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大戰的硝煙

其實比起查達發動機公司,李漢更像收購的是霍爾特創辦的拖拉機制造公司,1906年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款以汽油內燃機爲動力的履帶式拖拉機,這款履帶式拖拉機經過霍爾特拖拉機制造公司數年來的不斷髮展,已經成爲了美國乃至整個歐美最成功的拖拉機種,可以無視溼地等各種地形,並且讓李漢記住了它的還是因爲他是世界上第一款坦克的參考樣車,說他是坦克之母也沒問題。

不同於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使用汽油內燃機農用拖拉機——“巴加”號拖拉機的美國芝加哥查達發動機公司,毫無疑問霍爾特的設計更加先進且成本也要低得多,因此收到了美國西部不少農場主的喜愛,逐漸成爲了西部拖拉機生產領域的霸主,霸佔了整個並不大的拖拉機市場,將其他的一些拖拉機生產公司擠壓的完全沒有喘息的餘地。因此,比起查達發動機公司,霍爾特現在要舒服的多,李漢派人幾次接觸之後都遭到了斷然拒絕,最終軍政府只能從霍爾特拖拉機制造公司挖了十數名設計師,索性其中就有精通履帶跟特種鋼材設計的技師,否則可就麻煩了。

李漢本來是打算將拖拉機廠放在漢陽的,不過馮如的飛機廠周圍數次巡邏人員差點抓到有意圖靠近的不知名人員的消息讓他心中警惕了不少,後來他專門安排情報司反追蹤了一陣,最終發現前往刺探飛行器製造公司內部情況的不知名人員消失在了漢口租界區內之後,軍政府猜測可能跟洋人有關,只是還不清楚是一方或者幾方勢力盯上了軍政府的大工業進程。未免坦克這一大殺器提前幾年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他只能多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命令將機器運到成都,在臨近四川兵工廠的地方新圈出一塊地修建了一個‘成都拖拉機廠’,一邊生產改造拖拉機,一邊進行柴油發動機的小型化跟簡單化研究。

差點忘了介紹了,李漢不僅往美國派遣了一些人員招募技術人員跟教師等,也往歐洲派遣了一些人員,他們的使命除了將軍政府秘密印製的假鈔通過歐美高達數萬的銀行洗白外,剩下的任務就是聯絡上當地的人販子,購買年齡在十歲以下的歐美籍男女幼童,以及招募技術人員跟教師。這其中就有一位大牛人物--魯道夫?狄賽爾。

魯道夫?狄賽爾是柴油機的發明人,被譽爲柴油之父。1897年,他成功地製造了一臺能安全運轉的14瓦特的狄賽爾柴油機,名動整個歐洲。然而儘管狄賽爾在科技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他的發明卻遭到了歐美主流汽油動力發動機的挑戰,來自歐美衆多的動力巨頭跟石油巨頭聯手下令***他,加上他是一個合格的工程師卻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最終在對手的打壓下經濟上漸漸陷入了困境。加上他的身體因爲多年的貧苦生活拖累,到了1912年初,狄賽爾不但負債累累,健康也陷入了危局之中。同年,李漢派遣往德國招聘技術人員的團隊在德國當時的動力心臟--慕尼黑設置招聘點的時候,狄賽爾投了自己的簡歷,並且給自己開出了55000馬克的年薪要求。德國方面請示了李漢,得到了他的應允之後狄賽爾在12年7月跟其餘百餘名技術人員跟教師坐上了往遠東的客輪,並在11月底抵達成都,加上成都拖拉機廠開始他在歐洲一直沒能完成的課題---柴油發動機的小型化跟簡易化研究,同時同樣精通動力的他負責代爲改進汽油動力發動機。

昨天,軍政府安排在拖拉機廠的人員傳來拖拉機廠生產出了第一批共五輛汽油動力履帶拖拉機之後,李漢便耐不住心中的喜悅,定下了今天往拖拉機廠參觀的行程。

“總督閣下,請看...”

一行人身着軍裝在一個洋人技師的引領之下,漫步於纔剛建完了三分之一規模的拖拉機廠內的一座已經完成的廠房內!

