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舌尖上的冷鏈(4K章節)

永惠超市的張宣淞和潘華都接受了邀請,隨齊政去看看他口中能幫助“生鮮模式”做到極致的“秘密武器”。

幾人首先前往隔壁越省,因爲這邊有嘉穀商貿最大最先進的一個冷庫。

張宣淞和潘華對第一站來到冷庫並不十分意外。

對於生鮮超市,中間環節冷鏈物流是核心,而冷庫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嘉穀能給予生鮮超市直接助力的,除了資金,大概也就農產品生產基地以及冷鏈物流了。

不過就算是有所猜測,等親眼目睹眼前的這個大型冷庫,兩人還是爲嘉穀的雄厚資源感到驚歎。

從外表看,這個冷庫依山而建,庫體外圍建築藍白相間,成排的冷藏貨車,在裝卸貨物月臺前進進出出。

這就是鍾華志領導的嘉穀食材配送子公司三年來的成果之一了。

“這是我們嘉穀體系以城市配送中心爲主的大型冷庫,擁有國內一流高品質凍庫2萬平方米,庫容量達4萬噸,能夠輻射珠三角大部分地區。嘉穀旗下的食材配送子公司,將各地採購的食材從產地運輸到這個冷庫中心儲藏,冷藏中心再以支線冷藏車配送至各市的前置倉,然後再配送給客戶。”齊政主動爲兩人介紹道。

“前置倉?”來不及驚歎,張宣淞就敏銳地察覺到齊政話裡隱藏的信息。

齊政讚賞地看了他一眼,說道:“歷經三年的投入,嘉穀形成了如今覆蓋岷越兩省的倉配網絡體系。目前主要有A、B、C三類冷庫,以滿足不同規模的市場需要。”

“A類庫就是眼前這樣,是三類庫中規模最大的冷庫,面積在1萬平米以上,能輻射的門店數量超過三百家。除了用於食材生鮮的儲存運輸週轉之外,它還負擔了區域調度的功能。B類庫及C類庫的主要功能則是分揀,服務的門店數量在三百家以下。前置倉就是C類庫,作爲門店的一種補充形式,可以服務更多元的零售場景。”

“如果包括江南省,嘉穀體系目前已經佈局三個A類庫,B類庫及C類庫更是有20多個點。”

張宣淞和潘華聞言倒吸了一口氣。

儘管生鮮對運輸時效性的要求高,但永惠超市自建的冷鏈物流網絡,在嘉穀體系面前簡直是不堪一擊。

因爲搭建冷鏈物流的成本,實在太高了。

別說永惠超市,在國內,沒有哪家商超敢說生鮮食品的流通渠道實現了冷鏈物流的完全覆蓋。部分即使實現冷鏈物流覆蓋的渠道,也是採用常溫運輸車、棉被加罐裝冰塊的簡陋方式實現,而很少具備正規的冷鏈物流裝備。

當然,嘉穀的冷鏈物流體系也沒能覆蓋全國,但僅僅是三省的佈局,就足以讓張宣淞和潘華流口水了。

冷鏈物流行業是規模效應明顯的典型行業,初期投資成本高,但後期業務量越大,分攤後平均成本越低,設施設備投資回報越快。

但衆多的投資者就是被卡在初期的投資成本上。

另外,國情也是冷鏈物流行業艱難起步的原因之一。

縱觀美日等冷鏈物流覆蓋率極高的國家,無不有兩個共同特點:產地的專業化分工、標準化的產品包裝。

國內則完全不同。

以我國豬肉生產市場爲例,目前我國還沒有出現明顯的豬肉主產區。全國各地基本呈現豬肉自給自足的態勢,因而導致我國豬肉產品大範圍流通少,運輸距離短,冷鏈物流需求實際不及預期。

我國果蔬的生產格局同樣類似。

由於生鮮食品產地的專業化分工不明顯,各區域生鮮食品的流通格局主要呈現自給自足的態勢。這種模式使得大部分生鮮食品在區域內流通,運輸距離短,運輸時間短。

以城市周邊地區食品供應城市的模式下,大部分生鮮食品可以在一天內實現流轉甚至被消費掉,在這種情況下,商家更傾向於選擇接受常溫物流造成的少量損失,而不是投入大量資本購買冷鏈物流設備。

標準化包裝就更好理解了——如果東家的農產品用泡沫箱包裝,西家的用不同規格的紙箱框籃等包裝,對於冷鏈物流企業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噩夢。

也只有嘉穀這樣的農企,既有自己的生產基地進行專業化生產,又有食材配送的業務需求,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有錢,才能在如今這個年代,建立出這套初具規模的冷鏈物流網絡體系。

