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欲擒

建安二十年,春三月,鄴城南的官道上楊柳依依,兩列盔明思甲亮的騎士挺立在矯健如龍的馬上,警惕的注視着周圍的動靜,十幾輛馬車哼着歡快的小曲在平整的官道緩緩而行。

曹沖和龐統抱膝對坐,靠着搖晃的車壁,輕聲說笑着。

“公子,前面有個長亭,要不要休息一下。”典滿在車壁上輕輕的叩了兩下,問道。

“不用了。”曹衝一邊說着,一邊撩開車壁上的小窗,典滿那滿是汗水的黑臉映入他的眼簾,曹衝忽然又改變了主意:“傳令,在前面休息半個時辰,大家喝點水。”

“諾!”典滿應道,隨即安排下去,被暮春的陽光照得全身是汗的虎士們一聽,越發的精神了,背挺得更直了,行進的速度也突然加快了許多。

“公子,這裡離鄴城還有三十里,我們走得又這麼慢,不能休息時間太長,要不然會延誤入城的。”龐統提醒道,“是不是派人先通知一下城門司馬,到相府報備一下?”

“不用。”曹衝搖搖頭說道:“丞相在玄武池,我們直接去玄武池見他,今天不去鄴城。”

龐統笑了,玄武池離這裡不過二十里,以現在的速度日落之前趕到沒有問題,難怪曹衝這麼有把握。曹丞相現在倒會享受,現在纔是暮春,還沒有到酷熱的時候,居然已經搬到玄武池去辦公了,如果不是龐統知道他的耳目遠及江南,真會以爲這個年過六旬的老人在安享晚年了。

“丞相大人想看看孫子。只怕已經等不及了吧。”龐統打趣道。

“可不是,雖說要我等到虎子週歲之後再把他帶回來,可是每次來信總要拐彎抹角地問上兩句,我索性把他帶回來讓他看看了。”曹衝笑道:“這次回鄴城,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再回去,所以讓母親她們也一起帶回來了,讓她們一起在鄴城多住些時候。士元。你說我還會回到襄陽去嗎?”

龐統笑道:“這可很難說,江南的戰事已經結束,將軍無須急着回荊州,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有了孔明在府中,想來將軍也是可以放心的。”

曹衝笑了。笑了很得意。諸葛亮在和他長談了一天一夜之後,欣然出山,擔任了鎮南將軍府的長史,主掌政務,與主管軍事的軍司馬法正,主管謀議的從事吏龐統,正式組成了他地三駕馬車。\\\\\如今他正帶着將軍府的屬吏,在張鬆的配合下對荊益交揚四州的政務進行整頓。重點收拾那些貪心不足的大族,協助劉巴將新政推廣到四州去。他在很短地時間內擬定出了一整套針對那些大族的辦法,曹衝看了之後大呼滿意,請劉巴和荀等人一起來參詳之後都十分贊同,就連老謀深算的荀都對這個不過三十出頭的年輕人頻頻頜首。

“孔明與你並稱臥龍鳳雛,有他在府中執事,我當然放心。”曹衝笑道:“不過。我也看得出來,他的志向可不是一個長史可以滿足的,我打算等他手頭的這件事完了,就讓他到南陽郡去做太守,陳叔至治軍不錯。治理政務卻不是很順手,還是把他抽出來治軍的好。”

龐統呵呵地笑了,點頭附合:“南陽是帝鄉,如今雖然沒有光武皇帝時的皇親國戚多,可是大族還是不少,素稱難管,讓孔明去倒是正合適,看看他推崇的法家能不能奏效。”

曹衝笑道:“正是此意。”

兩人說着,前面的長亭到了,車隊緩緩停下。曹衝下了車。趕到環夫人車前扶着環夫人下車,隨即將女兒抱下車來。然後才接過大雙手中的兒子,一手牽着大雙下了車。環夫人很滿意的看着兒子,在媳婦們的簇擁下進了長亭,亭長早就得到了通知,指揮着僕役們迎了上來,跪地磕頭,討喜地話說了一堆。

