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宋太祖

柴榮死後,範質等人在靈前擁立樑王柴宗訓即位,依然以明年爲顯德七年,以示對大行皇帝的崇敬。同時大封文武,範質、王溥、魏仁浦依然做宰相,柴宗訓的表叔李重進爲淮南節度使,韓通遙領鄆州節度使,趙匡胤爲校檢太尉、宋州(這也是宋國號的來歷)節度使。

到了八月,羣臣上諡,尊大行皇帝爲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等於山陵竣工後,將柴榮遺柩奉往慶陵(在今河南省新鄭市郭店鎮陵上村)安葬。

柴榮的死訊很快就傳遍了大江南北,無論是契丹的耶律璟,還是北漢的劉承鈞、後蜀的孟昶,或者是“江南國主”李璟,都長長的出了口氣:柴榮這個煞星終於死了,他要是再多活十年,弟兄們都得喝西北風去。

做爲柴榮的敵人,他們自然很高興看到柴榮的死去。但做爲柴榮的手下,也有一些人暗自高興。柴榮活着的時候,誰也不敢多想什麼,柴榮那樣的塊頭,誰敢惹?現在他不在了,柴宗訓七歲的小娃娃懂得什麼。如果不趁柴宗訓懵懂無知早早下手,等到他成年之後,黃花菜都涼了。

在這羣暗自高興的人中,就有宋州節度使趙匡胤。

到了顯德七年(公元960年)的正月,正當周朝上下喜迎新春的時候,突然接到鎮(今河北石家莊)、定州(今河北定縣)方面傳來的加急軍報:契丹軍勾結北漢劉承鈞出井徑口大舉南犯,邊疆告急!

雖然《宋史太祖紀》和《舊五代史周恭帝紀》都說契丹軍聯合北漢入侵,但做戰爭發起的一方,《遼史穆宗本紀》上卻根本找不到契丹軍南下的絲毫記載:“應歷十年(公元960年)春正月,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廢周自立,建國號宋。”

而此時守鎮州的是周成德軍節度使郭崇、守定州的是周義武軍節度使孫行友,《宋史郭崇傳》、《宋史孫行友傳》均沒有提到契丹入境的消息。《新五代史周恭帝紀》、《新五代史東漢(即北漢)世家》同樣沒有提到北漢軍和契丹軍南下的記載。

鎮、定地處契丹和北漢的結合處,戰略地位極爲重要,是五代時期河北第一等軍事重鎮。即使契丹軍和北漢軍沒有走鎮、定,而是改走其他路線,那麼爲什麼入侵消息要從鎮、定傳來?

元脫脫等人修《宋史》,多以宋朝皇家修史爲底本,宋朝的臣子自然要粉飾趙匡胤,而薛居正入宋後寫五代史,此時趙匡胤還在世,薛居正就算知道內情,也不敢冒死直書,董狐非人人可做,趙匡胤豈甘真相大白於天下?

臨朝的小符太后和小皇帝柴宗訓孤兒寡母哪懂什麼軍情,都嚇的不知所然,便召宰相們前來議事,範質們哪有什麼好主意:“兵來將擋、水來土堰,請陛下發兵征討便是。”小符太后穩定下情緒,下詔讓歸德軍(宋州)節度使趙匡胤做爲北征軍主帥,由鎮寧軍節度使慕容延釗爲前鋒,北上征討契丹。

趙匡胤心中暗喜,便集合三軍出了汴梁城向北進發。當大軍來到汴梁城北不遠的陳橋驛時,突然不走了,說是要休整一下(仗都沒打,修哪門子整?)。趙匡胤的幾個朋友石守信、王審琦、郭延贇、李處耘等人四處走動,交頭接耳不知說些什麼。軍中有個算命的八卦先生苗訓,在大庭廣衆之下,招呼趙匡胤的親信楚昭輔過來欣賞太陽。苗訓有些神神道道:“楚兄,你看到沒有,太陽下面還有一個太陽。啊呀,這真是天意啊,天意啊!”

楚昭輔心領神會,立刻大聲附和道:“真的耶!同志們快過來看啊,出稀罕事了!”衆人都過來瞧稀奇,不住咋舌。大夥開始議論開了:“這是怎麼回事?”

“大概是天無二日,要我們除掉了一個吧。”

“別胡說!”

“你怕什麼?你難道沒說";點檢做天子";的讖言嗎?”

“你是說……趙太尉?”

