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蔣方震與忙碌的日子

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常要長了半個多月,眼下,卻終於到了寒冬離開的時候了!

2月25日,湖北段,碧波盪蕩的江面上,一條英國太古公司的輪船正順流下駛。今個天氣不錯,難得的陰了四五日之後見到了太陽,暖暖的陽光灑下來,站在甲板上正在清理甲板的幾個中國籍水手不由自主的擡起了頭,眯着眼睛望向了天空。

船兒迎着江風繼續往上游駛去,船身激開的江水,濺出點點雪白的浪花。在這冬意將去未去的時候,江面上難得的能夠看到幾艘相比較普通漁船要大得多的船隻正在忙碌着,輪船上的一些中國籍水手不禁多看了幾眼,暗自奇怪江風這麼大的天氣裡怎麼還有漁船出港撒網。不過很快,瞧見了那幾艘較大的漁船船艙上,用白色油漆刷上了的‘湖北漁業’四個大字,頓時明白了過來,是川鄂聯合軍政府麾下的官督商辦---湖北漁業公司的捕撈船隊!背後站着位強勢的地方強人,來往長江水道之上的任何會黨勢力,都要給幾分面子!

這艘正在逆流直上的英人輪船可不是貨輪,甲板上除了一隊辛苦工作的水手外,還有幾個站在那裡吹着江風的年輕人,最大的一個看上去年齡也不過三十上下,個個年輕的盡。吹了一陣江風,幾個年輕人似乎感覺到了冷意,緊了緊身上的衣物,靠近小聲交代了幾句,一同往船艙走去。

“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

船艙內,一間寬敞的休息間門被被輕輕敲響了,蔣方震從自己正在寫的文稿中擡起頭來。門很快便推開了,兩個身穿便服的年輕人笑着走了進來。

“百里兄,還在埋頭準備編譯你的戰爭論?眼見得船馬上就要抵達武昌了,收拾一下你的寶貝手稿吧,不然等會遺失了什麼,可就有的你心痛了!”

“哈哈!”

蔣方震站起來活動了一下身體:“多謝閬聲兄提醒,這德人‘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當真乃是曠世奇書,不比老祖宗留下來的百十部兵法差多少,尤其適合當今時代編練新兵、分析戰事。眼見國內尚無這‘戰爭論’的譯本,百里有義務將它翻譯過來!”

蔣方震的旁邊桌上,一本書冊赫然放在旁邊,仔細看去可不正是‘戰爭論’一書,只不過他的這本既不是德文版、法文版也不是英文版,乃是日文版。是他在日本留學時一位看重他的日本將領贈送與他的禮物。

“我們應該慶幸,日本如今在戰術上已經固執的停留在了日俄戰爭所獲得的經驗之上,這幾年我在日本留學時認識的不少教官對此書信與我品議此事,言談至此無不擔心不已。這是日本陸軍之不幸,卻是我中華之大幸。趁日本軍界還未反應過來,我中華軍政又是百廢待興,正是齊頭趕上的好時機。我現在也有些時間,能翻譯多少是多少吧!”

被叫做閬聲兄的青年人是蔣方震的同鄉好友,少時一起讀書成才的至交,名字叫做張宗祥,字閬聲,他原名張思曾、宗祥是他心慕鐵骨文人--文天祥而在前年初赴京城應試前改的!前段時間他過浙江時兩人見到了面,時隔多年不見再相見倍感親切,正巧這張宗祥因爲得罪了人心中不暢,便隨他一起上路,坐上了往湖北的輪船。

另一年輕人也是他的昔年好友,是他年輕時到林迪臣創辦的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就讀深造時認識的同學---錢均夫!

這一次趕了巧,讓他在浙江連續碰到了兩位昔年好友,加上最近心中都有些不暢,索性便接了他的邀請,陪他一同往湖北走一遭,算是散心吧!

三人說笑間,蔣方震已經將他譯完的幾張書稿小心翼翼的收進了自己的行李箱內,又將桌上其他東西一掃而空,方纔跟兩人點頭。輪船大副方纔已經派人四下通知輪船將要抵達武昌了,因此三人各自帶上了行囊並肩出了船艙上了甲板,一邊玩賞江景一邊等待船隻靠岸!