“都起來吧。”環夫人樂呵呵的:“打賞。”

蔡璣應了一聲,自有人拿着錢袋上前,在每個人手中撒了一些五銖錢,亭長和僕役們千恩萬謝,引着衆人進門坐下,環夫人自有蔡璣帶着的好酒,亭長上了一些鄉野小菜,然後就退了下去,忙着給其他人準備飲水、吃食。

環夫人嚐了兩口野菜做成的小菜,讚不絕口,她環視了一圈圍在身邊的衆人,將妞兒拉到身邊,挾起一點送到妞兒地口中,妞兒一邊嚼着,一邊口齒不清的說道:“謝謝奶奶!”

環夫人大樂,她將妞兒摟入懷中,滿意的看着媳婦們笑道:“你們看,你們看,妞兒多有禮貌。”

“那是母親教得好。首發”曹衝湊趣的說道,又看了一眼眉開眼笑的孫尚香。孫尚香是甩手掌櫃的,生了女兒斷了乳之後就跑到戰場上去打仗了,把孩子扔給荀文倩她們,打完仗回來妞兒都想不起來她是誰了,偏她還沒心沒肺得覺得這樣纔好,省得纏着她讓她玩得不痛快。^^首發^^用她的話說,反正妾的兒女都要叫正妻親媽的,身爲正妻的荀文倩既然要做親媽,那當然得負起親媽地責任來。

“倉舒。”環夫人一手摟着妞兒,一手用筷子蘸了酒讓妞兒嘗,逗得妞兒直搖頭,一邊笑道:“我跟着你父親也去過一些地方,可是從來只有站在一旁侍候地份,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有一天能被這麼多人侍候着,有兒子,有媳婦,有孫女,有孫子,我知足啦,這樣的日子不用多,再享十年,我就是死,也沒有遺憾了。”

“母親,好好地,你這是說什麼話來。”蔡璣嬌笑着湊到跟前:“你才一個孫兒、一個孫女,這哪兒夠呢,再過些日子,你還有更多孫兒、孫女呢。只怕你抱不過來。再說了,弟弟們一個還沒結親,一個還沒成年……”

“可不是,小玉兒已經顯了懷了,看她這樣子,只怕是個小子呢。”孫尚香嘎嘎的大笑道:“姊姊只怕是趕不上她了,至於兩個弟弟。更是望塵莫及。”

“就你多嘴。”蔡璣羞紅了臉,咄了孫尚香一口,小心的在環夫人身邊坐好,小意的侍候着。

“不急不急,只要有了就好。”環夫人眼睛都細了。可是目光卻依然靈動,在蔡璣和荀文倩兩個微隆地腹部掃來掃去,又對曹衝說道:“你也別光顧着笑,小雙可還沒懷上呢。”正在和小雙眉來眼去的曹衝一聽,尷尬不已,又說了兩句閒話連忙退了出來,留下滿臉通紅的小雙被那幾個女人們審問。

正在亭外坐着和曹據等人閒聊的龐統一見曹衝笑嘻嘻的退了出來,連忙站起身笑道:“將軍怎麼不在裡面陪着老夫人開心。出來作甚。”

“嘻嘻,她們一幫女人說得開心,我在裡面反而不方便,再說脂粉氣也太重,我被薰得有些難受,所以出來透透氣。”他看了一眼曹據,目光落在了他的腰間。臉上的笑容忽然淡了,聲音裡帶上了一絲威嚴:“子定,你這刀從哪兒來地?”

正開心的曹據一聽他問起刀,臉色一變,有些尷尬的說道:“我……我看着這刀喜歡。向子滿要……借了一口。”

“你要了有什麼用?要上陣廝殺嗎?”曹衝的臉色有些不善:“這些刀都是有定額的,你取了,就會有人沒有。=首發==虎士們擔負着護衛重任,手中怎麼能沒有刀?不是跟你說了嗎,等下批刀來就給你配上,這幾個月都等不及了?”