“這五臺拖拉機是在‘巴加號’拖拉機的基礎上升級建設完成的收穫Ⅰ型,採用的依舊是汽油發動機,擁有20千瓦的動力(約莫28馬力),無論動力還是功能上都比“77”型蒸汽拖拉機要優秀的多!”

洋人技師指着停靠在廠房內的五輛履帶拖拉機,略有些自豪的說道。

“威爾先生,我想請問下他的性能如何?還有,我聽說汽油動力發動機在性能上遠不及柴油動力發動機,如果這拖拉機的動力換成了柴油動力發動機,會不會馬力更加強勁一些呢?”

李漢微笑着用英語詢問道,停在他面前的五輛履帶拖拉機單從外觀上來看,已經有了後世拖拉機的雛形了,只不過就是個頭太大了一些,看上去除了比較笨重外,倒也沒有什麼。

“總督閣下,狄賽爾先生也曾經跟您說過一樣的話。不錯,柴油動力發動機的優點十分明顯-功率大,但是缺點卻更加的多。第一由於柴油機用的燃料是柴油,其粘度比汽油大,不易蒸發,容易發生故障;第二柴油機由於工作壓力大,要求各有關零件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和剛度,所以柴油機比較笨重,體積較大;柴油機的噴油泵與噴嘴製造精度要求高,所以成本較高;另外,柴油機工作粗暴,振動噪聲大;柴油不易蒸發,天冷時起動困難。一般來說同樣體積、重量的發動機,柴油機的功率要小於汽油機。所以,我們經過研究發現如果使用柴油動力之後,一輛車的生產成本將由1285元上升到2640元,同樣的價格完全可以生產出兩輛效率只比它稍低一些的汽油機,所有,我們考慮了一段時間之後,最終敲定了先生產一批汽油機!”

那名來自查達發動機的美國技師爲他介紹道。

“原來如此!”

李漢點頭,他只知道後世的坦克明星大多應用的柴油動力,比如T34等...並不清楚這裡面的具體,仔細聽他這麼一介紹,纔想起來柴油動力發動機要到三四十年代才能夠成熟,這其中固然是因爲國際石油巨頭跟汽油發動機巨頭的打壓,但是生產成本降不下來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對了,怎麼沒看到狄賽爾先生?”

“狄賽爾先生正在那邊的庫房中改造他的柴油動力內燃機,我們上次爲了動力問題吵了一架,狄賽爾先生很生氣,他認爲使用20千瓦動力的汽油機遠遠不足以供使用,提出只有動力達到50千瓦以上(約莫67馬力)才足夠讓拖拉機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些天來他都是將自己關在庫房裡改造柴油機!”

那個叫做威爾的技師抖了抖肩,“老實說,他的本事雖然很棒,但是人太偏執了一些,因爲我們在設計時按照總督閣下您的指示,將動力選擇的是50千瓦的汽油發動機,這幾臺20千瓦的發動機只不過是用來試驗的,隨後試驗完畢後就會拆除換上大功率的發動機!總督閣下,請問您爲什麼那麼執着於使用大功率的發動機,請恕我直言,20千瓦的動力雖說有些勉強,但是已經足夠讓這個大傢伙動起來了,如果是換上了50千瓦的汽油發動機,一臺拖拉機的成本將會增加到1800元左右,我曾經外出時詢問了一下你們國家的物價,1800元足夠在城中買上一動非常不錯的別墅,足夠支付200個士兵一個月的薪水了!”

他雖然好奇,但是李漢自然不可能回答他這是爲了爲後續正在設計中的坦克做準備的,對於裝上了炮塔之後重量高達10-20噸的坦克而言,50千瓦的動力只能勉強算是入門。歷史上第一款坦克,英國於1915年9月製成的被稱爲“小遊民”的樣車全重18.289噸,裝甲厚度爲6毫米,配有1挺7.7毫米“馬克沁”機槍和幾挺7.7毫米“劉易斯”機槍,發動機功率77千瓦。還沒有裝備炮塔就需要77千瓦的動力,雖然經過刪減後坦克的重量能夠精簡到15噸以下,不過若是沒有一個大功率的發動機,它是根本跑不起來的。

“威爾先生,我國地形複雜,且多有溼地跟各種地勢,若是小功率的20千瓦動力的機車,恐怕不足以完全發揮出它的性能來,且我國國內有大量荒涼的土地,因爲多數位於人口稀少的地區,民衆不願意前往耕種,卻還需要採用大量的拖拉機進行機器種植。這幾輛拖拉機能夠開動一下給我看看嗎?我回去之後需要跟我的部下商量下采購多少臺的機器,若是對於大致的性能並不瞭解,我也沒辦法說服下面進行採購!”