一出艙門,晴和的天氣就讓他讚了聲好。錢均夫看了眼蔣方震瘦削了不少的臉龐,微笑道:“百里兄,自從出了南京,你一路上都不願出船艙,整天把自己關在艙裡翻譯你的戰爭論,怎麼?南京跟浙江之行受刺激太深?”

蔣方震手扶着欄杆,看着船慢慢地靠上武昌碼頭,半晌才嘆了一口氣:“是啊,我自弱冠以來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要爲我中華打造一支百戰不敗的強兵。誰料到清廷尚在時處處受挫,在奉天組建督練公所,主持新軍訓練工作時處處受到舊軍排擠,最後還被送到德國走了一遭。後來跟季豪兄(藍天蔚)在灤州兵諫舉事,想要武力改革我中華。誰料到兵敗如山倒,三路大軍敗得太快,又不得不跟着季豪兄逃往天津,輾轉去了上海、南京待了許久,狼狽不已啊!”

他苦笑着直搖頭,他蔣方震在日本軍校期間,跟蔡鍔、張孝準被稱爲“中國三傑”,自然自持頗高。如今蔡鍔只差最後半隻腳就成了西南王,張孝準現在也在南京頗得巨頭黃興重視,反倒是他這位中國三傑之首,過了幾個月到處漂泊的日子,心中別提多糾結了!

更令他苦笑的是,他蔣方震這幾個月裡竟然連續看走了幾次眼。去年十月底,當時還在湖北鄂中折騰的李漢心慕他的名氣,派人千里迢迢往灤州見他,希望他能不嫌棄往湖北幫助編練革命軍並接受訓練軍官,組建軍官學院。當時的他一來正與藍天蔚密謀兵諫,二來也跟天下所有人一樣,都認爲湖北堅持不了多久就會被清軍主力重新攻陷,因此寫信委婉拒絕了李漢的邀請。後來既然成爲湖北第二勢力,被任命爲荊楚鎮守使之後又派人往天津邀請他,他恐被李漢認爲自己貪慕權勢,李漢籍籍無名之時邀請他卻不來,反倒是有了名氣之後他才受邀,因此再一次婉言拒絕。之後,李漢攻陷了成都就任四川軍政府大都督時又派人拜訪他,也被他以同樣的原因拒絕了!

直到前段時間他隨藍天蔚經上海往南京拜見孫大總統的事情被情報司在南京的人員打聽到傳回了武昌,李漢得知之後,以川鄂聯合軍政府大都督的身份第四次邀請他往武昌一行。不忍心再一次拂了李漢好意的他正巧因爲目睹的江浙兩省黨人快速蛻變,南京幾乎天天上演民軍搶劫的事情而倍感心冷。於是終於應了下來,順道一起帶上了兩個同樣看不慣的好友,往湖北走了這一遭。

“我在天津聽到民國成立的消息之後,心中倍感欣喜。本想南下南京依附黨人成事,爲我中華編練數十萬雄兵。誰料到在浙江做了段時間的都督府總參議,入目的卻全是各地會黨、同鄉會、同盟會、光復會黨人、地方鄉紳立憲爭權奪勢,爾虞我詐。到了南京又發現中央無權,竟被地方所左右。中央想從各省收來權力,日後可有得北京那位頭痛了!”

蔣方震連連搖頭嘆息,不過看的出來,相比較李漢,至少在他心中,北京那位袁世凱佔得分量明顯要重得多,沒辦法,誰叫人家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又是六鎮北洋新軍的統帥呢!

張宗祥一笑把靠在欄杆上的身子直了起來,他突然問蔣方震道:“百里兄,你對咱們這次特地去拜會的李漢怎麼看?”

