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9月1520日,對於遠東的中國人來說是漫長的幾天,對於萬里之外的歐洲而言也同樣是漫長的幾天。自打開法比邊境通道後,源源不斷的德國西線集團猶如潮水般撲來,其勢頭之猛、兵力密度之大驚出各國軍事指揮家一身冷汗。法國由於戰略誤判,一直以爲德國將從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帶發動主攻。在西北邊境留守地兵力並不多,且多爲二線部隊,實力孱弱、分佈分散,根本不是德軍精銳的對手。而比利時在德國手中的快速淪陷也沒有爲法國爭取多少時間,邊境的重鎮一一落入如狼似虎的德國人手中,在法蘭西人的敵視眼光中,史裡芬計劃所需要達成的目標已經一一實現了,德軍進攻的矛頭直指巴黎,馬恩河戰役爆發。

9月12日,克盧克的第1集團軍在蘇瓦鬆桑利斯一線向法國第6集團軍及英國第七步兵師率先發動強攻,打響了馬恩河戰役。隨後的一週內,德軍集中48個師共86萬人,5829門火炮、約300架飛機,從蒂耶裡堡、埃納河地段突破協約國軍隊防線,爾後向巴黎發展進攻。英法兩國在短時間內組織了56個師90萬人,3975門火炮、74架飛機以及600輛雷諾出租車迎戰德國。雙方在巴黎近郊,爲一位已經去世老人阿爾弗雷德?馮?施裡芬的天才計劃可行性,動用了將近一百八十萬軍隊進行了一場世紀對抗。

德軍第1集團軍在攻陷了蘇瓦鬆將法國第6集團軍跟英國第七步兵師的主力吸引到桑利斯一線防守之後,利用自己天空上的優勢掌握了對面敵軍的動向,留下第一軍牽制第6集團軍主力,德軍第1集團軍主力連夜行軍前往馬恩河,14日凌晨攻陷蒂埃裡堡,法第5集團軍與德第1集團軍在奧爾奎河上激戰,克盧克的第1集團軍爲進攻主力,在德軍第2集團軍的配合下,集合約三十萬兵力,趁着法國霞飛將軍的糟糕指揮,集中優勢兵力突破縱深梯次防線陣地。16日,法國第4集團軍腹背受敵之下在德軍來自天空的轟炸跟地面炮火的轟擊之下損失慘重,狼狽丟下六萬多死傷,丟掉了小莫蘭河陣地跟大莫蘭河陣地,直到應法軍總司令霞飛要求,英國遠征軍總司令約翰?弗倫奇命駐紮布里埃那堡的英軍第九軍前往接應後,法國第4集團軍同樣派出一部援助,但第4集團軍因爲友軍第5集團軍所在側翼被擊潰導致腹地暴露在德軍第2集團軍的視線中,結果18日德國人經48小時急行軍60公里,強行突破了維特里勒弗朗索瓦,攻佔了香檳沙隆跟韋爾蒂。儘管凡爾登跟桑利斯一線英法聯軍依舊堅守,然而法國塞納馬恩省陣線被突破,省會默倫暴露在德國人的視線中,眼看着距離巴黎只有不足60公里了。

短短數日的惡戰,馬恩河一線英法聯軍損失慘重,其中英國死傷2.3萬人、丟失大量裝備,法國死傷高達26萬之巨(陣亡127631),被俘法軍3.6萬人,損失大小莫蘭河陣地,馬恩河陣地幾乎全線失守。若不是德軍連續一週的高強度行軍加作戰導致的士氣疲憊,加上德國總參位於國內遙控指揮引起的戰線指揮混亂,同時法國巴黎衛戍司令加利埃尼緊急投入了兩個預備師加固默倫一線,同時後知後覺的霞飛將軍命令駐守北大門的第6集團軍調集三個師南下支援,恐怕巴黎的失陷便在眼前了。