但即使如此,單憑食材配送業務,嘉穀目前的冷鏈物流網絡體系服務能力實際上是過剩的,如果不想開放給第三方,那就要壯大自己陣營的生鮮業務了,這也是齊政想要將永惠超市納入嘉穀體系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點就不會告訴張宣淞和潘華兩人了。

……

張宣淞和潘華自然是不知道背後的小心思,而隨着參觀的繼續,兩人的驚歎不斷加深。

“整個冷庫的系統閥門、製冷設備、冷庫保溫都是國內一流水平。”站在製冷機房的控制室裡,冷庫負責人非常自豪地向張宣淞和潘華介紹。“你們看這裡有幾千個開關,但通過我們的電腦系統,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控制和管理,這裡可以說是全省最先進的冷庫,不是之一。”

雖然對冷庫的先進性暗贊,但作爲冷庫建設的終極目標,“效率”和“成本”仍然是張宣淞考慮的第一重點:“這個冷庫內的生鮮耗損率大概是多少,運營成本高不高?”

冷庫負責人聽到這個問題,神情甚至有些狂熱:“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冷庫內的生鮮損耗率不到0.1%,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至於運營成本,別看這個是大型冷庫,實際上耗能也就比小型冷庫高一點……”

“怎麼可能?”張宣淞和潘華勉強保持淡定的神色土崩瓦解。

你這也太浮誇了吧,我知道你這冷庫先進是先進,但這損耗率和運營成本,都不是先進可以解釋了。

兩人不禁回頭瞅着齊政,卻見齊政保持微笑,但毫無反駁的意向。

張宣淞和潘華對視一眼,齊政沒反應,嘉穀也沒必要在這方面上騙他們,或者說,沒必要用這麼浮誇的理由騙他們。

也就是說,雖然難以置信,但也許,大概,可能是真的?

太妖孽了吧?

對於生鮮來說,少損耗一個點,就意味着利潤會厚一層。

“……你們怎麼做到的?”張宣淞艱難地開口問道。

冷庫負責人笑眯眯:“當然是靠選址、先進的設備系統和管理。”

“我們這個冷庫,前身是一個防空洞,被集團看中改建而成,天然的溫度低,首先就是得天獨厚。”

“冷庫運營成本主要由電費、維護費、管理費及其他雜項組成。而我們有一個成熟的管理團隊,能精心操作並準確地調節制冷設備的運行,使製冷系統始終處在最理想的工作狀態,達到高效節能的效果。”

“我們還充分利用到晝夜溫差,夜間環境溫度低,可根據產品貯藏特性,調整延長夜間開機時間,由於冷凝溫度相對較低,有利於冷庫的節能;同時也可以避開白天用電高峰期,提高夜間‘谷電’使用率,降低運行成本……”

“統一的包裝,和標準化的進出庫條例,牢牢控制住損耗率……”

“正是這樣的管理下,才造就了損耗率和運營成本低得不可思議的奇蹟。”

有理有據,張宣淞和潘華被說得一愣一愣的。

齊政則微笑不語,默默地感受着腳下靈陣的運轉。

“履霜凋秋陣(一階)觸發,主水火系,範圍:方圓十公里。效果:凝霜,結冰。能使履霜堅冰,入秋至冬。”

……

防空洞是真的,設備先進是真的,管理良好也是真的,但奇蹟的出現,可不僅僅是這三者的功勞。

“履霜凋秋陣”,一個天然的“冰箱”,能將陣內的熱量轉移,製造低溫。

而且不僅僅是降低溫度,“履霜凋秋陣”甚至能從細胞層面促進生命體的休眠,保持冷藏產品的絕對品質。

更絕的是,這一過程是全自動的。

以水果爲例,水果是一個生命體,每種水果的休眠溫度是不同的,比如奇異果被送入冷庫後,管理人員會利迅速在半個小時內把溫度降到0度,理論上這時候它就處於休眠期。

但其是否真的全部進入了休眠期,無從可知。這時,“履霜凋秋陣”就會微調庫內溫度,使其達到奇異果休眠的最佳溫度。

這是真正的“無消耗”休眠,等再把它從0度庫搬出來,打破休眠期啓動後熟,這時候“無損”的奇異果的口感風味就完全上來了。

這纔是冷庫生鮮損耗率幾乎爲零的真正原因。

至於成本,別說運營成本,就是冷庫建造成本,有這麼一個天然“大冰箱”的存在,降下來簡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冷庫建造最大的投入之一,就是製冷設備。鑑於選址總能找到像防空洞這樣“天然”的低溫場所,製冷設備的選擇面就相當寬鬆了。