蔣方震一愣,苦笑道:“這個年齡與你我相仿的年輕人我算是看走了眼。不瞞兩位,我在去年十月便接到了他的邀請,他在信中言辭十分懇切,邀我南下在湖北組建陸軍軍校。我當時琢磨着湖北有三武跟諸多黨人,他籍籍無名一個也不過誇下海口罷了。結果不想日後他卻藉助革命大潮節節日上,白手起家坐穩了南方第一都督的名號。能做到現在這麼大的局面,這份手段跟心機,此子絕非常人啊。”他又補充道,“他那革命軍的戰鬥力我也收集了些數據,老實說雖然比起各省的訓練要多不少,在南方也算是精銳了。但是跟北洋六鎮新軍卻完全無可比性。不過我聽說他那軍隊營級以下的編制火力要比北洋六鎮新軍還要高上一線,使用的不但都是洋貨,而且聽聞炮營普遍要比北軍多出十二門炮。現在湖北、四川兩座兵工廠盡數落入他之手中。只要他能控制着軍隊,未來我看袁大總統卸任之後,他是最有利的競爭者!”

一旁錢均夫一愣,笑道:“沒想到百里兄對他倒是十分推崇,我跟閬聲兄昨晚也爭論過他。爲他地方自治的事情還吵了一架!”

張宗祥臉上一紅,燦燦道:“不錯,川鄂強制推行的與民減稅跟‘三七五’着實令人佩服。不過我卻認爲現今兩省下面許是有些動盪不穩,爲了鞏固局勢理應收編地方縣鎮權力纔是。地方自治不急一時,還應緩緩再說!”又看了看似笑非笑的錢均夫,道:“沒想到家治兄卻反駁說亂世掌兵便是集權,據說川鄂兩省已經編練跟正在編練的民軍合計八鎮,即便精簡一些也有五六鎮之多,足夠應付兩省局面了!”

蔣方震嘆氣,“閬聲兄,你是君子,讀得是聖賢書,結交的又都是江浙大儒,自然會有這種看法。家治兄與我都曾東渡日本見識了扶桑之威,亂世掌兵...家治兄,好一個亂世掌兵!”

輪船傳來一陣汽笛聲,要進武昌碼頭了。三人對視一眼笑笑不再說話,拎起行李往那似乎完全沒有因爲持續幾個月的戰亂而衰減半分的武昌碼頭,碼頭上人來人往,還有不少報童、行商在兜售東西,三人又站了一陣,待到船停穩了之後方纔互相攙扶着,下了船去。

“先生,要來點吃食嗎?”

“先生,要份報紙嗎?最新的‘中國之聲’!”

“先生,要來點紅薯糖嗎?”

三人才剛下了船,人還未站穩,身周頓時多了不少的報童行商,無奈的笑了笑,蔣方震要了一份最新的中國之聲報紙看了起來,也想知道知道他們在江上漂泊的這幾日國內是不是又發生了什麼事情。

倒是那錢均夫可能是因爲孩子剛出生的關係,對於一個跟他推銷什麼‘紅薯糖’的小童不忍拒絕,於是小聲詢問道:“小哥兒,你賣的這紅薯糖是個什麼東西?可是什麼地方特產?”

賣童是個十二三歲模樣的孩子,他從口袋裡背上揹着的囊中掏出幾根長條裝的東西,看上去略顯灰黃色,聞起來卻有些甜絲絲的。對着錢均夫道:“先生,您就買一下吧。這是荊州糖果廠生產的東西,可甜了...你買點回去吃吧!”

“糖果?”

正站在一起看報的蔣方震跟張宗祥也被吸引了過來,清末國內的製糖業產量並不高,一般這個季節除了兩廣、福建等地區之外。內陸省份即便還有售糖,也多是早前囤積的貨物,而且售價極高,一般人家想買都很難買到。面前這東西看上去跟三人知道的赤糖、白糖顏色都不一樣,難道跟那個什麼紅薯有關係嗎?

三人中的兩位都是貧苦出身,小時候沒少吃過紅薯,倒不陌生。

孩童道:“是荊州糖果廠產的糖果,可好賣了,先生要是不買等會可就吃不到了。價格也不貴,一塊才三十文錢!”

這價格可不便宜,不過比起白糖、赤糖可要便宜了不止一點兩點了。

錢均夫笑着詢問道,“給我來幾塊吧!”

