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 鄧芝

建安十四年冬十一月,巴西閬中太守府。龐羲大笑着張鬆迎了進去,客氣的請他坐下,一面讓人端上酒菜來,一面熱情的招呼道:“永年,我們有幾年沒見了?”

張鬆恭敬的笑道:“自從上次在兄長府上見過大人一面,已經有五年未能得見尊顏了。”

龐羲滿意的撫着鬍子笑了:“永年,我就說你滿腹才華一定不會浪費了,所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那些鄙陋之人如何能看得出你的本事,怎麼樣?被我說中了,這沒幾年,你就成了曹將軍手下的親信了。”

張鬆一臉真誠的笑容:“大人過獎了,鬆只是機緣湊巧,能在鎮南將軍手下做一個小吏,得將軍一些信任,卻不敢妄稱親信。不過大人的識人之明,愛士之風,益州有誰不知,有誰不曉啊,依我看,大人比許文休(許靖)還要略高一籌呢。”

龐羲一聽連聲大笑,搖着手說道:“永年此言差矣,我如何能跟許文休相提並論,他可是汝南許家的名流,我如何能跟他比。我能看出永年必成大器,是因爲永年的才華如玉之光,掩飾不住啊。”

他們正說笑着,一箇中等身材步履矯健的中年人大步走了進來,看了一眼張鬆,向龐羲拱手笑道:“大人,鄧芝來遲,還請大人恕罪。”

龐羲擺擺手說道:“來,伯苗,不要客氣,快坐快坐。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蜀郡張鬆張永年,是廣漢太守張元方的兄弟,有名的蜀郡才子,現在是鎮南將軍帳下的紅人。永年,這位是鄧芝鄧伯苗。義陽新野人。也是個大才,在我麾下做個從事吏,實在是委屈他了。”

鄧芝連忙謙虛了幾句,和張鬆見禮。張鬆看着他笑道:“龐大人慧眼識人,能受大人看重,伯苗一定是胸有機杼的。伯苗是義陽新野人,莫不是新野鄧家的人嗎?可認識奮威將軍鄧展鄧子翼?”

鄧芝笑道:“慚愧慚愧,芝正是新野鄧家的不孝子孫,生計無着,這才流落到龐大人手下混口飯吃。鄧子翼是我鄧家的旁支。與我平輩,不過他很多年前就外出遊歷,那時我還小,只知道族中有這麼個族兄。卻沒見過。我也是今年才聽說曹鎮南帳下的大將鄧將軍竟是我當年地那個族兄,實在是與有榮焉。”

張鬆點了點頭:“原來竟是鄧將軍地族人,怪不得我一見伯苗,就覺得伯苗身上有幾分鄧將軍的影子。新野鄧家果然不一般,隨便挑一個出來都是人才,鄧將軍自然不必說了。鄧暢鄧君闊,年方而立,如今已是汝南太守。鄧士載不過十三歲,已初顯用兵之才,伯苗氣度不凡,將來拜將封侯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鄧芝一聽鄧暢做了汝南太守,不禁有些黯然,他和鄧暢從小一起讀練武,鄧暢不管是文是武,都差他一截。可現在鄧暢已經是太守的了。而他不過是龐羲手下一個小吏,相去何止千里。龐羲見他有些難過。不禁笑道:“伯苗,大丈夫在世,時運有早有晚也是常事,張元沛(張裕)不是說了嗎,你七十歲可爲大將軍,還能封侯,雖然遲了一些,卻不是無望之期,不必沮喪。”

鄧芝強笑道:“多謝大人寬慰,鄧芝命奇,我也認了。七十歲爲大將軍,我還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一天呢,來來來,不說那些,今天得遇張大人,也是幸事,我們不要爲了這些俗事傷了情緒。”

張鬆聽龐羲說起益州從事張裕對鄧芝的相斷,不禁想起鄴城鐵口、現在在襄陽混飯吃的朱建平,心中暗自一笑,臉上卻擺出一副深信其然的樣子說道:“伯苗此言差矣,張元沛是益州有名的神相,他既然說伯苗能拜將封侯,伯苗就一定能拜將封侯,不必生疑。伯苗是大器晚成,不過能長壽,也是人生一大喜事啊。”

