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兵分兩路

劉崇知道有生之年是不可能恢復故國了,憂憤成疾,病倒了。劉崇心情極壞,經常痛哭,漸告不治。北漢乾祐七年(公元954年)十一月,劉崇死於太原,年整六十歲。劉承鈞毫無意外的繼位,尊可憐的父親爲世祖神武皇帝,並遣使向契丹告哀。這回不在耶律璟面前裝孫子了,改稱兒子,耶律璟也不客氣,常呼劉承鈞爲兒皇帝。(輩分也太亂了)。

後史對劉崇的評價非常差,薛居正就不客氣的把劉崇罵了一頓:“劉崇以亡國之餘,竊僞王之號,多見其不知量也。”從五代傳承的角度,北漢確實是“僞朝”,但我們應該多站在失敗者的角度看問題,哪怕這只是廉價的同情。

劉崇這輩子其實也挺不容易,長子被殺,國家被人所奪,劉崇不可能投降郭威,只能選擇一條不歸路。但一個近六十歲的老者,卻要做二十出頭小青年的兒子,於情於理實在說不過去。劉崇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如此糟賤自己的人格,契丹人貪圖的是厚利,而不是虛名。劉崇每年送給契丹的十萬貫錢,不算多,但這已經能買動契丹人。稱臣納貢已經實現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何必再出賣人格?人活一輩子,活着圖利,死後圖名,被後人指着屍骨臭罵,是做人的最大失敗,劉崇無論生前還是身後,都是個得不到多少同情的失敗者。

劉承鈞和老爹出身市井不同,劉承鈞有些文學素質,爲人也謙恭,待人也和遜,深得好評。劉承鈞知道自己的生存環境,爲了對抗周朝這個世仇,也只能全面倒向契丹,在契丹的卵翼下生存。劉家的幾位皇帝中,劉知遠的軍事能力最出色,劉崇能力一般,劉承祐就更不用說了。

劉承鈞即位後,“勤於爲政、愛民禮士”,史家評價“境內粗安”。由於剛繼位,爲了在艱難的形勢上頑強生存下來,劉承鈞不可能把精力用在“滅周興漢”上,先恐固自己的統治基礎最要緊。劉崇和郭威有私仇,但他們都已經不在了,劉承鈞和柴榮根本就沒見過面,“國仇家恨”的程度不如劉崇,所以劉承鈞最大的願望就能守住河東,把家業平安的傳給兒孫,就已經很知足了。

劉承鈞覺得自己的翅膀比較硬了,便想弄出點屬於自己的特色。比如年號,乾祐年號還是十年前老大伯劉知遠定的,沒想到這個年號居然有四個皇帝在用,國史上罕見。不過劉承鈞早就瞧不上這篇老黃曆了,哪年哪月的破旗?就象隔夜饃一般,吃起來味道就是不一樣,換個吧。

北漢乾祐十年(公元957年)正月,劉承鈞下詔,改漢乾祐十年爲漢天會元年,並大赦天下(其實就河東那塊地面)。用衛融爲中書侍郎,段常爲樞密使,蔚進主掌親軍。段常本名恆,宋朝史家爲避宋真宗趙恆名諱,強行爲段恆改了名。易恆爲常的例子還有一個,漢文帝名劉恆,漢朝人也強行把北嶽常州改爲恆山,五代楚國學士拓跋恆也因爲趙恆的緣故,“改名”拓跋常。在封建時代,皇帝的名諱是必須要避的,不然就是不大敬,古人經常改名字,避聖諱是一個很常見的原因。

劉承鈞這時還沒有親生兒子,只有兩個養子,大的叫劉繼恩,小的叫劉繼元。說到這兩位小王爺,來歷非常有意思。劉繼恩和劉繼元同時劉承鈞的外甥,但他們同母不同父,劉繼恩本姓薛,劉繼元本姓何。

劉繼恩的生父薛釗本是個軍營小卒,後來被劉知遠看上,做了侄女婿,一步青雲而上。薛釗平生好酒,經常大醉,有次喝醉了,拔劍朝老婆劉氏就刺。劉氏反應機敏,脫掉外衣逃去。薛釗這時酒也醒了,害怕劉知遠和劉崇要拿他開罪,抹了脖子。劉崇見小外孫可憐,便讓劉承鈞養起來,改名劉繼恩。後來劉氏又改嫁給何某,生下一個兒子,沒多久何某也死了,劉崇又發善心,再把這個小外孫過給劉承鈞做養子,改名劉繼元。