他挑了三塊,分別遞給蔣、張二人,從懷中掏出一把銅錢,都是宣統元年的制式。現在國內幣制混亂,各省軍政府大多爲了財政開足了馬力印製錢幣,比起清廷的銅幣多數分量不足,因此在國內銀元還要數清廷早年印製的跟洋元市場最是喜歡,銅幣則是清廷宣統三年前的貨幣最是吃香,至於南京印製的貨幣,在南京城內都沒多少願意接受其購買力的商賈,更別提外省了。

孩童數夠了數笑着剛要立刻,這邊,錢均夫三人咬了一口那叫做‘紅薯糖’的東西,頓時眼睛一亮。

“好吃!”

蔣方震笑着道了一句,雖然有些粘牙,不過甜甜的味道還真不錯,這種叫做‘紅薯糖’的小吃倒是蠻不錯的。

“小哥兒別急着走,再給我來幾塊吧!”

蔣方震從身上掏出了些錢幣,又讓他給包了幾塊,接過之後有些好奇的問道:“小哥兒,這荊州糖果廠是什麼時候建立的?我經常來往湖北,怎麼沒聽說過這地方?”

шшш▲ttkan▲¢ o

賣糖的孩童似乎因爲他們買了不少東西,心情很不錯。笑着道:“三位先生想必有段時間沒來咱們湖北了吧?那荊州糖果廠是月初才成立的,聽說是軍政府出的技術跟機器,在荊州成立的官督商辦企業。前段時間據說還招了不少股,這紅薯糖可好賣了,老爺、小姐、少爺們都喜歡吃。小的也嘗過一次甜絲絲的比冰糖還好吃!”

見蔣方震臉上若有所思,孩童見了一禮,“先生,要是沒事小的先走了,趁這會人多,還能再多賣一點呢!”

“去吧!”

蔣方震擺手笑着放他離開,回過頭來臉上卻苦笑着從身上掏出一抹手絹,“這紅薯糖味道確實不錯,不過就是太黏了些。”

他留着鬍子呢,方纔沒注意鬍子上沾了點糖汁,現在一縷一縷的,都黏在一起了!

張、錢兩人吃的正歡,看他狼狽對視大笑。蔣方震白了兩個好友一眼,三人玩笑着往武昌城中走去!

“敬禮,報告都督,武昌三鎮所募勞工共計四萬六千一百七十七人盡數在此,請大都督訓話!”

主席臺下,蔡慶快速的敬了一禮,將已經完成了勞工登記,獲得軍政府頒發的勞工身份證明的四萬多三鎮招募的名冊放在了李漢的桌前。

“都沒什麼疏忽吧?”

他低聲詢問了一句旁邊的張梅生,老先生剛從應城趕來沒幾天,被李漢任命爲民政部長之後,張梅生已經幫他將大半的民政瑣事都擋了下來,讓他能夠騰出手來關注軍備跟財政。

“都督,全部完成了勞工登記,火車已經準備好了,這一批人中多數是要送往應山縣的!”

“嗯,那就好!”

李漢點了個頭起身,微微清了清喉嚨,望着下面幾萬雙眼睛一直盯着自己,即便是究竟大場面了,他也感覺到一絲不適,一種叫做責任的東西壓得他有些微微氣喘。

“諸位,廢話李某也不多說了。這天氣雖已早過了立春,不過今年晚冬,現在還能感覺到冷意!李某要跟諸位說的是,我們大家趕上了一個好時代。皇帝被打倒了,滿清被推翻了。現在是民國,何爲民國,咱們普通老百姓能說上話,能過上好日子,這便是民國。這一次爲了跟國外的友好勢力談成鐵路修築計劃,軍政府付出了不少代價。不過,請諸君放心。李某對得起祖宗,沒有做出一點有損國權的事情,更不會學它滿清搞什麼鐵路國有,把屬於老百姓的東西搶過來。諸位中的很多人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修築鐵路培訓,所以,今天諸位將被送到即將開始動土修建鐵路的縣鎮去,在那裡,你們將接受短暫的半個月的培訓,半個月之後,我湖北、四川,將有數條鐵路要開工修建了。新民國、新氣象,每個人的待遇在簽訂勞工證明的時候,上面已經寫得非常清楚了。由軍政府出錢,諸位出力,咱們管吃管住。這麼好的待遇,若是鐵路還沒有趕上工期完成,諸位可就着實愧對了我湖北、四川數千萬父老鄉親的期待了!鐵路一旦建成,日後,我們要十天才能趕完的路,到時候兩天、不,一天內就能走完了。我們這個國家,也能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了!所以,諸位...抵達地點之後務必要好好跟那些有鐵路修築經驗的前輩們學習,一切就拜託了!”