“正是,正是。”龐羲和鄧芝一聽,也湊趣的笑起來,舉起酒杯示意,一飲而盡。有了這個話題開頭,三人下面的談話就顯得自然了許多。張鬆刻意地講述了鄧展作爲鄧家一個旁支,在曹衝的支持下,如何在新野風風光光的辦了婚事,如何歸了宗,如何在曹衝手下受到重用。他又拿同是義陽人的魏延作爲例子,將魏延從一個城門假司馬,一個降將,現在做到夷陵守將地經過繪聲繪色的講了一遍,聽得鄧芝顧然是羨慕不已,就連龐羲都有些心癢癢了。

張鬆將他們的臉色看在心裡,知道不用說得再明顯了,他最後略提了幾句曹衝仰慕他們的假話,說已經傳益州牧府,要求益州派兵支援,共圍漢中,希望龐羲接到劉璋的命令之後,不要耽擱,立刻趕往漢中,早立戰功。然後送上一大筆財物,盡興而歸。

張鬆輕鬆的走了,龐羲和鄧芝卻沒有立刻就散。龐羲讓人撤去了酒席,別換了一些淡酒來,和鄧芝相對而坐。他皺着眉頭想了好一會,才擡起頭對鄧芝說道:“伯苗,剛纔我沒有告訴張永年,劉益州地命令已經到了,他讓我配合曹鎮南取漢中,卻沒有說怎麼配合他。永年說曹鎮南現在在成固城下,有一萬多人,可成固楊仁健(楊昂)手下有五千多人,如果張公祺降了,自然無事,如果張公祺不降,那麼他肯定還會派人增援,這曹鎮南再能打,一萬人攻一萬人守的城,這根本不可能的事啊。就是加上我這一萬人,他也攻不下成固啊,這漢中之戰,會不會又是一場笑話?”

鄧芝也有些不解:“大人說得對,從兵力上來看,曹鎮南確實沒有什麼勝算,我看他是不是打着讓張公祺投降地主意啊,可是要想逼降,至少也要有那種氣勢啊,這一萬人能有什麼氣勢?”

“我也是如此想,這才猶豫着要不要出兵啊。”龐羲伸出手指撓了撓眉梢,看着鄧芝說道:“你說我如果到了漢中,要說官。他是鎮南將軍。我是巴西太守,要說實力,我們也是相差不大,他一萬人,我也一萬人,究竟誰聽誰的啊?”

鄧芝笑了:“大人,如果大人到了成固,只怕大人還得聽他的。大人雖然有一萬人,可大人不能放着巴西不管,把一萬人全部帶走。大人最多隻能帶到漢中五千人。豈能不聽他的?”

龐羲呵呵一笑,點頭說道:“確實如此。”

鄧芝見他尷尬的笑,也不說破,又說道:“我看張永年的隨從中。有不少是荊山中的蠻人,只怕跟着張永年來不僅是護他安全,恐怕也有着跟巴郡的板蠻相交地意思在其中。曹鎮南今年房陵一戰,兵不血刃地解了房陵之圍,在蠻人中甚有威名。我聽說他在襄陽募一千兵組建荊山軍,卻有近七千山民應募。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你是說他能說服那些蠻子?”龐羲停住了手指,有些緊張起來。

“不管他能不能說服,總之大人不能不防。”鄧芝細細的分析道:“如果他能說服板蠻。則大人地巴西就有危險,更不能帶太多的兵入漢中,以免巴西兵力不足,蠻人生亂,授人以柄。如果他不能說服板蠻人,又不能勸降張公祺的話,那麼張公祺一定會召板蠻入漢中助戰,以板蠻的戰力。只怕曹鎮南要吃大虧。萬一……到時候曹丞相怪罪下來,大人免不了要做個替罪羊了。”

“你的意思是說。不管怎麼說,我都有危險了。”龐羲瞪大了眼睛,一股寒氣從脊樑直衝後腦。他聽了鄧芝的話,又往深處想了想,這才覺得不對勁,怪不得劉璋的命令那麼含糊,只說讓他配合曹衝,卻不說怎麼配合。如果曹衝打贏了,就會威脅到益州,那劉璋可能說他引曹衝入川,如果曹衝打輸了,那他更慘,曹操一責怪,劉璋就把他推出去讓替死鬼。

