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書生意氣

朱友貞下詔,將魏博分爲兩鎮,魏博共六州:魏州(今河北大名)、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相州(今河南安陽)、衛州(今河南汲縣)、澶州(今河南濮陽)、貝州(今河北清河)。朱友貞以魏州、博州、貝州仍爲魏博軍,以相州、衛州、澶州爲昭德軍。這樣一來,魏博對朝廷的威脅便不復存在,朱友貞可以更好的控制魏博六州,,保住和河東軍對抗的本錢。同時任命平盧節度使賀德倫爲魏博節度使,爲了防止分鎮時出現意外,讓劉鄩率兵六萬打着征討王鎔、王處直的旗號去魏博監督分鎮。

朱友貞的想法不可謂不好,分鎮詔書上也寫的明白:“相、衛兩州,皆控澤潞山口。兩道並連於晉土,分頭常寇於魏封。既須日有戰爭,未若懼分節制。”但這卻嚴重脫離實際,純屬紙上談兵。首先,魏博是樑朝的頭號重鎮,分勢反而自我削弱魏博在對抗河東的相對優勢,就如同本來用一個拳頭打人,卻改成用五指打人,效果可想而知。

當分鎮的詔令傳來時,沒想到遇上了嚴重的阻力,魏博軍兵自安史亂後成爲一大軍鎮之後,軍兵多連親帶故,已經形成龐大的關係網,不願分鎮。劉鄩先遣澶州刺史王彥章帶五百龍驤軍騎兵進魏州,宣佈皇帝旨意,並讓赴昭德軍戍守的魏博軍士攜家帶口遷到相州,賀德倫也急催他們快點上路。

魏博軍卒對此極爲不滿,相聚而謀:“楊令公坐鎮本州,官家早就疑心,現在令公不在了,官家就要對我們下手。六州爲魏博,以歷百餘年,本地人做本地兵,久以成常例。現在一旦分鎮,骨肉就將分散,再無相會之日。不如反了,或許還有生機。”這天晚上,魏博軍發生大譁變,在城中放火大掠,百姓死傷甚衆。亂兵圍攻王彥章。王彥章見勢不妙,奪城而出。

亂兵又闖入牙城,攻殺準備任職昭德軍的賀德倫的五百親兵,並把賀德倫軟禁起來。這次軍變的組織者之一效節軍校張彥知道再鬧下去,非把老百姓逼反不可,喝止亂兵劫城。朱友貞聞變,又驚又怒,但還不敢激怒這幫發瘋了的軍爺。四月,朱友貞派人安慰魏博軍,並許諾讓張彥主政分鎮後的魏博。

新魏博實在太小,張彥覺得不滿意,上章勸朱友貞收回成命,恢復魏博原建制,但朱友貞不同意。張彥非常憤怒,撕毀詔書,南向大罵:“天子庸僕小才,被人玩弄於股掌上。魏博雖是大藩,但要和朝廷對抗,只有去河東找李存勖來幫忙。”張彥逼迫賀德倫向河東寫降書,賀德倫有奶便是娘,跟誰都一樣,便向河東通款。而貝州刺史張源德不願降晉(河東),聯繫劉鄩,準備對抗李存勖,收復魏博。

李存勖本覺得楊師厚是自己滅樑的一大障礙,但沒想到楊師厚死了,更讓李存勖開心的是魏博軍發生重大事變,向河東納降。李存勖臉上笑開了花。

樑乾化五年(公元915)四月,李存勖先命蕃漢馬步軍指揮使李存審爲前鋒。隨後李存勖自將大軍,越黃澤嶺(今山西左權東南)東進,進屯臨清(今河北臨西)。因怕魏博軍有詐,不敢輕入。賀德倫非常痛恨張彥,便密使心腹來見李存勖:“大王入魏,本魏人之福,但張彥縱兵殺人,不去此賊,恐魏人不服大王。”李存勖心中有數。

張彥見搬動了李存勖,非常高興,挑選了五百強悍的銀槍效節兵,操刃來見李存勖。李存勖指張彥大罵:“爾等因私利,掠魏城,殺百姓。這幾天已經有數百人來我這告發你。我來魏州,是爲安民起見,並不是貪圖魏郡。爾等雖然於我有功,但爾等罪孽深重,我不得不誅殺以謝魏人!”喝令左右當場撲殺張彥等八人,餘者勿問。

李存勖真有手腕,他新來魏州,就要抓住魏博的軍心和民心。李存勖召見銀槍都,安慰他們:“罪止張彥等人,不及爾輩。從此以後,我待你們如自家人。”衆人感動的痛哭流涕,伏呼萬歲。李存勖進入魏州時,就以銀槍都爲扈從,被甲張刃,魏博軍被李存勖治的服服貼貼。

李存勖下令暴掠百姓者殺無赦,魏博百姓深感李存勖治軍嚴整,愛民如子,多半心服。李存勖這招非常高明,新徵服的地方往往不能濫用暴力威懾,實行懷柔政策,感化百姓,這叫不戰而屈人之民,民心不可侮!