歷史沒有如果,連番的惡戰令德軍各部士氣低糜,戰鬥力衰落的厲害,20日凌晨克盧克的第1集團軍向巴黎行軍,在楓丹白露遭遇法軍頑強阻擊。其中主力第六軍因警惕不足遭遇法軍火炮猛烈轟擊,損失慘重之下丟下了數千屍體第六軍狼狽撤出楓丹白露,認識到了第1集團軍已經到了疲憊邊緣的克盧克明白了第1集團軍恐怕無力攻入巴黎,因此主動向國內要求撤軍。在遭到參謀部拒絕之後,克盧克拒絕執行繼續強攻巴黎的命令,下令第1集團軍後撤回大小莫蘭河陣線防守。英軍第十八兵團及法國第4集團軍配合轉入反擊,但因德軍空軍援助成效不大。最終,德國付出了17萬人的死傷(陣亡54826),損失1127門火炮、飛機62架,失蹤或被俘1.2萬人的代價,攻佔馬恩河陣線、大小莫蘭河陣線,重創法國第4、第5集團軍,將陣線向南最遠推進了74公里。此次會戰以德軍主動後撤告終,雙方均有失誤:毛奇遠離戰場,對前線戰況不明、指揮不當,各集團軍缺乏協同,加上忽視了軍隊持續戰鬥的疲憊跟戰略物資補給的困難等,導致軍隊在推進到巴黎東大門的時候後繼無力,被迫後退,導致西線速勝計劃破產;而英法聯軍行動遲緩,坐失戰機,加上指揮系統不一致,聯軍高層能力不足等問題,導致德軍從容撤退,雖說贏得了戰略上的勝利,但戰術上的慘敗令兩國短時間內將無力再同德軍發動如此規模的大戰,西線戰役的主動權繼續掌握在德國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盧森堡、比利時以及荷蘭戰場上表現極其優秀的德國空軍,在法國西線戰役中表現並不佳,一來法國作爲曾經的歐洲航天第一強國,軍方早在德軍之前便在嘗試飛機的裝備跟應用,甚至連經中國之手提前一年半誕生的機槍射擊同步協調裝置,此時在法國已經出現只不過尚未大規模裝備罷了;二來,法軍作爲世界上同德國陸軍齊名的世界最強陸軍,無論是防空火力還是對飛機的認識都遠在其他各國之上;三來,德國的空軍因爲在比利時跟荷蘭的勝利,忽略了對飛機的防護。結果在西線德國的轟炸機幾乎是在毫無防護的情況下撞上法國的機羣。爲了自己的大意,德國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首戰中三個毫無防護的轟炸機組幾乎頓時折損大半,直到後方的被更名爲福克13D式的啓航戰鬥機趕來,才挽回了劣勢。

在遠東,有關青島問題的交涉在北京學生示威大遊行後又進一步向縱深發展。無論什麼時代,年輕人總是最熱血愛國的一羣人,當北京傳來了北大、北師幾所大學的學生上街遊行示威,抗議日本干涉中國主權的消息後,在各地同樣掀起了支持政府、收回青島的熱潮。學生、商人、小市民自發走上街頭抗議、示威,“抵、制日貨”的口號又重新響徹各大城市,若在以前,政府肯定又要出面干涉和彈壓,但現在不同,中央、政府和大總統都表示支持,地方政府搗什麼亂?

於是,當憤怒的學生們涌上街頭時,發現迎來的不是警察的敵視跟警惕、沿途的保護跟警戒時,對於政府的擁護之情就更爲加深了。自辛亥革命以後漸漸有些淡去的民族主義情緒再度高漲。儘管政府至今仍未就日本向青島德軍下達的最後通牒表態,但,一列列從南北各省不斷抽調北上的軍隊,無形中,政府的回答已經很清楚了!

於是愛國主義情緒再度高漲,學生志願參軍、捐款捐物等一幕幕景象時隔幾年後再次在各大城市上演。

在中日相互進行交涉和抗議的扯皮過程中,國防軍有關的軍事調動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在由李大總統親自簽發的國防軍總參謀部絕密第4號文件上,曾經有過跟洋人交戰經驗的原國防軍第二師師長季雨霖中將晉升上將,被任命爲山東戰區最高指揮官,負責指揮山東、直隸、安徽共九個國防師十三萬人迎戰日本人,總指揮部設立在山東濟南,第四師師長吳兆麟任總參謀長。

九個國防師之中,成立一年以上的老牌勁旅便有三個。國防軍在兵員素質上儘管跟日本之間差距較大,甚至新編制完成的幾個國防師裝備上火力也遠不及老北洋時期的六鎮勁旅,但三個主力師火力卻幾乎達到了德軍水平,穩穩壓下了日本甲級師團一頭。事實上,早在日本向中方遞交了外交抗議書之後,國防軍在山東的駐軍調動便已經開始了。李漢模糊的記得在歷史同期進行的日德青島之戰中,日本是通過經過中國‘中立’地區以完成對青島的包圍的。而歷史上北洋政府在山東問題上的表現,也只能用無能兩個字來形容。