劉承鈞讓大外甥劉繼恩做太原尹,太原是北漢國都,做太原尹實際上就等於確定了劉繼恩的皇儲地位。劉承鈞雖然被困在太原做“孤家寡人”,但並非對柴榮沒有想法,劉承鈞密使人去金陵和成都,連結孟昶和李璟,做爲外應,因爲他們最大的敵人都是柴榮,所以連橫戰略是少不了的。

雖然柴榮曾經大敗過父親,但那是舊曆,不算數,劉承鈞想給柴榮號號脈。正好此時柴榮再次率周軍主力南下和李璟爭奪淮南,同時周隰州(今山西隰縣)刺史孫議得病暴死,劉承鈞覺得這是個好機會,便於北漢天會二年(公元958年)二月,發兵攻隰州。周建雄軍節度使楊廷璋見劉承鈞偷奸取巧,氣不過,派都監李謙博火速去守隰州。李謙博趕在北漢軍來之前進入隰州,開始死守。

北漢軍殺到城下,開始攻城,不過李謙博善守城,打了幾回沒得手。楊廷璋覺得北漢軍打累了,就派人入城約好李謙博,各帶奇兵夜襲北漢軍,漢軍無備,被周軍殺了個痛快,死傷千餘,劉承鈞見偷雞不成蝕把米,只得自嘆晦氣,收兵回去。

劉崇生前一直被郭威死死壓下一頭,劉承鈞不甘心自己再做柴榮的配角,還想出頭。北漢天會三年(公元959年)五月,柴榮北伐契丹,中途得病,只好罷兵南還。劉承鈞這次雖然吃了打,但心下癢癢,在邊境上動手動腳,看能不能在臭水溝裡摸出來條魚來。劉承鈞運氣不好,摸來摸去,結果摸到了李重進這條水蛇,被李重進狠狠的咬了一口,死傷萬把弟兄,劉承鈞無奈,認命吧。

一個月後,從汴梁傳來重大利好消息:柴榮病死,幼子柴宗訓即位。劉承鈞大喜,還沒笑完呢,又傳來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的消息。劉承鈞楞了:“趙匡胤是部分的?想必不會比柴榮強吧。”

劉承鈞繼位以後,屢次南下摸魚,可別說大魚,一條小蝦米也沒摸過。不過劉承鈞就這點好,愈挫愈勇,韌性很強,這次沒摸到,下一次總該能摸到,人生最不缺的就是“下一次”。

機會又來了,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原守潞州的周昭義軍節度使李筠深感郭氏父子厚恩,不願跟趙匡胤這個子侄輩混江湖。也難怪,李筠當年在唐明宗子秦王李從榮手下做親衛軍的時候,趙匡胤還是個吃奶的娃娃,李筠爲郭家建立的功勞不遜於趙匡胤,憑什麼給你下拜?算哪門子老大?不服!

劉承鈞聞訊大喜:“滅宋興漢,正在此時!”派人帶着蠟丸密信潛至潞州,勸李筠共同起兵滅掉趙匡胤。李筠不顧兒子李守節的苦苦哀勸,派判官孫孚、衙校劉繼忠去太原向漢朝稱臣,並請劉承鈞發兵南下。劉承鈞要的就是你這話,不過爲了保險起見,劉承鈞想去請契丹人一起幫忙,劉繼忠承李筠之命,不希望契丹人摻和其中。劉承鈞覺得兩路兵馬也夠用的,北漢天會四年(公元960年)五月,劉承鈞親領雄兵南下。

行前,漢左僕射趙華勸劉承鈞:“李筠恃勇寡謀,不足成大事,我們犯不得因爲李筠得罪汴梁。趙匡胤一世雄才,萬一彼引兵來犯我,陛下如何處置?”劉承鈞根本聽不進去。

趙華說對了一半,李筠能力一般,但正如諸葛亮《後出師表》所言:“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劉承鈞坐在河東等死終不是個辦法,今天他不南下,趙匡胤早晚也要北上,不如見機行事。