他站起來鞠了一躬,引得下面掌聲不斷。

身份不同了,李漢卻恨不得將自己整個人分成數份來,沒辦法,他這個川鄂聯合軍政府大都督現在實在是太忙了。最近半個月來幾乎每一天,他的日程都安排的慢慢的。這不,纔剛過了江到漢口跟三鎮招募的民工簡單的見了個面說了幾句話之後沒多久,他又在警衛隊跟副官的陪同下乘坐上了往武昌的船!

“蔡慶啊,等會的安排是什麼?”

中午剛剛出席了一個漢口租界區洋人爲他召開的酒會,不外乎就是關稅、外債跟川鄂兩省鐵路的修建問題。他跟一幫老外喝了不少酒,現在頭還有些暈暈的。

蔡慶連忙翻出最近新弄的事件簿,翻看了幾眼之後,道:“回都督,您跟胡部長(胡瑞霖)下午還有個會議,另外方纔張部長也說了,從應城來了幾個人,都督您最好還是回武昌之後跟他們見一見,說是跟您之前說好的人。除此外,晚上您跟鬆琦領事已經約好了!”

李漢揉了揉腦門,苦笑着搖頭。

“我都不記得現在還有這麼多事情了...等等,你說是張部長提到的人來了?回去之後通知一下胡部長,我們的會議押後到明天,今天我要去見見張部長提到的那些人!”

船上李漢本來還有些疲憊的精神,在他突然說道張梅生提到有什麼人來到武昌之後,頓時精神一震,壓低了聲音快速的說道。

這段時間軍政府爲了緩和地方因‘三七五減租’而引起的動盪,除了選擇了低價出讓了部分原本麾下的官督商辦實業的股份之外,他還費勁腦筋的又想出了不少技術含量不算多高,但是短時間之內卻能夠賺到錢的實業。比如依託于軍政府大量收購的紅薯,以粉碎打成漿糊的紅薯跟少量的麪粉再加上一丁點的砂糖,便可以製出來的前世他小時候經常吃的特色美食紅薯糖。除了大量的打漿需要用到機器以外,根本沒有半點生產技術可言,但是荊州糖果廠成立之後卻成功招股四十多萬兩白銀,短短半月銷售的紅薯糖便賺到了兩萬多兩銀子,因爲國內糖價高昂加生產力較低的原因,結果造就了一個堪稱暴利的市場。

除此外還有味精這種神奇的東西。說起來這味精的出現完全是個意外,李漢雖然模糊記得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並且中學時的化學課上學過,但是根本不知道這玩意該如何從大豆跟小麥之中提取出來,所以,他雖然記得味精這東西的暴利,但是因爲不具備相關技術,根本沒想過該如何去弄出來他。但是二月中旬,新上任的工商總局局長周善培卻帶着一個年輕人來到了他的面前。他叫吳蘊初,來自上海。是跟一個叫做杜博的德國人一起來湖北的。德國人杜博曾在陸軍部上海兵工學堂當教師,前段時間他派人往上海等經濟繁華地區大量招募教師,這個化學知識非常淵博的德國佬在獲得了軍政府花費七萬兩給他置辦一個化學實驗室的承諾之後,帶着他的得意門徒--吳蘊初一起來到了武昌。

吳蘊初化學能力青出於藍,家中貧瘠的他想要靠自己的能力賺更多的錢反哺家中,於是便到工商總局毛遂自薦,稱自己掌握了日本人才掌握的‘味之鮮’提取技術,希望能夠獲得軍政府的投資辦廠。日本人在1909年發現了味精之後,這兩年通過在華衆多的洋行,將味精賣到了長江流域大部分省份,周善培自然分得清輕重,便將他帶到了連面前來。吳蘊初果然發現了味精其實就是穀氨酸鈉的事情,不過他的技術卻落後了日本人不少,而且,也是從海帶中發現的穀氨酸鈉!