曹衝親衛營虎士用地都是由漢中浦元打造的神刀,這些刀很鋒利,但成本也高,除了各軍的校尉以上軍職能夠佩用之外,只有典滿的二百虎士營是全員配備的。就連鐵甲軍都做不到人手一口。曹據很喜歡。一心想擁有一口以便回到鄴城後顯擺顯擺,就私自找典滿借了一口。沒想到被曹衝看到了,一點面子也不留的就給批了一頓。

“去還了。”曹衝沉着臉喝道。

“諾。”曹據哭喪着臉,耷拉着腦袋一路小跑的走了。

龐統一直看着他們兄弟倆說話,見曹據走遠了這才笑道:“將軍,他畢竟是你的親兄弟,借一口刀無非是想回到鄴城時抖抖威風,長長面子,也犯不着這麼較勁吧?”

曹衝搖了搖頭,有些不快地說道:“子定別的還好,就是有些虛榮,沒有元明(秦朗)實在,你看元明到了軍中,和那些士卒打成一片,一絲出格的事也沒有。偏偏子定在軍中就不時的擺點架子,要搞點出格的事來。他是我的親兄弟不假,可正因爲如此,才需要敲打敲打他,免得他得意忘形。”

龐統見他說得嚴肅,沒有再說什麼,停了片刻,他若有所思的問道:“將軍,這次回鄴城,你可還有一個兄弟要應對,不知將軍可有定計?”

曹衝嘆了口氣:“該來地,總是要來的。”他轉過身,看着鄴城的方向,沉默半晌:“士元,過一會兒上了車再說吧。”

“諾。”龐統面色嚴肅的點點頭。這一路上走來,他雖然和曹衝說了不少事,但曹衝一直沒有提起怎麼應付曹丕的事。去年冬天曹丕寫信給曹衝,說了天子要以他地功勞封曹操爲王的事情,龐統就看出了他們兄弟之間的爭鬥要從暗地裡擺到明面上來了,而曹衝雖然也跟他說過三言兩語,但一直沒有安排一個時間和他好好的談一次,作爲專管參謀議事,特別是這樣一些不宜和很多人商量的私事,龐統責無旁貸,他很想知道曹衝是究竟怎麼打算的,然後才能決定怎麼定計。\\\\\可是曹衝一直不提,有意無意的避開這個話題,他自然也不好主動提起,眼看着還有半天時間就要交鋒了,他不能再等,只好藉着曹衝訓斥曹據的話頭提了出來。

還好,這次曹衝沒有再避讓。

當車隊再次起行時,曹沖和龐統面對面的坐在了一起,他沉默了好一會才說道:“士元。天子以封王爲由頭,以王世子的名份爲誘餌讓我兄弟相爭,雖然簡單,卻很有效。子桓此刻只怕早就摩拳擦掌,準備好了說辭。封王地事是父親地心願,我不可能,也不能去阻攔。但是這王世子,爭不爭,怎麼爭,還真沒有個主意,不知士元有何想法。不妨說來聽聽。”

龐統笑了笑,“譁”的一聲打開了摺扇扇了兩下,略一思索,又“譁”地一聲合起的摺扇,輕輕的敲打着左掌:“將軍兩個問題,前一個問題我看就不用說了,想必將軍自己也有了定論,現在不是你想不想爭的問題。而是你不得不爭的問題。”

曹衝怔了一下,點了點頭。

“所以將軍現在考慮地就是第二個問題,怎麼爭。而要說這個問題,第一將軍必須先去了猶豫之心,不可時存僥倖之理,將軍喜歡史書,想必對兄弟之間相爭的事情也熟悉得很。不需要我再去勸解。”龐統的臉色很嚴肅,一點笑意兒也沒有。

