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

“清帝退位了!”

連續幾日舉國上下鋪天蓋地的宣傳,一個民族、不,是整個國家都沉寂在統制了這個國家兩百六十多年的帝國崩潰的震撼之中。令人感覺到諷刺的一幕是一面報紙上鋪天蓋地的宣傳,似乎舉國都在爲清帝的退位而歡呼雀躍;而另一面,從北方到南方,衆多的縣城、鄉鎮之中哀鳴一片,到處都是年過花甲、半百的長者痛哭唾罵,爲統治奴役他們的主子被打倒而倍感茫然失措。

這是個思想與思想碰撞的年代,顯然,他們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快速發展的腳步了!

李漢停筆,看了一眼桌上他新出爐的一份評論,滿意的點了點頭。對於清帝退位這一重大新聞,他這位川鄂聯合軍政府大都督自然少不了的要在國內的舞臺上高喊出自己的聲音來。

“蔡副官,叫人等會送到電報局去,給易總編送過去吧!”

他將自己剛寫好的文章遞給了自己的新副官,囑咐他給送到電報局去。

“是!”

蔡慶敬了一禮,接過文件之後推門而出,去吩咐下面把文件送到電報局去了。

“伯庸,坐吧...怎麼,一段時間不見比以前更加拘謹了!”

屋子裡還有一人站在一旁候着,也是個年輕軍人,正是他的前任副官--陳天祥。川鄂軍政府新建之處,兩省四川、湖北兩省都在去年的戰事之中損失不菲,用一個百廢待興來形容一點都不爲過。周善培給他從重慶請來了,未來有段時間他要在湖北武昌親自坐鎮,不過天府之國四川是他計劃之中的大本營,也是絕對不容有失的地方,把他的情報主管放在那裡他放心。何況還有何進,這個年輕人有些野心是好事,至少他能看清楚輕重,現在他的位子越做越高了,跟在他下面一路步步高昇是免不了的!

“先生,伯庸無能!”

陳天祥拒絕坐下,從月初忙到現在,軍政府佔領了武昌三鎮也快半個月了,但是,需要處理的事情還是很多。昨個,李漢纔想起來臨來武昌之前,留在重慶的女孩眼中隱隱的期待,於是昨天下令撥給兩營兵馬去討伐江夏義莊,誰料到他到了地方纔知道早在年前,義莊的一幫馬賊就因爲大龍頭被他當初一槍擊斃散了夥,給他連續剿滅了幾波四散的馬賊之後,義莊,不,趙氏莊園算是收回來了,可是,當初的幾位馬賊頭目只有兩位被當場擊斃,其餘早就不知道逃往什麼地方去了!

“算了,這事不能怪你,等會吩咐下面在湖北各地張貼布告吧,提供正確下落的懸賞千兩,吩咐地方駐軍發現立刻擊斃!軍政府現在要忙的事情很多,這不過是我的一件私事罷了!”

他輕哼一聲示意他不在意,眼睛卻微眯起來。昨個他跟吳兆麟碰了一面,這位首義功勳隱晦的告訴他,有人請他幫忙說個情,拜託他放過七號前後因食糧斷絕被迫投降的幾位民軍將領。他摩擦着下巴,他的意思吳兆麟不可能不明白的,他是決不能允許自己的手下軍隊之中混雜着同盟會、光復會等革命組織的人的,尤其是那些對於自己組織信陽十分狂熱的人。不過他也不準備過分處理那些民軍將領,南京那邊已經因爲這件事情沒少過問了,至少現在這天下還是他同盟會的,犯不着再把好不容易剛剛淡化的不良影響再亮出來!

手上鉛筆轉動了一陣,他心中已經有了決斷,“伯庸,那兩千蜀軍學生兵你抓的怎麼樣了?”

熊克武的兩千多蜀軍在三鎮戰事的當夜就被抓的差不多了,因爲雙方打了一陣,學生兵那邊死了有四五十人,年輕人最是記仇,因此這些大多數都接受過不錯教育的學生兵他想收編的難度不小,下面反應罵他軍閥的聲音從沒斷過!