意外的發現了一位化學天才,李漢自然心中歡喜。他還記得似乎書上曾經提到過從大豆跟小麥中也能提取出穀氨酸鈉,並且產量還是海帶的數倍,於是指點了他一下,立刻撥款在漢口租界採購了不少他需要的機械之後,漢陽味精廠便誕生了!

不過相比較現在地方縣鎮的一些動盪,李漢其實更擔心的還是川鄂財政。直到現在他還沒能做到完全將湖北財政握在自己手中。漢口、重慶兩處租界的存在嚴重的影響到了他對兩省財政的掌握,尤其是兩省的關稅還被洋人所把握,這無疑是他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這段時間來他沒少跟他的財政部長,也是湯化龍推薦給他的胡瑞霖一起商談着這些事情。胡瑞霖能力不錯,不過他還是將財政部副部長換成了自己手下少有的精通經濟、金融的陳耀祖,這段時間來三人一直在商量着如何解決兩省混亂的財政控制權,目前已經得出了一個迫在眉睫的結論--川鄂聯合軍政府準備工作已經完成,滿足了發行屬於自己的貨幣的條件了!

而張梅生提到的那些人,正是他派人北上從北京那邊的原清廷度支部綁來的專家!

當然,這一次跟一行人碰面可不止發行屬於湖北自己貨幣這一件事情!

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問道:“南京那邊昨天突然發來電文,說宋先生不日將親自抵達武昌見我。那邊打聽的怎麼樣了?倒是所謂何事?”

蔡慶道:“陳副官還沒派人過來提醒,想必南京那邊還沒打聽到吧!南京這一次的表現的確古怪,前幾日袁大總統推說北邊事務尚未解決不願南下。南京推選宋先生跟蔡公一同北上迎他南下。不止爲何臨時換了人,改成宋先生往咱們湖北來了!都督,這裡面會不會有問題?”

李漢靠在椅子上,讓自己躺着更舒服下。

“沒問題纔怪呢,等會你去通知陳副官,讓他再聯繫南京那邊,儘快打聽清楚南京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最近不太平,南京留守政府也快結束了,南方,可能要亂一陣子了!”

他閉着眼睛養神,大腦卻快速的轉動起來。湖南前天派遣了代表前來武昌拜見他,領隊的龍紱瑞不單是華興會成員,更是曾經救過黃興一命的人物。他來湖北只有一個意思,湖南正巧卡住了西南王蔡鍔的大門,滇軍連黔軍副都督都殺了,譚延闓擔心滇軍不敢招惹川鄂軍政府,改向廣西或者湖南擴充影響力。譚延闓跟他一樣不是黨人出身,湖南兵變又跟他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他恐怕有人秋後算賬。所以主動找上了李漢,意思很明確,川、鄂、湘三省三省聯合起來,兩人結爲同盟共同應對風雲鉅變。

從龍紱瑞多次拜訪他來看,湖南結盟的態度還很殷切。

除此外新當上安徽軍政府大都督的孫毓筠也派了人往他湖北來,除此外安徽的真正掌握了兵權的柏文蔚也派人到了武昌。柏文蔚的代表幾次拜見他是都暗示他背後似乎站着一位南京的實權大佬,似乎安徽內部也出現了問題!

這一切聯繫到了一起,一股因爲清帝退位而緩緩抵達的寒流似乎令南方多了不少的躁動與不安。

照這麼看下去,但時間之內他還要再忙碌很長一段時間了!

靠在椅子上,邊想邊思考,不知不覺間,聽着江風捲起浪濤怕打在船身上的聲音。沒多久之後,船艙內突然傳出一陣輕輕的鼾聲。旁邊,他的副官微微一愣,他竟然就這麼沉沉睡去了!

船艙外,突然一個急促的腳步聲傳來,蔡慶惟恐驚擾了他休息,連忙除了船艙,“噓,小點聲。都督剛睡着!什麼事情!”