否則,這樣的一個A類冷庫,造價至少幾千萬起步,以集團給嘉穀食材配送公司的投資額度,是絕對建立不起如今的這張具有二十多個大小不等的冷庫、數百臺價值幾萬到十幾萬不等的冷藏車組成的冷鏈物流網絡。

還有一個絕對的利好就是,“履霜凋秋陣”是齊政使用過的最“節能”的靈陣,只是輔助着冷庫降溫,僅僅是一階靈陣,齊政估計,運行個上百年都不成問題——冷庫能不能存在上百年都不好說。

當然,明面上,齊政對冷庫負責人的自賣自誇表示相當的認可。

至於不明實情的張宣淞和潘華,是對嘉穀冷鏈物流體系的管理層欽佩不已。

齊政就對他們說道:“儘管冷鏈物流體系前期建設投入成本大,但這套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所帶來的規模效益,能進一步爲公司運營降低成本。”

“如果永惠超市與嘉穀達成合作,我們的冷鏈物流能力會向你們開放,起碼能節省你們八成以上的冷鏈物流建設投入。”

張宣淞和潘華聞言都是怦然心動。

齊政說的沒錯,而且即使自己下場佈局冷鏈物流,能否做到嘉穀這樣的損耗率,也是一個問題。

齊政再添一把火道:“在冷鏈技術方面,冷藏車、物流智能硬件設備、冷鏈倉儲技術等相關技術還在不斷成熟,這是嘉穀得以建立農產品現代化流通體系的基礎。而這個進程還會加速。”

“不瞞你們說,嘉穀商貿正在全國選址建造冷庫。未來十年,嘉穀體系類似這樣的A類冷庫,在全國的佈局不會少於20個,我們的目標,是要將冷鏈物流網絡覆蓋全國。”

張宣淞和潘華相繼無語,咋一聽,他們覺得齊政有吹牛的嫌疑,但以眼前所見,嘉穀顯然是有這樣的實力。

說得不好聽點,嘉穀單憑這張初具規模的冷鏈物流網絡,如果願意開放給第三方,有的是找上門來的合作方。

齊政看着兩人有所意動的表情,笑了笑,淡淡說道:“坦白來說,要建造一張覆蓋全國的冷鏈物流網絡,即使是嘉穀集團,也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但是,我認爲很值得。”

“從大的角度來看,冷鏈降低易腐食品損耗,從本質上就是節約土地資源。從耕地面積的構成來看,目前我國耕地面積的15%是種植蔬菜或水果;預計到 2025 年,國內的所有耕地中大約有1/3是種植易腐食品的。我們假設國內易腐食品浪費率下降到5%,即使按照如今的耕地分配比例,即15%的耕地是種植易腐食品的,那麼也相當於給國家每年節省9000多萬畝的耕地。”

“衆所周知,近年來國內食品安全頻發,而一條舌尖上的冷鏈,還可以有效防止食品變質,保證食品質量……”

“做農業的,往往都講情懷。說多了,讓兩位見笑了。”齊政自嘲一笑。

張宣淞和潘華則是心神微動,感覺雙方不是在同一層次上的。

其實齊政還有一點沒說出來,到未來徹底進入電商時代,當電商瞄準生鮮市場時,手握完整冷鏈物流網絡的嘉穀體系,進可攻,退可守,已是立於不敗之地。

談完利益後再談情懷,兩人的心神都被撬動了。

打鐵就要趁熱。

齊政繼續邀請道:“兩位可能知道嘉穀目前主要的精力是放在糧食生產經營上,但其實我們在果蔬領域,也加大了投入,走吧,下一站就是嘉穀的首個水果基地。”