陳天祥道:“李參謀已經盡力了,不過到目前爲止也只說動了五六百人,願意留在咱們湖北發展,其餘學生大多數願意接受遣散的安排,也有不少表示跟熊錦帆共進退!”

“才五六百人!”

手上轉動的筆停了下來,李漢心中微微有些失望。不過他也知道自己這個‘軍閥’恐怕很難得到一羣有着幼稚革命信仰的年輕人投效,估計要不是川鄂免稅等政策在這羣年輕的學生兵裡爲他增加了不少印象分,可能連這五六百願意投效他的人都沒有!”

“罷了,讓任潮(李濟深字)不要夾在中間爲難了,策反學生兵的事情就放下來吧。聽說前幾日何參謀解職離開湖北了,這事不要再追究了!”

革命軍偷襲武昌三鎮造成的惡劣影響不少,至少他身上的軍閥標籤已經拿不下來,民衆倒也罷了,南方黨人少不了對他都多了幾分警惕,傳聞安徽、湖南、江西同湖北交界縣城三省都駐紮了不少兵力,這份防‘賊’之舉可着實讓他苦笑了好幾天。不僅如此,連軍隊中也有一些自上海等地趕來投效他的學生兵解職離開了湖北,比方說跟李濟深、王柏齡、白崇禧等五人一起來的小將何貫中便選擇瞭解職離開湖北。他的兄長是實業大亨,家中多數都跟同盟會走近,連他自己都是同盟會的成員,他會離開李漢驚訝卻不意外!

所幸,他看中的六人中只走了他一個,令他欣慰了不少。

“是!”

“去把熊克武請來吧,他前天不就要求見我嗎,把他請來吧!”

“是!”

熊克武,字錦帆。一個年齡看上去與李漢相仿,不過卻略顯瘦削的年輕人。

這是李漢對熊克武的第一印象,在李漢的辦公室內,兩人第一次見面。

“錦帆兄長我一歲,易之喚一聲兄長卻是應該的。伯庸,吩咐下面添一壺好茶來!”

“是!”

陳天祥一走,屋內只剩下他兩人了。李漢笑着打量了熊克武一陣,客氣的請他坐下。

熊克武略顯瘦削,額頭有塊青腫處,是那一晚戰事時摔倒撞在了石塊上擦傷的,不過卻不影響他儒雅的外表。

熊克武神色有些複雜的看了他一眼,點了點頭卻沒說話,一撩身上青衫長袍,坐在了一旁位子上!

陳天祥很快端來了一壺好茶,上等的龍井,給他斟了一杯之後將茶壺放在一邊,退出了屋子站在門外候着。按照今天的行程,等會李漢還要往漢口租界區走一遭,隨行者正是他跟蔡慶。

“聽聞錦帆兄年初也曾跟隨黃將軍他們參加了廣州起義,易之最是欽佩英雄,來,易之以茶代酒,敬錦帆兄一杯。”

他端起茶杯,微微示意一下一飲而盡。

熊克武也不說話端起來直接一氣飲完,微微回味了一陣,才搖頭道:“好茶,可惜錦帆非是懂茶之人,與我如同牛嚼牡丹!”

李漢笑笑,他何嘗不是如此,附庸風雅罷了!

“聽聞錦帆兄兩日前便要見我,十分抱歉,最近事條多了些,耽擱了兩日時間!”他歉意的道了一歉。

“錦帆如何敢責怪大都督,您是忙人,理當如此!”這話說得諷刺。

李漢臉上一僵,卻也不生氣。

“錦帆是來跟大都督請辭的,這幾日來多謝款待,只是不知道大都督幾日願意放人,令我等離開!”