曹衝也很嚴肅,眉頭緊皺,一言不發。他本來以爲,以他相對於曹丕可以算得上是壓倒性的戰功。再加上這次曹操能夠被封王是因爲他平定了江南,曹操應該會理所當然的立他爲王世子纔對,可是出乎他意料之外地是,曹操一直沒能明確的表示,甚至都沒有提到立王世子的事情,他今年可是六十一歲了,雖然沒聽說身體有什麼異常,可是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他不確定王世子的人選,顯然讓人倍覺疑惑。他一直在揣摩曹操的心思。而張鬆派往鄴城的人也一直在蒐集各方面的情報。從各個方面看,自從封王的旨意下來之後。鄴城關於誰會成爲王世子之個問題早就展開了論爭,讓曹衝覺得不可理解地是,丞相府不少重臣象崔琰、毛都偏向於曹丕,就因爲他是嫡長子,而自己這個戰功顯赫的鎮南將軍,卻因爲不是嫡長子而被人排除在外。

這對信心滿滿的曹衝來說,無疑是個讓他很困惑的問題,讓他覺得無法接受的同時,也對自己必勝的信心產生了一些動搖。^^首發^^看來漢代人的思維,確實不是自已這個穿越者可以理解地。

曹衝的疑惑落在龐統的眼裡,就是動搖,就是意志不堅定,就是心裡還有着不可救藥的兄弟之情,這對他來說顯然是件相當危險的事情,所以龐統微微皺了皺眉又說道:“如果將軍退縮,那麼你只有退回荊州,看着大公子施爲,眼睜睜地看着他穩定了半壁江山,然後把兄弟之間的爭鬥演化爲全國之爭,將軍擁有荊益揚州四州,大公子擁有其餘九州,正是力可匹敵,不管是誰贏,都將再次造成數十萬乃至上百萬人的死亡。”

“就算將軍願意自己放棄一爭,可是大公子也不會放過你,有將軍在側,他豈能睡得安穩?”龐統息了息,接過小雙遞過來的茶杯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又說道:“將軍一敗,跟隨將軍的人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我龐家是襄陽大族,大不了立刻改換門庭,轉入大公子門下,想來就算沒有在將軍這裡風光,也不會差得太多,可是蔡家必然不會有什麼好下場,而劉家、孫家、荀家……”他看了一眼正傾聽的小雙,用一種很陰森的口氣說道:“只怕都不會有好下場。別的兩家不說,就說劉家,劉公子如果有什麼不測,只怕涿郡就真的要亂了。”

曹衝凜然一驚,悖然變色,脖頸後面的汗毛根根豎起。他忽然間意識到,自己心裡確實有些猶豫,有些軟弱,可是這個時候如果還軟弱地話,真可能是致命地,他不是僅僅是他自己,而是代表着一大羣人,至少他這五個老婆代表的四個家族,已經和他捆在了一起。蔡家因爲經濟利益和他結成了一體,老蔡瑁最近雖然生了個兒子,但已經沒有女兒可以再去和曹丕套關係了,荀家因爲他而和曹丕翻了臉,敗落地劉家更是把希望全部寄託在他身上,至於孫家,那個孫權倒完全會隨時變換方向,投入曹丕的懷抱。

“士元說得對,我確實不能退縮。”曹衝挺直了身子,接過小雙手中的茶杯喝了口茶。穩了穩心神:“你說說,如今該如何應付纔是。”

龐統鬆了口氣,搖搖手笑道:“將軍無須緊張,丞相大人到現在爲止沒有宣佈世子是誰,雖然有些意外,卻並不是壞事。永年說過,鄴城的不少人認爲應該是大公子。可是丞相沒有決定,這就說明他還在猶豫,也許是等將軍回到鄴城之後再做計較,對將軍來說,並不是件壞事。”

龐統接着又說道:“將軍地戰績。政務,到目前爲止都沒有落於下風,所缺的不過是嫡子身份罷了。大公子雖然現在是嫡長子,可是他原本並不是嫡長子,卞夫人原本也是妾,不過是將軍的長兄曹子休戰歿之後,正妻丁夫人離家,卞夫人才扶了正。而丁氏又沒有生子,大公子才變成嫡長子。如果丞相大人侷限於一個嫡長子的身份,他只要找個由頭,廢了卞氏的名位,改立老夫人爲正妻,將軍自然成了嫡子。所以這個理由,看似成立。其實不堪一擊,將軍大可不必擔心。”

“那你的意思是……”曹衝被龐統這麼一說,倒有些不解了。

“丞相大人要挑選一個合適的繼承人,他還在考察你們,不僅僅是將軍和大公子。或許還有別人,比如曹驍騎。”

“你是說子文?”