“這當然沒問題,事實上我們已經準備很久了,您請先讓開一點....”

洋人的務實倒是讓李漢不禁感慨若是國人多一些這樣的人,這個國家也不會成爲現在這個樣子了。

威爾是這羣來華美國技師中的負責人之一,四十多歲的他顯然在這些技師之中擁有着不小的威望,他用英語下達了幾道命令之後,幾個洋人技師跟一個華人技師一起應了一聲,爬上了機車上。

這是李漢的安排,他從四川、湖北抽調了數十名學過英語的人才,將他們塞到拖拉機廠內跟着學習,同時到達的還有高達三百多人的年輕工人團隊,他們雖然不精通英文,但是也是在軍政府的安排下,來跟洋人學手藝的。李漢制定了種種措施,來防止洋人留着手藝不教給徒弟,不過到目前爲止還沒發生那樣的事情,最起碼在這個被他全資收購,並且支付了遠比美國要高出一輩薪水的工廠裡,一羣洋人表現的倒是沒讓他多費心。

“譁...”

第一輛拖拉機發動了,汽油機的聲音雖然沒有柴油機那麼吵,但是也好不到哪去,起碼他聽起來就感覺到十分吵鬧,完全達不到隱蔽的效果。

第一輛拖拉機緩慢的駛出了工廠,李漢看着一陣搖了搖頭,最大時速約莫在2-3千米內,果然20千瓦的發動機想要拖動這種巨無霸跑得飛快是不可能的。

第二輛、第三輛也跟着駛了出去,不過到了第四輛的時候出了點小問題,履帶一個釦環斷裂,李漢本來臉色還有些難看呢,在那威爾表示這履帶所使用的鋼鐵是來自重慶鋼鐵之後,他只是深深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了。如今隨着軍政府大量財政的傾斜,重慶鋼鐵、漢陽鋼鐵跟大冶冶金不但已經恢復了生產,並且產量已經約莫能夠達到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漢陽鐵廠的一倍以上,只是技術上跟洋人之間的差距卻還不小,比起***製造的差距也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勉強追上,趕超需要的時間還需要更久。現在的重慶鋼鐵、漢陽鋼鐵、大冶冶金的產品多數都被軍政府採購爲鐵軌,比洋人出售的質量要差一些,勝在便宜,而且短時間之內不會存在安全隱患,只不過使用壽命不如洋人罷了。加上因爲未來的火車軌道是要由鐵過渡到鋼的,因此,現在軍政府制定的一些鐵路幹線所採購的鐵軌都是軍政府自己的鋼鐵廠生產的,大不了日後等到民國財政富裕一些未來再換過來便是了。

除此外還有些便是用於兵工廠生產武器跟生產其他東西了,這履帶使用的也是軍政府自己治下兵工廠所生產的鋼鐵,看樣子在質量跟硬度上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因爲拖拉機廠幾輛樣車的出現帶來的好心情也隨着一艘履帶出現問題而變得低落了不少,隨後李漢只在拖拉機廠內轉了一圈之後,便帶人離開了拖拉機廠,第二日拖拉機廠的警戒等級也隨之提升到了跟旁邊的四川兵工廠一樣的規格,十幾位兵工廠內接受過他親自指點,模糊懂得了一些坦克車概念的技師隨後進入了拖拉機廠內。有了履帶拖拉機的底子,他們隨後的任務也就輕鬆多了。李漢給他們下達的命令只有一個,配合兵工廠從湖北、四川抽調來的槍炮專家,務必要在兩三個月內,哪怕是手工也要敲出第一輛坦克車的樣車來。

相信有他親自用電腦代爲畫出的草圖,雖然並不詳細,但也足夠引導他們少走了不少的彎路了!

