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過渡內閣(上)

小區斷電子網吧更新額,今天欠一章明天補上。

儘管知道東北暫時雙方都沒做好準備,想打也打不起來,但是必要的擔心還是免不了的,自從第十師開拔之後,他在新設在端郡王府的臨時總統府內特別裝了幾部電報機,專門用於接收來自東北第十師的最新消息。

總統府內,臨時總統李漢正在辦公,擔負起重要職責後,日子明顯過得快了起來,事情也更加忙了。臨時過渡政府新建立,就如同當初袁世凱建立的北洋政府一樣,存在着多不勝數的問題。滿清時期遺留下來的戰敗賠款問題需要跟洋人談,江海關、西藏問題需要跟英國人談,東北、外蒙問題需要跟日俄兩國談,西南問題又要跟英法兩國磨皮,這些還只是跟洋人之間需要他這個臨時大總統煩惱的事情。

國內問題也有很多,比如民國之後數場大戰,北方跟長江流域數省經歷戰火之下,損失比較嚴重,尤其是河南、安徽、山西等幾省,短時間內想恢復起來恐怕會有些麻煩。河南省是個大問題,臨來北京之前他便派出了數個隊伍前往豫西、豫南等地考察,保守估計河南省因三年天災人禍加戰亂導致的難民數量將在200萬至400萬之間。因爲很多縣城跟鄉鎮都在戰中被被焚燬,救災難度之大令他十分皺眉.保守估計年底今年河南收成將只有1907年災荒前的六七成,將近七年間河南省內收成不見增長反而銳減,可見這場從清末持續到現在的天災人禍跟河南省造成多大的麻煩了。距離夏收還有一段時間,根據考察隊發回來的數據,夏收前他必須往河南省調集至少10萬噸的糧食應付可能因夏收欠受而引發的再一次流民潮,稍微一個不注意便可能再一次引起民變。也是因爲如此,他在抵達北京的第二天下午便發表臨時總統府第一號令,宣佈將從產量大省湖北、四川緊急調撥2萬噸雜糧進入河南救濟災民,同時宣佈撥發河南緊急農商救助款,將由還未解散的西部十省自治政府財政部暫時墊發200萬元,並承諾將在年底前撥發不低於400萬元用於恢復河南經濟,同時承諾將制定更加積極的恢復經濟法案。

河南只是令他頭痛的其中一個問題罷了,國內的混亂局勢令他夜不能寢的還有很多。比如現在的他所控制的過渡政府,其實跟護國戰爭之前的袁世凱的北洋政府沒什麼區別。除了他現在的控制區域大了一些,工業基礎稍微完善,他的統治基礎跟中央威信力比袁時期稍微大了一些,基本與那時候無二。

北洋集團跟他之間的勢力調了個頭,從國內的第一勢力變成了第二。京津周圍、直隸、江蘇、東北三省都直接或間接在北洋集團的控制跟影響中,至少目前暫無北洋系的主要將領或者東三省兩位袁世凱親封的督軍向他投誠。在西南唐繼堯已經鞏固了他在雲南的地位,正式控制雲貴兩省,在李漢入主中央之後,成爲了西南最強藩。兩廣地區也是麻煩之源,福建省的國民黨捲土重來背後有着極深的日本支持的影子,也令他感覺十分不安,這些個地方強藩不除,他反倒是一刻都不能感覺心安。

如果說袁時代他一直充當盟主高舉‘地方對抗中央’的大旗,那麼現在這一立場也隨着他入主中央而做出了根本性的改變,現在的他將要改變立場舉起‘強中央、弱地方’的大旗,直到消滅了地方所有反對勢力,抹殺軍閥混戰的萌芽。

國內國外現在有很多問題需要李漢這位臨時大總統去頭痛,不過眼前擺在他面前的最主要問題還不是這些,現在他所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便是儘快搭起過渡內閣,讓他領導的過渡政府順利實現接管全國政權。

內閣高層人選南北之間還在爭吵之中,李漢點頭許給北方的幾個職位,現在北洋系內部爲了這些職位爭得不可開交,除了給北洋的幾位總長、內閣總理、副總統雙方一早便敲定了人選不可更改,剩下被北方的一些次長席位,北方還在爭吵之中。臨時政府雖然已通知各處機構前來恢復辦公,但由於現在各部門都是一些老官僚或者北洋剩餘人馬,李漢用得很不放心。一來老北洋的官員跟他之間政治理念和執政環境的差異,這種陌生在一時間是難以消除的。二來,段祺瑞等北洋對這些中下層官員的影響力很大,李漢擔心一旦重用日後難免造成他的一些政策泄露或者意志受到北洋系的影響。

只好將在武昌時的全班人馬都搬了過來,包括特別而又龐大的參謀班子跟情報機構了。短短几天的時間,已經有人在私底下攻擊李漢“任人唯私”了。當然,國內媒體叫的再兇各方勢力也是緊閉上嘴冷眼旁觀,一朝天子一朝臣嘛,沒什麼好奇怪地。