孃的,這是誰出地主意啊。龐羲的頭一下子大了起來。

“那……伯苗以爲我應該如何自處纔好?”龐羲有些慌了,盯着鄧芝問道。

鄧芝沉思了一會:“芝以爲,將軍自已不能去漢中,隨便找個理由,派一員偏將領兩三千人馬,由閬中轉向旺蒼,在定軍山等候白水軍,一起進軍南鄭,而不必去成固與曹鎮南會面,如果曹鎮南拿下成固,那麼就與他一起合圍南鄭,立些功勞,如果他拿不下成固,鎩羽東歸,那麼和白水軍一起順勢撤回,就算曹鎮南受些損傷,也與將軍本人無關。”

龐羲聽了,考慮了一會,緊皺的眉頭展開了,他笑着說道:“伯苗,我看張元沛說得不錯,你以後是個做大將軍的材料。不去成固去南鄭,又不是我親自帶兵,好啊,有合作之形,無受制之機,他也拿不到我地兵權,我也不承擔他要敗仗的責任。好,好,你這個主意好,讓人抓不到一點把柄。”他想了想,又說道:“不過曹鎮南那裡一個人不去也不行,伯苗,你走一趟,代我向他解釋一二,也順便看看這個人究竟有沒有人主之相。我聽到他的消息真真假假的,也讓我分不清,有的說用兵如神,有的說御下不嚴,心慈手軟,讓我摸不清頭緒。你去看一看,我也好有個底。”

鄧芝點頭道:“芝受大人恩重,大人有令,芝焉敢不從。”

張鬆聽說龐羲派鄧芝爲使,跟隨他去成固,卻不說派兵前往,知道龐羲心中有疑慮,不敢帶兵前往。不過他本來就是希望龐羲和白水軍一起威脅南鄭,不讓張魯一門心思防守成固,並沒有希望龐羲帶兵去成固助戰,實際上曹衝也不希望他們去成固,以免時刻要防備着他們搞鬼。因此他對龐羲地安排沒有任何異議,又在閬中等了幾天,收到鐵心傳來的消息之後,就和鄧芝起程趕往成固。

鐵心見到了板蠻的三個頭人,樸胡、杜和袁約,這些人其實都不是蠻人,他們是早先流放到這裡地罪人,天長日久的,慢慢的也跟蠻人沒什麼區別了,他們籠絡那些蠻人,然後以他們爲後盾,跟張魯和龐羲講條件。獲取利益。比起那些勇猛善戰的板蠻來說,他們更會享受權謀帶來的利益。

樸胡等人聽了鐵心的話之後,對曹衝的仁慈並沒有什麼感觸,鐵心勸他們歸順曹衝,派兵去幫曹衝打仗,他們更是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地,說了一大堆地理由,又是龐羲打壓得太利害啦,又是最近十幾年人口不足啦,反正就是不派兵。鐵心見說不動他們。也沒有辦法,只得將曹衝讓他帶來地財物拿了出來,送給以他們三人爲的蠻人,這下子他們動心了。看着大堆地財物眨也不眨,口水差點滴了出來。

巴郡物產豐富,可山中只是自給自足的經濟,他們這些頭人再有錢,也不能跟襄陽的大族比,就連跟鐵心也不能比。鐵心現在不僅有山中的貨物。還能把大量的貨物換成錢,然後再買回襄陽的時新玩意,這些東西的精美程度又豈是天天窩在山裡、難得有外人來地蠻人可比。所以當鐵心在衆人面前帶着誇耀的將幾大箱財物打開時。這些蠻人立刻紅了眼,而那些偎依在頭人身邊的女人們更是看着精美的衣料驚叫連連。

“大人說,久聞諸位頭人大名,也知道巴人是我大漢地神兵,初次見面,本當多帶些財物,奈何山中道路艱險,實在不方便。所以只能少帶一些。等仗打完了,大人一定再請諸位一聚。”鐵心將那些頭人的貪婪看在眼裡。心裡不免有些鄙視,跟他們一比,現在他也是有錢人了,不至於這麼失態。