儘管在內閣諸位的勸說下,李大總統壓下了主動對日宣戰的各項念頭,但不代表新政府便要同歷史上的北洋政府一樣眼睜睜的看着日本奪取青島。恰恰相反,歷史上日本曾登陸的龍口至萊州一線,總參在他的命令下將第四師勁旅擺下,煙臺跟威海由季雨霖的第二師親自負責駐守,餘下濟南一線尚有三個國防師留待命令,一旦發現日本登陸將全線逼往前線。如此佈置,總參這是逼迫日本人去正面啃青島要塞這塊硬骨頭。理由,日本人不是說什麼暫代中方接管青島嗎,他要無理說理便看他如何自掩其醜,只要日本在山東的其他地方登陸,便是對中宣戰!

戰爭進入了總動員的時候,國防軍受令將派遣青島的駐軍增加到了一個旅,已經爲青島戰局做好了準備。日本拒絕了德國政府通過第三國所提出的,以作價2億馬克爲條件將青島轉租借給日本的方案,在日本某些狂妄的人士看來,“皇軍只需要6個小時就可以攻下青島”,根本用不着付出2億馬克的高額代價。當然,德國所提出的建議中國也是知曉的,人不爲己天誅地滅嗎,何況中國不是也一直都在暗中算計德國,政治就是這麼骯髒的東西。

最後談判的機會錯失,德國國內也放棄了和平解決青島歸屬的問題。20日當距離日本最後通牒僅剩下不足六個小時的時候,一封電報自歐洲拍往山東,青島要塞司令邁爾?瓦德克炮兵少將收到了威廉二世的最新電報:“盡一切努力守住青島,並準備將其完整地交給於中國、政府!”按照中德聯合聲明,膠州灣主權將在聲明簽署之後一個月內完成過渡,完全移交給中國。所以現在,膠州灣尚且在德國人的控制之中。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新政府面對日本的最後通牒,最終以沉默應對了一切。身爲民國大總統,李漢身上肩負的太多,以至於他的那些瘋狂提案,不僅需要面對來自日本、洋人的壓力,還要面對來自國內,來自政府高層的反對,以至於及時知道中日交戰勢在必行,他也不得不各方的壓力下,暫時壓下了對日宣戰的意向。

9月20日下午四點,德國最終以沉默回覆了日本政府的最後通牒,然後日本政府宣佈對德宣戰。在英日同盟地體系下,這似乎是日本“唯一”可以選擇的立場,對於背後的利益交織和勾結。一般人也不會認爲有太多地問題,畢竟國家之間這種來往是很正常,談不上陰謀與卑鄙。

如願以償地宣佈了對德宣戰,日本國內的動員命令也正式頒佈。陸軍徵兵令送到了一個個預備役軍人的家庭,其他部隊抽調出來的補充兵力和兵器,都在向近衛師團所在的東京、第六師團所在的熊本、第十八師團所在的大分集中。特別是日軍的第六師團,向來和仙台的第二師團合稱爲日本陸軍最兇悍的兩個師團。這個全部由南九州子弟組成的師團,自誇爲“黑色的皮膚,紅色的血”,甲午戰爭還有日俄戰爭當中,從來都是打頭陣的先鋒,編制也一直維持在一萬五六千人的大編制,這次加強到二萬五千餘人。自成軍以來,第六師團一直都是日本對外擴張的急先鋒,日本對外的每一場大戰之中都有它的影子,這一次也不例外,這次選調準備出征山東,更是讓他們的獸血沸騰起來,公然叫囂着要用獨國人的鮮血,再爲軍旗增添一色!這些日子,熊本街道上滿是耀武揚威的列隊行軍的士兵,在做着戰前的訓練。日本的國民也在夾道爲他們歡呼,鼓勵他們去別人的國土建立殺戮的戰功。日本的戰爭機器,也動員起來了。