說來說去,能信任的還是老人,能交心的還是那些跟了他多年的老下屬。張梅生的身體已經垮了,前年那一槍幾乎要了他的命,他的身體也不允許長途跋涉的奔波了,所以趁這機會,李漢將湯化龍率先調到北京來給他做內政部總長,其餘各部也在陸續北上之中。

護國戰爭的結果使李漢新掌握了山西、山東、河南、浙江、察哈爾、熱河六個省區,除了儘快妥善安排之外,他還需要制定一些強有力的措置,向舉國宣佈他的政治決心,以爲正在南北奔走準備‘國會大選’的饒漢祥鼓足底氣。

29日這天,武昌傳來消息,南北協議正式簽訂,內閣一衆席位總算是花落各家。換言之,徐世昌等人將在近日內乘車北上。耽擱了幾天的過渡內閣,總算是到了要成立的時候了。

考慮到過渡內閣正式成立帶來的影響,李漢感覺有必要跟手下提前通一通氣,將一些問題交代下去。

“河南面臨剿匪任務,後進王柏齡將軍的十二師在河南任務很重,我們將河南的兵抽調走了大半,現在河南省內兵防一下子空虛了起來,導致許多偏遠縣城、鄉鎮的土匪之流又活躍了起來。河南的匪患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麻煩,第一是範圍廣,據估算大小上百股土匪總兵力至少有四到七萬;第二是分散,這麼多的兵力,除了一小部分的慣匪聚得很攏,其餘竟然分散遍佈大半個河南省,非一時一會所能剿滅;第三是成份複雜,這些土匪中又被擊潰的北洋軍士兵,有河南慣匪,有當地的一些綠林人士,甚至還有國民黨的潰軍,當然,其中更多的還是被北洋政府跟前任唐大都督逼得混不下去的普通百姓,要處理起來十分麻煩……”李漢手中的電報是調查局在河南辛苦收集來的。

“河南地局面,主要是曹錕和王天縱兩人縱容造成的,不然好端端的哪裡來那麼多匪?”蔣方震跟總參是在李漢平穩了北京之後第一批北上的原西部的官員,“根據協議,我們需要將直隸西部、河南東北、山東西北部分地區劃出來供北軍第一軍主力暫時休整,我認爲第一軍主力尚有三個完整師的編制,將他們閒置在京津周圍是對首都安全的一個重大隱患,不如將他們調往河南剿匪吧?”

“不行?”

李漢直接否決,“先不說段祺瑞等會不會同意,就算是統一了,把第一軍調往河南等同於中央掏錢、給裝備供他練兵,而且,河南經過了一年的混亂現在我們的統治基礎十分薄弱,稍微一個不注意,就可能被第一軍趁虛而入,在河南獲得更多的影響力!”

他看向了蔣方震,提點道:“現在儘可能的打掉北洋集團殘留軍事力量的經濟基礎至關重要,中央寧願掏錢養着他,也不願意讓出一個省份來把財政都交給他!”

“又牽扯到政治了...”蔣方震儘管有戰術大師的美稱,可在政治上,他表現的不見得比多少普通政客高明。不過突然想起李漢之前的練兵之說,他心中一動,道:“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師都是新編制,雖說編入了不少被俘改造的北軍老兵,但是戰鬥力很是有些問題。正好中央不是要往北部持續調兵嗎。我看不如先把這四個師調往河南剿匪,一來可以解放了十二師,二來能快速提升這四師的戰鬥力,三來也能增加中央的威信力。只是用這個方法,恐怕至少需要三五個月,才能完全根治河南匪亂,時間上要多耽擱些時間!”

“這...”李漢沉吟了一陣,“時間上有點長了,拿河南的匪軍練兵正合我意,但是河南中原之地不能久亂,否則國民必對中央失去信心。這樣吧,我剛收到湖北那邊一批新飛機已經開始試飛了,馬上又有一個新的航空中隊可以組建。這樣吧,我會命人將新的航空中隊調到河南去,出動飛機配合剿匪,務必在夏收前後全殲河南匪軍。我會隨後起草命令,讓河南那邊在各處張貼布告,凡七天內未主動向政府投降接受救濟的,一律以慣匪對待,允許軍隊出動飛機、使用火炮全殲!”

當斷不斷必受其禍,自從中央下達了救濟河南的命令之後,河南省內一些被饑荒跟官府逼反的勢力已經開始主動反正以災民身份接受政府救濟。現在說句難聽話,河南省內現在的那些分散的數百股土匪,除了少部分是不信任政府分懷疑政府、觀望者之外,多數都是希望中央能夠招降、或者一些乾脆從劫掠中吃到了好處的蛻變者,對於這些人,完全可以放棄拿來練兵。

手指在桌子上輕輕敲動,李漢眉頭緊縮,“河南省內民間豪強大族多少都跟袁世凱有些關係。根據情報,這些人現在掌握了河南省內不少的土地跟地方特權。回頭給河南那邊發電,命令政府徹查這些人的根底,所有不乾淨的證據留下來。政府過段時間將下令河南省內天賦、租稅強制減半,到時候不配合的,給我趁機打掉一部分。趁機剷除一些,河南才能真正穩下來...”