趙匡胤的朋友開始串連煽動:“大行皇帝已崩,皇帝年少無知,就算我們在前線立了功,功勞肯定都被朝中大佬們給貪了去。我們當應天意順人心,先立趙將軍爲皇帝,然後再北征不遲。”

大夥一聽,掌聲響起:“有理!”都押衙李處耘速裝模做樣的沉吟道:“這話是有理,但事機重大,關係九族生死,還得要請太尉示下。不過太尉要理軍務,怕沒閒暇來問此事,不如去找太尉弟供奉官匡義,請他代我等知會太尉。”李處耘找到趙光義和宋州掌書記趙普,趙光義做爲此次兵變的幕前指揮,自然不能把事做的太過,露出馬腳來。

趙光義讓趙普跳出來唱黑臉,趙普心裡明鏡兒也似,說道:“此事還有何疑?世宗崩,少主立,國勢飄搖若海上孤舟。能扶大廈於將傾者,除了趙太尉,還有誰?請速還京,以成大事。”

三人正議間,衆將各持兵器擁入,大呼:“我們已經商議好了,奉趙太尉做天子!請供奉大人早下決斷。”這會該趙光義說話了,裝起好人來:“我兄不知此事,皆你等所爲,不過天意如此,我也無話可說。但萬事不可輕莽,更不可胡來。去找我哥哥吧。”

打雜的事情交給兄弟們去辦,趙匡胤絕不能出頭露面,被後人抓到把柄。趙匡胤跟沒事人一樣,晚上臨睡前喝了點小酒,然後美滋滋的睡去。等醒來,“驚異”的發現,他手下的那幫好漢身披重甲,各持利刃,把趙匡胤團團圍住,舉刃大喝:“幼主愚弱,縱然我等上刀山下火海,拼得一死,也不知我等辛苦,今請太尉自爲天子!然後北征。”說罷,衆人山呼。

趙匡胤嚇的花枝亂顫(跟郭威一樣),連連擺手:“爾等胡鬧,再亂言者斬!”衆人哪信你這個,心中暗笑,有人當下就逞上一件黃袍,上前強行給趙匡胤穿上,然後跪地高呼萬歲。

整整十年了,郭威在澶州發動兵變時,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他手下的大將趙匡胤會照抄他的老文章,把他從漢朝手中奪來的天下輕而易舉的變成了趙家天下。

趙匡胤“欲哭無淚”,衆人再逼問一句:“給個痛快的,當,還是不當?!”看到這些人如此“兇狠”,趙匡胤連連點頭:“當,我當就是。”隨後趙匡胤下令:“擁護我做皇帝可以,但我醜話先亮出來:進京敢搶掠百姓、傷及宰相、危害太后幼主,我夷他九族!”衆人當然答應,這有什麼啊,趙匡胤當皇帝,自己就可以富貴終身,誰還會幹那傻事?

周朝大軍這時不再朝北行進,而是調轉頭來殺回汴梁。宰相範質和王溥剛下完早朝,還沒出宮,趙匡胤率軍入京的消息就傳了過來。範質又悔又惱,急的快哭了。他動情的握住王溥的手說:“王大哥,怪我太大意了,結果惹出這場潑天大禍來!”王溥慘叫一聲:“範大哥,你掐痛我了。”範質一看,王溥手上多了幾個血印子,羞愧不已。

負責守衛汴梁城的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是柴榮的親信,聽說趙匡胤要回來做皇帝,哪裡肯依。奔回府中,告之妻小城中發生兵變,然後準備指揮禁軍防禦。但這時趙匡胤手下大將王彥升已經率小股部隊闖進了汴梁,王彥升入城第一件事就是殺入韓府,將準備調動禁軍的韓通及其妻小一併殺死。韓通是陳橋兵變周宋禪代之際唯一殉於柴家的將軍,看來柴榮真的沒白疼他。

趙匡胤“聽說”韓通殉周,“痛心”不已,怒責王彥升,並下令追贈韓通是中書令。但趙匡胤後來到開寶寺,看到韓通畫像,讓人摘掉,該扔哪扔哪去。

趙匡胤由三軍擁戴進城,登上明德門,趙匡胤覺得這時穿黃袍不妥,便脫了下來。還沒喝口水,手下的弟兄們就把宰相範質、王溥給押了過來,趙匡胤知道範質名望隆重,不敢越次,衝着範質就是一通狂嚎:“我對不起世宗皇帝啊!我本意並非如此,都是他們逼我的啊,冤枉啊!”範質認識趙匡胤也十多年了,知道這人野心不小,也不信他這個。旁邊的都虞候羅彥瑰見範質沒動靜,挺劍指範質,喝道:“拜!”範質等人怕死,只好對這位趙皇帝行了三跪九叩大禮,以定君臣之分。

宮中的小皇帝柴宗訓也知道前線譁變,叛軍入宮,但他懂得什麼?早就由翰林學士承旨陶穀闖進宮來,逼迫小符太后和小皇帝寫下禪讓詔書,詔曰:“天生蒸民,樹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禪位,三王乘時以革命,其極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國命有歸。諮爾歸德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趙,稟上聖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納麓,東征西怨,厥績懋焉。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謳謠獄訟附於至仁,應天順民,法堯禪舜,如釋重負,予其作賓,嗚呼欽哉!祗畏天命。”