1月17日,軍政府傳來宋、孫二人坐船抵達漢口的消息,沒等到軍政府招待他們,在當日宋、孫二人便在漢口坐上了北上的火車,沿着京漢鐵路北上。這個節骨眼上李漢可不敢保證會不會有些人在他的治下暗害了兩人然後嫁禍給他,於是拍電往武昌,命令沿途保護,同車上派遣一個連的士兵荷槍實彈保護,直到火車抵達信陽,方纔跟隨火車返回。

宋、孫二人本來是要往陝西最終抵達甘肅與他碰面的,只不過河南的局勢最近變化的太快了。河南乃是孫中山經營的北方橋頭堡,爲的就是在袁世凱的心臟上插一根刺,以防止他日後要造革命的反,違背了革命大勢。爲此孫中山南北奔走,袁世凱爲了拉攏他,先後撥款一百四十萬與他,除了少數留作活動經費外,他拿出了其中一百二十萬元跟***人購買機器,又跟廣東軍政府、福建軍政府、江蘇軍政府等籌借了六十四萬元,隨後在南陽募集二十七萬元,於***經友人幫忙,跟黑龍會借入五十萬日元,終於在河南建成了一座兵工廠--鞏縣兵工廠!

只可惜,他跟***甚至河南省內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軍政建設上,卻忽略了民生。豫西鬧了一天又一天,豫督唐犧支先後四次招安、三次圍剿,都沒能夠解決當地的災民武裝,反而隨着越來越多的山匪、綠林人士瞧見了災民們通過不斷的掠奪豫西縣城、當地的富豪、鄉紳越發富裕,越來越多的勢力投身進入叛亂之中,結果到了去年年底,只在豫西便有大小七十九路共十九萬叛亂武裝,雖說加在一起也只有不足三四千杆槍,但是誰叫人家人多。12年雖然是個豐收年,但是河南一樣還是大災。沒辦法,稍微富裕一點的人家都給災民搶光之後,已經有了經驗的災民武裝開始把劫掠對象投向了同樣吃不飽的貧苦民衆身上,到處都是打着‘替天行道’大旗大打白條跟百姓‘借糧’度日的武裝勢力,原本一場本該因爲一年豐收好一些的災情,也因爲這些叛亂武裝的折騰,變得更加混亂起來。

這其中,有一隻武裝就在這個時候崛起了,它的領袖不是旁人,名字大號--白朗!

1912年底,隨着李漢於鄂北、陝南地區加強戒備,阻斷了災民武裝往陝西、湖北逃竄作案的路子之後,河南省內的局勢越發混亂了起來。

12月,白朗帶領的起義軍攻克禹縣,提出“打富濟貧”的口號,隊伍迅速擴大。年底,白朗親自帶領五十兄弟往南陽見不服王天縱的勢力,隨後制定了裡應外合的計劃後,於年底突然發力,全滅王天縱手下一個團,搶奪八百多杆好槍,並攻克新野、鄧縣等地。1月2日,王天縱派遣重兵圍剿白朗,白朗不敵損失過半弟兄之後往湖北方向逃去,於豫鄂邊界同鄂北守備交火,損失數百人後逃往太行山方向。5日,佔領河南唐縣、方城、盧氏等縣,於當地招募三千勇丁,伏擊河南軍政府兩個巡防營,獲得四百多杆槍。兩日後繞開京漢鐵路進入皖豫邊界,佔領項城之後約束兵力未對項城劫掠,兩日後不知道從哪裡獲得兩千多杆新槍武裝,隨後重新回到唐縣,於方城伏擊了王天縱的一個團,聲勢大振,號稱天下第一豪匪!

白朗在河南省內鬧得聲勢越來越大,結果河南軍政府已經坐不住了,唐犧支下令調集兩個旅南下,要打掉白朗武裝,抽調了兩個旅的武裝之後,他在北境就只有一個師來抵擋來自直隸、山東等地的北洋三個師的壓力,河南局勢岌岌可危。

所幸,到目前爲止。袁世凱都只是下令河南儘快解決省內作亂匪徒,並沒有興兵入豫的意思。

只是,真的沒有嗎?

一份從北京發來的情報送上了李漢的桌子上,上面寫道的正是他最擔心的事情--大借款。

大借款在耽擱了那麼久之後,終於有了確切的消息了!