在得到魏州的同時,李存勖還得到一位五代時期著名的“經濟專家”魏州孔目孔謙,讓孔謙主管魏州財政。孔謙出道以來就做吏,和梁山大頭領宋大哥一樣,吏術純熟,“爲人勤敏、巧善事人”。孔謙做人玲瓏八面,深得李存勖和河東人士好評。魏博亂後,百姓窮困,財政非常困難,孔謙想盡辦法,保證魏州軍需物資供應,李存勖對此極爲滿意。

李存勖下一步需要對付的是遊弋在魏博的樑軍劉鄩所部,劉鄩所部六萬,加上劉鄩本人系樑朝名將,李存勖不敢大意。不過在先對付劉鄩之前,李存勖還要先拔掉刺眼的貝州刺史張源德,部下勸李存勖先取貝州。

李存勖搖頭笑道:“不能如此,貝州城高兵衆,就算能拿下,自我損耗太大。不如先取橫在滄州和貝州之間的德州,德州兵少,一戰便能攻下。如此,則滄、貝失去了聯繫通道,我軍就可以個個擊破。”李存勖只發五百騎兵就嚇跑了德州守軍。李存勖不愧是軍事天才,戰略眼光遠不是朱友貞書生輩所以比擬,先隔開滄州和貝州,讓他們成爲滄海一粟,取之易若覆掌。

樑乾化五年(公元915年)七月,樑朝大將劉鄩得知李存勖進入魏州,便要來會會李存勖。劉鄩在城外洹水附近設下埋伏五千勁兵,然後引誘李存勖,果然李存勖上了當,只帶着百餘騎兵冒險前來,樑軍四面殺出,將李存勖重重包圍。李存勖見狀,縱馬狂呼,率百餘騎來回縱橫衝殺,樑軍紛紛後退。但樑軍人數太多,不久又將李存勖圍住,李存勖又是一番苦戰,使出吃奶的勁才從陣中殺出,正好遇上李存審的援軍,這才脫險。

劉鄩也不想和河東軍做過多的糾纏,看到河東精銳多集中在魏州一帶,晉陽必然空虛,劉鄩想給李存勖來個“絕戶計”,偷襲晉陽,引兵走黃澤嶺北上奇襲太原。劉鄩爲了騙住李存勖,想了一個妙招,把旗幟插在草人身上,用驢馱着草人在城中來回走動。

李存勖被騙了兩天,感覺情況不太對勁,怎麼城中不見煙火?李存勖沉不住氣了,進城捉住負責餵驢的伙伕問:“劉鄩哪去了?”,伙伕說劉鄩早就率軍偷襲晉陽去了。李存勖有些瞧不上劉鄩,鄙夷道:“劉鄩除了會搞偷襲沒別的本事,他就是不敢和我打野戰,否則我必能生擒生鄩。”

劉鄩的運氣不太好,正趕上連天陰雨,加上山路泥濘,等樑軍連滾帶爬的帶到樂平(今山西昔陽)時,發現糧草已經用盡,而且非戰鬥減員了五分之一的軍隊。劉鄩聽說李存勖後隊已經追上來,覺得偷襲計劃已經失敗,只好回來,駐紮在莘城(今山東莘縣)。河東軍也隨後趕到,兩軍對峙,大小戰鬥數十起,河東軍並不佔多少優勢。

時間一長,樑軍軍糧漸漸吃光,劉鄩有些着急。河東軍也發覺樑軍無糧,便經常前來挑釁,劉鄩死守不出。河東軍多是胡人,最善於陣地作戰,而樑軍善長城戰,所以劉鄩不會以己所短擊敵所長。

劉鄩是樑朝名將,他之前輔佐的朱溫也是個善於將將之人,但現在的皇帝朱友貞卻基本不懂軍事,有時純粹是瞎指揮,這次魏博大亂就是他瞎指揮的惡果。朱友貞見劉鄩勞師無功,有些不耐煩了,下詔責備劉鄩用兵無方,拖延戰事。劉鄩覺得非常委屈,沒糧拿什麼打仗?上書自辯:“臣本打算奇襲晉陽,後掃滅二王,只是天降大雨,糧草短缺,士兵多病。逆軍騎兵多,多善射,所以臣不敢貿然出戰,等待機會再戰。”

朱友貞再問劉鄩有何破敵良策,劉鄩現在最要緊的計策就是如何籌備糧食,“無糧不成軍”,回奏:“臣現在什麼辦法也沒有了,只需要陛下給士兵們每人發十斛糧,吃飽了飯,臣就能率軍破賊。”

朱友貞實在是個書呆子,居然反問道:“你要這麼多糧食,是打仗的,還是填肚皮的?”,並派出太監前去監督劉鄩。怪不得朱溫曾說他的兒子們沒一個能比得了李存勖的,後勤給養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戰鬥和後勤之間的關係不是割裂的。即使是戰鬥機,沒有油喝照樣趴在地上不動,何況是人。