劉承鈞率軍來到太平驛(今山西襄垣西南),李筠率文武伏拜山呼萬歲(爲柴榮丟臉!),劉承鈞封李筠爲西平王,地位高於漢宰相衛融。不過李筠看到劉承鈞只帶了萬把人,心中頗爲後悔:“早知道劉承鈞如此窮酸,我還跟他混什麼?兵還沒我多呢。”宴間,李筠哭道:“臣受周祖世宗厚恩,不得以爲報,今天起事,爲復故國故也。”

也不知道李筠有意無意,北漢和周朝有“殺子滅國”大仇,劉承鈞一聽,臉立刻沉了下來,暗自思襯:“李筠如此懷念僞周,豈能忠事於我?不如拿掉李筠,自得潞州。”等李筠準備回潞州備戰的時候,劉承鈞派宣徽使盧贊做潞州監軍,明擺着要架空李筠。盧贊也覺得自己是個人物,經常在李筠面前指手劃腳。李筠和劉承鈞本就不是一路人,勉強苟合一時,到底還是起了嫌憎。李筠只想滅掉趙匡胤爲柴榮報仇,管不了劉承鈞,留下李守節守潞州,自率三萬精銳赴澤州(今山西晉城)扼守,北漢宰相衛融隨軍前去。

趙匡胤知道李筠不甘心給自己做小,宋朝新建數月,留下李筠這個炸彈終究不是個辦法。北漢天會四年(公元960年)五月,趙匡胤親征李筠。宋軍的底子都是柴榮打下來的,戰鬥力沒得說,宋軍石守信、高懷德部在澤州城南遇上李筠,兩軍大戰三百回合,宋軍大獲全勝,北漢監軍盧贊戰死陣中,李筠逃到澤州死守。

趙匡胤痛打落水狗,北漢天會四年(公元960年)六月,宋軍馬全義部狂攻澤州,隨後趙匡胤趕到,督軍急攻,烽火三舉,遂克澤州。李筠上天無路,舉族自f。北漢宰相衛融被宋軍活捉,

趙匡胤勸衛融識點時務,衛融慷慨答道:“我家四十餘口衣劉氏之衣,食劉氏之食,受人之惠,反背其主,非忠也!今日被虜,也不會爲陛下做事,早晚要逃回河東見我主。”趙匡胤大怒,讓衛士痛打,衛融被打的血流滿面,痛呼:“大丈夫死得其所矣!”趙匡胤見他如此硬挺,大爲感動,放回衛融,用良藥治外傷,留在身邊。隨後趙匡胤兵發潞州,李守節不敢和趙匡胤作對,開門投降。

正在太平驛蹲點視察工作的劉承鈞聞知敗報,這回總算領教了趙匡胤的厲害,嚇的連夜撤軍回到太原。劉承鈞後悔沒聽趙華的建議,紅着臉對趙華說:“卿可謂知人,李筠果然是個飯桶。此次朕全師而退,沒損失什麼,只是可惜了盧贊和衛融。”趙華心想:“你還不如李筠呢。跟着你也沒什麼意思。”向劉承鈞告老歸隱。劉承鈞苦留不住,只好由他去,改任兵部尚書趙弘爲宰相。

此次南下,軍隊雖然沒有損失,但人才卻丟了不少:盧贊戰死,衛融被俘,趙華又走了。身邊沒有什麼智士。樞密使段恆給劉承鈞推薦了名士郭無爲,稱其大才,郭無爲本有機會跟郭威效力,但被郭威身邊人給設計趕跑了,郭無爲便隱身抱腹山。劉承鈞久聞其名,有點利用價值,便召過來任宰相。

段恆算是北漢的老臣,爲人長於治事,但段恆什麼都好,就是手伸的太長,居然管起劉承鈞的家事來。劉承鈞有個寵姬郭氏,準備冊封爲妃,但段恆卻說什麼:“此女出身卑微,不足母儀天下。”估計段恆反對郭氏爲妃不是這個原因,而是郭氏沒出錢餵飽段恆,郭氏恨透了段恆,俟機報復。