船艙外一個急促走來的參謀一愣,連忙放緩了腳步,踮着腳走到他面前。

“長官,是武昌剛傳過來的消息!”

他手上還拎着一隻信鴿,解下了它腿上的捆縛之後,信鴿咕咕叫了一陣。

蔡慶點頭,“知道了,抵達碼頭之前不要來打擾都督!”

“是!”

參謀離開之後,蔡慶打開紙卷一看,上面只寫了一行小字,“蔣方震攜二人抵達武昌,已安排暫作休息!”

“蔣方震?”

蔡慶一愣,都督最近似乎經常提到這個名字,並且每一次提起都是眉飛色舞,據說是一位軍事大師,都督欲邀請他往湖北,幫忙組建一直困於無人的屬於川鄂的軍校!

難道是他?!

第644章 好壞消息第554章 削藩第348章 談判(下)第516章 京漢陷落(下)第203章 接觸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271章 河水已渾、引魚上鉤第524章 走向和談(下)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731章 金州破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646章 反攻1第501章 國外國內2第481章 打陸唬龍(中)第647章 反攻2第159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5)第503章 護國肇始(上)第555章 劫第432章 倒袁風起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652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4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72章 後手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409章 訴狀與刺蝟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554章 入京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172章 河口之變(下)第445章 大戰(二)第470章 結束第63章 武昌城內戰事結束第50章 惡戰督署(上)第四百六十四章第420章 三年計劃(下)第646章 轟炸第449章 大戰(六)第303章 荊楚新政(一)第270章 暗爭施南府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626章 捷報頻傳1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429章 站隊第624章 三路開戰(3)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620章 三路開戰(1)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17章 意外收穫(下)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619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4)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539章 拉攏與分化第205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177章 中國之聲第529章 和談(三)第685章 軍事會議(下)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176章 新軍服第48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第320章 漢陽一夜第403章 吞併甘肅(六)第146章 酒宴(3)第225章 留些後手第327章 離開漢陽前的準備第78章 漢川起義第341章 天下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345章 交鋒(2)第290章 變第299章 枝江(上)第41章 控制八營(下)第303章 荊楚新政(一)第643章 南洋變局3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723章 歐洲局勢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668章 國會第695章 矛盾激化3第692章 重要2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512章 日本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310章 鄂西之變第458章 呼聲第5章 招待第675章 閱兵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第411章 大選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496章 驅朱運動第14章 義莊(下)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305章 荊楚新政(三)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452章 大戰(九)
第644章 好壞消息第554章 削藩第348章 談判(下)第516章 京漢陷落(下)第203章 接觸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271章 河水已渾、引魚上鉤第524章 走向和談(下)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731章 金州破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646章 反攻1第501章 國外國內2第481章 打陸唬龍(中)第647章 反攻2第159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5)第503章 護國肇始(上)第555章 劫第432章 倒袁風起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652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4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72章 後手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409章 訴狀與刺蝟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554章 入京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172章 河口之變(下)第445章 大戰(二)第470章 結束第63章 武昌城內戰事結束第50章 惡戰督署(上)第四百六十四章第420章 三年計劃(下)第646章 轟炸第449章 大戰(六)第303章 荊楚新政(一)第270章 暗爭施南府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626章 捷報頻傳1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429章 站隊第624章 三路開戰(3)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620章 三路開戰(1)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17章 意外收穫(下)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619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4)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539章 拉攏與分化第205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177章 中國之聲第529章 和談(三)第685章 軍事會議(下)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176章 新軍服第48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第320章 漢陽一夜第403章 吞併甘肅(六)第146章 酒宴(3)第225章 留些後手第327章 離開漢陽前的準備第78章 漢川起義第341章 天下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345章 交鋒(2)第290章 變第299章 枝江(上)第41章 控制八營(下)第303章 荊楚新政(一)第643章 南洋變局3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723章 歐洲局勢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668章 國會第695章 矛盾激化3第692章 重要2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512章 日本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310章 鄂西之變第458章 呼聲第5章 招待第675章 閱兵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第411章 大選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496章 驅朱運動第14章 義莊(下)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305章 荊楚新政(三)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452章 大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