拿下了武昌三鎮,李漢傷透了腦筋。首義功勳太多、同盟會會員太多、革命名人太多,以至於像熊克武等人被他俘虜之後,他也只是派人稍稍限制了出入,卻並不禁止別人拜訪,甚至蔡濟民、蔣翊武等人被俘第二日就給放了出來,只是幾人身邊各給安排了幾個警衛‘保護’,不禁止兩人到處走動。熊克武據傳已經跟蔣翊武等見過面了,知道李漢不會殺他,因此心中倒也無懼。

李漢臉上帶着笑,“不知道錦帆兄欲往何處?”

送走熊克武這些燙手的山芋是他早就拿定的注意。像蔣翊武、蔡濟民、熊克武等既不願意依附在其之下,又在國內黨人之中擁有着不小的威望,他可不是唐繼堯,會選擇直接殺掉了事,禮送出境纔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也要看他們上不上道了!

熊克武喉嚨一動,剛要說話突然想起了蔣翊武前兩日來拜訪他時說的話,遲疑了一陣他低下頭道:“我跟不少的革命同志都擔心河南那邊的局勢,山東、皖北、山西地區盤臥了三萬北洋軍精銳,豫督勢單力薄,難以抵擋北洋兵鋒。袁世凱非是可託國事之人,會裡同志擔心孫總統辭職之後所託非人,因此河南跟安徽的軍事力量有待加強!”

李漢驚詫的看了他一眼,沒想到這個年代竟然也有能夠看得那麼長遠的革命黨存在。歷史因爲他的到來國內的局勢已經變化不小了。湖北、四川組建了川鄂聯合軍政府,成爲了長江中上游的最強實力。河南至今仍掌握在革命黨準確說是同盟會手中。但是山西卻因爲北洋軍的窮追猛打,閻錫山這位山西王怕是不可能再出現了。二月九日曹錕率北洋軍第三鎮於平陽府汾西縣擊潰閻錫山殘部主力,山西民軍已經基本上被剿滅的差不多了,連山西都督閻錫山都狼狽的帶領兩百多殘兵逃往陝西了。

北方,袁世凱掌握陝西、內蒙、京畿、直隸、山東、皖北、江北等地區,所統轄之領地已經連成了一塊。江北張勳雖然對袁世凱的命令陰奉陽違,但是他本人論心機手段都完全不是袁世凱的對手,江北完全被袁世凱掌握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東三省也在袁世凱的影響範圍之內,一個龐然大物---北洋集團已經逐漸顯露出輪廓。

在2月14日這個西方的情人節中,孫文大總統在南京宣佈辭職,第二日南京參議院根據之前同北方代表團的協議,宣佈推選袁世凱爲民國臨時大總統。不過南方在這裡稍稍做了點手腳,沒有爲袁世凱的大總統去掉‘臨時’二字,而袁世凱也是老薑一塊,推說北京事務還未處理完畢,暫緩南下南京就職大總統!

南方不少黨人代表都是不贊成孫文退位的,尤以領兵將領爲主。熊克武也是其中之一,他曾經被任命爲四川北伐軍總司令,還領了個命令回川組織北伐軍呢。

四川現在是李漢的地盤,天府之國的礦產跟地利位置都是發展重型工業、軍事工業的最佳場所之一,他自然是不願意將這塊風水寶地拱手讓人,因此,他可以放過熊克武等人。但是底線是他們不能再重回四川了!

河南,熊克武等既然能選中河南,他自然滿口答應。

當下笑道:“錦帆兄爽快,沒問題...不知道錦帆兄打算什麼時候離開,易之也好儘儘地主之誼!”

“越快越好,不過,不知道大都督是否允許錦帆帶着我那兩千蜀軍離開?”

“沒問題!所有武器補給,李某一點也不貪墨,閣下盡數帶走便是,另外我軍政府方纔重新開通了京漢鐵路,往信陽的全部路線都在革命軍的掌握之中。錦帆兄若是不嫌棄,就讓李某爲革命盡一份心,護送諸位同志離開吧!”他的眼睛微微眯着,臉上笑容越發和善。

河南乃是他跟袁世凱之間的屏障,他巴不得河南黨人的實力能再強一些呢!當然,用火車護送一行離開,不乏監視的意思,熊克武懂...但是他知道如果他不答應,只怕手下的士兵就很難被帶走了,只好艱難的點了點頭。

李漢心中大樂,能夠送走這塊燙手山芋卻讓他鬆了一口氣,同時也是心中一動。被俘民軍中有不少將領都不願意依附於他,甚至有些受到黨人影響比較重的編制,還需要整編制的取消。算一下這支武裝的力量至少有四五千人,是不是也可以都送到河南去呢?