好一個”如釋重負”,這樣的“重負”天下人誰不想要?上古堯舜禪代,被後世傳爲美談,但自漢魏以降,所謂“禪代”無不血流成河,屍骨遍地,或如張愛玲所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當歷史撕開這襲美麗的袍子時,所看到的只有鮮血和白骨,還有虛僞和無恥,人性的惡,在“禪代”中顯露無遺,爲了權力,在歷史的天空中用鮮血塗抹出一道彩虹,縱使這道彩虹無比奪目,終歸是假的。

趙匡胤見事情辦的非常圓滿,心滿意足的做起了宋朝第一代祖宗。

第35章 盡人事第139章 後蜀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39章 小長老第31章 血色潤州第120章 二十萬大軍伐吳越第18章 調兵遣將第95章 奇襲晉州城第116章 疑兵之計第50章 雄雄虎賁第122章 錢王第107章 章 龍脈第8章 南唐變法之華夏商行第50章 雄雄虎賁第50章 噩耗傳來第28章 漳泉史事(中)第152章 收兵第72章 公孫來辭第151章 蘇南形勢第159章 城中火起第69章 血戰昌黎第28章 書生意氣第77章 軍心大振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68章 天意第88章 突如其來的瘋狂第95章 老驥伏櫪第86章 箭如雨下第118章 踞城而守第159章 城中火起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161章 汴梁第160章 兵臨長安第5章 常郢獻策,血色東門第41章 諸侯第65章 甕中捉鱉第7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二)第14章 屠戮第7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三)第47章 弱肉強食第1章 南唐變法之藍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89章 驚魂一刻第158章 輕兵潛進第119章 直取常州第75章 宋國的震驚第45章 聲東擊西第168章 平復無期第22章 大戰尾聲(上)第99章 鐵騎破陣第89章 坑爹的常郢第140章 西川詔討第13章 局勢第131章 踏平山越第108章 出其不意第51章 百密一疏,森林行船第70章 南唐毒刺第59章 南漢第30章 留從效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51章 百密一疏,森林行船第152章 匹夫之力第52章 株連九族第93章 初戰湖州軍第128章 數路大軍並進第24章 三大勢力第23章 大戰尾聲(中)第17章 高季興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166章 黃巢起兵第4章 玉娘酒肆第24章 大戰尾聲(下)第98章 形勢第115章 吳越第7章 均地齊民令第65章 封賞第5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第12章 大破宋軍第120章 宋太祖第16章 江陵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21章 吳越國第93章 大軍壓境第100章 決死之戰第19章 章 烈烈遼風(下)第32章 楊永?楊二郎?第70章 南唐毒刺第6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六)第49章 好主意第169章 朱溫第83章 慘烈第5章 鄉野密聞第88章 南越平定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12章 北地狼煙第42章 騎兵陷陣第5章 常郢獻策,血色東門第111章 夜戰第124章 山越叛亂第40章 宣武軍
第35章 盡人事第139章 後蜀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39章 小長老第31章 血色潤州第120章 二十萬大軍伐吳越第18章 調兵遣將第95章 奇襲晉州城第116章 疑兵之計第50章 雄雄虎賁第122章 錢王第107章 章 龍脈第8章 南唐變法之華夏商行第50章 雄雄虎賁第50章 噩耗傳來第28章 漳泉史事(中)第152章 收兵第72章 公孫來辭第151章 蘇南形勢第159章 城中火起第69章 血戰昌黎第28章 書生意氣第77章 軍心大振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68章 天意第88章 突如其來的瘋狂第95章 老驥伏櫪第86章 箭如雨下第118章 踞城而守第159章 城中火起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161章 汴梁第160章 兵臨長安第5章 常郢獻策,血色東門第41章 諸侯第65章 甕中捉鱉第7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二)第14章 屠戮第7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三)第47章 弱肉強食第1章 南唐變法之藍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89章 驚魂一刻第158章 輕兵潛進第119章 直取常州第75章 宋國的震驚第45章 聲東擊西第168章 平復無期第22章 大戰尾聲(上)第99章 鐵騎破陣第89章 坑爹的常郢第140章 西川詔討第13章 局勢第131章 踏平山越第108章 出其不意第51章 百密一疏,森林行船第70章 南唐毒刺第59章 南漢第30章 留從效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51章 百密一疏,森林行船第152章 匹夫之力第52章 株連九族第93章 初戰湖州軍第128章 數路大軍並進第24章 三大勢力第23章 大戰尾聲(中)第17章 高季興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166章 黃巢起兵第4章 玉娘酒肆第24章 大戰尾聲(下)第98章 形勢第115章 吳越第7章 均地齊民令第65章 封賞第5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第12章 大破宋軍第120章 宋太祖第16章 江陵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21章 吳越國第93章 大軍壓境第100章 決死之戰第19章 章 烈烈遼風(下)第32章 楊永?楊二郎?第70章 南唐毒刺第6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六)第49章 好主意第169章 朱溫第83章 慘烈第5章 鄉野密聞第88章 南越平定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12章 北地狼煙第42章 騎兵陷陣第5章 常郢獻策,血色東門第111章 夜戰第124章 山越叛亂第40章 宣武軍