而海軍的第二艦隊,也在吳港完成了集結任務。以加藤定吉海軍中將爲首,以嶄新而強悍的英國造金剛號戰列巡洋艦,還有薩摩、肥前兩艘準無畏級別的戰列艦,加上鞍馬、筑波號前無畏戰列艦、淺間號裝甲巡洋艦,組成了令人生畏的陣容,已經出現在中日之間的海面上。隨着德國巡洋艦隊離開青島消失在了未知的海域中,這支強大的艦隊又分成了第一南遣支隊、第二南遣支隊,分別執行任務,在膠州灣外海不斷來去。執行封鎖任務的就是第一南遣支隊,有金剛、鞍馬、筑波、淺間等四艘裝甲巡洋艦以上級別的主力艦,還有海風、山風號驅逐艦。這支艦隊給中國的觀感,比他們動員的三個師團的陸軍還要巨大。因爲在遠東,並沒有能夠抗衡這支艦隊的海上力量,以前德國人的遠東艦隊尚在的時候,日本尚且有所顧忌,但以中國海軍那脆弱的幾艘小艦,一旦出現在日本海軍面前,覆滅只在轉眼之間。

日本已經張開了他猙獰的爪牙,太平洋西岸這兩個隔海相對的國家,都抱着各自的心思,兼管暫時兩個國家尚未宣戰,但隨着歐洲大局的變動,也將在遠東迸濺出壯麗的火花。局勢一時間都完全繃緊了,李漢執政以來,所面臨的最大考驗,就在眼前。

第731章 金州破第135章 骯髒的政治(下)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293章 會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420章 三年計劃(下)第489章 擴兵與整軍第166章 西安舉義第4章 方老先生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404章 飛機與假鈔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629章 攻陷庫倫1第734章 嗜血狼羣第100章 新兵第24章 汽車工業之夢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179章 招募第44章 攻陷楚望臺2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433章 輸血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659章 應付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99章 鹽業(4)第166章 西安舉義第六百零九章第658章 試探性接觸第666章 今日天晴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356章 巨大的收穫(上)第342章 1911年的最後一天第223章 指點江山第84章 進城第223章 指點江山第五百九十五章第五百九十二章第543章 詹天佑第508章 雷霆(4)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488章 整軍第427章 法西斯化(上)第五百九十四章第70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上)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154章 惡戰一家嶺(6)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582章 國土雖衆,但無一寸多餘第102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第614章 外蒙危機第422章 大戰的硝煙第126章 先行一招(上)第661章 拖第539章 拉攏與分化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431章 刺宋案第681章 刀第185章 任務第676章 昂首走進1917年第234章 戰起(3)第668章 國會第21章 遭遇革命新軍(上)第523章 走向和談(中)第173章 三人同行(上)第六百零九章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548章 夜談第152章 惡戰一家嶺(4)第310章 鄂西之變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277章 謊言與合作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342章 1911年的最後一天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三百七十八章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423章 亂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471章 現代管理跟一三式步槍第667章 國務院改革草案第327章 離開漢陽前的準備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79章 發兵漢川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六百二十二章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602章 大選第687章 入甕第六百三十二章第254章 誓師奪關(下)第325章 棋局
第731章 金州破第135章 骯髒的政治(下)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293章 會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420章 三年計劃(下)第489章 擴兵與整軍第166章 西安舉義第4章 方老先生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404章 飛機與假鈔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629章 攻陷庫倫1第734章 嗜血狼羣第100章 新兵第24章 汽車工業之夢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179章 招募第44章 攻陷楚望臺2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433章 輸血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659章 應付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99章 鹽業(4)第166章 西安舉義第六百零九章第658章 試探性接觸第666章 今日天晴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356章 巨大的收穫(上)第342章 1911年的最後一天第223章 指點江山第84章 進城第223章 指點江山第五百九十五章第五百九十二章第543章 詹天佑第508章 雷霆(4)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488章 整軍第427章 法西斯化(上)第五百九十四章第70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上)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154章 惡戰一家嶺(6)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582章 國土雖衆,但無一寸多餘第102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第614章 外蒙危機第422章 大戰的硝煙第126章 先行一招(上)第661章 拖第539章 拉攏與分化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431章 刺宋案第681章 刀第185章 任務第676章 昂首走進1917年第234章 戰起(3)第668章 國會第21章 遭遇革命新軍(上)第523章 走向和談(中)第173章 三人同行(上)第六百零九章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548章 夜談第152章 惡戰一家嶺(4)第310章 鄂西之變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277章 謊言與合作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342章 1911年的最後一天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三百七十八章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423章 亂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471章 現代管理跟一三式步槍第667章 國務院改革草案第327章 離開漢陽前的準備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79章 發兵漢川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六百二十二章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602章 大選第687章 入甕第六百三十二章第254章 誓師奪關(下)第325章 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