突然想到了昨個吳兆麟來見他,委託他的是誰李漢心中已經有數了,既然這些人願意主動妥協了,那麼,自己是不是該給河南勢單力薄的唐犧支送上一份厚禮呢?

一些想法不可壓制的在他心中開始膨脹了起來。

2月17日,正在舉國之目光都在南京跟北京之間轉來轉去的時候。湖北武昌,剛剛借某位同盟會的大佬之口獲得了‘新聞都督’美譽的李漢再一次在以下屬官方報紙--中國之聲爲窗口,頒佈幾項全新的任命與規劃!

因爲幾次催促湖北臨時議會會長劉心源返回湖北,都被老人委婉拒接了。因此,2月17日川鄂軍政府重新宣佈組建川鄂聯合議會,舉方纔返回武昌的湯化龍爲聯合議會議長,尚在南京的前任湖北議會會長劉心源、原四川軍政府駐南京代表蕭湘兩人爲副議長。

於此同時,川鄂聯合軍政府宣佈成立軍事管理委員會,吳兆麟爲軍事管理委員會會長,王安瀾、熊秉坤爲副會長,季雨霖、何進等川鄂將領爲軍事委員會委員,協助李漢管理川鄂兩省軍務。同時,川鄂聯合軍政府宣佈成立‘廉潔政治管理公署’,考慮到清末民初的官場環境之後,李漢以兩省大都督身份自領署長,總管兩省官員貪污受賄的情況。‘廉政公署’的成立框架全部依託於後世冠絕世界的香港廉署,李漢本來不準備這麼早就成立這個機構的,因爲兩省之內的局勢因他強制推行‘三七五’減稅政策變得有些不穩起來。不過他也不是沒有對策,針對地方不穩的情況,他下令四川、湖北兩省以縣爲單位開始推行拉攏地方開明鄉紳的‘地方自治’策略。即,各地組建縣級議事諮詢局,地方縣知事由地方代表選舉後呈交聯合軍政府審覈,審覈通過後由其擔任。此後,地方軍政府機構只掌握執法權,負責審理地方犯罪、維持一方安全。同時,地方議事諮詢局擁有監督執法權,地方行政無能干涉。地方行政任何命令,非經地方議事諮詢局通過,不得執行。

這是爲了解決掉地方一級軍政府機構快速腐化墮落而不得不採取的行動,情報司已經收集了不少地方機構快速腐化的消息,這點令李漢十分不安。因此這一次正巧藉着拉攏地方鄉紳、當地名流的機會,下令斬去了軍政府各級地方機構的行政權力,只擁有執法權跟地方維穩。

這是他準備分離地方軍權跟政權的先手準備,實行一段時間積攢些經驗之後,就要儘管打掉軍政府內部軍閥派系分化的勢頭了!

正是因爲要向地方放權了,所以,他才下令成立‘廉政公署’,以他大都督的身份親領署長的位子,到時候抓幾個典型殺了之後,看誰還敢亂伸手!

對於地方,李漢是準備放權了,但是,他明白一個弱小的勢力想要快速的崛起,無疑法西斯化是最快也是唯一的方法。而法西斯式崛起少不了的一點,那便是集權!

一個聲音,這是政權建立之初最需要的東西!

