎麼可能不念着將軍的好呢。你看他練兵缺錢,我蒯家可沒有落後,緊跟着蔡家就出錢出物,也是盡了力呢。”

楊儀哼了一聲:“你那也叫盡力,要不是將軍下令斬殺了兩個抗稅不交的傢伙。只怕你們家連當初應承的田賦都不願意交齊。”

蒯景乾笑了幾聲。陪着笑不語。秋收之後,農夫的田租很快就收了上來。反倒是那些獲利頗豐的大族想起了主意,他們租的田多,少地也有上千畝,多的數千畝,每畝收五成,就是數千石的糧食,除了蔡家龐家之外,象蒯家這樣的都有些捨不得,想着少交一些,沒想到平時笑嘻嘻的曹衝一下子翻了臉,讓劉磐帶着人就將襄陽那幾家企圖隱瞞產量的給圍了,家主關進了大牢,嚴令劉巴徹底盤查他們隱瞞的賦稅、田租。沒幾天功夫劉巴就帶着人將這些數據清點出來公佈於衆,曹衝親自簽署手令,將最貪婪的兩家家主當衆斬,抄沒了他們的家產,並給了他們一個爲富不仁地稱號,嚇得其他幾家連忙按他的要求交了賦稅,並足額交付了罰款,纔將家主贖了出來,一時搞得南郡的大族聞衝色變,望風的人爭先恐後的趕到官府,老老實實的按當初的約定交了稅,生怕曹衝又圍了他們家。

蒯家也是那些動腦筋想少交點的家族中的一個,不過蒯祺聽了夫人諸葛春地勸,沒有拖延幾天,就趕在曹衝殺人之前交足了賦稅,算是給曹衝留了個好印象,好好的誇了他幾句。就算如此,蒯景和蒯祺看着近三千石糧食送了出去也是肉疼不已,現在聽說曹衝要開放益州的鹽鐵,蒯景豈能放過這個大好的財機會,誰不知道鹽鐵的利潤比種地要高出許多啊。

正文寫完了,嘮叨兩句閒話。

聽朋友說、啃網之類的網站有我的地盜貼,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悲,喜地是居然有人盜,說明還是有些成績,悲的是我白花花地銀子淌走了,實在有些肉疼。特別是看到的推荐居然接近起點的三分之一,點擊更是起點的數倍,我實在是有些哭笑不得。

盜貼我打擊不了,我也知道有不少讀者是因爲方便纔看盜貼,實際他們是訂閱了的。因此我在這裡只提一個要求,希望轉貼的諸位大俠手下留情,看盜貼的諸位能不能看完盜貼後到起點來投個票,也算是支持我一下?註冊一個讀者號是不用給錢的。

此致,敬禮

第17節 鄧展第15節 書法第16節 陳到第22節 上庸第2節 儒法第6節 謝奇第4節 木匠第18節 密詔第24節 觀望第30節 女兒第14節 議事第18節 新政第9節 圈套第27節 亂陣第5節 屠城第7節 南巡第31節 搶親第35節 活捉第15節 虛實第19節 劉磐第26節 賦詩第35節 程普第7節 文聘第29節 許靖第27節 談判第38節 斬首第38節 斬首第2節 捷報第14節 算計第3節 傷寒第20節 分化第39節 張任第3節 擂臺第25節 分兵第2節 天國第2節 天國第3節 欲擒第20節 分化第35節 內憂第12節 激動第3節 傷寒第2節 交易第26節 鍾繇第4節 風波第32節 朱鑠第37節 閻行第36節 且蘭第2節 捷報第2節 儒法第12節 耿紀第20節 驅虎第9節 勸降第38節 黃雀第26節 草案第34節 低頭第6節 謝奇第37節 妙人第35節 機會第21節 遼東第22節 失算第12節 曹馥第1節 民重第18節 新政第21節 賈詡第6節 青囊第17節 借力第28節 盡心第8節 未來第9節 虎女第10節 夜話第33節 賀齊第6節 謝奇第25節 困獸第6節 彭羕第13節 黃忠第23節 奇兵第33節 火攻第5節 搗鬼第22節 權衡第21節 遼東第36節 故技第12節 曹馥第38節 納妾第18節 郝昭第12節 親敵第20節 荀悅第29節 許靖第37節 告密第31節 縱虎第18節 漢紀第9節 洛陽第13節 比武第1節 日食第24節 魏延第25節 興亡第20節 郗慮第33節 脫鉤第28節 盡心第23節 夜話第3節 外戚
第17節 鄧展第15節 書法第16節 陳到第22節 上庸第2節 儒法第6節 謝奇第4節 木匠第18節 密詔第24節 觀望第30節 女兒第14節 議事第18節 新政第9節 圈套第27節 亂陣第5節 屠城第7節 南巡第31節 搶親第35節 活捉第15節 虛實第19節 劉磐第26節 賦詩第35節 程普第7節 文聘第29節 許靖第27節 談判第38節 斬首第38節 斬首第2節 捷報第14節 算計第3節 傷寒第20節 分化第39節 張任第3節 擂臺第25節 分兵第2節 天國第2節 天國第3節 欲擒第20節 分化第35節 內憂第12節 激動第3節 傷寒第2節 交易第26節 鍾繇第4節 風波第32節 朱鑠第37節 閻行第36節 且蘭第2節 捷報第2節 儒法第12節 耿紀第20節 驅虎第9節 勸降第38節 黃雀第26節 草案第34節 低頭第6節 謝奇第37節 妙人第35節 機會第21節 遼東第22節 失算第12節 曹馥第1節 民重第18節 新政第21節 賈詡第6節 青囊第17節 借力第28節 盡心第8節 未來第9節 虎女第10節 夜話第33節 賀齊第6節 謝奇第25節 困獸第6節 彭羕第13節 黃忠第23節 奇兵第33節 火攻第5節 搗鬼第22節 權衡第21節 遼東第36節 故技第12節 曹馥第38節 納妾第18節 郝昭第12節 親敵第20節 荀悅第29節 許靖第37節 告密第31節 縱虎第18節 漢紀第9節 洛陽第13節 比武第1節 日食第24節 魏延第25節 興亡第20節 郗慮第33節 脫鉤第28節 盡心第23節 夜話第3節 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