“我只是說有可能。”龐統笑道:“甚至還有可能是子建公子,我可聽說他現在文名頗盛,很得丞相地喜愛。”

曹衝皺起了眉頭。

“將軍不必在意,這只是猜測,從各個方面來說,他們倆的可能性都不大,驍騎將軍英勇,但不喜政務,子建公子文章好。但也僅是文章好罷了。再說了,他們和將軍的關係都很好。不會對將軍有什麼妨礙的。”

曹衝也笑了,覺得自己實在有些神經過敏,雖然說這兩人不是沒有可能,可是有曹丕和他這兩人在,曹彰和曹植的可能性基本就等於零了。他想了想問道:“那子桓怎麼辦?”

“我想,大公子現在一定很着急,很上火。”龐統悠閒自得地說道。

“爲什麼?”

“他爲丞相大人請封了王,自覺立了一功,可是意料之中的王世子卻遲遲沒有入手,現在將軍又帶着不世之功返回鄴城,這對他來說,顯然不是件好事情。”龐統輕鬆的笑道:“他在許縣雖然請封了王,但這是以將軍的功勞爲憑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到這一點。他現在所有的不過是個嫡長子的身份,而這個身份——我們剛纔也說了——其實是很不穩定的。歸根到底,還是你們兩個人地能力的較量。要說戰功,他在關中的那個所謂大捷,根本無法和將軍平定南方四州相提並論,要說政務,他也沒有做出和荊益兩州一樣的新政來,他的憑仗實在太小,勝算微不足道,不上火纔怪呢。”

曹衝見他說得有趣,也呵呵的笑出聲來,想着曹丕着急上火的樣子,他就覺得開心得很。

“如果我是大公子,眼下有兩個辦法可以扭轉這個局面。”龐統很神秘地說道:“一是自己立個大功,二是讓將軍經歷一次大敗。”

曹衝一驚,立刻明白了龐統的意思。曹丕如果立了大功,再加上嫡長子的身份,曹操就算有什麼偏心,也不好毫無道理的取消他的資格。而如果讓他大敗一次,那他以前所有地戰功卻會打上折扣,變得不是那麼真實,份量大爲減輕。

“你是說關中?”曹衝略微想了想,隨即笑道。

“嗯,關中,還有西涼。”龐統點了點頭,對笑容滿面的曹衝說道:“將軍不要小看關中,不要小看西涼,就是這西涼的羌人,把我大漢拖入了戰爭的泥濘,我朝名將——三明之一的段紀明,打了兩年仗,一百八十餘戰,斬首四萬餘,花費了四十四億,活生生將東羌滅了族,也不過是勉強保持了幾年的安穩。沒幾年時間,羌人又打到了關中,崔太尉要放棄西涼,也實在是無奈之舉。”

曹衝笑着點點頭,打斷了龐統的話:“士元,我知道你是怕我掉以輕心,不過,我對西涼的戰事也關心得很。前面的不說了,就是現在的仗打得也不好——夏侯妙才不是不能打,徐公明、朱文博等人也不是庸才,就是那個司馬仲達,也是個難得地英才——仗打成這樣,還是因爲關中、西涼地情況特殊,關中路途遠,地方大,又幹旱少雨,很多地方是不毛之地,甚至流沙萬里。整個涼州的人口,或許只有漢中一郡地人口,我能輕鬆拿下益州,卻未必能拿下涼州,就算拿下了,要想長治久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龐統見曹衝說得在理,心理那份擔心去了,也露出於我心有慼慼焉的樣子:“將軍所言甚是。但涼州再荒涼,再難打,那也是我大漢的疆土,更何況涼州以外,還有遼闊的西域。再說了,將軍就算不想去,只怕也未必能如願。我剛纔說了兩個辦法,前一個辦法,估計可能性不大,倒是後一個辦法頗有可行之處。大公子現在根本沒有把握平定西涼的馬超、韓遂,他必然會舉薦將軍去,而他自己在別的地方找點功勞,再看時機給將軍找點麻煩。”他笑笑說道:“將軍不是常說嗎,破壞,永遠比建設來得更容易一些。”