起先,由於列強提出的條件苛刻,擔任談判代表的樑士詒並不敢答應,只能寄希望予克里斯浦借款。而列強不把中國的財政咽喉卡住是不肯善罷甘休地,在克里斯浦借款達成後,朱爾典一再晉見袁世凱表示抗議,並且開單逼債。其他幾國也羣起效尤,法國政府更節外生枝,無理地提出了賠償辛亥革命時外僑所受地損失地要求。爾後,六國公使又就克里斯浦借款以鹽稅盈餘爲擔保地問題向中國.政府提出抗議。銀行團更通電各省分行,阻止金融匯兌,並相約不準買賣麥加利銀行匯票(克里斯浦借款的銀行團機構)。

這其中,列強的態度又可分爲三類:第一類是英、法、美爲代表,他們贊同、支持袁世凱支持中央政府,穩定局勢,保護三國在華利益,但是需要袁世凱給他們提供經濟質押,而克里斯浦借款成立使得他們失去了這種質押,當然非常不滿意;第二類是日、俄兩國,這兩國對袁世凱政府多有微詞,***因爲是和袁世凱早先有過過節,而俄國不滿意袁世凱在***問題上地態度,故而拼命對袁世凱政府拆臺;第三類是德國,基於德國和李漢之間的秘密關係,德國政府希望着李漢在中國掌權,因此對袁世凱政府拆臺,而李漢也承諾,德國所有的貸款西部可以一律予以吸納,這使得德國在經濟上對袁世凱政府無所索求,反而寄希望於這種拆臺可以一方面使西部方面後能專借德國外債,促進德國的商業利益,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排斥各國借貸,打壓各國在華勢力,尤其是破除英、法控制民國財政企圖。

當時,民國政府積欠外債達一千五百萬英鎊無法償還,而列強逼債甚急。民國政府希望克里斯浦提前交款或續借一千六百萬英鎊,均因爲六國團所扼,未能實現。袁世凱遂請法國公使出面調停,以求與銀行團恢復談判。在銀行團方面,匯豐銀行面臨着本國銀行團的競爭,十分焦急美三國尤其是英國擔心袁世凱政府財政困難,面對背後隱隱有德奧支持的李漢會最終控制不住局勢而陷於混亂,影響列強在華利益,因此他們贊成增加債款至二千三百萬英鎊,並降低監督條件,及早達成大借款。但俄、日方面,尤其是俄國,力求混水模魚。美國駐德國大使榮西曼說:“俄國無疑將樂於看到六國銀行團陷於分裂,因爲它害怕款項可能被用來加強民國在***的地位。因此,俄國力求拖延大借款的成功。但是,俄國不能沒有英法的支持,因而也不能不向英國的要求讓步。”

在這種雙重製約下,大借款的談判又恢復進行。不過,銀行團方面首先要求民國政府取消克里斯浦借款合同關於借款優先權地第十四條,爲了不得罪洋主子,袁世凱只能與克里斯浦公司方面幾經磋商,最後決定賠償十五萬英鎊,五百萬英鎊提前於月15日付清,其餘五百萬鎊歸入大借款案內,由六國銀行團辦理,由於不僅沒有損失反而還賺了一筆,克里斯浦公司也樂得借坡下驢。銀行團在自己地要求得到滿足之後,答應於1月下旬墊款二百萬英鎊,並進一步商談總體借款,克里斯浦借款也於協議達成的次日廢除。

袁世凱政府爲了迎合列強要求,命樑士詒將大借款合同的五項特別條款交參議院討論,得到參議院的大體同意。此後,袁世凱又命令樑士詒兼任任稅務處監督,準備大借款合同要求的鹽務改革(聯合軍政府方面進行改革後,帝國主義列強都認爲不錯,要求袁世凱加以仿效,以確保大借款的有效抵押)

6日,袁世凱命令鹽務收入各款自民國2年2月起專款存儲,以備抵債(西部聯合軍政府鹽稅,留待日後再議)。7日,他又下令公佈了鹽務稽覈造報所章程。

至此,袁世凱等待許久的大借款終於進入了尾聲,斷了許久的墊款也開始分批從各大洋人銀行送到他的手上,得了這筆錢的進補之後,袁世凱的中央政府底氣越發十足。李漢看得清楚,河南只怕只是袁世凱棋盤上的第一次落子,這頭老邁的雄虎已經不甘心被困在北方京畿之地。

換言之,和平了將近一年的舉國局勢,只怕又要回到戰場上了!