劉鄩見皇帝如此糊塗,搖頭嘆息,私下告訴心腹:“皇帝昏庸,小人進位,再這樣鬧下去,真不知道將死於何處?”皇帝指望不上,劉鄩只好自已想辦法,同年八月,劉鄩率軍去抄掠鎮、定,準備找王鎔王處直他們“借糧”。河東軍李存審部、李建及部在半路追擊樑軍,樑軍不利,劉鄩收殘兵撤退。

劉鄩在前線吃苦受罪,朱友貞在後方也過的不甚如意,朱友貞最寵愛的妃子張氏這時得了重病,奄奄一息,眼見得要沒救了。朱友貞爲了補償下一下對張氏的歉疚,於九月間,冊張氏爲德妃,這天夜裡,張氏病死,只有二十四歲,朱友貞痛哭不已。

第152章 收兵第103章 驚疑不定第120章 宋太祖第59章 南漢第19章 大戰起第164章 逝去第30章 驅虎吞狼第146章 血洗雲州第144章 伐蜀第126章 血戰山越族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30章 驅虎吞狼第77章 真正的黃雀第48章 實戰演練第122章 陷陣虎賁第13章 虛實之間第162章 南漢亡國第9章 南唐變法之春耕第122章 佛家第36章 風起雲涌第136章 亂世烽火古代的斥候第26章 才驚四座第6章 南唐變法之商詔第11章 通文五年第92章 北漢李隱第152章 匹夫之力第124章 中計也!第3章 江寧府第36章 聽天命第95章 奇襲晉州城第82章 江東猛虎第166章 黃巢起兵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60章 袞州節度使第87章 一網打盡第123章 再次回師第14章 屠戮第5章 南唐變法之夜話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163章 正面突擊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41章 獵梟第68章 特殊的軍隊第46章 這,就是戰爭!第100章 決死之戰第136章 亂世烽火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141章 王建第49章 汴軍第4章 南唐變法之軍械第17章 高季興第33章 西征大軍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79章 回師夷陵第12章 北地狼煙第120章 宋太祖第101章 城亡人亡第105章 犒勞大軍第135章 千鈞一髮第102章 內鬨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4章 督政院第65章 甕中捉鱉第5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上)第35章 盡人事第10章 採石山第71章 金陵,朕回來了第106章 試槍第120章 二十萬大軍伐吳越第56章 癡虎戰瘋牛第69章 血戰昌黎第103章 以牙還牙第100章 氣勢如虹第55章 鄴城第41章 悲悽第8章 大軍出征(上)第109章 疑兵之計第158章 南漢劉隱第82章 南漢新帝第51章 百密一疏,森林行船第6章 南唐變法之商詔第5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一)第122章 佛家第118章 留守汴梁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21章 兵分兩路第14章 屠戮第98章 形勢第4章 南唐變法之軍械第14章 開寶九年第102章 上谷關第49章 汴軍第163章 正面突擊第81章 鐘太後第23章 趙光義第36章 風起雲涌第148章 血染徵袍
第152章 收兵第103章 驚疑不定第120章 宋太祖第59章 南漢第19章 大戰起第164章 逝去第30章 驅虎吞狼第146章 血洗雲州第144章 伐蜀第126章 血戰山越族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30章 驅虎吞狼第77章 真正的黃雀第48章 實戰演練第122章 陷陣虎賁第13章 虛實之間第162章 南漢亡國第9章 南唐變法之春耕第122章 佛家第36章 風起雲涌第136章 亂世烽火古代的斥候第26章 才驚四座第6章 南唐變法之商詔第11章 通文五年第92章 北漢李隱第152章 匹夫之力第124章 中計也!第3章 江寧府第36章 聽天命第95章 奇襲晉州城第82章 江東猛虎第166章 黃巢起兵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60章 袞州節度使第87章 一網打盡第123章 再次回師第14章 屠戮第5章 南唐變法之夜話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163章 正面突擊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41章 獵梟第68章 特殊的軍隊第46章 這,就是戰爭!第100章 決死之戰第136章 亂世烽火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141章 王建第49章 汴軍第4章 南唐變法之軍械第17章 高季興第33章 西征大軍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79章 回師夷陵第12章 北地狼煙第120章 宋太祖第101章 城亡人亡第105章 犒勞大軍第135章 千鈞一髮第102章 內鬨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4章 督政院第65章 甕中捉鱉第5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上)第35章 盡人事第10章 採石山第71章 金陵,朕回來了第106章 試槍第120章 二十萬大軍伐吳越第56章 癡虎戰瘋牛第69章 血戰昌黎第103章 以牙還牙第100章 氣勢如虹第55章 鄴城第41章 悲悽第8章 大軍出征(上)第109章 疑兵之計第158章 南漢劉隱第82章 南漢新帝第51章 百密一疏,森林行船第6章 南唐變法之商詔第5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一)第122章 佛家第118章 留守汴梁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21章 兵分兩路第14章 屠戮第98章 形勢第4章 南唐變法之軍械第14章 開寶九年第102章 上谷關第49章 汴軍第163章 正面突擊第81章 鐘太後第23章 趙光義第36章 風起雲涌第148章 血染徵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