……

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442章 哥不在江湖,但……第78章 糖衣炮彈(求收藏!)第561章 沒有一頭牛搞不定的談判(1/2)第402章 老丈人的“驚嚇”(2/2)第641章 快來中國暢飲吧(3/3)第616章 當中國大豆衝擊市場(1/2)第331章 小小藍莓闖奧運第103章 牛在天上飛(1/10,求首訂)第191章 主糧攻略(2/3)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給國人(1/3 求訂閱!)第83章 火爆(中)(求收藏)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703章 老東家的愛第673章 “鐵桿莊稼”(2/2)第575章 遊說,以及對手的對手(1/2)第286章 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第717章 盟軍在……蹭光(1/2)第602章 服氣的國營農場(1/2)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239章 價值的體現第37章 縱論(中)第242章 被凍萎了第429章 幹不過,就加入(3/3)第58章 情懷第280章 爲留真相在人間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471章 我就是“薅羊毛”了第173章 油脂黑馬(3/3)第732章 緊張感(1/2)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492章 未來是我們的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1章 不平凡的年份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418章 嘉穀在行動(2/2)第286章 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第536章 新的藻業支柱?(1/2)第710章 酸味(1/2)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155章 黑土地上的大豆(1/3)第515章 全線飄紅的業績(2/2)第223章 舌尖上的冷鏈(4K章節)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136章 西邊,生命在盼雨(1/3 求訂閱!)第554章 啪啪啪(3/3)第716章 家底有多豐厚(4K)第81章 新靈陣與新產品(求收藏!)第439章 我願做“小白鼠”(2/3)第247章 投行的長遠貪婪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157章 靈陣先行,技術跟上(3/3)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609章 草!(1/2)第550章 “傻白甜們”(1/2)第681章 大風神(2/2)第265章 奶粉火爆上市第694章 競爭與壓制(1/2)第12章 雛苗入場第514章 嘉穀實驗室的王旗(1/2)第95章 運氣嗎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188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下)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194章 真·“嘉穀”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371章 製造珊瑚礁(1/3)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414章 待我開大招(3/5)第580章 一路平推(4200字)第723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2)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52章 嘉穀戰略(上)第233章 坑總統的修路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529章 能見證水產養殖巨頭的誕生嗎(2/2)第314章 與綠肥絕配的“吃鹽牧草”(1/3)第575章 遊說,以及對手的對手(1/2)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579章 呵,怕死的資本家(4800字)第596章 嘉穀的方案(1/2)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420章 再重視嘉穀也不爲過(2/2)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416章 以併購始,以併購終(5/5)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556章 哪來的底氣(2/2)新章節被屏蔽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177章 從哪來冒出來的混賬(2/3)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214章 一言不合就爆…牧場
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442章 哥不在江湖,但……第78章 糖衣炮彈(求收藏!)第561章 沒有一頭牛搞不定的談判(1/2)第402章 老丈人的“驚嚇”(2/2)第641章 快來中國暢飲吧(3/3)第616章 當中國大豆衝擊市場(1/2)第331章 小小藍莓闖奧運第103章 牛在天上飛(1/10,求首訂)第191章 主糧攻略(2/3)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給國人(1/3 求訂閱!)第83章 火爆(中)(求收藏)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703章 老東家的愛第673章 “鐵桿莊稼”(2/2)第575章 遊說,以及對手的對手(1/2)第286章 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第717章 盟軍在……蹭光(1/2)第602章 服氣的國營農場(1/2)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239章 價值的體現第37章 縱論(中)第242章 被凍萎了第429章 幹不過,就加入(3/3)第58章 情懷第280章 爲留真相在人間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471章 我就是“薅羊毛”了第173章 油脂黑馬(3/3)第732章 緊張感(1/2)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492章 未來是我們的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1章 不平凡的年份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418章 嘉穀在行動(2/2)第286章 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第536章 新的藻業支柱?(1/2)第710章 酸味(1/2)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155章 黑土地上的大豆(1/3)第515章 全線飄紅的業績(2/2)第223章 舌尖上的冷鏈(4K章節)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136章 西邊,生命在盼雨(1/3 求訂閱!)第554章 啪啪啪(3/3)第716章 家底有多豐厚(4K)第81章 新靈陣與新產品(求收藏!)第439章 我願做“小白鼠”(2/3)第247章 投行的長遠貪婪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157章 靈陣先行,技術跟上(3/3)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609章 草!(1/2)第550章 “傻白甜們”(1/2)第681章 大風神(2/2)第265章 奶粉火爆上市第694章 競爭與壓制(1/2)第12章 雛苗入場第514章 嘉穀實驗室的王旗(1/2)第95章 運氣嗎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188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下)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194章 真·“嘉穀”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371章 製造珊瑚礁(1/3)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414章 待我開大招(3/5)第580章 一路平推(4200字)第723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2)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52章 嘉穀戰略(上)第233章 坑總統的修路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529章 能見證水產養殖巨頭的誕生嗎(2/2)第314章 與綠肥絕配的“吃鹽牧草”(1/3)第575章 遊說,以及對手的對手(1/2)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579章 呵,怕死的資本家(4800字)第596章 嘉穀的方案(1/2)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420章 再重視嘉穀也不爲過(2/2)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416章 以併購始,以併購終(5/5)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556章 哪來的底氣(2/2)新章節被屏蔽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177章 從哪來冒出來的混賬(2/3)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214章 一言不合就爆…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