第276章 入甕與禮和洋行來人第303章 荊楚新政(一)第537章 宣言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725章 偷襲戰果(2)第180章 工作餐第290章 變第680章 蘇俄第454章 安徽鉅變第47章 吳兆麟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72章 後手第681章 刀第438章 大戰起第337章 成都戰役(三)第448章 大戰(五)第739章 抉擇上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366章 蔣方震與忙碌的日子第362章 餘波(中)第508章 雷霆(4)第210章 湯黎之謀(下)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147章 買賣(上)第427章 法西斯化(上)第484章 遠東準盟友(中)第221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中)第六百零六章第363章 餘波(下)第547章 巨頭碰面第460章 桌下第353章 不安的預感第322章 歷史在這裡稍稍走偏第197章 卡倫?比利斯?韋伯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353章 不安的預感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77章 漢口小停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316章 大動作第312章 資州軍變第232章 戰起(1)第259章 圈套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370章 平陝第710章 不宣而戰2第718章 不宣而戰10第199章 劉偉元來訪第527章 和談(一)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182章 打草驚蛇(上)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81章 第八鎮殘兵第420章 三年計劃(下)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116章 掃平內患(2)第460章 桌下第380章 最後準備第711章 不宣而戰3第621章 日本第680章 蘇俄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24章 汽車工業之夢第182章 打草驚蛇(上)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428章 法西斯化(下)第179章 招募第417章 四川鹽務(二)第196章 ‘中國之聲’定刊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352章 暗流涌動(下)第508章 雷霆(4)第740章 抉擇下第130章 落魄的騙子(下)第472章 半自動步槍與談判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516章 京漢陷落(下)第728章 遼東惡戰3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166章 西安舉義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62章 城內形勢第269章 情報司第718章 不宣而戰10第147章 買賣(上)第685章 軍事會議(下)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647章 反攻2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325章 棋局第415章 西巡第461章 桌下2第640章 中俄之戰6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306章 影響與實業第430章 人心第8章 馬賊來襲(1)
第276章 入甕與禮和洋行來人第303章 荊楚新政(一)第537章 宣言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725章 偷襲戰果(2)第180章 工作餐第290章 變第680章 蘇俄第454章 安徽鉅變第47章 吳兆麟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72章 後手第681章 刀第438章 大戰起第337章 成都戰役(三)第448章 大戰(五)第739章 抉擇上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366章 蔣方震與忙碌的日子第362章 餘波(中)第508章 雷霆(4)第210章 湯黎之謀(下)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147章 買賣(上)第427章 法西斯化(上)第484章 遠東準盟友(中)第221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中)第六百零六章第363章 餘波(下)第547章 巨頭碰面第460章 桌下第353章 不安的預感第322章 歷史在這裡稍稍走偏第197章 卡倫?比利斯?韋伯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353章 不安的預感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77章 漢口小停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316章 大動作第312章 資州軍變第232章 戰起(1)第259章 圈套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370章 平陝第710章 不宣而戰2第718章 不宣而戰10第199章 劉偉元來訪第527章 和談(一)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182章 打草驚蛇(上)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81章 第八鎮殘兵第420章 三年計劃(下)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116章 掃平內患(2)第460章 桌下第380章 最後準備第711章 不宣而戰3第621章 日本第680章 蘇俄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24章 汽車工業之夢第182章 打草驚蛇(上)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428章 法西斯化(下)第179章 招募第417章 四川鹽務(二)第196章 ‘中國之聲’定刊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352章 暗流涌動(下)第508章 雷霆(4)第740章 抉擇下第130章 落魄的騙子(下)第472章 半自動步槍與談判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516章 京漢陷落(下)第728章 遼東惡戰3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166章 西安舉義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62章 城內形勢第269章 情報司第718章 不宣而戰10第147章 買賣(上)第685章 軍事會議(下)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647章 反攻2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325章 棋局第415章 西巡第461章 桌下2第640章 中俄之戰6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306章 影響與實業第430章 人心第8章 馬賊來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