2月中下旬李漢連連制定一條條的全新法案,下令啓用一位位的心腹重臣,先是任命周善培爲川鄂聯合軍政府工商總局局長,總管兩省工業實業發展。隨後任命張梅生就任民政部長,張梅生的權利慾望不小,處理政事的能力也不差,手上是有些不乾淨,滿清官吏的毛病他沾了不少,但是爲人勝在精明且忠心,他任民政部長李漢最是放心。當然李漢也沒忘了自己的承諾,司法部長的位子最後他扔給了湯化龍,此人能力不錯,對於能否控制住他,李漢還是比較有自信的!

通過連續出臺的法案跟任命,雖然放棄了地方的行政權跟部分監督權,但是他卻將兩省之內除了‘財政’之外的軍事、民政、立法三大權力盡數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等他理清了財政之後,川鄂軍政府便初步完成了法西斯化的所有準備。

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467章 大膽的計劃第269章 情報司第179章 招募第678章 文化運動第327章 離開漢陽前的準備第61章 張彪逃了第508章 雷霆(4)第206章 又一份不對等的提案第18章 密道與暗殺第646章 轟炸第444章 大戰(一)第508章 雷霆(4)第505章 雷霆(1)第2章 這裡是哪?第五百九十五章第16章 意外收穫(上)第337章 成都戰役(三)第320章 漢陽一夜第678章 文化運動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398章 吞併甘肅(一)第97章 鹽業(2)第100章 新兵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655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7第49章 中和門阻敵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547章 巨頭碰面第347章 談判(上)第531章 應對(上)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370章 平陝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696章 原敬上位第171章 河口之變(上)第98章 鹽業(3)第615章 應對第131章 西進第481章 打陸唬龍(中)第162章 得失第144章 酒宴(1)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229章 亂局第53章 伏擊瑞澄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434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607章 和談第330章 惡戰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14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32章 戰起(1)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498章 不惜開戰(下)第248章 赴宴第324章 兵臨武昌與先生回國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64章 捧殺第548章 夜談第261章 爭分奪秒(上)第145章 酒宴(2)第621章 日本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224章 抵達第477章 戰後新氣象第135章 骯髒的政治(下)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383章 內閣風波第99章 鹽業(4)第398章 吞併甘肅(一)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131章 西進第18章 密道與暗殺第457章 談判之前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505章 雷霆(1)第377章 靠攏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240章 第一協入城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185章 任務第573章 山東危機(5)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597章 轟炸第605章 日本妥協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7章 指點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413章 生產建設兵團與供銷社第485章 遠東準盟友(下)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四百六十八章
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467章 大膽的計劃第269章 情報司第179章 招募第678章 文化運動第327章 離開漢陽前的準備第61章 張彪逃了第508章 雷霆(4)第206章 又一份不對等的提案第18章 密道與暗殺第646章 轟炸第444章 大戰(一)第508章 雷霆(4)第505章 雷霆(1)第2章 這裡是哪?第五百九十五章第16章 意外收穫(上)第337章 成都戰役(三)第320章 漢陽一夜第678章 文化運動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398章 吞併甘肅(一)第97章 鹽業(2)第100章 新兵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655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7第49章 中和門阻敵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547章 巨頭碰面第347章 談判(上)第531章 應對(上)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370章 平陝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696章 原敬上位第171章 河口之變(上)第98章 鹽業(3)第615章 應對第131章 西進第481章 打陸唬龍(中)第162章 得失第144章 酒宴(1)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229章 亂局第53章 伏擊瑞澄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434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607章 和談第330章 惡戰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14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32章 戰起(1)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498章 不惜開戰(下)第248章 赴宴第324章 兵臨武昌與先生回國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64章 捧殺第548章 夜談第261章 爭分奪秒(上)第145章 酒宴(2)第621章 日本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224章 抵達第477章 戰後新氣象第135章 骯髒的政治(下)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383章 內閣風波第99章 鹽業(4)第398章 吞併甘肅(一)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131章 西進第18章 密道與暗殺第457章 談判之前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505章 雷霆(1)第377章 靠攏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240章 第一協入城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185章 任務第573章 山東危機(5)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597章 轟炸第605章 日本妥協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7章 指點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413章 生產建設兵團與供銷社第485章 遠東準盟友(下)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四百六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