“大總統萬萬不可操之過急,打擊豪強還是暫時緩一緩,先剿匪再說,以免給人趁機往大總統身上抹黑!”湯化龍顯然不贊同他的意思,委婉的勸他小心,畢竟河南當地豪強多數都是袁氏宗親,袁總統新死,這個時候拿他的宗親開刀,難免令北洋集團心中不安。

李漢想了想,也感覺到自己有些冒進了,現在北洋系的勢力還是要以拉攏跟分化爲主,還不到敲打的時候。他沉吟了片刻,點了點頭,“這樣吧,先以政府的名義,免除河南省內未來三年農業稅。豪強那邊我會派人另去通知配合減稅,他們配合最好,若不配合,就到時候再收拾也不遲!”

第625章 三路開戰4第四百六十四章第353章 不安的預感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394章 巡檢第29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上)第21章 遭遇革命新軍(上)第409章 訴狀與刺蝟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六百零九章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167章 又見陰謀(上)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232章 戰起(1)第727章 遼東惡戰2第692章 重要2第316章 大動作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495章 浙江第679章 九月革命第330章 惡戰第377章 靠攏第152章 惡戰一家嶺(4)第704章 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第525章 海軍決定第406章 溥偉之死(上)第五百六十一章第627章 捷報頻傳2第688章 行動第205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347章 談判(上)第200章 席家、李家第82章 步步爲營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740章 抉擇下第457章 談判之前第749章 血染海疆5第三百七十八章第446章 大戰(三)第87章 要變天了第394章 巡檢第503章 護國肇始(上)第659章 應付第211章 特別軍務會議第356章 巨大的收穫(上)第677章 安靜的遠東第120章 漢口來的鹽商?第611章 一年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655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7第139章 心思第190章 一網打盡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646章 轟炸第117章 掃平內患(3)第六百三十七章第38章 蝴蝶效應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145章 酒宴(2)第178章 全雲南第107章 摩擦第261章 爭分奪秒(上)第445章 大戰(二)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539章 拉攏與分化第425章 政局亂象第95章 應城某處第157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3)第446章 大戰(三)第392章 拉薩戰役(完)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110章 杜家齷齪(1)第290章 變第66章 爭端第525章 海軍決定第643章 南洋變局3第3章 拯救村民第425章 政局亂象第490章 行動代號‘狩獵’第80章 漢江之上第532章 應對(下)第300章 枝江(下)第391章 拉薩戰役(二)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731章 金州破第81章 第八鎮殘兵第667章 國務院改革草案第555章 劫第493章 大鐵路建設公債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五百九十四章
第625章 三路開戰4第四百六十四章第353章 不安的預感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394章 巡檢第29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上)第21章 遭遇革命新軍(上)第409章 訴狀與刺蝟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六百零九章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167章 又見陰謀(上)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232章 戰起(1)第727章 遼東惡戰2第692章 重要2第316章 大動作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495章 浙江第679章 九月革命第330章 惡戰第377章 靠攏第152章 惡戰一家嶺(4)第704章 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第525章 海軍決定第406章 溥偉之死(上)第五百六十一章第627章 捷報頻傳2第688章 行動第205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347章 談判(上)第200章 席家、李家第82章 步步爲營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740章 抉擇下第457章 談判之前第749章 血染海疆5第三百七十八章第446章 大戰(三)第87章 要變天了第394章 巡檢第503章 護國肇始(上)第659章 應付第211章 特別軍務會議第356章 巨大的收穫(上)第677章 安靜的遠東第120章 漢口來的鹽商?第611章 一年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655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7第139章 心思第190章 一網打盡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646章 轟炸第117章 掃平內患(3)第六百三十七章第38章 蝴蝶效應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145章 酒宴(2)第178章 全雲南第107章 摩擦第261章 爭分奪秒(上)第445章 大戰(二)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539章 拉攏與分化第425章 政局亂象第95章 應城某處第157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3)第446章 大戰(三)第392章 拉薩戰役(完)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110章 杜家齷齪(1)第290章 變第66章 爭端第525章 海軍決定第643章 南洋變局3第3章 拯救村民第425章 政局亂象第490章 行動代號‘狩獵’第80章 漢江之上第532章 應對(下)第300章 枝江(下)第391章 拉薩戰役(二)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731章 金州破第81章 第八鎮殘兵第667章 國務院改革草案第555章 劫第493章 大鐵路建設公債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五百九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