樸胡看出了鐵心的得意,不免有些尷尬。他跟鐵心打過交道,知道他以前跟自己差不多,雖然是個頭人,可大部分時候還是要爲部落的溫飽奔波的,看他如今這副派頭,顯然是了大財,當了土財主了。他再次細細的打量了鐵心地衣着和佩刀,這時才現鐵心佩戴的居然都是大漢上好的三十清鋼環刀,立刻瞪大了眼睛,上前拉着鐵心地手臂,露出親熱的笑容。

“鐵老兄,幾年不見,現在氣派了啊,這衣服,這刀,上了檔次啊。”他摸着鐵心的衣服,眼饞的看了一眼鐵心腰裡的環長刀。

“好說好說,都是託曹大人的福,如今我山裡的貨再也不愁壞了,每個月都有襄陽的商人到山裡來收,價錢高高地,我地女人們都穿上這樣的衣服了。”鐵心說着,不介意地提起箱子裡一件錦衣,拎在手中晃了晃,又拍了拍腰裡的長刀,得意的昂着頭:“這是襄陽新產的三十清鋼,是曹大人親手送的,我上庸的幾個頭人都有幸得到一把。”

樸胡好奇的“哦”了一聲,試探着伸出手,去摸鐵心的長刀。鐵心呵呵一笑,抽出長刀遞到樸胡手中。樸胡連忙接過,眯起眼睛看了看鋥亮的刀鋒,伸出手指試了試,口中嘖嘖稱奇:“三十清鋼,果然名不虛傳,我還是熹平五年跟隨李太守征討武陵時看過一次,不過那時候我只遠遠的看了一眼,可沒機會摸到。”

鐵心心中得意,開心的笑道:“老兄何不試試。”

樸胡轉過頭有些意外的看着鐵心:“我能試?”

“有何不能。”鐵心一擺手:“儘管試。”

旁邊的蠻人一看有好刀,都圍了過來,有人拿過一面他們常用的板放在樸胡面前,樸胡雙手握緊了長刀,試了試距離,一刀劈下,只聽見一聲脆響,板應聲而裂,分爲兩半“哇……”蠻人們驚叫聲一片,樸胡更是不敢相信的看着手中的長刀,喃喃自語:“好刀,好刀啊。”

鐵心哈哈一笑,從旁邊一個蠻人手中接過一把鐵刀,對樸胡示意了一下:“老兄,來試試這個。”

樸胡也有些興奮,叫了一聲:“好,鐵兄小心,我來了。”說着,揮動手中長刀,一刀劈下。鐵心揮刀迎上,只聽見一聲輕響,鐵心手中的鐵刀應聲而斷,半截鐵刀飛出好遠,噹的一聲落在石階上。

“彩……”蠻人們興奮的跺腳大叫。

“好刀,好刀。”樸胡愛不釋手的摸着刀,竟有些捨不得還給鐵心。鐵心伸手取過刀,還刀入鞘:“老兄如此愛刀,我本當將此刀贈與老兄,奈何這是大人所贈,恕我不能割愛。不過老兄也不必眼饞,等有機會見到曹大人,曹大人一定會滿足老兄的心願的。”

樸胡聽了,搓着手呵呵直笑,卻不說話。他看了一眼旁邊的袁約和杜,回頭對鐵心說道:“鐵兄休息片刻,我們商量一下,如何?”

鐵心見情形有了轉機,心裡歡喜,當下微笑着點點頭,帶着人到一邊去喝酒吃肉。樸胡等三人商量了半天,總算做出了決定。兵是不能派的,目前形勢不明,曹衝手下的兵太少,如果他不能打敗張魯再退回襄陽,他們豈不是兩頭落空。但曹衝既然派鐵心來了,又送了這麼多禮,他們也不能不表示一下,否則不僅鐵心面子不好看,曹衝也不開心。所以他們決定派樸胡的侄子樸敢帶五十人,跟着鐵心去成固一趟,當面向曹衝表示一下謝意。樸敢性情穩重,和鐵心的兒子鐵勒又熟悉,到了曹營應該不會壞事。