第29節 重圍第24節 魏延第16節 埋伏第19節 雷銅第26節 賦詩第22節 失算第1節 狼顧第3節 擂臺第31節 縱虎第3節 欲擒第7節 出山第20節 分化第21節 求索第30節 權衡第22節 及時第24節 金城第11節 父子第24節 金城第3節 傷寒第38節 誘餌第15節 周瑜第30節 女兒第9節 交鋒第9節 圈套第37節 城牆第2節 捷報第1節 日食第5節 佈局第16節 談判第24節 胡商第21節 要價第37節 閻行第12節 盜版第13節 託孤第12節 閻溫第32節 慷慨第31節 糧草第23節 夜話第4節 風波第19節 孔融第27節 破城第10節 定計第2節 天國第6節 進退第17節 太子第28節 枹罕第1節 日食第37節 城牆第23節 西城第24節 持節第17節 借力第14節 白骨第20節 分化第34節 戰書第10節 謠言第27節 談判第38節 嚴顏第4節 馬鐙第13節 託孤第17節 韋康第25節 分兵第2節 交易第32節 張飛第7節 女衛第8節 馬謖第24節 胡商第14節 神手第22節 楊阜第14節 神手第21節 小勝第2節 楊沛第26節 閻圃第26節 草案第17節 孟達第40節 意外第40節 脫圍第9節 劉巴第37節 託孤第17節 恩威第5節 天意第35節 妙用第11節 鳳雛第18節 折將第7節 人選第21節 投降第4節 王肅第23節 奇兵第36節 且蘭第20節 蒯越第12節 耿紀第9章 天下一 第二十七節 天命第27節 亂陣第33節 奪橋第36節 殞陣第35節 活捉第5節 試探第36節 生擒第6節 青囊第31節 搶親第24節 魏延
第29節 重圍第24節 魏延第16節 埋伏第19節 雷銅第26節 賦詩第22節 失算第1節 狼顧第3節 擂臺第31節 縱虎第3節 欲擒第7節 出山第20節 分化第21節 求索第30節 權衡第22節 及時第24節 金城第11節 父子第24節 金城第3節 傷寒第38節 誘餌第15節 周瑜第30節 女兒第9節 交鋒第9節 圈套第37節 城牆第2節 捷報第1節 日食第5節 佈局第16節 談判第24節 胡商第21節 要價第37節 閻行第12節 盜版第13節 託孤第12節 閻溫第32節 慷慨第31節 糧草第23節 夜話第4節 風波第19節 孔融第27節 破城第10節 定計第2節 天國第6節 進退第17節 太子第28節 枹罕第1節 日食第37節 城牆第23節 西城第24節 持節第17節 借力第14節 白骨第20節 分化第34節 戰書第10節 謠言第27節 談判第38節 嚴顏第4節 馬鐙第13節 託孤第17節 韋康第25節 分兵第2節 交易第32節 張飛第7節 女衛第8節 馬謖第24節 胡商第14節 神手第22節 楊阜第14節 神手第21節 小勝第2節 楊沛第26節 閻圃第26節 草案第17節 孟達第40節 意外第40節 脫圍第9節 劉巴第37節 託孤第17節 恩威第5節 天意第35節 妙用第11節 鳳雛第18節 折將第7節 人選第21節 投降第4節 王肅第23節 奇兵第36節 且蘭第20節 蒯越第12節 耿紀第9章 天下一 第二十七節 天命第27節 亂陣第33節 奪橋第36節 殞陣第35節 活捉第5節 試探第36節 生擒第6節 青囊第31節 搶親第24節 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