第95章 奇襲晉州城第8章 渾水摸魚第100章 氣勢如虹第146章 血洗雲州第48章 舉城投降第122章 錢王第52章 蒼狼夜襲第104章 軍師可巡夜去?第23章 趙光義第83章 騎兵神器第101章 城亡人亡第9章 大軍出征(下)第122章 陷陣虎賁第118章 留守汴梁第48章 舉城投降第159章 追兵第21章 霸絕天下第120章 強峰之刃第105章 火燒金沙第69章 黑鴉,幽狼,獵鷹第18章 常郢領軍第122章 陷陣虎賁第115章 吳越第84章 浪漫的事第7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二)第68章 特殊的軍隊第50章 袍澤弟兄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新書預告之熱血篇第60章 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九)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146章 血洗雲州第34章 十面埋伏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20章 威勢第23章 陳洪進第149章 江東第29章 傭兵自重第118章 留守汴梁新書預告之熱血篇第136章 平定第80章 袞州張合第116章 久攻不下第106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第6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三)第61章 驚變第29章 傭兵自重第41章 悲悽第46章 絕路第121章 定鼎天下第48章 舉城投降第153章 破城第139章 後蜀第159章 城中火起第52章 株連九族第124章 山越叛亂第7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九)第116章 久攻不下第31章 出兵北上新書預告之財神篇第36章 旮二愣第154章 袞州第126章 吳越一統第29章 新式軍訓第49章 兵者,詭道也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156章 上古關第88章 突如其來的瘋狂南唐歷史上第31章 出兵北上第69章 血戰昌黎第152章 匹夫之力第48章 實戰演練第22章 可堪一戰否!第67章 三營分練第13章 局勢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36章 旮二愣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53章 夜巡第11章 南唐變法之士卒歸家第109章 疑兵之計第56章 寧江大軍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13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142章 風花雪月第83章 花燈夜市第102章 上谷關第77章 張洎拜相第21章 宋有猛將,名曰政忠第158章 過關第27章 漳泉史事(上)第28章 書生意氣第99章 天下精銳?第34章 茹毛飲血第81章 鐘太後第161章 夜襲第7章 均地齊民令第67章 石重貴新書預告之彪悍篇
第95章 奇襲晉州城第8章 渾水摸魚第100章 氣勢如虹第146章 血洗雲州第48章 舉城投降第122章 錢王第52章 蒼狼夜襲第104章 軍師可巡夜去?第23章 趙光義第83章 騎兵神器第101章 城亡人亡第9章 大軍出征(下)第122章 陷陣虎賁第118章 留守汴梁第48章 舉城投降第159章 追兵第21章 霸絕天下第120章 強峰之刃第105章 火燒金沙第69章 黑鴉,幽狼,獵鷹第18章 常郢領軍第122章 陷陣虎賁第115章 吳越第84章 浪漫的事第7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二)第68章 特殊的軍隊第50章 袍澤弟兄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新書預告之熱血篇第60章 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九)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146章 血洗雲州第34章 十面埋伏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20章 威勢第23章 陳洪進第149章 江東第29章 傭兵自重第118章 留守汴梁新書預告之熱血篇第136章 平定第80章 袞州張合第116章 久攻不下第106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第6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三)第61章 驚變第29章 傭兵自重第41章 悲悽第46章 絕路第121章 定鼎天下第48章 舉城投降第153章 破城第139章 後蜀第159章 城中火起第52章 株連九族第124章 山越叛亂第7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九)第116章 久攻不下第31章 出兵北上新書預告之財神篇第36章 旮二愣第154章 袞州第126章 吳越一統第29章 新式軍訓第49章 兵者,詭道也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156章 上古關第88章 突如其來的瘋狂南唐歷史上第31章 出兵北上第69章 血戰昌黎第152章 匹夫之力第48章 實戰演練第22章 可堪一戰否!第67章 三營分練第13章 局勢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36章 旮二愣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53章 夜巡第11章 南唐變法之士卒歸家第109章 疑兵之計第56章 寧江大軍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13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142章 風花雪月第83章 花燈夜市第102章 上谷關第77章 張洎拜相第21章 宋有猛將,名曰政忠第158章 過關第27章 漳泉史事(上)第28章 書生意氣第99章 天下精銳?第34章 茹毛飲血第81章 鐘太後第161章 夜襲第7章 均地齊民令第67章 石重貴新書預告之彪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