鐵心雖然沒有能帶些板蠻兵走,但有了樸敢隨行,至少這些人不會幫助張魯在曹衝背後生事,他也算完成了一半任務,當下和樸胡等人告辭,帶着樸敢出了山,在漢昌遇到了張鬆。張鬆見他身後只有五十個板蠻,不禁有些奇怪,當下一問。鐵心有些不好意思的說了情況,張鬆笑了,附在鐵心耳邊輕聲說道:“鐵頭人莫慌,五十人雖然不能上陣,可也能辦不少事呢,你這功立定了,等着向大人討賞。”

第31節 縱虎第33節 王異第36節 殞陣第32節 方圓第29節 許靖第17節 太子第34節 戰書第37節 惡鬥第5節 佈局第11節 父子第20節 呂蒙第39 血口第3節 密謀第20節 轉移第12節 新茶第28節 中計第8節 君父第11節 糧食第13節 說降第9節 交鋒第9節 洛陽第13節 比武第33節 宏願第22節 鮮卑第14節 白骨第26節 牛酒第17節 太子第34節 戰書第2節 天國第19節 訣別第8節 技改第21節 歸來第10節 定計第6節 玉佩第9節 境界第37節 託孤第18節 郝昭第25節 勸降第2節 楊沛第7節 南巡第24節 魏延第13節 說降第28節 藏書第27節 談藝第6節 青囊第18節 密詔第27節 鬩牆第31節 糧草第38節 黃雀第39節 反攻第27節 鬩牆第31節 糧草第27節 空城第10節 夜話第6節 封侯第27節 亂陣第26節 孟獲第13節 說降第32節 雨來第15節 立威第27節 談判第13節 說降第33節 火攻第17節 殺人第36節 訛詐第17節 恩威第33節 奪橋第3節 外戚第27節 破城第15節 魏諷第32節 挑撥第14節 內訌第9節 圈套第13節 算計第8節 張機第18節 分化第34節 質問第34節 戰書第38節 誘餌第28節 攻戰第6節 進退第29節 南海第34節 信心第18節 封賞第36節 故技第40節 成敗第30節 徐母第32節 雨來第38節 納妾第4節 風波第6節 彭羕第14節 內訌第34節 戰書第35節 程普第19節 說客第16節 埋伏第1節 坐忘第28節 攻戰第10節 女婿第35節 激將
第31節 縱虎第33節 王異第36節 殞陣第32節 方圓第29節 許靖第17節 太子第34節 戰書第37節 惡鬥第5節 佈局第11節 父子第20節 呂蒙第39 血口第3節 密謀第20節 轉移第12節 新茶第28節 中計第8節 君父第11節 糧食第13節 說降第9節 交鋒第9節 洛陽第13節 比武第33節 宏願第22節 鮮卑第14節 白骨第26節 牛酒第17節 太子第34節 戰書第2節 天國第19節 訣別第8節 技改第21節 歸來第10節 定計第6節 玉佩第9節 境界第37節 託孤第18節 郝昭第25節 勸降第2節 楊沛第7節 南巡第24節 魏延第13節 說降第28節 藏書第27節 談藝第6節 青囊第18節 密詔第27節 鬩牆第31節 糧草第38節 黃雀第39節 反攻第27節 鬩牆第31節 糧草第27節 空城第10節 夜話第6節 封侯第27節 亂陣第26節 孟獲第13節 說降第32節 雨來第15節 立威第27節 談判第13節 說降第33節 火攻第17節 殺人第36節 訛詐第17節 恩威第33節 奪橋第3節 外戚第27節 破城第15節 魏諷第32節 挑撥第14節 內訌第9節 圈套第13節 算計第8節 張機第18節 分化第34節 質問第34節 戰書第38節 誘餌第28節 攻戰第6節 進退第29節 南海第34節 信心第18節 封賞第36節 故技第40節 成敗第30節 徐母第32節 雨來第38節 納妾第4節 風波第6節 彭羕第14節 內訌第34節 戰書第35節 程普第19節 說客第16節 埋伏第1節 坐忘第28節 攻戰第10節 女婿第35節 激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